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东庄遗址

东庄遗址

发布时间: 2020-11-23 15:10:55

㈠ 春秋时期鲁国 孔子“堕三都”。这三都里的 ---“郕邑” 遗址在现在的哪个位置

三都是季孙氏的费邑、孟孙氏的郕邑、叔孙氏的郈邑。

其中,
郕邑——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九十里(东庄乡境西部),是当时鲁国北部的要冲

郈邑——在今东平县彭集镇后亭村一带

费邑——在今山东鱼台西南

㈡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东庄镇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古遗址
已发现的共有11处,其中最著名的是成城故城址。
成城故城址位于南故城村与华丰镇北故城村、西故城村之间。城址略呈长方形,东西约630米,南北约850米,城墙为黄土夯筑而成,局部含汉瓦片。东北角尚存,最高处高出地面约12米,东、北残长约100米,西南角仅存转弯轮廓,西北部被河水冲毁。今田家林(墓地)一带是故城址西南部
凤仙山
宁阳、泗水界山,主峰海拔608米,为宁阳县境最高点,花岗片麻岩山体。山势绵延数十里,松柏葱郁,榆槐满山,果树飘香,景点众多,主要有穆寨顶、跑马岭、朝阳洞、挂山崛。

㈢ “元梅花桥映东庄,威武雄壮博南山”出自哪里

出自《忆东庄村脱贫攻坚》,是大理诗人潘正伟回忆记述下乡驻村帮扶工作的经典诗篇。
花桥村是大理州永平县博南镇的一个行政村,“花桥”原本是一座用花纹石板铺成的桥,后来成为花桥村的地名。花桥村群山环绕,风景宜人,博南古县衙遗址就位于花桥村普照寺旁。古县衙呈“八字”开的大门,居高临下俯视着花桥街道的大街小巷;大门前有十余台云梯状石阶,直通街道路面;大门对面,博南古道从大门左下方蜿蜒穿村而过,把花桥村一分为二。典籍记载中,这个远离喧嚣的小山村,曾是“汉德广,开不宾” 时的博南县县治及边屯军队驻扎所在地。桂馥在云南永平任知县时,曾在这里著书立说,为今人了解古代永平文明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博南古县衙院内有一株生机盎然的古梅,这株古梅已经历了800多年岁月的风霜洗礼,花艳果大,口感甜美,大家习惯称之为元梅,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极为罕见的优质古梅树之一。
博南是永平县的古称,公元69年,也就是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立博南县,直到公元1274年(元朝至元十一年)才改称为永平县。博南山,又名金浪颠山,俗称为丁当丁山,坐落在永平县城西南,是博南古道的必经之路,海拔最高达2704.2米,博南古道横贯永平境内100余公里,博南山这一段最为艰难险要。

