清河城古城遗址
❶ 辽宁都有什么名盛古迹啊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辽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秦王朝统一中国,到大清王朝的建立,历朝各代在方土地上留下了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文物古迹。尤以中部的沈阳故宫、关外三陵等清前史迹,南部的近代战争史迹和西部的秦汉、辽宋、明清史迹驰名中外。从丹东鸭绿江口到葫芦岛碣石海滨,辽宁海岸线绵延2100多公里。名山秀水、奇特景观遍布辽东半岛与辽西走廊。有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和锦州等七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各具特色;有东北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唯一的水上长城-葫芦岛九门口长城;有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沈阳故宫、抚顺永陵、沈阳福陵和昭陵以及清前史迹-赫图阿拉城、辽阳东京城和东京陵;有世界上最大的玉佛-鞍山玉佛;有世界上最长的可乘船游览的充水溶洞-本溪水洞;有世界最大的极地海洋动物馆-大连虎滩极地馆;有世界最佳高尔夫球场之一-大连金石滩高尔夫球场;有世界上最大的19亿年前的天外来客-沈阳古陨石;有世界第二大苇田--盘锦双台子湿地自然保护区;另外,沈阳怪坡、大连黄渤海分界线、蛇岛、锦州笔架山、盘锦红海滩等奇特景观闻名遐尔;千山、凤凰山、棋盘山、医巫闾山、冰峪、海棠山、鸭绿江、萨尔浒、清河、五女山、天华山等山水风光,秀美多姿。辽宁民风民情淳朴自然,浓烈炽热。大连国际服装节、沈阳国际冰雪旅游节、鞍山千山国际旅游节、抚顺满族文化旅游节、本溪枫叶节、丹东鸭绿江国际旅游节、营口望儿山母亲节、铁岭民间艺术节等节会活动异彩纷呈,深受中外游客的欢迎。 以沈阳-大连-丹东为三个点构成的辽宁金三角旅游热线,覆盖了历史名城沈阳、浪漫之大连、世界玉都鞍山、启运之地抚顺、枫叶之都本溪、国门江城丹东、乐器之城营口、历史古城辽阳、小品艺术之乡铁岭九个城市,接待量分别占国际和国内游客和97%和82%;以葫芦岛-锦州(包括朝阳、阜新)-盘锦为代表的“引客入辽”辽西旅游线,将渤海滨城葫芦岛、辽西重镇锦州、塞北明珠阜新、三燕古都朝阳和鹤乡红海毯盘锦成为连接关内外的热点旅游城市。 http://www.3608.com/province/p_intro_21.html
❷ 柳林的遗迹有哪些
一、高红遗址位于县城西部11.5公里处的薛村乡高红(原名高迪)村南(距村约800米)。其地势北高南低,范围约1万平方米。1982年山西省晋中考古队曾在此发掘清理了一座残窑址和两个灰炕。出土陶器有矮锥足或矮平足的鬲,小口广肩的罐、盆、簋、三足瓮、尊、碗、纺轮等,此外还有骨镞、骨簪等遗物。陶器质地为夹砂和泥质两种,器表普遍施细绳纹,也有少量附加堆纹、指窝纹、弦纹、同心圆印纹和雷纹等。经考核该址系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1980年高红村出土辽代骨灰陶塔。该塔由陶盆、陶垢等5部分组成。通高49.3厘米,陶屋置于陶盆内,整体作蒙古包状,前后有门窗。门作半启状,顶下部有三个不等距镂孔。屋上覆一盆,作屋檐式。盆顶上复置一陶缶l舌。盖顶作宝瓶状。通体用红、白两色彩绘门、窗、柱、屋檐、栏杆、仰莲、花卉等图案。存县文管所。二、山西柳林高红商代遗址2004年,西部考古项目高红遗址考古队沿黄河北进,在柳林县的三川河流域展开了拉网式调查,在柳林县高红村南、当地人俗称柿枣垣的山梁上(原高红遗址),发现了这处非常重要的夯土建筑遗址。考古专家发现,高红商代夯土建筑中最大的七号夯土基址大致位于建筑群的中心。为了解七、八号夯土建筑基址东北部的遗迹分布情况,考古专家对夯土建筑基址进行局部解剖。从新发现的二十二号夯土建筑基址和院落,弄清了八号夯土墙的分布范围。最引人注目的是二十六号夯土房北墙外侧,在揭去贴近墙体的活动面及其下经夯打的垫土后,发现柱坑是和嵌入墙体内的柱洞相对应,这些柱洞只能是版筑墙后的遗留。二十六号夯土房的建筑规模远远小于七、八号夯土建筑基址,地层关系在已发现夯土中是最晚的。可能至二十六号夯土院落时期,亦即殷墟二、三期时,高红已由权利中心沦落为一般居住区。有专家确认,这里曾经是工方或工方内某个政治集团的权力中心所在,是一支和商王朝处于敌对状态的小国,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三 、八亩垣遗址分布在薛村乡高红村西北500余米处的八亩垣顶上,东至社业条,西至坡上,南至湾渠,北至井沟,范围约4万平方米。1979年4月8日,高红群众在此整翻土地时发现了一批铜器,计有铜盔、铃首剑、铜矛、铜钱、铜斧、铜铃、铜饰、铜双环削刀等,还有少数陶器。经考核为商代器物,属战国遗址。出土商代铜盔,高19.5厘米,盔口长23厘米,宽18.5厘米。顶钮高1.5厘米,宽2.6厘米。