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长城遗址
❶ 黄河 长江流经两条河流的其中两个名胜古迹是什么
中山桥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
也是黄河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
桥梁所有的建材都为德国原产,
至今有百余年历史。
黄河给西北高原
带来了生命的慰藉, 而兰州就是喷涌在
这片大地上的民族之井。
水车园位于市内滨河路西段,
东邻黄河铁桥,
西邻黄河母亲雕塑,
北望白塔山公园,
南近白云观,
是滨河路旅游线上的重要一景。
水车历史悠久,
外形奇特,
起源于明朝,
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
最古老的提灌工具。
状观的黄河穿城而过,
在兰州市里,
黄河宛若飘落人间的飞天锦带,
蜿蜒东去。
黄河岸边有乘坐羊皮筏子的项目。
中山桥是黄河上最古老的一座桥,
桥下就是黄河,河水真的很浑浊。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的
白塔山下、金城关前,
是兰州市内标志性建筑之一,
站在桥上可远眺白塔入云,
母亲河奔腾流过。
❷ 方城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方城 ,在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因楚时修筑的长城叫方城而得名。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旅游资源丰富,现有可供观赏的风景名胜80多处。是距今七千多年的独树大张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最早的长城——楚长城遗址,西汉廷尉张释之祠,东汉——汉光武帝——刘秀饮马的扳倒井遗址和湖阳公主修行的炼真宫遗址,北魏雕凿的佛沟摩崖造像,唐代四大名刹之一的普严寺,宋襄汉漕渠遗址,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镇纪念碑,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纪念等景观;有号称北武当的黄石山以及七峰山、大乘山、三贤山、望花亭水库等自然景观。其中,大张庄、平高台古文化遗址、楚长城、文庙、博望故城、佛沟摩崖造像和红二十五军独树镇纪念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方城山川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中国现存最早的长城--楚长城、号称北武当的道教胜地黄石山,据县城十几公里的石川景区也是近几年新型的热门游览景区,西汉外交家张骞封侯处,汉代湖阳公主修行的千年道道观炼真宫,东汉光武帝刘秀“扳石得泉”饮马处扳倒井,三国刘备“火烧博望坡”遗址,始雕于北魏的佛沟摩崖造像,唐代四大名刹之一的普严寺等古代名胜。建筑别致新颖、水秀山青的避暑游乐胜地望花湖水库游览区、鸭河口水库,玉瀑连珠、潭潭相连的七十二潭等景区令人流连忘返。峰秀谷幽,林翠泉清的,风光迷人的省级大寺森林公园、省级七峰山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更是游览的好去处。火烧博望坡遗址等景点也被列为我国三国旅游线主要景点。
❸ 建国以后中国因建新的建筑被拆毁的古建筑有哪些
扬州唐城遗址部分古城墙和护城河遭破坏
炸山采石危及陕西唐陵遗址 唐十八陵多已被破坏
安徽宿州煤矿修铁路破坏近百平米文物遗址
河南800公里楚长城遗址遭人为破坏损毁殆尽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私搭乱建破坏严重
江苏13座宋元粮仓被毁建楼盘 曾列去年十大考古
京沪高铁工地商周遗址遭施工队破坏
安徽宿州煤矿修铁路破坏近百平米文物遗址
重庆3000年前商周遗址已遭毁灭性破坏
甘肃马家屲村新石器文化遗址遭大量盗挖
陕西洋县唐代公主墓遗址遭破坏
宁波市细菌战遗址纪念碑遭破坏
南京商周遗址遭到野蛮破坏
内蒙包头赵长城遗址遭破坏 长城粗放保护待改变
专家称楼兰遗址因人为破坏20年后可能消失
会宁府遗址植被遭破坏 古城墙30年矮一米多
钱学森回国建立首批实验室被夷为平地
❹ 阖闾城的考古发现
阖闾城遗址考古复查最重要的收获是发现并确认了阖闾大城,根据考古调查和钻探,阖闾城的筑城年代晚于春秋中期,早于汉代,大致为春秋晚期,与吴王阖闾的年代相当,即公元前 515年~前496年之间。阖闾城遗址有郭有城,有完整的宫殿群,且阖闾城遗址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亦与历史文献的记载相符,根据考古复查,完整地复原了公元前515年~前496年之间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的都城。
阖闾城遗址考古复查的另一重要收获是发现了龙山石城,第一次确认了春秋时期的吴国长城。石城两面用大石块垒砌,中部填土,为“石包土”的建筑形式。龙山石城的年代与阖闾城遗址相同,具备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基本要素,其建筑形制与中山长城相同,可能为年代仅次于楚长城和齐长城的“吴长城”。
