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官台遗址

官台遗址

发布时间: 2020-11-23 14:16:27

① 黄河流域的历史遗迹和出土文物有哪些

半坡文化,
半坡村位于西安附近,从该村发掘出一个距今有5、6千年的古村落遗址,这是黄河流域很重要的一个文化遗址,1952年被发现。遗址有5万平方米,分居住区、制陶作坊区和墓葬区。
老官台文化遗址
老官台文化遗址1956年发现于陕西华县,1959年进行发掘。后来在甘肃泰安大地湾也发现同类型文化,所以老官台文化也称大地湾文化。老官台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的支流渭河流域。 老官台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有8000多年,以磨制石器为主,但仍有少量的打制石器和细石器。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而磨制石器则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裴李岗文化
裴李岗文化遗址于1977年在河南新郑被发现,该遗址中的建筑、墓地和陶器都与老官台文化十分相似,距今也有8000多年。磨制石器多于打制石器,有带足磨盘、磨棒、带齿石镰、双弧刃石铲等,骨器有骨箭、骨针等,另外还要木制的弓。陶器以泥制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器形有碗、钵、鼎、壶、杯、罐、瓮、勺、甑、盆等,其中以三足鼎和双耳壶最具代表性。另外,也有陶制纺轮。该遗址的陶器上也有契刻符号,也是一种原始的文字。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于1972年在河北武安被发现,它稍晚于裴李岗文化,距今7000多年,其建筑、石器和陶器等均与裴李岗文化之中的相似。其陶器开始向彩陶过渡。遗址中还发现有农作物粟、胡桃和家禽鸡等。
贾湖文化
贾湖文化遗址在河南舞阳,距今8000多年,也属于裴李岗文化类型。遗址中发现有契刻符号的龟甲,它比殷墟甲骨文要早4000多年,比古埃及的纸草文字也要早1000多年。另外还发现骨笛和酒器,这对音乐和酒文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仰韶文化
仰韶村处于河南省渑池县,从该地的古遗址上发现了许多器物。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石器有刀、斧、杵、镞、石纺轮等,骨器有骨针,陶器有钵、鼎和粗陶、彩陶。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也称黑陶文化,黑陶制品质地精细,造型优美,用陶轮加工并在窑中高温(1000℃)烧造。这种高温技术的掌握,为青铜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准备。龙山文化主要分陕西、河南和山东三大类型。
北辛文化
北辛文化遗址位于山东滕州境内,与龙山文化隔河相望。它属于新石器中期,是大汶口文化的源头。它稍晚于裴李岗文化,其石器、陶器等与裴李岗发现的类似。
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它早期的陶器、石器和建筑与裴李岗文化类似。它晚期陶器上的图像刻画符号不同于仰韶文化中的几何刻画符号,它们很有可能就是甲骨文的鼻祖。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继续,1923年在甘肃临兆被发现。它的彩陶很发达,继承了仰韶文化中庙底沟类型的风格。它早期的彩陶以黑彩为主,中期出现有黑、红相间花纹,晚期多是黑、红二彩并用。在遗址之中还发现一把青铜刀,它标志着石器文化向青铜文化过渡,是一个金石并用的时代。