盔口前后均系半圆状,高6厘米,宽13厘米。两侧护耳宽18厘米,下部各有6个方穿。盔口沿边起棱。盔重1 350克,属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现存吕梁行署文化局文物工作室。1984年柳林县人民政府行文公布为本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商代铜化靴形器高6.3厘米。靴筒口径1.3厘米,脚长4.1厘米,重50克。器物上部一侧开圆形穿1个,另侧有半月形穿1个,脚弯部有4道弦纹,胸部中间有直纹1道,两边各有直纹装饰8道,靴尖向上翘起,靴底下边有横纹ll道。该器属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现藏吕梁行署文化局文物工作室。四、杨家坪遗址分布在杨家坪村南台地黄土层中,面积约20万平方米。地面暴露灰坑、木炭、陶片、石器等。当地居民在建房挖基时屡屡发现灰窖、完整陶器和一些琢制石斧。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泥质黑陶次之。出土物有鼎、鬲、罐、壶、钵等。纹饰有光面釉、雷纹、粗细绳纹等。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文化层已受扰乱和破坏。1987年杨家坪古遗址掘得石斧1把,其长20.5厘米,宽9厘米,厚3厘米,重1 500克。经有关专家鉴定确认系新石器时代遗物。现藏柳林县文物管理所。五、古蔺遗址——地跨秦晋定胡县《史记~赵世家》载:“武灵王13年(公元前313年)秦拔我蔺。”据《水经注》考证,当时的赵国边邑蔺,就在今本县孟门镇。春秋战国时期设诸侯国“蔺”800余年,西汉置蔺县,隶属西河郡(治所在今离石市)。武帝元朔3年(公元前126年),封其代共王子熹为蔺候,东汉末年废,治所亦在今孟门。此后从周大象元年(579)置定胡郡(县)(跨黄河辖今陕西省吴堡县全境,南宋宝庆二年[1226],始从定胡县分出设吴堡县),到元朝至元八年(1271)初废孟门县达700余年间,孟门又历为郡治、县治驻地。六、隰城遗址汉置隰县城,属西河郡。武帝元朔3年(公元前126年)封其代共王子忠为隰城候,王莽新朝改为慈平亭,东汉废。经考古学家考证,其址座落在杨家坪村北约500米处的大金鹏梁。其址东至大蒿塌,西至大金鹏,南至村畔,北至城门圪洞,地势平缓,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城址内流散有绳纹砖瓦及绳纹陶片等。民国19年(1930)此地曾发掘汉墓出土汉代画像石(石柱、门楣石等)多块,后辗转流移,仅存者今陈列于山西省博物馆,并附有专题文字介绍。该遗址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目前已遭严重破坏。七、战国烽火台战国烽火台位于柳林县孟门南刘家圪达村。系古代传播警报的设施。《汉书。音义》在载:“边防备警急,作高台,上备桔槔,桔槔头有兜零,以薪草置其中。常低之,有寇即燃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燔之,望其烟,曰燧。昼则燔燧,夜则举烽。”烽火台筑在驻军边防镇、堡等要塞外之高卓处。所谓五里一烽,十里一燧。一处有警,白天燃燧,烟雾突起,邻近烽台望见,立即发兵前来相救。晚上看不见烟火,就点火。火光低,传不远,便用桔槔,将火种设在桔棒一头,平时低。一遇紧急出现,立即点燃火种,将桔棒高的一头向下一搬,使燃火的一头向上撬起,其状有如河边设码头浇地用桔棒起水一样,邻台一见火光,立即出动人马救援。刘家圪达烽火台外部青砖建筑已毁,仅留土台墩。其台距古刹南山寺不过百十余米,道路亦通,可吸引游人观览。八、火塘寨遗址火塘寨相传为火山王杨信屯扎操练军马的堡寨,座落在柳林县城东部10公里许的三川河北岸福寿村西北顶峰。寨内今存北宋政和三年(1113)石碑一通。寨呈长方形,长约130米,宽约60米,现存石窑洞lO余孔以及外围寨墙残迹等。九、青龙城明代御史中丞、山西巡抚白希绣,本籍延安。早年一领青衫上京科考,在西北黄土高原间拔山涉水,驾一叶扁舟闯过汹涌大河,历尽艰辛,进入三川河谷道。一步步行来,但见川面平坦,水流清缓,渠畦纵横,禾苗青绿。天色向晚。来至一处村镇,背依雄岭,满山松柏青郁;俯临清流,沿河鸟雀喧嚣,镇内栋宇林立,瓦厦连云,好一派繁华景象。询得路人镇名青龙。白秀才心中暗想,若在此地建一处城池,既可坐镇秦晋通衢,拱卫京城;又能屏障水陆咽喉,保障地方,他日如有寸进,定要实现这一悬想。后来白希绣果然名题金榜,屡升山西巡抚之职,成为方面大员。于是请旨兴建青龙城,幸得皇上恩准。乃命永宁州知州三原李橘督工监修。于万历(1603)孟夏(农历4月)集匠兴工,测景辨方,次年甲辰(1604)季秋(农历9月)告竣,工期18个月。青龙城周方9里3步(折合5405米),座南向北雄距凤凰山麓,南部一带城垣依山盘谷,节节登高,分别跨上旗杆梁、玉皇顶两座土山。对面望之,有如凤凰展翅之势,故其城又名凤凰城。清光绪元年(1875)6月15日,暴怒的三川河洪涛汹涌,冲入北门,冲毁了城墙。此后屡建坍塌,未加修葺。