㈣ 厦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

厦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年代 级别 公布批次 地址 保护范围
1 陈嘉庚墓(鳌园) 1953年 国家级 第三批1988年 集美区鳌园路24号 鳌园本体及前面两亭
2 胡里山炮台 清代 国家级 第四批1996年 思明区曾厝垵路2号 炮台围墙外30米
3 青礁慈济宫 宋代 国家级 第四批1996年 海沧区青礁村崎山东南麓 建筑体向东、西、南、北各延伸40米
4 陈化成墓 清代 国家级 第六批2006年 思明区梧村金榜山北麓 以墓碑顶为圆心,以50米为半径画圆范围
5 厦门破狱斗争旧址 1930年 国家级 第六批2006年 思明区思明南路451号 原思明监狱所属范围
6 鼓浪屿近代建筑群 清-民国 国家级 第六批2006年 思明区鼓浪屿 (1)美国领事馆旧址:四周由围墙各向外延伸10米;(2)日本领事馆旧址:北面以鹿礁路为界,东、西面各外延15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南接天主堂保护范围;(3)汇丰银行旧址:西面以鼓新路为界,东、南、北面各外延10米;(4)天主堂:东、南、西、北各外延15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5)三一堂:北、南、东面以安海路为界,西以永春路为界;(6)安献堂:东、南、西、北面各外延15米,与鸡山路交界处以路为界;(7)八卦楼:东、北面以鼓新路为界,西、南面各外延30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8)西林·瞰青别墅:东、南、西、北面各外延10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9)亦足山庄:东、南、西、北面各外延15米;(10)菽庄花园:西至海岸线,东、南、北三面由围墙各向外延伸10米。
7 集美学村和 厦门大学早期建筑 民国 国家级 第六批2006年 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集美区集美学村内 (1)尚忠楼群:东面以盛光路为界,接养正楼保护范围,南面以学校围墙为界,西、北外延15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2)允恭楼群:东面外延15米,西面外延15米,至岺西路,南、北面外延10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3)南侨楼群:南侨十三、南侨十四、南侨十五、南侨十六东面外延15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南面外延15米为界,西至龙船路,北面以学校围墙为界;(4)南薰楼群:东、西、北面各外延40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南面以龙船路为界;(5)科学馆:东、西、南、北面各外延15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6)养正楼:东、北面外延15米,南面以围墙为界,西接尚忠楼群保护范围,以盛光路为界;(7)群贤楼群:以各楼外墙平面角点连线往北面外延12米,往东、西、南面外延15米。(8)芙蓉楼群:芙蓉三外墙往东、西、南、北四周外延15米,芙蓉二、芙蓉四外墙平面角点连线往东、西、南、北四周外延15米范围,芙蓉一、人类学博物馆外墙平面角点连线往东、西、南、北四周外延15米;(9)建南楼群:各楼外墙平面角点连线往北面东、西、南、北四周外延15米。
8 汀溪窑址 宋代 省级 第一批1961年 同安区汀溪水库内 窑址南面至汀溪水库大坝,东、西、北三面窑堆各向外延伸100米
9 厦门总工会旧址 1927年 省级 第一批1961年 思明区大同路土堆巷68号 东面(正面)至与本楼平行的土堆巷路,西面至瑟楼后墙相连的圆珠笔厂食堂;北面至与本楼平行的土堆巷15号平屋、土堆巷18号之一平屋(包括它们所属的空地),南面至与本楼相邻的麦仔埕17号、麦仔埕17号之一、大同路161-185号楼房。
10 婆罗门佛塔 宋代 省级 第一批1961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梵天寺内 塔东、西、南、北各向外延伸30米
11 龙头山寨遗址 明末清初 省级 第二批1985年 思明区鼓浪屿日光岩内 蔡廷锴、蔡元培石刻,山寨石寨门及其两旁所倚岩石
12 水操台遗址 明末清初 省级 第二批1985年 思明区鼓浪屿日光岩内 “闽海雄风”石刻所在岩石全体
13 徐一鸣攻剿红夷刻石 明代 省级 第二批1985年 思明区思明南路鸿山公园内摩崖上 石刻所在岩石全体
14 朱一冯攻剿红夷刻石 明代 省级 第二批1985年 思明区虎溪岩后山岩壁上 石刻所在岩石全体
15 赵纾攻剿红夷刻石 明代 省级 第二批1985年 思明区虎溪岩后山岩壁上 石刻所在岩石全体
16 日本帝国主义厦门领事馆警察署地下监狱 1938年 省级 第二批1985年 思明区鼓浪屿鹿礁路28号 建筑物本体所属范围
17 芦山堂 五代 省级 第三批1991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办事处洗墨池23号 建筑物外延前71米,后延伸3米,东、西侧各3米
18 醉仙岩征倭摩崖石刻 明代 省级 第五批2001年 思明区醉仙岩天界寺长啸洞左侧岩壁上 诗壁及长啸洞整体
19 厦门所城墙 明代 省级 第六批2005年 思明区开元街道新华路43号东侧 现存城墙及城门遗迹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20 南普陀寺大雄宝殿 清代 省级 第六批2005年 思明区思明南路515~517号五老峰南麓 东、西由南普陀寺围墙各向外延伸10米,南至思明南路,北至五老峰顶
21 同安孔庙 清代 省级 第六批2005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南门街174号 四周由围墙各向外延伸20米
22 重兴鼓浪屿三和宫记摩崖石刻 清代 省级 第六批2005年 思明区鼓新路57号后 摩崖石刻所在岩体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
23 新街礼拜堂 民国 省级 第六批2005年 思明区台光街29号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24 陈黯隐居石室 唐代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开元街道金榜山北面山腰 由石室本体东、西、南、北各端延长20米为界
25 郑成功杀郑联处 明末清初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开元街道万石植物园水库右侧 “锁云”石刻所在岩石全体
26 郑成功读书处 明末清初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开元街道万石植物园内太平岩 “石笑”石刻、八角亭石刻及郑鹏云诗刻所在岩石全体
27 演武池遗址 明末清初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顶沃仔2号演武小学西侧 以现存池塘四周坡岸为界
28 演武亭遗址 明末清初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内 厦门大学体育场全部