2008年9月10日下午举行的“无锡阖闾城遗址专家论证会”上,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组长黄景略代表专家组在无锡宣布,无锡“阖闾城遗址”可初步认定为公元前515年—公元前496年之间春秋时期一代吴王阖闾的都城,并建议把无锡阖闾城申报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阖闾城是无锡与常州交界处的一处春秋时代古城遗址,东部为无锡市胡埭镇东城村,西部为常州市雪堰桥镇城中村。从泰伯奔吴到吴越争霸,历时400多年,期间经考古调查或考古发掘的吴国古城有安徽南陵县牯牛岭城、芜湖县鸠兹城、南京高淳固城、溧阳平陵城、丹阳葛城、武进淹城、无锡阖闾城(吴城)、苏州木渎姑苏城,此外还有文献记载但至今尚未发现的镇江朱方城。由于吴国都城王陵没有确认,近十多年来,各地纷纷开展吴文化探源考古研究,专家们对阖闾城的规模、性质都十分关注。
2004年因为无锡胡埭镇当地农民挖沟,南京博物院在农民挖沟的西北角进行过小规模的试掘,出土了马家浜文化、马桥文化和春秋时期的陶片以及青铜镞1件。2007年,无锡市抓住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契机,聘请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敏带队,于当年3月至2008年4月对阖闾城遗址勘探复查,以确认50年来阖闾城遗址的规模和身份。
9月9日,由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建筑设计院历史建筑研究所和江苏、浙江、上海、河南、湖北、山东等地13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到达无锡,在经过严密的实地考察和资料研究论证后,专家们对无锡阖闾城遗址勘探复查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次复查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发现并确认了阖闾大城,完整地复原了阖闾城遗址;复查的另一重要成果是发现并确认了阖闾城遗址周边的龙山石城和胥山湾,完整地复原了阖闾城遗址的防御体系。根据勘探复查的结果,阖闾城遗址有郭有城,有完整的防御体系,符合春秋时期都城的建制,因此可认定阖闾城遗址为公元前515年—公元前496年之间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的都城。
❺ 长城现在还有几处遗址
现存长城
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延庆,是明长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登上这里的长城,居高临下,尽览崇山峻岭的壮丽景色。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奥巴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在内的三百多位知名人士到此游览,八达岭景区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 八达岭长城博物馆以万里长城为主题,全面反映长城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中国长城博物馆位于八达岭关城外,1994年建成开放。全馆共有9个展厅,展厅面积3 000余平方米。陈列有多个专题,其中“历代长城”展示长城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脉络;“明代长城”、“建置武备”展现明代修筑长城的起因及过程,军镇的设置及分布,长城的建筑结构及布局和武器防御设施的配备;“经济文化交流”再现长城内外各民族长期共同发展、相互交流融合的历史事实;“民族艺术宝库”表现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展现国家对长城的关心和保护。展览集中了长城沿线各地出土的文物、标本,辅以翔实的历史文献、照片、模型加以说明,同时还采用了部分高科技技术及声、光、电等现代陈列手段,有别于国内现有的长城专题博物馆的陈列。
慕田峪长城
位于怀柔区境内,是北京新十六景之一。西接居庸关长城,东连古北口,开放的2250米长城段其特点是长城两边均有垛口,特别是正关台三座敌楼并矗,著名的长城景观箭扣、牛角边、鹰飞倒仰等位于慕田峪长城西端,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慕田峪长城山峦叠嶂,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慕田峪长城设有国内一流的登城缆车、开发了中华梦石城、施必得滑道等项目,形成了长城文化、石文化和体育健身娱乐有机结合。英国前首相梅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多位外国首脑到慕田峪游览。1992年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2002年被评为4A 级风景区。
慕田峪由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慕田峪关自古以来就是拱卫北京的军事要冲,此段长城西接北京昌平县的居庸关,东连北京密云县的古北口,为明代所修筑,为京师北门黄花镇的东段,自古被称为拱卫京师、皇陵的北方屏障,的重要关口之一。被称为“危岭雄关”。