1953年离石县新建离山中学于柳林西街,政府组织县劳改队犯人来柳林拆毁青龙西北城墙,并将城砖运住西街,建起一排窑洞,作为学生宿舍。今仅存南部依山而建的土实砖面残墙,东西绵延约2公里。青龙古城墙外砌青砖,内实黄土。砖长40厘米左右,重约10公斤。黄土17公分左右一层,水洒石夯,结构坚固,层次分明。至今时逾数百载,镐钎难犯。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具有珍贵的考古价值。明代青龙东西为街,居民拒三川河温泉之利,炼铁、造纸、制陶、烧瓷,栽桑务枣,商贸繁荣,手工业发达。统领三镇粮商、联络四十八盘水磨的粮行“青龙庄”,采购柳林、石楼、清涧、米脂等西北黄土高原各县小麦,磨成面粉,东运晋中平川,在秦晋二省享有极高的声誉。满街字号商行,店铺连接,坐贾行商,络绎不绝。实为西北黄土高原一颗明珠。清乾隆33年(1678),巡检司衙门移住柳林后,青龙镇渐趋萧条。而今青龙大桥三次兴建,清河阻隔荡然无存,三镇间往来隔河千里远的窘况已变为历史陈迹。继之而来的是连云大厦拔地而起。古城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必将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十、锄沟镇三座浮桥九座楼胜景柳林县城组成部分锄沟镇原名鸿沟,其地两边土山,中间一条水沟。起水在中阳县吴家峁乡属八道君山支脉贺龙庙山一带。从贺龙庙山起水,流经冯家坡、上枣林、树子岭,在刘家塔村下并入支沟。该沟从“焉”起水,当地有胳膊粗一股泉水,喷起2尺有余,流过还卜嘴,在刘家塔村汇入主沟后,又经杨家圪达、高家庄、岔沟进入柳林县庄上乡境,过李家社、贺家社、曹家山、庄上、张家湾,在锄沟西北村口注入四十里斗气河。唐代锄沟,商业贸易逐渐繁荣,沿沟两岸街道、铺面不敖使用,更加一沟之隔,给两岸往来造成诸多不便,于是乃有思念座浮桥之建。第一座浮桥架于刘家沟口大楼底石匣则两岸,第二座浮桥架于中甲子庞家潭两岸,第三座浮桥建在砂锅楼河畔。桥址选在两岸岩石坚固及沟道狭窄处。先在两侧岩石上钻孔,孔内插入铁索头后又贯注熔化生铁水。数道铁索横空飞架,索上铺以坚硬厚实板材,复以锻铁码磺将木版钉结,于是桥成。为铁索串连木版结构。桥宽4——5米,桥中供人畜车马行走,双侧又以木板盖成铺面,内设商号。号内货物异彩纷呈,桥上行人川流不息,商号幌子迎风招展,铺内伙计叫卖声不绝。熙吸攮攮,摩肩接踵,顾客拥挤,一派升平繁华景象。九座楼系锄沟街前九座过街观音楼之称。锄沟古镇商贸繁荣,坐贾行商如云。经营“京广”杂货,贩卖本地土产,行市兴旺,获利颇丰。三座浮桥横跨小溪,僧俗人众川流不息。桥南一带东西大街楼房鳞次栉比。字号铺面相连。街北一侧民居聚落,碧楼瓦舍直上山巅,古老宽敞、别具一格的唐建窑洞错落点缀其间,有如凤毛麟角,招人青买睐。街西一侧北依凤翅雄岭,小桥流水,回环曲折。唐建广济寺、钟楼禅院,红墙碧瓦掩映于绿涛柏林之中。香烟缭绕,高僧说法声震梁檩屋瓦,紫气氤氲,仙姑悬钟名传大河上下,昂昂凤翅,御置宝塔有翰林马汝骥之碑记;巍巍烽台,狼烟突起警报通九边之雄关。中间五里长街,车辚马啸,行人挨挤,沿街从南至北有九座过街观音楼建筑,威武雄奇,为本镇平添了无尽的豪气与风彩。过街观音楼大部皆属座北面南之二层楼建筑,上层供奉观世音菩萨,下层前后门洞开,供人畜车马行走,以此得名过街观音楼。一镇之中建观音楼九座,一方面说明古镇居民佛教信仰之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古镇经济实力之雄厚,实为西北黄土高原一大奇观。第一座观音楼座落在镇南街口,背靠大街,俯临清河。为二层木结构宝楼。下层人行通道,车马行人络绎不绝,实为镇之大南门。上层歇山顶瓦厦,斗拱勾心斗角,廊柱顶天立地。廊下通道,四周木雕勾栏。层楼之上供奉观世音菩萨,神彩奕奕,英风勃勃,端坐八宝莲台之上,为芸芸众生带来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40年代日军侵华,华北大地硝烟四起,一代名楼不幸遭战火毁灭。今无瓦片之存,为古镇善南信女留下了深深的遗憾。第二座观音楼建于砂圪达土桥口,亦为二层建筑。下层青砖拱洞,前后门洞开;上层木结构楼阁,柱枋斗拱雀替,悬山式前后瓦厦,檐下三边走廊,彩雕护栏。上世纪60年代,忽起红卫兵破“四旧”之风,观世音菩萨难逃打劫,也步第一座观音楼之后尘,应时而毁。第三座观音楼位于镇中前甲则,名真际楼,又因建楼施主中曹姓最多,又居住楼前楼后,故得俗名曹家楼。其楼上下二层,为四边各二丈余之正方形楼阁。底层前后各树四柱,柱下石鼓为础。中间人行道宽约丈余,两边柱间宽各5尺有余,用砖包筑柱式,于内侧各旋小窑一孔。檐下斗拱二步行踩,栏额柱头木雕雀替。左侧砖壁开一小门,门内砖筑台阶,可导人上楼。上层木楼歇山十字顶瓦厦,檐下凤昂式斗拱,单翘二踩。四柱栏额,前后木窗,周置回廊,外设凭栏。该楼始建年代不详,清同治三年重修有碑。除内塑观音佛像毁于战火外,楼体尚存。1988年重修并新塑如来、观音等像。使古楼焕发异彩,为不可多得的过街楼样板,过往行人莫不以先睹为快。第四座观音楼位于本镇禅堂沟沟口,因楼周居民白姓居多,得名白家楼,原亦为二层过街楼,今不存。