② 黄河附近出土的有哪些器物名称是什么

半坡文化,
半坡村位于西安附近,从该村发掘出一个距今有5、6千年的古村落遗址,这是黄河流域很重要的一个文化遗址,1952年被发现.遗址有5万平方米,分居住区、制陶作坊区和墓葬区.
老官台文化遗址
老官台文化遗址1956年发现于陕西华县,1959年进行发掘.后来在甘肃泰安大地湾也发现同类型文化,所以老官台文化也称大地湾文化.老官台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的支流渭河流域. 老官台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有8000多年,以磨制石器为主,但仍有少量的打制石器和细石器.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而磨制石器则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裴李岗文化
裴李岗文化遗址于1977年在河南新郑被发现,该遗址中的建筑、墓地和陶器都与老官台文化十分相似,距今也有8000多年.磨制石器多于打制石器,有带足磨盘、磨棒、带齿石镰、双弧刃石铲等,骨器有骨箭、骨针等,另外还要木制的弓.陶器以泥制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器形有碗、钵、鼎、壶、杯、罐、瓮、勺、甑、盆等,其中以三足鼎和双耳壶最具代表性.另外,也有陶制纺轮.该遗址的陶器上也有契刻符号,也是一种原始的文字.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于1972年在河北武安被发现,它稍晚于裴李岗文化,距今7000多年,其建筑、石器和陶器等均与裴李岗文化之中的相似.其陶器开始向彩陶过渡.遗址中还发现有农作物粟、胡桃和家禽鸡等.
贾湖文化
贾湖文化遗址在河南舞阳,距今8000多年,也属于裴李岗文化类型.遗址中发现有契刻符号的龟甲,它比殷墟甲骨文要早4000多年,比古埃及的纸草文字也要早1000多年.另外还发现骨笛和酒器,这对音乐和酒文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仰韶文化
仰韶村处于河南省渑池县,从该地的古遗址上发现了许多器物.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石器有刀、斧、杵、镞、石纺轮等,骨器有骨针,陶器有钵、鼎和粗陶、彩陶.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也称黑陶文化,黑陶制品质地精细,造型优美,用陶轮加工并在窑中高温(1000℃)烧造.这种高温技术的掌握,为青铜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准备.龙山文化主要分陕西、河南和山东三大类型.
北辛文化
北辛文化遗址位于山东滕州境内,与龙山文化隔河相望.它属于新石器中期,是大汶口文化的源头.它稍晚于裴李岗文化,其石器、陶器等与裴李岗发现的类似.
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它早期的陶器、石器和建筑与裴李岗文化类似.它晚期陶器上的图像刻画符号不同于仰韶文化中的几何刻画符号,它们很有可能就是甲骨文的鼻祖.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继续,1923年在甘肃临兆被发现.它的彩陶很发达,继承了仰韶文化中庙底沟类型的风格.它早期的彩陶以黑彩为主,中期出现有黑、红相间花纹,晚期多是黑、红二彩并用.在遗址之中还发现一把青铜刀,它标志着石器文化向青铜文化过渡,是一个金石并用的时代.

③ 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址,请举例3个,就3 个!55……

1. 半坡文化:
半坡村位于西安附近,从该村发掘出一个距今有5、6千年的古村落遗址,这是黄河流域很重要的一个文化遗址,1952年被发现。遗址有5万平方米,分居住区、制陶作坊区和墓葬区。
2. 老官台文化
老官台文化遗址1956年发现于陕西华县,1959年进行发掘。后来在甘肃泰安大地湾也发现同类型文化,所以老官台文化也称大地湾文化。老官台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的支流渭河流域。
老官台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有8000多年,以磨制石器为主,但仍有少量的打制石器和细石器。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而磨制石器则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3. 裴李岗文化
裴李岗文化遗址于1977年在河南新郑被发现,该遗址中的建筑、墓地和陶器都与老官台文化十分相似,距今也有8000多年。磨制石器多于打制石器,有带足磨盘、磨棒、带齿石镰、双弧刃石铲等,骨器有骨箭、骨针等,另外还要木制的弓。陶器以泥制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器形有碗、钵、鼎、壶、杯、罐、瓮、勺、甑、盆等,其中以三足鼎和双耳壶最具代表性。另外,也有陶制纺轮。该遗址的陶器上也有契刻符号,也是一种原始的文字。

④ 老官台文化的时期分布

老官台文化前后延续了一千年左右,依据地层叠压关系和陶器的演变,大致可分为早、晚两期。
早期:距今约8000年左右,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丹江上游也有发现。代表性遗址有临潼白家、渭南北刘下层和商州紫荆下层等。陶器均为夹砂红褐陶或灰褐陶,不见泥质陶;纹饰以交错绳纹为显著特征.也有锯齿纹和少量彩绘等;代表性器形有直筒形三足罐、三足或圜底钵、圈足碗、小口鼓腹罐等。值得重视的是,临潼白家遗址内发现有迄今为止最早的彩陶,对探讨中国彩陶的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晚期:距今约7000年前后,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除渭河流域外,泾河中、下游和汉江上游也有发现。代表性遗址有宝鸡北首岭下层、华县老官台等。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也有泥质陶和灰陶;纹饰多为斜行或垂直的细绳纹,也有附加堆纹、戳划纹及少量的彩绘;代表性器形有鹅卵形三足罐、平底或圜底钵、圈足或假圈足碗等。

