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师徒四人
1. 西游记师徒四人性格特点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夺宝莲花洞>
悟空与八戒双战黄袍怪:原来黄袍怪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奎木狼星下界,悟空请二十七星宿将他召回天廷。悟空破除妖法,帮师父恢复原形,师徒重归于好。西进路上,八戒巡山,将莲花洞金角大王捉去。银角大王又使用移山法,一面压住悟空,一面将唐僧、沙僧和白马掠回洞府。悟空挣扎脱险后,经过几番周折,终于将银角大王装进葫芦内,这时,太上老君赶来,收走了由炼丹的金、银二道童变幻的金角、银角大王。
<大战红孩儿>
在深山枯松涧有一个红孩儿,他是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的儿子,法术高强,顽皮好胜,正等着唐僧师徒路过,一心想用唐僧肉孝敬父母。红孩儿用苦肉计骗取了唐僧的信任,乘机将唐僧掳进火云洞。悟空、八戒前去寻师父,红孩儿率领一群小妖精,口喷烈火,烧得悟空、八戒落荒而逃。悟空请来四海龙王,从空中撒下雨水,火不但不灭,反而愈烧愈烈,悟空也被烧伤,跌落深涧。悟空昏迷不醒,奄奄一息。龙王与八戒救醒悟空,八戒自告奋勇去请观音,却被红孩儿变化的假观音捉进洞去。最终真观音用莲花宝座,降伏红孩儿,收他做了善财童子。
<四探无底洞>
唐僧命徒弟路救一位自称被强盗掠入山中的女子,不料女子却是妖精所变,在山寺中吃了两个贪色的和尚,并使妖风把唐僧摄入险空山无底洞。悟空先后四探妖洞:先察知妖精欲与师父成亲;再入洞变成红杏诓妖吞下,逼她放了师父。不想妖精再次摄走唐僧。悟空三番入洞,探明妖精来历,遂上天宫告状,迫使玉帝派托塔李天王父子随悟空入洞,终于擒住金鼻白毛老鼠精。
2.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分别代表了什么
唐僧,他代表是一名领导者,从始至终,他都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专也不怕前面的困难属,但需要团队,带领团队走向自己的目的地。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存在感最强的角色,他代表的便是一个积极主动型人格,遇到事情敢为人先,也不怕遇到困难,可以说,一路西天取经下来,没有他很难往前进。
猪八戒,好吃懒做,遇到困难,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回高老庄,很少会主动想去做什么,反而三心两意,一直想着离开。
沙僧,存在感最差的一个角色。曾经看过一个段子,说沙僧在西游记中最多的台词是哪几句,当说出来时很搞笑,却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沙僧任劳任怨,却缺乏主动性,导致存在感最低。
3. 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简介。
1、孙悟空,诨名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猪悟能、沙悟净的大师兄。孙悟空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拜菩提祖师学会长生之道、七十二变、筋斗云,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
2、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为如来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蝉长老投胎。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金山寺出家。
3、猪八戒是吴承恩所作《西游记》中的角色。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霓裳仙子(属于嫦娥中的一员,《西游记》中“嫦娥”意指月府仙女。并非民间传说里的后羿之妻姮娥。 )被逐出天界。
4、沙悟净,又叫沙僧、沙和尚,是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他是唐僧在流沙河收的徒弟。
(3)西游记师徒四人扩展阅读
唐僧在取经路上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取名为:悟空、悟能、悟净,之后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和师弟猪八戒、沙和尚护佑师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战胜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成功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被唐僧收为二徒弟后,为让其继续戒五荤三厌,唐僧给他起了个别名叫“八戒”。八戒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帮手,一路负责挑担,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武器是九齿钉耙。