第五座观音楼位于本镇中甲则井沟沟口,二层过街式,下通行人,上供观音。因楼体呈红色,又名红楼。1946年因下层楼洞狭窄,难通汽车而遭拆毁。当地民间盛传红楼观音现身之说,眼见者姓氏凿凿,逸闻流布至今。第六座观音楼位于镇内西沟沟口,二层建筑,下层窑洞通行,上层木楼供佛,已于20年代倾圯,今存遗址。第七座过街观音楼位于镇北砂锅炉,该楼建筑形制古朴典雅,别具一格,溶美学力学于一体。系清代康熙7年(1668)建,乾隆10年(1671)、23年(1684)历次修葺,今塑像被毁,楼貌依然。第九座观音楼建于镇内梁家庄。据山门外柏树悬挂铁钟铸字为清康熙20年(1681)本村人敬献考核,该楼初当在明末清初。锄沟镇三座浮桥九座楼之建,反映了本镇在一定时期经济的繁荣,世事变迁,苍云白狗,万物兴衰,否泰无常,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只留其三。十一、陈家湾村宋代彩绘砖雕墓2003年7月15日下午4时左右,柳林县陈家湾乡陈家湾村在修路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处古墓穴。经地、县文物部门考证,初步认定为宋代墓室。墓室为砖结构八角墓,八个墙面均有经过彩绘的人物和图案和砖雕。在北面墓墙上有一个凹进去的供阁楼,里面嵌有墓主夫妇的砖雕彩绘像,形象逼真。周围另有两个砖雕侍女像,形象惟妙惟肖。墓室内出土有瓷碟、瓷碗、瓷枕头等瓷器20余件。由于在现场尚未发现墓志铭等文字记载,尚不能确定墓室的具体年代及墓主身份。据考古人员介绍,这是一座合葬墓,砖雕反映的是墓主人生前家庭生活的场景,在当地发现这样装饰精美的墓穴还是首次,对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有很大的价值。十二、 国家一级文物——柳林汉代画像石被称为世界版画艺术先驱、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国内珍品——柳林汉代画像石,出土已数十年。汉代画像石是2000多年以前汉代人在石块上雕刻字画,用于墓室、祠堂、汉阙等建筑的一种建筑材料和雕刻品,是我国两汉时期特有的文化遗产。它兴起于西汉中期,繁荣于西汉晚期和 东汉早期。流行期仅300余年。目前仅在山东嘉祥、江苏徐州、河南南阳、陕西绥德、四川部分地区及山西的柳林、离石出土发现。柳林汉画像石形成于汉画走向成熟的东汉。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晋西民间剪纸、皮影的艺术特色,有“剪影石画”之美称。在内容上,它突破了早期的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着重刻画当时帝王将相、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情况,因而是一部两汉时期集政治、军事、科技、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网络全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汉武帝元朔3年(前126年)代共王九子并封候国于西河(从永宁州起至保德沿黄河一带),其中封地在今吕梁的计4人,即绾为离石候、熹为蔺候、忠为隰城候、迁为臬狼候。其中刘熹的封地蔺和刘忠的封地隰,皆在今柳林县辖境,离石、柳林出土汉代画像石可能与此有关。1919年,离石城郊马茂庄地主刘某勾结古董商盗掘古墓,掘得画像石多块,其中石柱两块分别刻有“和平元年西河中阳光里左元异造作万年芦舍”、“使者持节中郎将莫府奏曹史西河左表字元异之墓”的题字。题字的石柱与较精致的画像石已被帝国主义者盗运出国,其中2块今陈列加拿大多伦多博物馆。所剩下的12块于抗战期间又遗失2块,解放后由民主人士刘菊初老先生收藏于贺昌中学校并呈报上级有关部门,逐级上送,今由山西省博物馆辟专室陈列并附有专题介绍。1930年,柳林杨家坪继有发卷掘,亦被盗卖,后经当地群众阻止上报,经“三堂会审”,惩处了始作佣者。所剩横石6块、石柱1块,新中国成立后辗转上送省博物馆,今辟专室陈列,亦有专题介绍文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文物管理所抢救保护了群众在生产生活以及基本建设中相继发掘出的多块汉画像石。柳林汉画像石以浅浮雕的手法,刻画了多种多样的内容,有人身蛇尾的伏羲,有炼石补天被当地人称为娘娘的女娲,有朱雀、玉兔、蟾蜍,有戴冕旒的王者以及王者出行的车骑,有反映北方生活的骆驼和畜养槽头的耕牛以及用鹿拉的车列和其禽怪兽等。柳林汉画像石画面想象力丰富,刻画形态生动,生活气息比较浓厚。创作者运用写实与浪漫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反应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情景,代表了汉代画像石的卓越成就。十三、西周玉戚1987年11月22日薛村乡境内八盘山出土。玉戚高14.4厘米,上边长12.4厘米,下边长14.5厘米,作不规则方形。上端中间有小圆孔1个,孔径l厘米,为一面穿。中上部有齿棱,长约2.8~2.9厘米。刃平齐为两面磨,通体磨光,发青黄色。顶端有锯痕。经鉴定为西周玉器,现存本县文管所。