29 高崎寨遗址 明末清初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湖里区高殿社区高崎村 由遗址本体向东、西、南、北各端延长20米为界
30 集美寨遗址 明末清初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集美区鳌园路27号集美中学内 前至公路内侧,后至教学楼;左、右各由石寨门两端各延长20米为界
31 国姓井 明末清初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鼓浪屿延平公园内 以井为圆心,半径20米范围内
32 薛令之墓 唐代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湖里区下忠村 由墓本体向东、西、南、北各延长30米为界
33 陈喜墓 唐代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湖里区后坑村后院埔 由墓本体向东、西、南、北各延长20米为界
34 陈黯墓 唐代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西林观音山 由墓本体向东、西、南、北各延长30米为界
35 俞戚诗壁 明代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万寿岩万寿寺北侧 诗刻所在岩石全体
36 建盖大小担山寨城碑记 清代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建南大礼堂东侧 前至公路;后至厦大图书楼;左、右各由碑体端点延长20米为界
37 重建兴泉永道署碑记 清代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公园南路2号市图书馆内 石碑本体及碑亭
38 厦门各界抗敌后援会会址 1937年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定安路71号 会址建筑物本体
39 厦门市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烈士陵园 1954年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虎园路1号 铁栏杆以内
40 太师太傅墓 明末清初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思明南路425号鸿山公园内 前由墓碑延长5米为界;右、后至后墙;左由墓碑延长14米为界
41 陈士京墓 明末清初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鼓浪屿鸡山路12号门前 西至鸡山路12号大门围墙,余三面以环形挡土墙为界
42 陈化成故居 清代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草埔巷9号 建筑物本体及大门口旗杆石所在埕地
43 陈化成祠 清代 市级 第一批1982年 思明区公园西路15号 祠堂所属范围
44 五通渡头遗址 宋代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湖里区金山街道五通社区 渡头石阶所在盘石全体
45 樵溪桥及高读琴洞 明末清初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思明区开元街道万石植物园内 琴洞本体,“樵溪桥”石刻所在岩石全体、樵溪桥本桥及其所倚岩石
46 嘉兴寨遗址 明末清初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思明区思明南路425号鸿山公园内 “嘉兴寨”石刻所在岩石全体
47 碗窑古窑址 宋代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集美区后溪镇厦门市第二农场碗窑村 碗窑山
48 东瑶古窑址 宋代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海沧区东孚镇东瑶村及周瑶村 东至公路,西至山坡顶,南至瑶山宫,北由山坡顶老榕树延长100米为界
49 后溪城内城遗址 清代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集美区后溪镇后溪村 旧城墙北门遗址本体
50 阮旻锡夕阳寮隐居处遗址 明末清初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思明区鹭江道国际银行大厦东侧 “水天一色”及“望石”石刻所在岩石本体
51 陈俦墓 唐代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湖里区乌石浦村 前至公路;后及左、右由墓葬本体各端外延10为界
52 胡贵墓 清代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思明区莲前东路洪山柄村困狗山北麓 前至碑亭;后及左、右由墓本体各端外延20米为界
53 苎溪桥 宋代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集美区后溪镇厦门市第二农场苎溪村 苎溪桥本体
54 无量寿佛石刻 明代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思明区万寿岩万寿寺东侧 石刻所在岩石全体
55 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 明代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思明区思明南路515~517号南普陀寺内藏经阁西侧 石刻所在岩石全体
56 虎溪岩棱层洞摩崖石刻群 明、清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思明区虎溪岩棱层洞前 “棱层”石刻及右边石刻所在岩石全体
57 澎湖阵亡将士祠碑 清代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思明区万石植物园中岩寺前 石碑本体,碑前李铨诗刻所在岩石全体及中岩“玉笏”石刻
58 钦赐祭葬石坊表 清代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思明区植物园内紫云岩樵溪西麓 石坊表建筑本体
59 深青驿遗址 元至清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集美区灌口镇深青村 前至深青桥全体;后及左、右均由驿楼各端延长30米为界
60 中共闽中厦门工委旧址 1945年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思明区励志里1号 励志里1号所属范围
61 厦门小刀会杀清将郑振缨处 清代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思明区白鹿路65号 石桥本体
62 乾隆御制碑 清代 市级 第二批1982年 思明区思明南路515~517号南普陀寺内 碑刻本体
63 陈夷则墓 唐代 市级 第三批1988年 湖里区乌石浦村百果山 北至厦师挡土墙;东至林氏墓园;西、南两面各由墓体外延10米为界
64 陈嘉庚先生故居 1918年 市级 第三批1988年 集美区嘉庚路149号 陈嘉庚先生纪念馆围墙以内
65 厦门地区第一个共青团支部诞生地 1925年 市级 第三批1988年 集美区集美小学内 楼左右以建筑物本体为界;楼前包括操场;楼后至公路边