司马台长城
独具“险、密、奇、巧、全”五大特点的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的古北口镇境内,距北京120公里。它东起望京楼,西至后川口,全长5.4公里,敌楼35座,整段长城构思精巧,设计奇特,结构新颖,造型各异,堪称万里长城的精华。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教授赞誉道:中国长城是世界之最,而司马台长城又堪称中国长城之最。司马台长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筑遗址。
古北口长城
古北口长城是中国长城史上最完整的长城体系。由北齐长城和明长城共同组成,包括卧虎山、蟠龙山、金山岭和司马台4个城段。古北口是山海关、居庸关两关之间的长城要塞,为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在辽、金、元、明、清这五朝,大大小小争夺古北口的战役从未停止过,因此长城的作用突显得尤为重要。
箭扣长城
箭扣长城位于京郊怀柔县西北八道河乡境内,距怀柔县城约30公里,山势非常富于变化,险峰断崖之上的长城也显得更加雄奇险要。箭扣长城因整段长城蜿蜒呈W 状,形如满弓扣箭而得名。箭扣长城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著名的险段之一,是近年来各种长城画册中上镜率最高的一段,向来是长城摄影的热点。
箭扣长城是北京一段最险峻、雄奇的长城,自然风化严重,没有任何人工修饰,自牛犄角边、南大楼、鬼门关、箭扣梁、东西缩脖楼、东西油篓顶、将军守关、天梯、鹰飞倒仰、九眼楼、北京结到望京楼绵延20多公里,充分展现了长城的惊、险、奇、特、绝,能领略到原汁原味的古老的长城景观。
金山岭长城
金山岭长城位于距北京市区140公里密云县与河北滦平县交界的燕山山脉中。西起龙峪口,东止望京楼,全线10.5公里。沿线有建筑各异的敌搂67座,烽火台2座,大小关隘5处,这里长城上敌楼密集,一般50-100米一座,墙体以巨石为基,高5-8米,并设有拦马墙、垛墙和障墙,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被誉为“万里长城,金山独秀”。
山海关长城
山海关长城是万里长城的入海处。现属山海关境内的长城全长26公里,主要包括:老龙头长城、南翼长城关城长城、北翼长城、角山长城、三道关长城及九门口长城等地段。老龙头长城是长城入海的端头部分,有“中华之魂”的盛誉。
山海关城由关城、东罗城、西罗城、南翼城、北翼城、威远城和宁海城七大城堡构成,四周有长4769米、高11.6米、厚10余米的城墙,墙体高大坚实,气势宏伟。在东、西、南、北建有四个城门,城东南隅、东北隅建有角楼,城中间建有雄伟的钟鼓楼。整个卫城建筑规模宏伟,防御工程坚固。山海关是明代创建“卫所兵制”的产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对山海关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嘉峪关长城
嘉峪关长城是明长城西端起点,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关,河西第一隘口,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城关由内城、外城和城壕组成的完整防御体系。现在看到的城关以内城为主,黄土夯筑而成,外包城砖,坚固雄伟。城关两端的城墙横穿戈壁,可以体会到大漠孤城的苍凉。现代肖草《长城》诗:“风吹沙漠千山远,雪舞祁连六月寒;登上墙台论楚汉,长城嘉峪见雄关”给予真实诠释。
在嘉峪关市西南隅, 因建于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朝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 建于1372年。关城平面呈梯形,面积33500余平方米,城墙总长733米,高11.7米。城楼东、西对称,面阔三间,周围有廊,三层歇山顶高17米,气势雄伟。关城四隅有角楼,高两层,形如碉堡。登关楼远望,寨外风光尽收眼底。
虎山长城
虎山长城位于辽宁丹东市城东十五公里的鸭绿江畔虎山景区,虎山主峰高146.3m。峰顶是万里长城的第一个烽火台。站在烽火台上环顾四周,朝鲜的义州、中国的马市沙洲和连接丹东与新义州的鸭绿江大桥清晰可见。
九门口长城
位于辽宁省绥中县李家乡新台子村,距山海关15公里,全长1704米。其南端起于危峰绝壁间,与自山海关方向而来的长城相接。自此,长城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当地的九江河南岸,在宽达百米的九江河上,筑起规模巨大的过河城桥,以此向北逶迤于群山之间。“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便是人们对九门口长城的形象描述。
大同长城
大同为明代九边重镇之一,战略地位重要。大同长城建于嘉靖年间,由宣大总督翁万达创修。大同镇长城东起天镇县镇口台,西至丫角山(今内蒙古清水河子),全长335公里。据《三云筹俎考·大同总镇图说》统计,大同镇先后修大边、二边516.3里;城堡72座(城20,堡52);边城776个;火路墩833个。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境门长城