⑤ 老官台文化的文化命名

华县老官台遗址是最早发现的该文化类型遗址,但出土文物较为贫乏。大地湾遗址发现以后,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因此有学者将这种文化类型命名为“大地湾文化”。然而又有学者因大地湾遗址含有多种文化而主张以内涵单纯的临潼白家村遗址命名为“白家村文化”。关于命名的争论一直持续至今。综合看来,老官台文化包括的两个阶段:前期以大地湾一期为代表,年代约为7300年之前;后期以北首岭下层为代表,年代约为7300年—7000年前之间。两个阶段均早于仰韶文化。
李家村类型,因1960—1961年发掘西乡李家村遗址而得名,是汉江上游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时代距今约7000年。已发掘的遗址有西乡李家村、何家湾和南郑龙岗寺。李家村类型的遗迹也发现较少,主要有竖穴土坑墓、瓮棺葬、窖穴、房址及陶窑。石器以磨制的扁平舌形铲、斧、凿和打制的刮削器、有肩石铲居多。陶器以泥质内黑外红陶和夹砂灰白陶为主,陶质松脆,器壁较薄而匀整;纹饰以线纹、绳纹为大宗,未见彩陶;器形主要有圈足碗、三足器、平底钵及双耳细颈壶等。李家村类型的主要特征大体与老官台文化晚期相同,但又显示了一定的地域特色,是老官台文化晚期的一个地域类型。

⑥ 清朝遗址都有哪些

辽宁沈阳的小故宫和北陵

新疆艾比湖清代驿站遗址亟待保护

位于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精河县境内的清代驿站遗址的重大发现自2007年被公布于世以后,光顾此地的游人和寻宝者日渐增多,给这座原本脆弱的古代文化遗存带来严重的灾难。

在这座清代驿站遗址上人为挖过的痕迹随处可见。居住在与清代驿站遗址相距不足500米的新疆精河县食品公司草场管护人、哈萨克族老人布拉汉老人介绍,今年开春以后,经常看到不明身份的人前来光顾。

此遗址位于新疆兵团农五师九十一团团部以东约12公里处,该驿站遗址为清代的“托多克”驿站,驿站总面积约300平方米。经岁月和蜂虫的侵蚀,该驿站现在已经成为不足半米的土台,已是千疮百孔,这座土台,是一个残存的墙体,顺着墙走势,依稀可以看出一段相接完整的墙基来。整个墙基长宽约10米左右,可以看出,当时这里是一片较大的房屋建筑。

在遗址旁的古驿道遗址为清代迪化(乌鲁木齐)至伊犁官道遗址,现凹陷于地表以下。据新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张铁男等专家教授考证,认为此驿道为“古丝绸之路新北道”, 全长40公里,是迄今为止,国内惟一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古丝绸之路”。

驿站遗址地表文化堆积丰富,现场留有大量的清代瓷器残片及清代铜钱等标本。在新疆博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普查队员还在“托多克”驿站遗址附近采集到石叶、石片及刮削器等细石器标本,是目前在博州境内发现的唯一细石器遗址点。

今年73岁的布拉汉老人说,他从20岁开始就在这一带放牧,那时房屋的四面墙体还有一人多高,墙体厚度将近一米,经过50多年的岁月侵袭,如今只有残存不足半米的土台。路南胡杨林中有一片长方形人工平台,疑似简易房屋和棚圈旧址,周围有一条排水沟。旧址以南30米处有一天然泉眼,如今已经干涸。布拉汉老人介绍30年前泉眼的水量依然丰沛,他常在此处饮水,水质清冽甘甜。

为保护艾比湖清代驿站遗址不受破坏,兵团农五师91团十分重视,要求团场林业管护工作人员在巡逻时给予重点保护,盘查不明身份人员,宣传文物保护有关法律法规,防止人为对遗址遗迹进行更大的破坏。由于驿站遗址距离团部较远,且交通不便,给管护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http://bt.xinhuanet.com/2008-06/04/content_13456183.htm