66 厦门地区第一个共产党支部诞生地 1926年 市级 第三批1988年 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囊萤楼 建筑物前产、后各由本体延长12米为界
67 中共福建省第二次党代会会址 1930年 市级 第三批1988年 思明区鼓浪屿内厝沃449号曾家园 建筑物本体及其所属范围
68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 1930年 市级 第三批1988年 思明区鼓浪屿街道虎巷8号 建筑物本体及其所属范围
69 皇帝井 唐代 市级 第四批1988年 集美区后溪镇前进村苏营社 井区(四周石栏杆为限)及皇渡庵建筑本体
70 许厝古窑址 唐至五代 市级 第四批1988年 海沧区海沧镇霞阳村 以文物保护碑为中心,半径20米范围内
71 叶十三郎墓 宋代 市级 第四批1988年 思明区嘉莲花园前 墓围围墙范围内
72 康尔韫墓 明代 市级 第四批1988年 集美区后溪镇厦门坂头林场 墓葬本体
73 卢赣章墓 1928年 市级 第四批1988年 思明区鼓浪屿鸡母山西麓 墓葬本体
74 孙道仁墓 1932年 市级 第四批1988年 思明区仙岳山南面山腰 以墓体为圆心,半径20米范围内
75 灌口凤山庙 明代 市级 第四批1988年 集美区灌口镇灌口街 建筑物四周围墙外延30米
76 云顶岩摩崖石刻 明至民国 市级 第四批1988年 思明区莲前街道洪济山云顶岩 题刻所在岩石全体
77 “八·二三”炮战纪念址 1958年 市级 第四批1988年 思明区莲前街道何厝村 由建筑外墙向四周延长15米为保护范围;由保护范围线向四周延长2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78 盘石炮台遗址 清代 市级 第四批2000年 思明区大学路176号部队干休所海滨 界址线外5米
79 同安施氏大厝 清代 市级 第四批2000年 同安区祥平街道祥露街123号 大厝北侧6米,西侧5米,东侧、南侧与区街道路之间为绿化带
80 江夏堂 清末 市级 第五批2004年 思明区钱炉灰埕2号文安小学内 北至原来照壁墙脚,南至主体后楼,东、西至现文安小学围墙
81 庄银安旧居 1928年 市级 第五批2004年 海沧区祥露东片165号 北至旧居后围墙,南至故居前围墙,东、西向以建筑山墙向外延10米
82 霞阳杨宅 清末 市级 第五批2004年 海沧区海沧镇霞阳村西路189号 北由后围墙向外延伸至水渠边,南自前围墙向外延10米,东、西各自建筑山墙向外延10米
83 侵华日军杀人场遗址碑 1938年至1945年 市级 第五批2004年 湖里区金山街道五通村海边 北至五通道海滩,东南至木麻黄地坎边,西至五通码头小路
84 林祖密故居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市级 第五批2004年 思明区鼓浪屿鼓新路67、69号 北至鼓新路,西、南至该故居围墙,东面自山墙外延15米
85 魁星山摩崖石刻群 清末至民国 市级 第五批2004年 思明区开元街道中山公园内 北、东至影剧院围墙,南至中山公园围墙,西至魁星山边
86 陈胜元故居 清乾隆年间 市级 第五批2004年 湖里区殿前街道神山社区 东、北面以殿前6号路为界,西侧由围墙外延10米,南侧由围墙外延5米
87 厦门海堤纪念碑 1955年 市级 第五批2004年 湖里区殿前街道高崎村厦门海堤东南端 厦门海堤纪念碑与观堤亭整体保护。北至临海岸坎边,东南至高崎村边,西南至省道206线边
88 大清厦门一等邮局遗址 清末 市级 第五批2004年 思明区海后路58号 西至海后路,南至相邻四层建筑,北、东面自建筑外延10米
89 青屿灯塔 清代 市级 第五批2005年 厦门市青屿岛 建筑本体向东西南北四面各外延30米为界
90 葫芦山铁渣堆 五代 县级 第一批1982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烈士陵园内 铁渣堆外延30米
91 大轮山山门 隋唐 县级 第一批1982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大轮山东南麓梵天寺内 山门四周滴水向外延伸40米
92 绩光铜柱枋 清代 县级 第一批1982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顶溪头村 石坊四周向外延伸30米
93 五显第一溪桥 元代 县级 第一批1982年 同安区五显镇五显村西面约100米 桥身四周向外延伸30米
94 梵天寺钟楼 明代 县级 第一批1982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梵天寺天王殿东侧 墙体四周向外延伸20米
95 岳伯坊 明代 县级 第一批1982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后炉街 坊址四周向外延伸30米
96 同归所碑亭 清代 县级 第一批1982年 同安区五显镇五显第一溪桥西面200米 碑亭及墓葬向外延伸30米
97 凤山石塔 明代 县级 第一批1982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凤山顶峰 石塔四周向外延伸50米,甘露亭、苏颂故里碑同保护单位
98 安乐村塔 宋代 县级 第一批1982年 同安区莲花镇沃溪村南500米处麒麟山西麓 塔身四周向外延伸50米
99 十二龙潭石刻 宋代 县级 第一批1982年 同安区五显镇北辰山十二龙潭宫前 石刻四周向外延伸2公里,涵盖了山麓崇祀闽王王审知的北山宫(即忠惠庙)
100 陈沧江墓 明代 县级 第一批1982年 同安区五显镇后烧村 墓地四周延伸30米
101 铭恩亭功德碑 明代 县级 第一批1982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岳口村 建筑物四周延伸30米
102 林君升墓 清代 县级 第二批1984年 翔安区马巷镇井头村西 墓体四周向外延伸100米,御制碑亭同属保护单位
103 禾山石佛塔 明代 县级 第二批1984年 同安区新民镇禾山村西石佛山 石塔四周向外延伸500米,明代摩诗刻,石书房、慈云岩同属保护单位
104 同安古城墙遗址 宋代 县级 第二批1984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孔庙戟门前东溪西畔 墙体四周向外延伸20米
105 同山石字 宋代 县级 第二批1984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梅山寺后岩壁 石字四周延伸300米,梅山寺及山乾隆年间重修的梅亭同保护单位
106 铜钵岩石佛 宋代 县级 第二批1984年 同安区莲花镇花厝村西铜钵岩 庙四周向外延伸200米
107 祈雨道场碑记 宋代 县级 第二批1984年 同安区新民镇安豪岭山咸元洞北 石刻四周向外延伸100米
108 西山岩摩崖石刻 明代 县级 第二批1984年 同安区新民镇西山岩北侧 石刻四周向外延伸300米
109 同民安关隘 宋代 县级 第二批1984年 翔安区内厝镇小盈岭 墙体四周向外延伸50米,涵盖了周围的古榕树和奉祀观音的大士寺
110 古宅十八弯 宋代 县级 第二批1984年 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村 十八弯古道首尾700米,四周延伸20米
111 同安钟楼 1930年 县级 第二批1984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新路口 钟楼四周向外延伸30米
112 苏益墓 五代 县级 第三批1988年 翔安区内厝镇锄山村 墓四周向外延伸100米