❸ 古城史话--------淮安区龙光阁究竞建于何年
楼主把王氏的朝代看错了吧?登龙光阁王锡祺近城高阁耸龙光,俯瞰淮流一带长。循吏① 今思龚渤海② ,畸人昔抗米襄阳。遥依东斗瞻慈座,敬位南丰瓣豆香。欲泛枯搓踪博望,春晖寸草恋萱堂③ 。【作者介绍】王锡祺,字寿萱,号瘦丹,清河人,侨居淮安,廪贡生,官侯补郎中。辑有《小方壶斋丛书》、《小方壶斋舆地丛书》、《小方壶斋诗存》、《续山阳诗徵》、《辟邪录》、《闰八月考》。【注释】①循吏:奉职守法的官吏。② 龚渤海:龚遂,官勃海太守,故称。汉宣帝时,时值勃海饥乱,龚遂单车至郡,开仓济贫,劝民农桑,民皆卖剑买牛,卖买犊,境内大治。③ 自注:“去夏崔惠人侍讲,奏调美日随员,未往。为《山阳诗徵》续编自序”。诗中用了一个汉代的典故
❹ 本溪满族自治县的风景名胜
综述
本溪满族自治县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4A级景区三处:本溪水洞,关门山,关门山水库。
关门山水库风景区位于辽宁东南部本溪满族自治县境内,距本溪水洞25公里,是自然景观与现代建筑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
其他著名景点还有:铁刹山,温泉,汤沟,大石湖泊,观音阁水库等。
本溪满族自治县是国家闻名旅游胜地,也称“燕东胜境”。这里有本溪水洞等六处景点组成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三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山、水、洞、泉、湖及名贵树种,奇花异草和珍奇鸟兽。本溪水洞、中外驰名,世界罕见;关门山峰叠嶂,溪流清澈,素有“东北小黄山”之美称;铁刹古松苍劲,传说神奇;汤沟、温泉等地热泉疗身治体,医治百病;大石湖深不可测, 幽静秀美;观音阁水库高峡平湖,荡人心魄。此外,还有云台卷舒山,大地公园、生态园等。
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
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本溪市东南七十公里处,森林公园占地3517公顷,森林覆盖率95%,园内植被保存完好,古树名木众多,风景秀丽,是一处集旅游、观光、避暑、度假、休闲于一体的森林旅游景区,也是辽宁50佳景之一,200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
大石湖
大石湖,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兰河峪乡东南山麓的鹰嘴山下,距县城区约50公里处,它是太子河水系的发源地之一。
清河城古城遗址
清河城,亦称之为清河堡。清河城明代兵城遗址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县城以北35公里处,它是明代辽东军事重压镇,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1961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庙后山古遗址
庙后山古遗址位于小市镇山城子村东的庙后山是一处古人类文化遗址。距县城小市4公里,距关门山15公里。
庙后山古遗址是一个天然洞穴,属于奥陶纪石岩地层洞穴堆积。其厚度为13.5米,自下而上分8层。
孤山堡遗址
孤山堡遗址,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兰河峪乡新城子村。孤山堡遗址系一座古城遗址,城为方形,周长约1200米,城墙用大青砖和杂石泥土筑成,至今尚有部分城墙存留。残存城墙高者约3米,低者1米多。
孤山新堡故址修建于明朝万历二年五月,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所谓孤山新堡是对旧堡而言的,旧堡在新堡西南5公里处,为明代辽东的一个重要城堡,遗址现依稀可辨。此碑至今仍存留在新城子古堡内,为后人研究本溪地方史的重要文物古迹。
❺ 中国历史遗迹有哪些
1、隆兴寺,在清河古贝州城西南,始建于隋朝。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未发迹时,曾在舍利塔下困卧,“塔影周回荫之,老僧知其异,献茶啜饮。”太祖即位后,建隆二年(962年)勑令重修隆兴寺,并赐御匾。后几经战乱,整座寺院已毁损无存。 2014年10月20日,有1千多年历史的清河县隆兴寺经过近2年的重建后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