大境门长城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市区,长城中唯一一座以门命名的关口。长城四大关口之一。大境门长城修筑于明成化年间,坐落在高耸入云的东、西太平山间,据长城之要隘,扼边关之锁钥。大境门门墙高12米,底长13米,宽9米。西侧有明万历年间开凿的西境门(小境门)。景区有西太平山长城公园,来远堡,小境门,关帝庙,二郎庙,山神庙,等众多明清历史遗迹。为“万里长城长城第一门”。
唐长城
2007年,国务院正式把中国长城遗址牡丹江边墙三段列入中国长城资源调查项目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有着“唐长城”之称的牡丹江边墙,这也是牡丹江市乃至黑龙江省第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项目。
牡丹江边墙是渤海时期为防御北方黑水靺鞨而修筑的一条防御体系,是和中国长城具有同等性质的军事防御工程。目前经过调查发现的牡丹江边墙长约100公里,由三段构成。牡丹江边墙一段长50公里,位于三道关一线,东起江西村西沟北山主峰,蜿蜒起伏向西北伸展,终止于西大砬子北坡。牡丹江边墙二段长30公里,位于宁安江东段,起自宁安镇牡丹江向北转弯处右岸,向老虎洞沟转向东南继续发展,调查终止于宁安良种场东侧。牡丹江边墙三段长20公里,位于镜泊湖,起自城墙砬子对岸湖边,越过湖边山,穿过201国道,在江山娇林场东南侧山上向东南发展。 据悉,牡丹江边墙于2006年被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2008年开始,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已开始组织文物保护专业队伍对牡丹江边墙三段进行更深入调查,从而进一步了解牡丹江边墙具体长度等概况。
2011年11月6日,享有“唐长城”之誉的牡丹江边墙与秦长城一样已被正式列入中国长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齐长城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而又保存段落或遗迹较多的古长城,原长度1000多里,是国之瑰宝。
关于齐长城,最早的是公元前555年(灵公二十七年),《左传》上记载:“晋侯伐齐,……齐侯御诸平阴,堑防门而守之。”这是齐国在平阴修筑的一道防御工事,防门后来一直是齐长城的一道重要关口。
《史记·楚世家·正义》引《齐记》记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修建的记录更清楚了。大概是从春秋战国开始,到齐威王和稍后建筑完成的。齐长城是西起济南长青区,东至青岛市黄岛经济开发区,横穿山东半岛。
春秋战国时期修筑的齐长城和楚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最古老的长城。其中的千里齐长城距今已2500多年。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千万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象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发现早期长城墙体
2010年9月8日从甘肃嘉峪关长城研究所了解到,甘肃省早期长城调查组日前在玉门市境内新发现墙体2400米、烽火台4座。
❻ 楚长城遗址在哪里
据文献记载和遗迹显示:楚长城西起湖北竹山,跨汉水,越邓县、内乡岳山至沁阳,总长近500干米;
❼ 安棚楚长城遗址在哪儿
楚长城
桐柏县楚长城遗址(含烽火台):战国时期,位于桐柏县朱庄乡、大河镇、城郊乡、安棚镇、平氏镇。据史料记载,桐柏在战国时归属于楚国,该县现存楚长城遗址散落于大河镇、城郊乡、淮源镇、安棚镇一带,多由不规则石块堆砌而成,楚长城依自然山势而建,所处地形易守难攻,现仍存有部分城门、关隘、城寨及古道等遗迹,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据悉,该县文物部门曾在楚长城附近发掘出战国时期文物,当地村民在放牛时也曾发现过石斧和铜剑等冷兵器,在国内革命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这些古长城也发挥过重要的军事作用。
❽ 中国境内有哪些古长城遗址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修筑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秦灭六国后,秦始皇把北方崇山峻岭上的进行整修和扩建,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一开始出现并不叫长城,而叫“方城”。《汲冢周书?作雒解》曰:城方千七百三十丈,郛方七百里。齐《考工记》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国就是方形的都城。不仅都城为方形,其他城也为方形。按照周礼天圆地方的思想,周诸侯国的城都是按周天子规定修建的。
楚长城