113 文公书院 元代 县级 第三批1988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梵天寺藏经阁后 前至看守所,后至千佛阁,东、西各外延60米
114 东界石塔 明代 县级 第三批1988年 翔安区新店镇东界村 塔四周外延80米
115 蔡复一故宅 明代 县级 第三批1988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环城中路9号 前外延2.2米,后外延7米,东西各外延10米
116 “郭岩隐安乐窝”石刻 宋代 县级 第三批1988年 同安区洪塘镇郭山村东500米处 四周外延80米
117 金车石刻 宋代 县级 第三批1988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南门桥下溪流中 南、北外延至溪岸,东、西各外延100米
118 澹园石刻 清代 县级 第三批1988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田洋村东庄山 石刻四周外延30米
119 刘静轩墓 明代 县级 第三批1988年 同安区祥平街道过溪村墓庵社 墓四周向外延伸70米
120 梅山婆罗门佛塔 宋代 县级 第三批1988年 同安区梅山西麓的梅山寺内 塔四周外延24米
121 大元殿 元代 县级 第四批1991年 同安区祥平街道瑶头村中 前殿厦门向南延伸65米;东、西两墙向外延伸15米;北面围墙向外延伸5米
122 大道宫 清代 县级 第四批1991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铜鱼馆双溪公园内 前进滴水向外延伸12.7米,后墙金刚钻延伸3米,左墙外延8米,右墙外延2米
123 元威殿 明代 县级 第四批1991年 翔安区马巷镇五甲尾街218号 大门外延12.70米,左右各外延6.7米,后墙外延5米
124 朝元观 宋代 县级 第四批1991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朝元村 观前滴水向前延伸60米;观后墙至公路,东、西两墙向外延伸8米
125 沙美村农民协会旧址 1927年 县级 第四批1991年 翔安区新店镇沙美村内 建筑物外墙四周向外延伸5米
126 同安早期革命活动旧址--松山小学 1927年 县级 第四批1991年 翔安区新店镇彭厝村 东面外墙延伸5米,其余三面外墙各向外延伸15米
127 中共同安县委旧址--山侯亭祠堂 1928年 县级 第四批1991年 翔安区马巷镇山亭村 东、西、南外墙各向外延伸15米,北至公路
128 陈先查烈士墓 1935年 县级 第四批1991年 翔安区马巷镇山亭村 围墙东延1.5米,西延5米,北延8米,南至大路
129 中共厦门工委旧址--阳翟图书馆 1946年 县级 第四批1991年 同安区同安第三中学内 东墙外延10米,南墙外延8米,西、北与邻墙为界
130 同安烈士陵园 1965年 县级 第四批1991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葫芦山北麓 东至翻胎厂围墙;西至同安医院围墙;东南至铁渣堆;北至福厦公路(即国道324线)
131 洪朝选墓 明代 县级 第五批1993年 翔安区新店镇洪厝村 围墙四周向外延伸50米
132 马巷城隍庙 清代 县级 第五批1993年 翔安区马巷镇同安二中南侧 东至观音堂墙,西至庭外围墙,南至寺庙围墙,北至原武庙围墙
133 黄廷元墓 1936年 县级 第五批1993年 翔安区马巷镇西炉村崎山头 墓体四周向外延伸20米
134 香山岩 宋代 县级 第六批1996年 翔安区新店镇香山 庙东、北至大狮山分水岭;南至坝岸;西至小狮山分水岭
135 郡马府 宋代 县级 第六批1996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岳口村铺前佛子岗下 东面外墙起20米;西面外墙起14米;北面外墙起伸12米;南面至甘露亭两侧(从外照墙起120米)。
136 磁灶尾窑址 唐至五代 区级 第七批2001年 同安区洪塘镇石浔村磁灶尾社 东经118°10′57〃,北纬20°41′33〃交点为中心,直径150米(西、北两面至石浔后溪沿,南距北面溪沿300米,东距西面溪沿300米)范围内。
137 碧溪殿 明代 区级 第七批2001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溪边街溪边社 前以山门前墙向前延伸66米(至溪岸),后墙外延10米,右墙外延10米;左墙外延22米
138 林希元墓 明代 区级 第七批2001年 同安区西柯镇豪岭坑内村北 墓葬四周向外延伸20米
139 “同”字厝 1924年 区级 第七批2001年 同安区莲花镇垵柄村 建筑群前墙外延15米,后墙外延10米;“同”字厝东西墙外延10米,莲丰厝西面墙外延10米
140 太华岩摩崖石刻 宋代 区级 第七批2001年 同安区莲花镇后埔村西北莲花山 “太华岩”、“灵源”、石刻连同露表岩体各外延50米,石释岩露表岩体外延50米。
141 龙泉亭 清代 区级 第七批2001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岳口村真君庙西侧 以龙泉井为中心,往东77米;往北50米,往南50米,往西40米;。
142 铜鱼池 宋 区级 第八批2006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东溪街铜鱼馆 东至溪岸、北至公路、西、南待定
143 南山明代吕氏古墓葬 明 区级 第八批2006年 同安区新民镇凤南农场南山社 以墓葬为中心,各个墓葬四周向外延伸30米。
144 路岭窑址 宋 区级 第八批2006年 同安区汀溪镇路岭寨山 包括路岭寨山全山,同安至安溪古道。其东南、西南以公路为界,其东、北、西北以路岭寨山最低再向外延伸10米为界。
145 蔡献臣墓 明 区级 第八批2006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铺前村 以墓葬为中心,四周向外延伸30米。
146 叶鹤墓 明 区级 第八批2006年 同安区五显镇安炉村五显宫自然村东南 以墓葬为中心,四周向外延伸30米。
147 吴必达故居 清 区级 第八批2006年 同安区大同街道溪边街175号 故居前外延12米,后墙、右左墙外延8米。
148 黄文照墓 明 区级 第八批2006年 同安区五显镇黄坂自然村 以墓葬为中心,四周向外延伸30米。
149 真寂寺遗址 唐代 区级 第一批1990年 海沧区东孚镇凤山村
150 寿石岩 明代 区级 第一批1990年 集美区后溪镇岩内村岩内水库东侧山腰 建筑主体外延东50米、西100米、南100米、北50米。
151 胡元轩墓 明代 区级 第一批1990年 海沧区东孚镇后柯村
152 圣果院 唐代 区级 第一批1990年 集美区后溪镇后垵村 建筑物本体东、西外延各16米,南外延30米、北外延28米。
153 白虎岩 明代 区级 第一批1990年 集美区后溪镇厦门市第二农场 等高线50米以上山体
154 贞寿牌坊 清代 区级 第一批1990年 集美区灌口镇灌口村南 牌坊本体外延东、西、南、北各30米
155 石室院 五代 区级 第一批1991年 海沧区海沧镇霞阳村南玳瑁山
156 张晖墓 明代 区级 第二批2001年 集美区后溪镇前进村 墓本体外延东、西、南、北各2米。
157 归来园 1962年 区级 第二批2001年 集美区尚南路1号 建筑本体外延东、西各5米,南外延20米,北外延至嘉庚路规划红线边4.5米。
158 兑山革命烈士陵园 1975年 区级 第二批2001年 集美区侨英街道兑北社区 陵园本体外延东、西、南、北、各6米
159 陈敬贤墓塔 1981年 区级 第二批2001年 集美区石鼓路敬贤公园内 墓本体外延东15米、西6米、南30米、北10米

