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山遗址
『壹』 为什么古代帝王封禅前先去云亭山
云亭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镇马家大吴村北,距泰安市城区约22公里,海拔141.5米。一条山谷将山体分成东西两个山包,顶部平坦,呈丘状平台。云亭山原名亭亭山,东临云云山。此山虽不在“三山、五岳”,却是皇帝封禅胜地。史书记载“远古帝王,封禅泰山,多行禅(筑坛祭地)于云云,亭亭二山”。唐玄宗《纪泰山铭》曰:“古封泰山,七十二君或禅亭亭,或禅云云。”最早封禅者司马迁从《管子》中找到名子的有十二位,他们是“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氏、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 经专家考证,古时帝王封禅首先在泰山正南方云亭山这一平地隆起的小山上设坛祭地,然后起驾登临泰山,完成封禅大礼。
根据原有碑文,此山唐代时已有记载。相传明末清初,江南才子侯方域在云亭山出家修行,李香君在此山东侧出家,许多专家认为孔尚任《桃花扇》的人物原型就出于云亭山,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侧的是云云山,东侧的是亭亭山。上面有一些商代时期的遗址,解放前有庙,后来被日本鬼子炸没了。
古人认为天下有五座最重要的大山,称为五岳,东方又是万物更替之地,而东岳泰山是五岳中最高的山,离天最近,和天神交流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选择此山来封禅。五岳以泰山为尊,孔子就曾说过“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句。
这两句说的是古代帝王在泰山及附近的小山上举行封禅shàn仪式,即祭祀天地神灵的一种礼仪活动。
历代的帝王在政权更替、新君登基的时候,都首先要来泰山举行祭拜天地的封禅大典。封禅仪是分两步走的,先是祭天的仪式叫做“封”,即要在泰山顶上搭起很高的土台,烧起火来,对天(实际上是天下)表明自己的心迹,请天来见证并佑护。“天”又是谁呢?众人为天,这番话是讲给天下人听的。封和禅一般都是同时举行,但是封重于禅。
然后是祭地的仪式叫做“禅”,而禅就是我们提到的云亭山,来祭祀地神,同样是表达感激敬畏之情。封禅仪式非常复杂,帝王通过封禅来确认自己真龙天子的身份,并展示在自己的统治下国家一片繁荣昌盛的大好局面。
『贰』 岱宗、敬亭山和种山在哪
岱宗、敬亭山和种山分别在:山东省泰安市、安徽省宣城市、浙江省绍兴市。
1、岱宗是泰山的古称,泰山又名岱山、岱岳、东岳、泰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
在唐代杜甫的《望岳》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释义: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的诗句。
2、敬亭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水阳江畔,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易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
在唐代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中,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的诗句。
3、种山是府山的别名,位于绍兴城区西北隅。因山体状若卧龙,称卧龙山,简称龙山;因越国大夫文种葬此,也名种山;因历来为郡治、州治、府治所在,又名府山。
在宋代吴文英《高阳台·过种山即越文种墓》中,有“帆落回潮,人归故国(释义:傍晚潮回时舟船降帆靠岸,“人归故国”即吴文英重回越王故地)”的诗句。
(2)亭山遗址扩展阅读:
1、唐代杜甫的《望岳》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2、唐代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中,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
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
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3、种山在现在的绍兴以北,越王勾践灭吴后,杀了功臣文种即埋葬在此。后南宋高宗也曾因误所谗言杀掉功臣岳飞,吴文英写词的感兴当由此起。但这首《高阳台·过种山即越文种墓》具有一定豪放情调的词作却不纯粹是咏史,而是咏自己重过种山凭吊的感慨的。
吴文英的这首《高阳台》,于婉约中呈现出豪放的色彩,爱国感慨深藏其间,可谓别具一格。从词的结构看,先写自己重游种山,在弓折剑残,无可奈何之情后,遨游五湖,因而再来种山。
由自己及南宋处境写起,写到朝廷的失策和英雄人物壮志成灰的悲凉,而其中毫无造作的痕迹,这也是艺术构思的高妙。
『叁』 中国五大文化遗址至今时间
(一)彦沟龙山文化遗址
遗址在彦沟村小河西的台地上。197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文化层不十分明显,范围面积亦不清楚。陶片为橙色陶、灰褐陶和灰陶等,内涵属龙山文化遗存。1985年修彦沟水库时发现陶罐大的如水桶,还有不少小陶罐。
(二)界牌沟仰韶文化遗址
遗址在界牌沟东坪地。发现有石杵、石斧、橙色陶片和灰褐陶片。
(三)泉沟遗址
(四)塔罗龙山文化遗址
遗址在塔罗村永昌河北岸的台地上。因平整土地,地貌变化很大,范围亦不甚清楚,地表仅见部分草拌泥红烧土块和部分陶片,还有石斧一类生产工具,其内涵属龙山文化遗存。
(五)大汶口文化遗址
大汶口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南部,大汶河北岸,距东岳泰山60华里,是驰名中外的大汶口文化发祥地和历史上著名的商埠重镇。大汶口属自古有名的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的“汶阳田”,地下资源丰富,104国道、京沪铁路穿境而过,处于山东省“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热线上。大汶口名胜古迹众多: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汶口文化遗址;有县级以上文物景点3处(明石桥、清山西会馆、文姜城遗址);有远近闻名的自然景观汶河古渡口、文亭山等多处。
『肆』 皋亭山的人文景观
除了良好的自然景观,古皋亭还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至今,山上还留存了古代兵站等众多的军事遗迹。皋亭山也是抗元英雄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地方。据记载,宋德祐二年(1276)元月十八日,元军统帅伯颜在皋亭驻扎,准备攻取杭州城。在危难之际,文天祥挺身而出,来到皋亭与伯颜抗论,因为怒斥元军,而被元军扣留。皋亭山景区还有秦始皇、钱鏐、宋高宗等帝王的踪迹。文以景生,景以文传,白居易、刘伯温、杜牧、陆游、苏轼等各个时期的文人相继来到皋亭。现代文人郁达夫曾来皋亭游玩,留下了“相约皋亭山下去,沿河好看进香船”的佳句。据介绍,赞美皋亭山的诗词就有200多首,在杭州一百多座有名的山中算是最多的。皋亭山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孝道文化、丧葬文化、兵寨文化、土物文化,特别是它的民俗节庆资源,包括春季桑秧会和半山娘娘庙会、夏季龙舟竞赛、秋季登高览胜、冬季皋亭积雪等。