湖南靖港清代妓院遗址去留两难 居民各执一词
http://news.sina.com.cn/c/2006-08-13/015910707344.shtml

⑦ 黄河出土文物代表有哪些

黄河文物
1.山顶洞人骨针
原始缝缀工具。1930年在北京郊区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发现山顶洞人的居住遗址。出土的骨针,针身保存完好,仅针孔残缺,刮磨得很光滑。它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编织工具。山顶洞人的骨针的发现在染织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表明五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已能够自己缝缀简单的衣着。
骨针表明山顶洞人的钻孔技术已相当熟练,制造钻孔工具的技术已达到相当水平。装饰品说明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制技术。尽管这种技术仅用于制造装饰品,但却为以后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切割兽骨
2.精细地刮削
3.磨制以及挖穿针眼
本世纪3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
人遗址中,发现了一枚骨针。这枚骨针长82毫米,针身最粗处直径3.3毫米,针身圆滑而略弯,针尖圆而锐利,针的尾端直径3.1毫米处有微小的针眼。制作这样的骨针,必须经过切割兽骨、精细地刮削、磨制以及挖穿针眼等多道工序,需要较高的制作工艺才能完成。这枚骨针,也是世界上目前所知最早的缝纫工具了。
2.裴李岗文化的石墨盘和石墨棒
裴李岗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
黄河文物
3.裴李岗文化石廉
4.老官台文化的彩陶
老官台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因最初在陕西华县老官台遗址发现而得名。该文化存续年代距今8000~7000年,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省境内的渭河流域;居民的经济生活以原始农业为主,种植黍等作物;生产工具有石刀、石铲和石斧等;制陶业很原始,采用泥片敷贴制作法,以圈足碗、彩陶钵与筒腹三足罐陶器最具特点;住房是圆形的,为半地穴式建筑;储藏东西的窖穴亦是圆形;居民死后埋入长方形土坑墓,随葬陶器等物品。由于该遗址内涵贫乏,而后来发掘的同类遗存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模更大
5.晚期大汶口文化的陶瓷
大汶口文化晚期白陶鬶是一件远古时期人类艺术家制作的精美器具。白陶是用含有大量的三氧化二铝的泥土烧制的陶器。大汶口文化的陶艺家,用泥土塑造一只抽象的,引颈鸣啼的鸟儿;然而,它却是可以盛装美酒的容器
大汶口文化是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的代表,因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及江苏省淮北地区。豫东地区也有零星发现。

⑧ 黄河文明有哪些古遗址

半坡文化
已进入新石器时代(1万年至2千年)的半坡文化是仰韶文化的早期,当时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区别于旧石器时代(250万年至1万年)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 由打制石器转向磨制石器;
二、 由采集、狩猎转向种植、畜牧;
三、 陶器的出现;
进入新石器时代,生产力大大提高,人类由食物的采集者变为了食物的生产者。采集、狩猎是一种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而种植、畜牧则是一种定居生活,因此古村落也就此诞生。
人们把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这个阶段称之为“农业革命”。人类史上有三次划时代的革命,第一次是火的运用,第二次是农业革命,第三次是工业革命。
半坡村位于西安附近,从该村发掘出一个距今有5、6千年的古村落遗址,这是黄河流域很重要的一个文化遗址,1952年被发现。遗址有5万平方米,分居住区、制陶作坊区和墓葬区。
居住区发现有40多座房子,有半地穴建筑和地面建筑,形状有圆形、方形和长方形。房子有柱子支撑,墙壁是泥墙,墙面用草拌泥涂抹。房子大小有十几、几十平方米,也有上百平方米的。
发现的窑址有6座,有竖穴式和横穴式两种,其空间较小,直径只有1米左右。
墓葬区有小孩墓和成人墓,多以瓮、盆、钵等为葬具,葬具上还留有小孔,估计是为灵魂转世所留。另外还发现一具木板葬具,这是唯一的一个木制葬具,不过这一形式一直被沿用至今。埋葬方式多为单人仰身和直肢,也有少量的俯身、屈肢和二次葬。
那里的原始居民种植粟、芥菜、白菜等农作物,饲养绵羊、山羊和猪等家禽,另外淡水鱼和野味也是他们的食物。

老官台文化
老官台文化遗址1956年发现于陕西华县,1959年进行发掘。后来在甘肃泰安大地湾也发现同类型文化,所以老官台文化也称大地湾文化。老官台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的支流渭河流域。
老官台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有8000多年,以磨制石器为主,但仍有少量的打制石器和细石器。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而磨制石器则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生活于此的原始居民开始种植粟类作物,还养猪养狗,生产工具有石凿、骨铲、角锥等。
住房为圆形的半地穴式建筑,坟墓是长方形的土坑,有陶器作为陪葬品。
当时的制陶工业还很原始,烧制温度低,器物种类也少,彩陶工艺还处于萌芽状态。
出土的文物以陶器为主,出土了27件陶器。陶器的类型有夹砂粗红陶和细泥红陶、细泥黑陶和细泥白陶,纹饰有绳纹、斜线纹、附加锥纹、锥刺纹和刻槽纹等,器形有三足罐、三足钵、杯、小口平底鼓腹瓮等,彩陶只有沿外袜红宽带纹的三足钵。
在大地湾古文化遗址发现有200多件彩陶,多以三足钵为主。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陶器上的那10多种符号,它们比半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刻划符号要早1000多年,这也可能是最早的文字原形。
在该遗址之中还发现一座类似宫殿的建筑,该建筑的地面与混泥土地面很相似。
与老官台文化和大地湾文化同一时期的还要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和贾湖文化,它们都是新石器时期的代表。