2、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3、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时期护法王固始汗和格鲁派摄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达拉宫之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旧时与驻藏大臣衙门共为统治中心。
4、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5、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扩展材料: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❻ 海淀区的25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山后山前是什么
以望儿山为界,
山前:
清河古城、广济桥、土城、钓鱼台及养源斋、摩诃庵、慈寿寺塔、定慧寺、万寿寺、蓝靛厂清真寺、静明园、李大钊烈士陵园、梁启超墓、团城演武厅、旭华之阁及松堂、静宜园、双清别墅、三·一八烈士纪念碑、达园、乐家花园。
山后:
黑龙潭及龙王庙、滦州起义纪念塔、大觉寺、孚郡王墓、醇亲王墓、魏太和造像。
❼ 河北省有什么名人故事的遗迹
1. 黄帝,我们现在知道黄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部落联盟的总称.史传黄帝部落由甘肃的姬水迁入今河北省中北部.并与当时来自山东的赤尤部落和河南的炎帝部落,在河北大地上(涿鹿、坂泉等地)上演了奠定中华民族的一系列战争,最终三部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前身。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从甘肃迁入河北并完成一系列战争并最终融合,决不是一个很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过程,很可能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则从甘肃迁入河北到一系列战争的完成,可能已经在河北大地上繁衍了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照现在的观点,完成这一系列伟大战争的黄帝(部落联盟)是河北人。
2. 尧,三皇五帝之一,史传是河北人。
3. 商王朝发迹于河北、山东东北部和河南黄河以北地区,其中河北邢台是商古都之一.则商王朝开国者,不可排除不是河北人.
4. 伯夷,不食周粟的河北(卢龙)人.
5.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6. 赵奢,战国名将,战国中后期整兵团歼灭秦军之第一人.
7. 廉颇,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慷慨重义,以勇气闻于诸侯.
8. 乐毅,赵国灵寿(今河北省平山县)人,战国名将,领五国之兵连下齐国七十二城.
9. 蔺相如,战国名相,英勇大义,智慧宏达,千古佳谈.
10. 荀子, 今邯郸一带人,诸子百家之一.
11. 公孙龙, 战国时哲学家,名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12. 毛遂,战国名士,“毛遂自荐”从此成中华美谈.
13. 高渐离,战国侠士.
14. 赵陀,河北正定人,越南开国始皇帝,至今越南将其列为人文始祖.
15. 孟姜女,中华烈女,千古流传.
16. 徐福,据传为日本天皇老祖,秦时齐人徐福(沧州战国时属齐,安阳内黄战国时属赵)率三千河北儿女东渡日本,至今河北有千童县,每年有大批日本人来千童县祭祖,(可怜那群东渡的河北儿女,或许是因日本的水土起了突变,留下后来的一批孽种)河北人看了哭笑不得.
17. 董仲书,汉初大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始作俑者,功罪千秋评说.
18. 赵飞燕,环肥燕瘦.
19. 东汉名臣群,刘秀起兵于河北,当时一大批河北名臣,记不清了,有兴趣者翻书看去.
20. 祖冲之,中国古代著名数学家.
21. 郦道元,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22. 扁鹊,中华名医.
23. 李春,中国古代著名建筑学家.
24. 张角,汉末农民起义领袖.
25. 刘备,河北涿州人,蜀汉皇帝.
26. 张飞,河北涿州人,三国名将.
27. 赵云,河北正定人,三国名将.
28. 张颌,河北河间人,三国名将.
29. 程普,三国名将.
30. 祖狄,东晋北伐名将,中华英雄,从此“闻鸡起舞”,志士不忘.
31. 冉闵,汉家男儿,中华英雄.
32. 高昂,汉家男儿,中华英雄.
33. 李渊,唐开国皇帝,甘肃成纪人,其祖乃赵国赵郡(河北赵县)人.
34. 窦建德, 清河漳南(今河北故城东北)人,隋末河北义军首领,李家统一中国的最大挑战者,当时是鹿死谁手未可知.
35. 刘黑闼,隋末河北义军首领.