皋亭山还是一个“佛国”。丛林之中,幽胜之处,站在龙居寺旧址一棵历经千年风雨的罗汉松旁,当地人向笔者诉说了这里悠久的佛教文化。皋亭山的佛教文化曾经鼎盛一时。南宋时此处的寺庙多达270余座,包括显宁寺院、中塔悟空禅院和下塔月明禅院等宗教历史建筑和遗址。其中又以千年古刹龙居寺最负盛名,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了。据记载,南宋建炎年间,“宋高宗南渡,曾宿于本寺。故山名龙居湾,寺亦以是。”龙居寺因此而得名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也曾经在龙居寺驻跸过。龙居寺经历千年风风雨雨,几经毁建,现在只剩下几处遗迹。如今,借皋亭山旅游开发的东风,龙居寺的重建已排上议事日程。自古以来,皋亭山秀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的文人骚客。
『伍』 灵台县的名胜古迹
古遗址
新石器时代的灵台,原始先民的居住遗址380处,位于中台镇许家沟村的西山遗址,梁原乡横渠地的西堡子山遗址和杜家沟村的阳面岭遗址,什字镇草脉村的草脉殿遗址,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境内与新石器时期并存的周文化遗址近200处,分布于邵寨、独店、西屯、什字、上良、朝那、梁原、百里、中台、新开13个乡(镇)。
古灵台
古灵台,素有“陇上明珠”之称,位于县城中心,坐落在文化馆院内。其名取文王伐密筑台典礼之意,而以“灵台”为县名,始于隋大业元年。台通高36米,基围96米,上建楼亭,内奉文王塑像,外嵌林森等人原题碑石。
碑林
灵台两侧建有靠山亭两层,并牌坊门一座,历经设计、施工、镌石、镶嵌、彩绘,形成以灵台为主体,辅道两侧,台、亭、廊、坊谐对,上下左右贯通,脊兽明柱,要人名家碑碣荟萃的游览名胜。碑林总面积548平方米,镶石碑200余方,有领袖人物书选,各级党政领导题词,当代名家墨宝,历代名碑复制,民国政要旧碑,零碎碣碑荟萃。
圪瘩庙
位于新开乡,形似鳌首的山头,称作新开山,建有庙宇,寺院内一棵木瓜树,其龄几百年,躯干老态龙钟,树顶枝叶茂盛,自一瓦室出。此山寺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嘉靖元年(1506),新开人再次扩修,并命名“慈士院”,又称“圪瘩庙”,距此不远处有蛟城庙一座,庙内有千佛碑彩塑神像数尊,明代殿堂一座。
皇甫谧陵墓
皇甫谧陵墓,坐落在灵台县县城东北15华里之张鳌坡。皇甫谧生于朝那三里,故于独店张鳌坡,其陵墓于196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牛弘墓
牛弘墓位于新开乡牛村。牛弘历阅西魏、北齐、北周、隋四朝,隋时任秘书监、吏部尚书等职。曾应召删修刑律,撰《大业律》18篇500条,并参与修定音律,正定新乐。
牛僧孺墓
牛僧孺墓位于新开乡牛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牛僧孺为唐代宰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儒生于灵台新开,殁后葬于老乡牛村,晚年生活的离山寺洼遗址被民国年间列为灵台八景之一,即“别墅烟云”。
荆山森林公园
荆山森林公园坐落于灵台县城中台山之上,因在阳光下满山荆花灿烂,史称荆山。2004年,县委、县政府按照森林公园的建设定位,对荆山进行了规划设计,规划面积417公顷,共分为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五大功能区,建成了古灵台、荆山门、三贤祠、德化廊、朝晖亭、夕照亭、日月亭、关公殿、灵通门、玉皇阁、东沟景观湖、休闲广场等人文旅游景点,2010年1月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古密须国遗址
古密须国遗址在灵台县县城西20公里的百里乡。密须国在商末时为周原西北部的一个强悍部族。公元前1057年为周文王所灭。武王克商后,封同姓诸侯,建立密国,后又为周共王所灭。百里中学后院据说是原密须国宫殿的遗址。离遗址东2里许的烂泥湾有密须公墓,洞山有一庞大的西周墓葬群,甘肃省最大的西周铜鼎就出土于此。
『陆』 半山冬雨半生忧,一杯清茶难入喉。山后本事清净地,奈何俗人一身愁。这是谁写的
半山冬雨半生忧,一杯清茶难入喉。山后本事清净地,奈何俗人一身愁。
朝代:唐代
作者:周贺,唐朝诗人,约公元八二一年前后在世,字南乡,东洛人(今四川广元西北)。
出处:不详。
白话释义:人到半生,无所做为,空有一身报负,可惜生不逢时!