㈤ 东庄镇的自然景观

凤仙山
宁阳、泗水界山,主峰海拔608米,为宁阳县境最高点,花岗片麻岩山体。山势绵延数十里,松柏葱郁,榆槐满山,果树飘香,景点众多,主要有穆寨顶、跑马岭、朝阳洞、挂山崛。清代学者孔尚任曾在此隐居写作《桃花扇》。据明朝天启丙寅年《重修凤仙山玉皇殿前石崖碑记》云:“不知凤仙山何以得名,或者山形似凤,或者仙姑在此修炼……”。传说穆桂英手下大将黄凤仙曾在此战斗过,故山被叫作凤仙山。清代因四方民众上山进香供奉神仙,曾改名奉仙山。穆寨顶位于凤仙山正中,顶部有兵寨遗址,尚存旗杆窝,传说穆桂英曾在此安营扎寨。穆寨顶西面紧连跑马岭,远望山岭平坦,据说是穆桂英骑马射箭的训练场。朝阳洞在主峰南面的半山腰,洞口仅能容一人钻进,深不见底。凤仙山东部俗称葛山脚(因盛产葛草,伸向东北而得名),峰顶残存有军阀混战时期的几段石墙。其北峰,突兀陡削,被称作“刮山崛”,又叫“刮天橛”,意思是快刮着天了。
情侣山
海拔237米,地质地貌奇特,南半部是火山喷发沉积而生的赤色岩浆岩,奇松突兀,怪石嶙峋,北半部是灰色石灰岩,遍生榆树和槐树,紧密相连的南北两部分景观截然不同,可谓罕见的地质奇观。相传从前一对恩爱情侣因受旧俗阻碍无法结合,便潜入玉女湖边的树林里,相拥绝食而亡。他们所在的地方,后来隆起了情侣山。
玉皇堂山
海拔313.3米,石灰岩山体,山间有树林,古迹无存,原名玲珑山。清咸丰元年重修《宁阳县志·山川》记载:山前重崖斗峻,攀跻路绝,下有寺曰玉皇堂,古柏数十株,苍翠蔽空。稍西为凤凰岭,上有洞,窈然深黑,人不敢入。土人云,此山火发前洞,烟升后穴,故有玲珑之名。今名玉皇堂山。2002年附近各村村民自发捐款在山南山坡上重建玉皇堂庙。
栲栳埠山
海拔576.6米,与凤仙山连为一体,各峰形似倒扣的栲栳,故称栲栳山(“栲栳”,方言“柯篓”)。明朝天顺三年,《重修龙门山灵觉寺碑记》载:“自古龙门山,后靠栲栳崮,东有蟠龙伏虎山,西有白龙凤凰山”。山脚下有岱云寺,供奉着观音菩萨神像。
东山
位于北鄙村东方,故称东山。有三峰,成二峰拱卫主峰之势,主峰海拔209.4米,石灰岩山体。
皮匠山
海拔261.4米,石灰岩山体,山凹中有树株。相传山上曾住着一个皮匠,故称皮匠山。
九顶盘龙山
海拔278米,石灰岩山体,陡峭,山有九峰,故名九顶盘龙山,因山前有王林(不知何王之墓),又作王林山。 境内河流入大汶河,汇入东平湖,属黄河流域。
柴汶河大汶河上游的主要支流,因流经柴城故名。由新泰市境而来,向西北流经东庄、华丰至大汶河东分为两支,北支汇入大汶河,南支由东栈南,蜿蜒流入大汶河,河道弯曲,宽约200米,多为地下河槽,一般无决口水患。
石崮河发源于栲栳埠山北麓,入柴汶河,属季节性排洪河道,因流经三个“石崮”村而得名。
北鄙河发源于凤仙山东北麓,入柴汶河,属季节性排洪河道,因流经北鄙村而得名。
故城河发源于凤仙山北麓,入柴汶河,属季节性排洪河道,因流经三个“故城”村而得名。 “泰泗宁边区自治会”旧址
在现东庄镇中心幼儿园院内。今尚存办公室旧房3间,大槐树(时称标志树)1株。1938年6月,中共山东省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在此(时称宁阳县立第二小学)成立名为“自治”实为抗日的“泰泗宁边区自治委员会”,活动在泰安、新泰、宁阳三县边界,后又发展到泗水、曲阜等县。
朱蓂阶墓
在东庄工商所北200米处,为其衣冠冢,称墓。墓四周及顶部用花岗石板贴饰而成,有宁阳县委、县政府于1990年11月所立墓碑。
泰泗宁边区地下交通站
即老庄子村农户陈成乾家的大院,至今仍完整无损地保存着。1938年底,八路军一一五师为便于部队人员来往和物质运输,在地理位置偏僻,易于隐藏的老庄子村设地下交通站,使其成为了延安 —鲁西—泰西—鲁中南中央交通线上的一个重要环节。1939年3月和10月,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两次途经地下交通站;1939年6月,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徐向前、政委朱瑞在地下交通站宿营;1939年5月,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冀鲁边区七团从此路过;1939年9月下旬,一二九师津浦支队在此宿营;山东党政领导陈光、肖华等经常在村里住宿;宁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马继孔曾率部队经此押运由延安发往鲁南的12万发子弹,还曾护送抗大一分校干部在老庄子村休整后,顺利通过津浦铁路。
泰泗宁县委、曲泗宁县委驻地旧址
即现北鄙村小学,当时称“小西寨”,是一处田姓地主庄园,四周有6米高的寨墙,外有4米宽的护寨河,四角建有炮楼。现残存有护寨河1段、护寨墙2截和水井1眼。泰(安)泗(水)宁(阳)县委、曲(阜)泗(水)宁(阳)县委先后在此驻扎。1941年1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员徐向前在此宿营。1948年底的一天,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率部队到此,当天下午,1名师参谋长、1名团长和19名战士因检验炮弹时炮弹爆炸而牺牲,埋在北鄙村北。第二天,陈毅率部队奔赴淮海战役前线。
泰泗宁边区地下医院
1939年,泰泗宁边区自治会为及时抢救、隐蔽和转移伤病员,在西谷堆村开明人士王文绪家的楼房院落里建立起一所简易地下医院(也叫隐蔽所),有医生2人、卫生员4人。医院的药品、纱布由上级供给,伤病员的生活由当地群众负责,自治会付款。为保证安全,伤病员多数分散住在附近的南葛家圈、北葛家圈、王家庄、路家庄、石桥庄、崔家庄等村群众家里,并经常在自卫队护送下,用担架抬着伤病员不断变换村庄住处。因而即便在自治会遭到破坏时,伤病员也都能安全地转移到后方医院,从没遭受过任何损失。 泰泗宁边区自治委员会
1938年6月,中共山东省委根据党中央指示,决定在泰泗宁边区发展抗日力量。因当时泰泗宁边区处于敌人的包围之中,敌强我弱,抗日组织只能以“灰色”面目出现,因此取名为“泰泗宁边区自治委员会”,以宁阳县东庄镇为中心,办公地点设在县立第二小学,朱蓂阶为主任委员、委员23名。“自治会”成立后,一是在曲、泗、宁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建立党组织、发展党员,开展抗日活动;二是广泛联合当地有爱国心的学者名流、开明绅士,建立统一战线;三是秘密发展抗日武装。同时,搜集情报,组织募捐,支援前线。1940年筹款制做一一五师的夏衣,掩护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员徐向前率部队通过津浦铁路(今京沪铁路)等。1940年8月,“自治会”完成历史使命,改称泰泗宁边区八路军抗日办事处。
青年战地服务团
“七·七”事变后,中共山东省委派天津流亡学生彭子芳到北鄙村和青年学生取得联系,广泛宣传抗日救亡。组织创办了“星火周刊”。在朱蓂阶等泰泗宁边区自治会领导同志主持下,召集青年学生和小学教师五十余人,于1939年9月在南陈村成立了“青年战地服务团”,马焕文为团长。成立后,一是开展抗日宣传,教育青年学生和群众组织人民武装,进行抗日游击战争;二是配合地方武装,破坏日军交通;三是铲除伪区乡政权;四是接送参加八路军的青年学生;五是侦察敌情,为八路军送信、作向导,送军粮军鞋,慰劳伤病员。 革命烈士朱蓂阶(1900年—1942年)字相尧,东庄乡东庄村人。1926年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七·七”事变后弃教返乡,以东庄为中心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1月参加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的徂徕山起义,任中队长。1938年6月,组建“泰泗宁边区自治会”,任主任委员。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7月,自治会改称“八路军驻泰泗宁边区办事处,”,任主任委员兼大队长。同年,调鲁南行政专员公署任秘书主任。1942年任山东公学(为抗日干部学校)校长,同年10月26日不幸被捕,11月8日英勇就义。临沂革命烈士陵园有其纪念碑。
倭寇克星王云祥
外号王罗锅,南陈村人,担任过八路军战地邮政员。打鬼子、扒铁路、炸火车、与敌人斗智斗勇,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曾独自1人在石崮集上俘虏7名伪军,其事迹至今广为流传。
亲手击毙张灵甫的葛兆田
葛兆田,现年83岁,东庄乡葛家庄村人,1944年参军,先后在八路军铁路中队、鲁中军区、华东野战军8纵23师69团1营2连和志愿军26军服过役,一生经历大小战斗30余次,3次负伤,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2次,并被评为“战斗模范”、“纪律模范”,陈毅元帅亲自为他颁发了奖章。1947年5月13日—16日,我军苦战三昼夜,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时任班长的葛兆田有幸入选突击小组,并担任主攻,与战友猛攻张灵甫的指挥部。张灵甫被迫走出指挥部投降,但发现我军只有3名战士后,举枪就打。葛兆田抱起冲锋枪还击,张灵甫与一串敌军士兵应声倒地。多年以后,葛兆田才知道自己亲手击毙了张灵甫。
新四军老兵汤洪生
汤洪生,男,1923年11月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杏里乡汤家村。1940年为新四军游击队秘密交通员,1942年4月正式参加新四军,194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解放洛阳、解放开封、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战役。1953年在山东军区第二干部学校学习毕业,1954年转业,分配至宁阳县人民银行工作。1956年调县统计科任副科长,同年调县计划委员会任秘书。1958年前往东北学习炼油技术,回来后在宁阳县石油厂任炼油车间总支书记。1962年调任蒋集公社武装部长。1964年调任工业联社东庄乡分社主任,并担任东庄乡农具厂厂长。1973年退休,1982年离休。