36. 花木兰,拓拔魏河北人,中华女豪杰,千古美名传.
37. 魏征,唐初名相,中华铁胆直臣.
38. 卢照龄,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39. 高适,著名边塞诗人.
40. 卢纶,著名边塞诗人.
41.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
42. 安禄山,燕赵胡人.
43. 史思明,燕赵胡人.
44. 河朔四镇,读读唐史,强!
45. 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46. 五代燕赵英雄群,太多了,我也记不清,有兴趣翻翻书去.
47. 柴荣,河北邢台人,北周开国皇帝.
48. 赵匡胤,河北涿州人,宋朝开国黄帝.
49. 赵普,宋朝开国名臣.
50.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四川人,祖籍河北省栾城县,苏辙有《栾城集》,以念其祖.
51. 穆桂英,北宋女将.
52. 卢俊义,河北大名县人.
53. 燕青,河北大名县人.
54. 柴进,河北沧州人.
55. 武松,河北清河人,因杀人逃入阳谷县.
56. 丘处机,宋末元初道学家.
57. 关汉卿,河北保定安国人,元曲大家.
58. 纪晓岚,河北沧州人,清名臣,《四库全书》主编.
59. 张之洞,河北南皮人,洋务运动重臣.
60. 刘春霖,中国最后一个文状元.
61. 河北武状元群,看看清二百多年来的武状元名单,河北一省约占四分之一,其它各省望尘莫及.啥叫尚武之乡!
62. 曹雪芹,汉籍旗人,祖籍河北,文学大家.
63. 霍元甲,天津静海县人,燕赵侠士,民族英雄.如果天津人不是河北人,至少是燕赵人,如果连燕赵人也不是,则霍元甲不是天津人.(静海本属沧州,建国后才划入天津,且静海讲沧州话,不是大家熟悉的天津话.)
64. 赵三多,河北衡水人,义和团领袖,首先在山东率领义和团起义.
65. 大刀王五,河北保定人,燕赵豪杰,京城侠士.
66. 燕子李三,河北沧州人,侠义大盗,名震中华.
67. 李大钊,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
68. 张作霖,东北王,辽宁海城人,祖籍河北.
69. 张勋,大军阀,鞭子军首领,长江巡查使,江西人,祖籍河北.
70. 王士珍,北洋三杰之龙,河北正定人.
71. 冯国章,北洋三杰之狗,河北河间人.
72. 冯玉祥,祖籍安徽,生长于河北保定,保定土话保持一生.
73. 佟麟阁,中国抗//日将领,民族英雄。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
74. 张爱龄,祖籍河北丰润,近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功罪任评说.
75. 郭小川, 现代诗人。河北丰宁县人
76. 狼牙山五壮士,河北保定人,民族英雄,燕赵遗风.
77. 董存瑞, 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民族英雄,燕赵遗风.
78. 马本斋,河北沧州人, 回民,中华抗//日英雄.
79. 王二小,少年抗//日英雄.
80. 小兵张嘎,少年抗//日英雄.
关汉卿,河北安国人,元朝著名剧作家,写出了《窦娥冤》等名作。
祖冲之,河北涞水人,南北朝时著名数学家,是世界上首位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曹雪芹,河北丰润人,清代文学家,著有《红楼梦》。
李大钊,河北乐亭人,我国现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董存瑞,河北怀来人,解放战争中战斗英雄,革命烈士,舍身炸碉堡,用生命为解放隆化铺平道路。
河北位于北京、天津两市的外围,自古即是京畿要地。作为清代皇室的“郊游”场所,河北省东北部的承德是我国最早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有清代最大的皇家古典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中国最大的皇家寺庙群——“外八庙”,清代皇家游猎的场所——木兰围场。河北是中国的文物大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名列全国第三位,著名的还有邯郸赵王城遗址、涉县娲皇宫、响堂山石窟,衡水景州塔(景县舍利塔)、北齐高氏墓群,保定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清西陵、满城汉墓、定州塔,唐山清东陵、沧州铁狮子、赵州桥、正定隆兴寺、邢台大开元寺、邢台唐帝陵、邢台殷商遗址、内邱扁鹊庙、沙河宋璟碑、崆山白云洞、天河山、邢台峡谷群、南和白雀庵等。在悠悠历史古迹的背后,河北省也不乏拥有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北戴河、秦皇岛南戴河和唐山沿海的天然海滨风光,优美旖旎的邢台南太行自然风光,辽阔壮美的坝上草原,野趣天成的涞水野三坡,险峻又不失秀美的嶂石岩……山、水、草原各种景致相映相成,为“燕赵大地”增添了不少色彩。部分地区古属冀州,故简称冀。
赵邯郸故城 在邯郸市。历经8王,共158年,邯郸一直是赵国的都城;汉代是五大都市之一。邯郸故城是由赵王城及大北城两部分组成。赵王城在市西南,距市中心约4公里,是赵都的宫城遗址,分东、西、北三城,平面呈品字形,总面积512万平方米。遗址北临渚河,地处太行山余脉,土筑残垣高3-8米,蜿蜒起伏,气势雄伟。城内地面上有布局严整的大型夯土台,如龙台、北将台、南将台等,地下有面积宽广的夯土基址。龙台最大,东西宽265米,南北长285米,高19米,是当时主要宫殿基址,显示了我国封建社会初期都市建筑的基本面貌。