春秋南阳楚长城是中国最早的长城。从楚国始筑长城到《春秋》《左传》《史记》中一直称楚长城为方城。因为长期有长城和方城的不同叫法,所以,人们并不认为方城是长城,甚至以为是孤立的城堡或城垣,更不知道楚方城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据《左传》记载:“僖公四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东周列国志》中说:“周惠王二年,楚王回至方城,夜叩城门。”《南阳地区志?方城》说:“楚文王时于方城山(今小顶山)修筑长城,曰方城,以守卫其北境,方城县由此得名。”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关于长城的最早记载。
楚长城从方城县北起,南至泌阳县再折向西南唐河县,对峙着齐国的方向。后在战争中不断展筑,西边沿南召、嵩县、西峡、内乡、镇平镇,到邓州市罗庄乡土谷山止,绵延起伏三四百公里。如今,在内乡县、西峡县、方城县,还有长城遗迹存在。
赵长城
赵长城横亘于包头市辖区的中部的固阳县境内的大庙村,大约战国时期的在赵武灵王二十至二十六年修筑。它迤逦于阴山南麓的群峰丘陵之中,山南是狭长的土默川平原,水草肥美,古代是兵家必争之地。站在土筑长城之上眺望,可隐约看到这段从大庙起,东向边墙壕村,西向昆都仑区的古迹。赵长城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秦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灭六国,成为中国地区唯一政权,并改制为帝国。前214年,秦始皇派将军蒙恬率领三十万人攻击匈奴,占据河套,并开始秦、赵、魏、燕各国修筑的旧城墙连接起来,从临洮到辽东绵延万里,从此始有万里长城之称。在修筑北方长城的同时,原诸侯国间用以互防的城墙被拆毁。
汉长城
甘肃省安西境内现存汉长城150公里,烽燧70座,城障3处。东起玉门蘑菇滩,沿甘新公路南侧,疏勒河北岸,逶迤向西,与敦煌境内的西碱墩相连。这些汉长城及沿线的城障烽燧,是汉代河西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汉王朝构建河西乃至整个北方防御工程的历史缩影。虽经千百年来的风雨剥蚀,仍然巍然屹立在戈壁荒漠中,堪称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汉长城之一。
北齐长城
北朝的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对长城进行了修筑与增建。泰常八年北魏筑长城起自今河北省的赤诚,向西至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境,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北魏所筑长城,起于北京市居庸关,至山西省河曲县。
北齐年间修建规模最大,天保三年至天保八年六年时间里,大修长城有五次。至河清二年三月,“齐诏司空斛掉光督步骑二万,筑勋掌城于轵关,仍筑长城二百里,置十二戍”。北齐天统元年,“羡以北虏屡犯边,须备不虞,目库堆戍东拒于海,随山屈曲二千余里,其间二百里中凡有险要,或斩山筑城,或湖谷起障,并置立戍逻五十余所”。今北京市通州区有北齐土长城遗址,为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
隋长城
隋长城遗迹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特布德嘎查境内,长约6.8公里,分为3段,墙体为堆筑土墙,呈鱼脊状凸起,宽3米至6米,残高0.5米至1米,部分遗迹表层散见有灰、黑陶片和绳纹砖瓦残块。从航空照片和卫星照片上可以看到,鄂托克前旗隋长城位于明长城大边和二边以北,与明长城走向一致。
明长城
从明太祖洪武至明神宗万历,明朝对长城经过先后20次大规模的修建。
明代长城西起今甘肃省嘉峪关市,东达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横贯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辽宁等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300多千米,是古代留存下来的最坚固、最完整、气势也最雄伟的长城。
明长城部分利用了北魏、北齐和秦汉时期的古长城。墙体建筑材料有砖、石、土三种。墙体高低宽窄随地形的险要形势而异,山高地险处的墙体相对低窄,平地要冲之处墙体则高大宽阔。此外,长城沿线还建有各种城、关、隘口、敌台、烽火台、堡子等,它们与城墙一起,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南方长城
南方长城,又称为苗疆边墙,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明嘉靖三十三年始筑边墙70里,万历四十三年上起王会营、下至镇溪修建边墙300多里,天启三年镇溪至喜鹊营添筑土墙60余里。苗疆边墙全长达430余里。嘉庆二年重修镇竿镇边墙190里。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苗疆掀起革屯运动,湖南省政府废屯升科,结束了在湘西140多年的苗防屯政制度。边墙体系被废弃。
南方长城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它表现了一个朝代的特征,是研究明清两代对边远少数民族征服统治重要的历史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