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玉皇大帝,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受万箭穿心之苦。后被唐僧师徒收服,一路主要负责牵马。得成正果后,被封为“金身罗汉”。为人忠厚老实、任劳任怨。
4. 西游记师徒四人
师徒四人:1.唐僧︰ 小说里的唐僧是虚构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法师是有区别的。小说里的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法号玄奘,号三藏,原为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生化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2.孙悟空︰ 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迸裂见风而成之明灵石猴。在花果山占山为王三五百载。后历经八九载,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须菩提为师,习得七十二变化之本领。此后,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被如来佛祖压制于五行山下,无法行动。 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拨,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然而两次三番被师傅唐僧误解、驱逐。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孙悟空修得正果,加封斗战胜佛。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勇敢、忠诚,疾恶如仇,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所以孙悟空很容易就会成为中国小男孩崇拜的偶像。然孙悟空也是传说的舍利子中最主要一颗名叫无谷舍利的利子后原身。3.猪八戒︰ 又名猪刚鬣、猪悟能。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罚下人间,但错投了猪胎,长成了猪脸人身的形状。在高老庄抢占民女,后被孙悟空降伏。修得正果的封号为净坛使者。猪八戒的兵器是九齿钉钯。猪八戒只会三十六种变化,猪八戒这个形象是吴承恩塑造很成功的形象,它虽好吃懒惰,却是孙悟空的左膀右臂,虽然自私却讨人喜欢。 4.沙和尚︰ 又名沙悟净、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塘虱精),后被唐僧师徒收服,负责挑担。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宝杖。书中又将沙和尚称为“沙僧”。 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师徒四人历经十四年寒暑,九九八十一磨难,与各路妖魔鬼怪进行搏 斗,最后达到西天取回真经
唐僧 特征:有气质、修养、风度,不会办实事。 唐僧基本符合封建时代上层的形象,他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重修养、轻劳 动、斯文、迂腐,但缺乏统治者狡诈的一面。 唐僧的艺术魅力主要在于理想化,合乎封建时代的理想人格。但作者对于其之笔墨及新颖性和独特性来看,比其他几位还差了些。 孙悟空 特征:有能力,会办事,也能出风头,但有时也会恃才傲物、桀敖不驯和冲动。 孙悟空无庸置疑是唐僧集团中的最有劳动能力的人,头脑灵敏,干主要工作, 他有着强烈的正义感,敢做敢当,敢于和恶势力挑战,但是有时由于做事不仔细思考,而显得冲动.孙悟空是作者花最多笔墨的人物,艺术魅力自不用说。
特征:好吃懒做、好色、愚蠢、爱贪小,但本性善良。 对应者:猪八戒 猪八戒形象的艺术旨趣是很高的,在语言和行为上都很有特色,既有真实性又有适当夸张.在师傅和孙悟空闹矛盾时,猪八戒总是在一旁煽风点火,挑拨离间.当大师兄被赶走后,他又想出尽风头,但他那实力能行吗?所以,到了关键时刻,他又去找回孙悟空,俩人齐心协力救师傅. 对应者:沙僧 特征:肯吃苦,憨厚老实,但又没有主见. 这是当代工人阶级的代表。沙僧的主要工作是挑担,是体力活,看似可有可无,决不象孙悟空那么出风头,总是那样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但他的工作却是不可或缺的。可是有时他自己的想法和注意又太少了,只懂得听从.