裴李岗文化
裴李岗文化遗址于1977年在河南新郑被发现,该遗址中的建筑、墓地和陶器都与老官台文化十分相似,距今也有8000多年。磨制石器多于打制石器,有带足磨盘、磨棒、带齿石镰、双弧刃石铲等,骨器有骨箭、骨针等,另外还要木制的弓。陶器以泥制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器形有碗、钵、鼎、壶、杯、罐、瓮、勺、甑、盆等,其中以三足鼎和双耳壶最具代表性。另外,也有陶制纺轮。该遗址的陶器上也有契刻符号,也是一种原始的文字。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于1972年在河北武安被发现,它稍晚于裴李岗文化,距今7000多年,其建筑、石器和陶器等均与裴李岗文化之中的相似。其陶器开始向彩陶过渡。遗址中还发现有农作物粟、胡桃和家禽鸡等。
贾湖文化遗址在河南舞阳,距今8000多年,也属于裴李岗文化类型。遗址中发现有契刻符号的龟甲,它比殷墟甲骨文要早4000多年,比古埃及的纸草文字也要早1000多年。另外还发现骨笛和酒器,这对音乐和酒文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仰韶文化
仰韶村处于河南省渑池县,从该地的古遗址上发现了许多器物。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石器有刀、斧、杵、镞、石纺轮等,骨器有骨针,陶器有钵、鼎和粗陶、彩陶。
仰韶文化遗址有大量石斧、骨锄的发现,表明当时农业的发达。另外还在墓室中发现一陶罐里盛放了粟,说明粟是当时的主要农作物。
骨锥、骨针和古轮的出现,说明当时的原始居民掌握了初步的缝纫和纺织技术。发现许多猪、牛、马的骨头,说明当时已有了畜牧业。石镞、骨镞的出现,表明当时弓箭已被普遍使用,同时还表明当时已由狩猎生活向原始畜牧业和农业过渡。
在甘肃各遗址的墓葬中,还发现许多磨制的玉片、玉瑗、海贝等,这说明当时可能有了最原始的交换关系。新疆盛产玉,所以玉可能是从新疆来的。但甘肃远离大海,所以海贝是怎么传递过去的,值得探究。
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也称彩陶文化,彩陶在窑中烧造,但还没使用陶轮,其表面有或红或黑的几何图案,器物大小不一,形状差别很大,这种技术可能是从西北的甘肃一带传入的。
仰韶文化遍布西北地区的新疆、甘肃、青海、陕西等区省,还覆盖了华北和中原地区。仰韶文化有多种类型,有河南渑池县半坡类型(仰韶文化早期)、河南陕县庙底沟类型、河南安阳县后冈类型和大司空村类型以及大河村类型等(仰韶文化中、晚期)。庙底沟类型的彩陶颜色黑多红少,没有半坡类型的圜底钵。后冈类型、大司空类型的彩陶以灰陶为主,纹饰多为红色。大河村类型的彩陶多为白陶。据推测,仰韶文化很有可能就是黄帝族文化。
仰韶文化从5000年前一直持续到2500年前后,然后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其他文化融合,形成了后来的夏商文化。长江流域的古文化起源可能比黄河流域的还要早,但后来都中断消失了。而传承有序的黄河流域文化从未中断,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夏商周文化再到如今。
在河南灵宝市西坡村发现了一个属于仰韶文化的遗址,在该遗址中发现了一座宫殿,据推测,它很有可能就是黄帝的宫殿。考古人员还在其周围发现了一座可以居住20多万人口的都城,它应该是当时部落联盟的聚居地。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的遗址位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1928年被发现。
他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有石斧、石刀、石镰等,另外还要蚌镰和挖土用的双齿木耒。他们饲养猪、狗、牛、羊、鸡、马等。
龙山文化也称黑陶文化,黑陶制品质地精细,造型优美,用陶轮加工并在窑中高温(1000℃)烧造。这种高温技术的掌握,为青铜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准备。龙山文化主要分陕西、河南和山东三大类型。
无论是彩陶文化,还是黑陶文化,都应该是发源于中国本土,与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文明、印度文明之中的陶瓷没发现有什么继承关系。
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还出现了青铜器,它表明龙山文化开始向青铜文化(夏商文化)过渡。这一时期的精致陶器也与商代的陶器十分相似。
1931年在河南安阳市一个名叫后冈的地方,发现一个古文化遗址,成“三叠层”形式。它的上层是白陶文化小屯文化,中层是黑陶文化即龙山文化,下层是彩陶文化即仰韶文化。有人认为这里面的彩陶文化即炎帝族文化,黑陶文化即夏文化,白陶文化即商文化。