㈥ 原平市东魏长城遗址在哪

原平市段东魏长城遗址于宁武县东庄乡三张庄后村向东5.5千米延入原平,经后口、龙宫、段家堡、官地等四个乡,于官地乡黑峪村北300米处止。境内约长43千米,大体呈东西走向。

后口乡段长城遗址自北梁村西1千米处开始,东经北梁村、白草窳村、縻子洼村、长畛村、于长畛村南100米越无名河、北同蒲铁路,又经四十亩村,进入龙宫乡界。大体呈东西走向。只有四十亩村附近局部南折,全长约为19千米。

㈦ 山西遗址内发现一个“陶罐”,10年后才搞清用途,为何专家赞叹为高科技

1959年,考古学家在东庄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些保存相当完好的来自新石器时期的文物。由于当时的技术还不够完善,因此考古学家没有办法辨别出部分文物,也不知道它们具体的功能用法是什么。

在堵住两个孔洞后,过了一会,瓦罐中的煤炭已经熄灭了,他尝试的对着孔洞吹了口气,发现煤块又重新燃烧了起来,这再次证明了他的猜想。根据瓦罐的功能,他将瓦罐命名为火种器,这也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火炉。

能有效保存火种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的进步,算得上是一次小“工业革命”。

随着不断的进行考古发掘,考古学家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类似于火种器的文物,表明了当时社会火种器的普及度很高,人们也已经掌握了成熟的保存火种的方法,这体现了人类的高超智慧。

㈧ 东庄镇的文物古迹

已发现的共有11处,其中最著名的是成城故城址。
成城故城址
位于南故城村与华丰镇北故城村、西故城村之间。城址略呈长方形,东西约630米,南北约850米,城墙为黄土夯筑而成,局部含汉瓦片。东北角尚存,最高处高出地面约12米,东、北残长约100米,西南角仅存转弯轮廓,西北部被河水冲毁。今田家林(墓地)一带是故城址西南部,似为中心建筑区,暴露砖、瓦碎片,发现多眼陶圈水井,采集到花纹铺地砖,还有云纹圆瓦当、“长乐未夹”圆瓦当、树木双兽纹瓦当等战国、汉代遗物。清咸丰元年重修《宁阳县志·历代沿革》记载:“成,故杞田”。《左转·昭七年》“晋人来治杞田,季孙以成与之是也。不知何时入于鲁界,在北鄙”。《春秋·襄十六年》“齐侯伐我,北鄙围城是也。又为孟氏采邑,公敛处父所谓成,孟氏之保障是也。汉废,入钜平县,故城在今县东北九十里。犹有北鄙村”。据上所述,今县城东北90里处有汉朝以前的成城故城址。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东汉幅将此处标作成县。1979年,宁阳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宁阳县人民政府立碑为记。1972年,在北面1公里处(现华丰镇北故城小学北)发现一座大型汉墓。该墓原封土高约15米,直径20米,石墓室,附近有很多小型汉墓,曾出土汉代瓦片、罐、玉蝉等文物,现已平掉,址上建房。