孙悟空形象有三个主要特征: 首先是他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封建权威的叛逆精神。孙悟空本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一只石猴子,他出世后,就在仙山福地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府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龙宫,他“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在冥府,他使十殿阎王躬身作揖。他敢自称齐天大圣,高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大闹天宫,把那些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把玉皇大帝吓得惊惶失措。平日里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水界、冥府、天庭的最高权威,在他面前一个个威风扫地。此外,他还敢于骂如来佛是妖精的外甥,骂观音菩萨“该她一世无夫”。对人间之王,他更是蔑视。他对乌鸡国国王说:“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万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朱紫国国王生病,他就用马尿和药丸给国王治病。这种无法无天,敢于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间的一切权威挑战的反抗精神,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强烈愿望,是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的基本特点。这个特点体现了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
5. 西游记里师徒4人的性格特点
西游记〉中的人物
〈西游记〉中贯穿作品始终的四大典型人物就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对他们四人的性格形容呢,就是皮猴·憨猪·严师·忠僧。这,也是我们经常评论的话题。
(一) 顽皮机智的孙悟空
花果山是孙悟空的诞生之地。美丽的山水、飘香的花果养育了聪明机智富有灵性的悟空,也造就了他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的英雄气概。在他被压在五行山下之前,确是一个天真浪漫、调皮任性的“野猴”。且看他的屡屡“战功”: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游乐地府撕碎阎王爷的“生死簿”;大闹天宫,高喊玉帝为“玉帝老儿”;回归花果山,高挂的旗号是“齐天大圣”……这个时期的孙悟空正如林语堂老先生所说的那样:“他代表了人类精神中最顽皮的部分”。但是从五行山下出来以后的悟空,虽说是顽猴的“劣性”不改,但那让他头晕目眩的紧箍咒使得他归顺、听话了。孙悟空的超级本领在这时才有了用途,一路保驾师父到西天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其实这也是悟空聪明机智的一面,如果不听话,就要上“紧箍”,甚至被赶回花果山,完成不了保驾师父西天取经的任务。林语堂说这代表“不甘约束的人类精神与神圣的规范之间的冲突”。孙悟空———美猴王,聪明勇敢的化身,我们心中崇高的形象。
(二) 功利憨厚的猪八戒
提起《西游记》中猪八戒,人们总是将他与“好吃懒做、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不好听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确,猪八戒也干过“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在“猪八戒吃西瓜”这一情节中他的这一特点表现得最为突出。你看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口渴),总是在一次次地原谅自己的贪婪(先后吃了悟空、沙僧、唐僧的西瓜),最后掉进自己设置的陷阱里。(在一个个西瓜皮上摔跟斗)但在为师父西去取经的曲折道路上,虽然没有悟空神通广大的超常本领,却也立下了不少战功。你看他在智取芭蕉扇、四探无底洞、大战盘丝洞中,真是悟空斗魔降妖的好帮手。猪八戒,是吴老先生笔下的一个戏剧性人物,虽然有着许多的缺点,而我们一点儿也不觉得他的丑陋和厌恶。相反地,在他的这些缺点背后,透露出来的憨厚老实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他是一个“充满人欲的艺术形象”。猪八戒,让我们觉得可亲又可爱。
(三) 严格执着的唐僧
唐僧取经原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唐太宗贞观年间,僧人玄奘不顾禁令,前去天竺国取经,费时十七年,经历百余国,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取回真经,影响深远,为我国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西游记》小说中,作者把唐僧这一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性格进行了进一步地刻画,成为多少人为之学习的楷模。作为师父,他对徒弟要求很严,经常教导徒儿“要以慈悲为怀”。
大徒弟尽管机智不凡,本领高强,但在连伤“良家三人性命”后,师父也不能顾及情面,而将他逐回老家;作为僧侣,他行善好施,为民除害,为人们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作为求学者,令人们赞叹不已的是他那坚强的意志和执着追求的精神。他不仅对徒弟要求严格,而且也从不懈怠自己。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征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使他终成正果。唐僧,给我们的启示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四)忠心耿耿的沙和尚
沙和尚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一个忠诚卫士,也是让师父操心最少的一个徒儿。肩挑千里重担,没有半句怨言。师兄闹矛盾时,他从中调停和解;师父遇难时,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尽管平时少言寡语,但在保护师父的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无比。沙和尚,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的态度,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6. 西游记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为:
悟空:他天资聪敏,思想跟行动都敏捷如风,学得一身高强的法术,吹一口气,就能够七十二变,并且有法宝金箍棒,缩小如针,放大如铜棒,筋斗云一驾,就能够上天下地。悟空仍有猴性,他精明顽皮,爱作弄。
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但有时过于顽劣,不守纪律,我行我素.
猪八戒:八戒好吃懒做,贪财好色,贪生怕死,但又性格温和,憨厚单纯有时也很英勇;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
沙和尚: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沙僧心地善良、敦厚朴实,老实忠诚,默默无闻。但同时又过于老实,缺乏主见.