大汶口文化
北辛文化遗址位于山东滕州境内,与龙山文化隔河相望。它属于新石器中期,是大汶口文化的源头。它稍晚于裴李岗文化,其石器、陶器等与裴李岗发现的类似。
大汶口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它早期的陶器、石器和建筑与裴李岗文化类似。它晚期陶器上的图像刻画符号不同于仰韶文化中的几何刻画符号,它们很有可能就是甲骨文的鼻祖。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继续,1923年在甘肃临兆被发现。它的彩陶很发达,继承了仰韶文化中庙底沟类型的风格。它早期的彩陶以黑彩为主,中期出现有黑、红相间花纹,晚期多是黑、红二彩并用。在遗址之中还发现一把青铜刀,它标志着石器文化向青铜文化过渡,是一个金石并用的时代。

⑨ 大沽口炮台遗址有什么历史

在明代,大沽口开始设防,炮台初建于明代嘉靖年间,鸦片战争前后更加大规模扩建,咸丰八年(1858年)为加强海防,确保京城安全,清朝政府在南、北两岸修筑“威”、“镇”、“海”、“门”、“高”座大炮台和20多座小炮台,防务不断加强。近代随着国外列强对华侵略,大沽地区更成为北方战略要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提督史荣椿率部坚守炮台,与英军激战,大部分爱国官兵壮烈殉国,史称第一次大沽口保卫战。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为确保他们在中国横行,强行拆去了大多数炮台,后来只残留有南岸的“威”字和“海”字炮台以及北岸的“方”炮台。

⑩ 黄河流域的历史文明 10个

1、半坡文化,中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是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位于陕西省西安半坡村。

2、老官台文化,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因首先在陕西华县老官台遗址发现而得名。但该遗址内涵贫乏,后来发掘了规模较大、同类遗存内涵丰富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一般改称老官台文化为大地湾文化。其年代距今8000~7000年,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省境内的渭河流域。

3、裴李岗文化,是中国河南省的新石器时期文化,是目前中原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

4、磁山文化,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首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磁山发现而得名。将中华文明上溯到8000年前,早于仰韶文化1000年。是邯郸十大文化脉系之首,是东方文明发祥地之一。

5、贾湖文化,是以舞阳贾湖遗址为代表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重要文化类型,属于裴李岗文化的一个分支,也是裴李岗文化的主要源头,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

6、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

7、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

8、北辛文化,是黄河下游一种原始社会较早期的文化遗址,环鲁中南山地周围的兖州、曲阜、泰安、平阴、长清、济南、章丘、邹平、汶上、张店、青州、莒县、临沭、兰陵和滕州等地,都发现了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

9、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基本处于汉族先民首领少昊氏的地区,为龙山文化的源头。

10、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

(10)官台遗址扩展阅读:

黄河流域文明和其他古代文明有相当大的区别,因为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气候变化大。冬季雪线在沿海可以到达杭州湾,和杭州湾同一纬度的世界其他地方几乎都是亚热带气候,夏季的炎热可以使水稻在黑龙江的呼玛生长,而在欧洲和美洲同样纬度连玉米都无法生长。

黄河的河道变化不定,无法进行正常的灌溉,只能种植不需要灌溉的粟(小米),黄河流域的古代文化就是粟文化。

黄河文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农耕文明。半坡文明留下了许多器具如半坡人面网纹盆,半坡陶器,他的生产工具,一些动物骨骼。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村落遗址。

半坡遗址的发掘,首次对一个原始氏族聚落遗址进行大面积揭露,确立了一个新的文化类型,为研究中国黄河流域原始氏族社会的性质、聚落布局、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等提供了较完整的资料。对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历史和仰韶文化的分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网络-黄河流域文明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