丛台 在邯郸市内。相传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在位)为阅兵与歌舞而建。原名武灵台,登台纵览古城,楼阁园林,湖光山色,尽收眼帘。台西有小湖,湖心有亭名望诸榭,以战国时燕将乐毅号望诸君命名。台北有七贤祠,内有燕赵名人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赵奢、李牧的塑像。现丛台已扩建为丛台公园。
学步桥 在邯郸市内,南北横跨沁河之上。据文献记载,原为木桥,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改成石拱桥。全长35米,宽8.3米,通高4米。桥名出典于《庄子·秋水》篇,谓春秋战国时期邯郸人步履优美,燕国寿陵的少年前往学步,不但没有学会赵国的步法,反而连自已固有的步法也忘记了,弄得不会走路,只好爬了回去。
左权墓 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内。左权(1905-1942),湖南醴陵人。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南艾铺十字岭反扫荡战斗中英勇牺牲,当时安葬在涉县石门村。1950年10月21日移葬邯郸。
响堂寺石窟* 在邯郸市峰峰矿区。分南北两窟。窟内石雕精美,闻名遐迩。和村东石窟始建于北齐。当时北齐王朝有两个政治中心,一是邺都(今临漳县),一是晋阳(今太原市)。响堂地处两都来往必经之地,山青水秀,风景优美。北齐文宣帝高洋于此营造宫苑,凿窟建寺。后隋、唐、宋、元、明历代均有增筑和修葺。是我国古代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的珍贵遗产.
在石家庄市的就有赵县的赵州桥、正定的大佛寺、平山的中山国遗址、藁城的台西商遗址、新乐的伏羲台、元氏的封龙山、开发岭南的赵坨先人墓。 以上是在石家庄市的文化古迹。关于名胜, 在石家庄市境内的有全国四大悬空寺之一的苍岩山桥楼殿、全国三大地貌之一的嶂石岩地貌、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回音壁--嶂石岩回音壁。还有石家庄是赵云的故里、魏征的故里、苏轼的祖籍所在地。
摘自网络网友,谢谢。
❽ 谁能介绍一下北京海淀区清河的历史
清河地区在解放前曾经隶属昌平,名字可能与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有关。 郭守敬,字若思,金正大八年(公元一二三一年)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县,是元代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也是十三世纪世界上杰出的科学家。
公元1262年,元朝重臣张文谦把郭守敬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说他熟悉水利,聪明过人。元世祖就在当时新建的京城上都(今内蒙古多伦附近)召见了郭守敬。郭守敬初见元世祖,就当面提出了兴修水利建议。第一条建议修复从当时的中都(今北京)到通州(今通县)的漕运河道。
当时的清河两岸频发水患,民不聊生,百姓受尽了水患之苦。元世祖忽必烈采纳郭守敬意见后,疏通了河道,使水患变水利,为了表达思乡之情,郭守敬就以家乡邢台地区清河县的县名为这条河命名。
1949年5月设清河镇,1959年11月设清河街道,1963年3月清河街道单独建制。
2017年7月22日,北京市公布河长制“加强版”,并公示18名北京市市级河长名单:杜飞进为清河市级河长。
(8)清河城古城遗址扩展阅读
清河街道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地处北五环,北经西三旗通昌平,东与朝阳区奥运村相邻,西部与北京科技中心上地相接,是现在北京发展的一个重要地区。
附近单位:
1、清河毛纺厂、加气混凝土厂、空军研究所等。
2、清河小学、清河中学、清河二十中、北京交通大学清河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清河小营校区、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学校。
3、北京京北医院、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海淀交通支队清河大队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清河
❾ 本溪县内,清河城古城遗址,庙后山古遗址,孤山堡遗址,都在什么位置驱车如何前往
清河城古城在本溪县县城小市以北35公里处。庙后山古遗址在小市南侧4公里处。孤山堡遗址位置距离小市远一点,东南方向大约60公里处的兰河乡了。以县城小市为中心这三个地方正好是三个方向。若到了本溪县县城,打听一下,大家应该都知道的。
❿ 清河西汉古城遗址
清河西汉古城遗址又称朱房村古城遗址。位于清河镇西2里多的朱房村西,是汉代军事城镇遗址。面积约l平方公里。
这里有一高台地,西面和南面各保存着一段土围墙,最高处约5米,南壁残存长150米,西壁残存长115米,用板筑成,板著孔仍存。出土的铁农具有:锄、铲、 斧、楼犁等;铁兵器有:剑、戟、刀等,以及一个铜剑头;钱币有:“半两”、“三铢”、“五铢”、“货布”、“货泉”,以及铸钱用的钱范。两枚铜印,一枚是子母印,子印已失,母印刻有“刘允印信”4字;一枚是普通龟钮印,上刻“王尚私印”4 字。
北京地区简介 | 旅游指南 | 地方特产 | 民风民俗 | 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