拓展资料: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先写了孙悟空出世,然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
7. 西游记里师徒四人的介绍
1、孙悟空
孙悟空是孕育自一颗位于东胜神州花果山上的灵石,它吸纳日月精华后破石而出,率领众猴在花果山称王,被敬拜为“美猴王”。它因见到其它猴子老死而兴起求得长生不死之法的念头,便前往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师。
菩提祖师赐它“孙悟空”之名,授他七十二般变化之法和斤斗云。
孙悟空回到花果山后发现自己的猴子猴孙遭混世魔王打倒,他靠着法术收拾了魔王,并训练余下的猴众,由于苦无称手兵器,他便进入海龙宫内向东海龙王要得如意金箍棒,又强取上好盔甲。后来他因阳寿已尽,便大闹地府、窜改生死簿。
惹事的孙悟空引起天庭注意,玉皇大帝念在孙悟空是天生地养,便招安他做弼马温,但孙悟空因嫌官小受骗受辱,便下凡回花果山。他打败了三太子哪吒。后被天界二度次招安并封为“齐天大圣”此一闲差。
之后,他因闲来无事便偷吃蟠桃、御酒、仙丹等各种宝物,加上自己原本的石头身体,成了刀枪不入、水火难攻的强者,及使玉皇大帝动用十万天兵都无法收服。在孙悟空与二郎神缠斗时,他被太上老君趁隙擒拿,并封于炼丹炉中连烧四十九日。
但火没有把孙悟空烧死,反而使他练就火眼金睛。孙悟空出来后继续大闹天宫,被释迦如来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五百年后,唐三藏远赴天竺取经,路过五行山时救下孙悟空并收之为大弟子。唐三藏为了驾驭他便让他戴上金箍,并透过念咒来惩罚他。
取经路上,孙悟空机智勇敢、神通广大,他降妖伏魔、屡建奇功,然而数次被师父唐三藏误解、受到紧箍咒的惩罚,两度被逐出师门。最后、师徒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大功告成取得佛经,而孙悟空也修得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2、唐三藏其原型是唐代僧侣玄奘。在小说里的他俗姓陈,自小出家、成了佛教僧侣。他实际上是如来佛祖的弟子罗汉金禅子转世,不过他并不知情。他被派往天竺取得大乘佛经、以便佛法能在中国传扬,由于唐三藏无法保护自己,唐太宗便令两名随从侍其左右。
但他的两名随从在离开长安不久后就遭妖怪所杀,观音菩萨现身告诉三藏,他将会在旅途中遇见三名有力的徒弟。在旅途中,唐三藏不断地被妖魔鬼怪侵扰,妖怪都希望可以吃到唐三藏的肉,因为吃下罗汉转世的肉可以长生不老。在取得佛经后,唐三藏修成正果,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3、猪八戒,法号猪悟能。他原为天界率领八万兵马的天蓬元帅,后来因酒醉后调戏嫦娥而被贬入凡间,转世成了猪脸人身的怪物,名为猪刚鬛。当唐三藏与孙悟空来到高老庄时,他们得知高老庄长老的女儿被猪刚鬛强行逼婚,于是孙悟空便变化成该名女子,打倒猪刚鬛。
当猪刚鬛得知孙悟空是唐三藏的弟子后,便主动投入三藏门下,并告知三藏自己也被观音菩萨告知必须以协助三藏取经来赎罪。猪八戒懂得三十六般变化,手持九齿钉耙作为武器。
在旅途中,他好色、懒惰、窝囊的种种表现不时拖累师徒,更屡屡陷唐三藏于生死关头,但他偶尔也有优异的表现。在取得佛经后,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
4、沙悟净如同猪八戒一样,沙悟净原本也是天界的一名将军。他本是卷帘大将,但因为不小心打破花瓶而让他受到玉皇大帝的惩罚,被贬入凡间后、他成了吃人妖怪。他住在流沙河(今开都河)中,袭击渡河船只。
沙悟净的武器是月牙铲,他在吃人之后会将它们的头骨收集起来,无聊的时候把玩它们。后来观音菩萨告诉他、将会有位从东土而来的唐僧路经此地,观音要他拜唐僧为师。
当唐僧和他的弟子来到流沙河时,沙悟净和孙悟空、猪八戒大打出手,当他得知他们是唐僧的弟子后,便拜唐僧为师共赴天竺。
在旅途中,沙悟净沉默寡言、安份守己,尽管他在战斗上的表现不如两位师兄,但他是三名徒弟中对唐僧最忠诚有礼的。在取得佛经后,沙悟净被封为金身罗汉。
(7)西游记师徒四人扩展阅读:
白龙马
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敖闰的第三太子,虽是唐僧徒弟,但小说中未出现其名,也没有法号,他因为纵火烧了龙宫殿上的明珠而遭处死刑,后被观音菩萨救下,命其在蛇盘山等待唐僧西天取经。当唐僧路经当地时,误食唐僧坐骑。
被唐僧收服后,锯角退鳞,幻化为其跨下白马代替原先坐骑,共同前往西天取经。他在旅途中最醒目的表现是当唐僧及其它师兄弟都被奎木狼捉拿时,幻化成人形与奎木狼缠斗。在取得经书后功德圆满,被封为八部天龙马。
西游记的主角五人(唐僧师徒四人和白龙马)对应着五行:
金对应着孙悟空,又称“金公”、“心猿”;
木对应着猪八戒,又称“木母”、“木龙”;
土对应着沙僧,又称“刀圭”、“黄婆”,水、火对应何人书中并未明言,一般认为唐僧对应水(因为“江流儿”),白龙马对应火;
也有人认为唐僧对应火(因火能克金),白龙马对应水。
白龙马又称“意马”,与孙悟空合成“心猿意马”之意。