另外10处古遗址见下表: 名称时代地址主要文物特征路家庄遗址新石器路家庄东北石器、陶鼎、豆南故城遗址新石器南故城西北石铲、陶器南石崮遗址周南石崮陶鬲、豆 、等南葛家圈遗址周至汉南葛家圈陶鬲、豆直界遗址周西直界陶鬲、罐、盆、壶南鄙瓷窑址隋南鄙黄绿釉碗、豆、窑具官庄瓷窑址隋至五代官庄青、白釉碗、罐南陈瓷窑址 隋、宋、元南陈青白釉碗、盆、白底黑花瓷 坡里瓷窑址 宋坡里白瓷碗、罐、盘、窑具葛庄瓷窑址唐五代葛家庄白瓷碗、罐、盘、窑具山陕会馆
在今东庄村西部,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至今保存完好。当时东庄为商业重镇,山西、陕西商人较多,为加强联系,维护自身权益,便集资修建了山陕会馆,山西、陕西商人死后,尸体在此落棺,用2匹骆驼送回家乡。来不及送走的,埋在了东庄村西。
南酒店
在今东庄村中部,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为山西、陕西商人集资所建,至今保存完好。
岱云庙
在今南葛村南、栲栳埠山脚下,供奉着观音菩萨神像。初建时间已不可考,乾隆十九年七月初六(270年前)重修,并立“重修观音殿”碑。
古石刻
“金星观”碑在今东韩庄西北,高4米多,立于明朝万历29年,至今保存完好。
“玉皇堂”碑位于玉皇堂山之阳山坡上,立于明朝弘治年间,碑旁有2002年村民捐款重修的玉皇堂庙。
“望隆桑梓”碑在今东庄中心幼儿园大门内,是1928年县长邓质仪为县立第二小学成立题赠的。
古墓葬
东韩庄曾发掘出战国时期古墓,出土了铜舟、陶鬲、豆。

㈨ 东庄镇的重要村庄

东庄
因居成城故城址东而称东庄,为革命烈士朱蓂阶出生地,村内现有“泰泗宁边区自治会”旧址、“山陕会馆”旧址、“南酒店”旧址、“望隆桑梓”碑,乡政府驻于此村。
北鄙
相传春秋时期为鲁国北部边境,故称北鄙。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曲(阜)泗(水)宁(阳)县委、中共泰(安)泗(水)宁(阳)县委先后在村驻扎。著名学者梁漱溟曾与朱蓂阶在此相聚,夜宿村中。

南故城
因位于成城故城遗址南而得名,村北有宁阳县人民政府于1995年10月所立“成城故城址”大理石碑。

西韩家庄
因韩姓首居,与邻村按方位而得名,今无韩姓。一九七六年,村民在原韩姓宅子沟内出土铜钱数百枚,字号“开元”。
东韩与西韩村按方位取名,曾发掘出战国古墓,出土铜舟、陶鬲、豆,又有明朝万历29年所立高4米多的徂徕山“二圣观”碑,紧依柴汶河,林网密布。

东直界
据说此地为东、西区域分界处,故称“止界”,后演为“直界”。1966年修建玉女湖水库时,因原村落在水库蓄水区域内而东迁,另有部分村民西迁。紧邻玉女湖、情侣山两大旅游资源。

南葛家圈
葛姓圈地立庄,与邻村按方位取名,村南栲栳埠山脚下有岱云庙,供奉着观音菩萨神像。

西谷堆
位于马谷岭旁,与邻村按方位而取名,泰泗宁边区地下医院曾设于此村,村北万亩板栗园、桃园规划好、规模大,竹节式石砌截流更是休闲垂钓的好去处。

老庄子
因村内地势低洼,常年积水,故名涝庄子,后演为老庄子,村内完整无损的保留着泰泗宁边区地下交通站旧址,抗日战争时期徐向前元帅曾夜宿此村。村庄位于凤仙山脚下,正对穆寨顶,山林面积大,开发价值高、条件好,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

南鄙
南方边境地区。《左传·僖公二年》:“今 虢 为不道,保於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竹书纪年·威烈王九年》:“九年, 楚 人伐我南鄙,至于 上洛 。”《文选·王延寿》:“予客自南鄙,观蓺於 鲁 。” 张载 注:“南鄙, 荆州 也。”
山东宁阳东庄镇的一个大村庄,分为西南东三个庄,分别是南鄙西,南鄙南,南鄙东。
村史
原南鄙西、南鄙东、南鄙南统称南鄙(参考南鄙村碑文),由于人口的激增,与方便管理将其划分为3块区域。该村北部有一个村庄名为北鄙,该村历史悠久,是革命圣地,著名学者梁漱溟曾在此与朱冥阶会晤,夜宿村中。
姓氏
当地许姓人口居多,其次为田氏。其中有乐趣的是由于处于古代齐鲁,所以名字含有“鲁”这个名字很受到当地人的尊敬与崇拜。
信仰
当地人信奉基督教,有专门组织的基督教堂供信徒们聚集传阅教道。
污染与治理
近几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遍布整条河道,为了加强环境管理,乡镇领导多次组织环境治理,并修建公用垃圾池和成立清扫小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风景旅游
著名的西北河老虎泉,西北河骰子泉,雨季十分潺潺流水清甜可口。著名的玉皇堂山俗称小泰山也位于南鄙西西部,山上本地土酸枣遍布,近几年多发展绿色种植多地外企及国内大企业食堂采购。

㈩ 1959考古山西遗址发现“陶罐”,10年后才搞清楚用途,为何专家赞叹高科技

1959年,专家考古到东庄村遗址的时候发现,这里仍然保存着非常完好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当时考古技术还不够健全,很多的文物仍然都认不全,尤其是其中一件类似于瓦罐状的文物,是来自于遗址“炉灶”里面。

虽然当时的人可能并不了解这样做的科学原理在哪里,但是他们知道只要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让火苗不灭。而且还创造性的在旁边开了两个孔洞,只要在使用的时候,往里面吹气,很快就可以重新复燃了。

不过平时的时候肯定会堵上的,不过由于时间太过久远,估计堵这两个孔洞的东西都已经丢了。不过应该可以推测,堵住他们的很有可能是木棍,或者是其他东西。随着专家说话的功夫,也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于是把之前的顶盖拿掉之后,发现上面没有燃烧的木碳,果然只是微微发红。然后专家往里面吹了点气,很快木炭就重新燃烧了起来。

也正是在这位专家的发现之下,这一个罐装的器皿也有了自己的名字——火种器,也是我国目前最早的火炉。如果说钻木取火是人类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那么如何保存火种是人类迈向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路程。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