《西游记》,中国古典神怪小说,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一般认为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书中讲述唐三藏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也有观点认为西游记是权力场讽刺小说。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游记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故事尤其为人熟悉。
几百年来,西游记被改编成各种地方戏曲、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等,版本繁多。
8.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分别是哪四人
孙悟空: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大到顶天立地。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胜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熄灭火焰山,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唐 僧: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金箍咒。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不忘他的历史功绩。
猪八戒: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间投胎,却又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唐僧西去取经路过云栈洞,猪八戒被孙悟空收服,八戒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
沙 僧:法名悟净,原是天宫玉帝的卷帘大将,因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他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月牙铲,武艺高强,不畏强敌。经南海观世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与孙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身上有两件宝,一件是菩萨葫芦,一件是九个骷髅组成的项圈。后来,他用九个骷髅作为九宫,把菩萨葫芦安放在其中,成为法船,稳似轻舟,顺利地帮助师徒四人渡河西去。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9. 西游记师徒四人的介绍是什么
唐僧:念念叨叨的
孙悟空:猴急猴急的
猪八戒;好吃懒做
沙和尚:勤劳肯干
10.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法号各是什么.各法号的由来
在《西游记》中:
唐僧,法号玄奘。唐僧一生历经磨难,俗姓陈,是海洲陈光蕊之子。陈光蕊在江州赴任途中为人所害,妻子忍辱生下儿子,放入江中,任其随波漂流,后为金山寺法明和尚拯救,取名江流,等到年长,落发为僧,法名玄奘,后成为一代高僧。
孙悟空,法号悟空。拜师菩提祖师处时,祖师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猴王乃第十辈之小徒矣。那十二个字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猴王,正当‘悟’字。祖师便为猴王起就个法名,叫做‘孙悟空’。
猪八戒,法号悟能。猪刚鬣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后被观音菩萨赐法号悟能,被唐僧收为二徒弟后,唐僧因此给他起了个,叫做“八戒”。
沙悟净,法号悟能。是观音菩萨在劝化他时给取的。
(10)西游记师徒四人扩展阅读
《西游记》小说开头写道,东胜神洲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受日月精华,生出一石猴。之后因为成功闯入水帘洞,被花果山诸猴拜为“美猴王”。美猴王为求长生不老,四海求师,在西牛贺洲得到菩提祖师指授,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数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可行十万八千里。
悟空得知高老庄妖怪为天蓬元帅,因调戏霓裳仙子被贬下界,误投猪胎。经观音收伏,赐名猪悟能,在此等候取经人,遂引起拜见唐僧,赐号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个徒弟。在流沙河中,他们又收伏了观音赐名沙悟净并令其在等候东土取经人的水怪,赐号沙和尚,做了唐僧第三个徒弟。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