(6)亭山遗址扩展阅读:
半山,本名皋亭山,因南宋时在半山腰建有娘娘庙(今遗址尚存)和流传至今的“半山娘娘”民间故事而出名,故俗称为半山。此处还盛产杨梅、桃子,当年曾有“超山赏梅、皋亭观桃”之说。
山中泉、潭、池、井之多,在杭近郊极其罕见。皋亭山已成为杭州东部乃至嘉兴、湖州、上海未被开垦的旅游处女地。
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东北部半山街道境内,地处公园位于杭州市拱墅区东北部,距杭州市中心10公里。
是杭州城北唯一的大型山体,总面积1002.88公顷,自西向东北绵亘10余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20°10′8″-120°12′41″、北纬30°21′9″-30°23′44″。
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属天目山山脉,是天目山脉余脉的末端。山脉自北高峰、老和山后入地下,至公园处再突起。
公园地势总体呈西南—东北走势,沿东北方向至镜子山等地,西南方向延伸至黄鹤山(313.3米),与半山(283.9米)、老虎山(256.2米)相连接。
2011年1月,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柒』 我国的文化遗址有哪些
位于获嘉县境内的同盟山遗址(仰韶文化和商周文化遗址)
距今6000多年的半坡文化遗址
河南省灵宝市铸鼎原文化遗址
连岭南的珠江流域(“九毛岭遗址”、“暹岗遗址”)
阴山南麓的大窑文化遗址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
『捌』 杭州省皋亭山(俗称“半山”)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皋亭山,又名半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北郊,是杭州市而不是杭州省。
半山,杭州城北丘陵,本名皋亭山,因南宋时在半山腰建有娘娘庙(今遗址尚存)和流传至今的“半山娘娘”民间故事而出名,故俗称为半山,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被定名为半山,海拔361米
『玖』 山东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跨地区
大泽山 :在胶东半岛西部,主峰在平度、莱州间。
磨箕山 :在莒南县、莒县交界处。
龟蒙顶 :在蒙阴、平邑两县交界处。
孟良崮战役遗址: 在蒙阴、沂南两县交界的沂蒙山区。
昆嵛山 :横亘于文登、牟平两县市交界处。
德州市
苏禄王墓* :在德州市北郊北营村中。
乐陵市
文庙 :在乐陵市区内。
五里冢 :在乐陵市城关镇。
惠王冢龙山文化遗址; 在乐陵市杨安镇。
“魏王城”遗址: 在乐陵市大顾家村北。
“萃贤亭”遗址:在乐陵市旧乐陵村。
理元寺遗址 :在乐陵市奎台乡。
汉三女冢: 在乐陵市。
禹城市
双槐冢 :在禹城市禹城镇。
元孙郁墓 :在禹城市梁家乡。
邢寨汪龙山文化遗址; 在禹城市梁家乡。古高唐城遗址 :在禹城市袁营乡。
禹王亭遗址: 在禹城市。
八棱经幢: 在禹城市。
金代铁钟:在禹城市。
陵县
东方朔墓: 在陵县神头镇西南。
东方朔画赞碑: 在陵县城文化馆内。
汉神头墓群: 在陵县神头镇。
侯家古墓: 在陵县边临镇。
秦厌次古城遗址: 在陵县神头镇。
宁津县
明建清真寺: 在宁津县长官镇东街回民区。
齐河县
尹屯龙山文化遗址: 在齐河县。(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商周文化遗址 :在齐河县。
晏婴冢 :在齐河县。
武城县
窦建德点将台: 在武城县。
庆云县
唐枣 :在庆云县周尹村东北。
无棣故城遗址: 在庆云县。
大丁庙古墓群:在庆云县。
平原县
千佛塔: 在平原县崔家庙。
龙门: 在平原县平原镇。
明建文昌阁: 在平原县恩城。
夏津县
大成殿: 在夏津县。
明植古枣树: 在夏津县三十里铺村东。
临邑县
龙泉寺: 在临邑县。
明监宗御史邢侗“来禽馆”遗址: 在临邑县临邑镇。
汉白玉丈八佛: 在临邑县德平镇。
汉末文人弥衡故里遗址: 在临邑县德平镇。
弥衡井: 在临邑县德平镇。
清凉禅院遗址: 在临邑县清凉店村北角。
东营市
南宋大殿: 在东营市。
营子遗址: 在东营市。
冢头墓群: 在东营市。
孤岛温泉: 在东营市河口区。
垦利县
胜利引黄闸: 在垦利县胜利乡。
广饶县
孙武园: 在广饶县城。
南宋大殿: 在广饶县城内西北隅。
冢头墓群: 在广饶县。
傅家遗址: 在广饶县广饶镇。
大汶口文化遗址: 在广饶县傅家。
马鸣寺碑 :在广饶县大王镇。
东吕古墓: 在广饶县大王镇。
东水磨遗址: 在广饶县稻庄镇。
营子遗址: 在广饶县石村镇。
寨村遗址 :在广饶县石村镇。
马跑泉 :在广饶县丁庄镇。
唐头营遗址: 在广饶县丁庄镇。
永宁寺石造像: 在广饶县李鹊乡。
百册石造像 :在广饶县李鹊乡。
西辛张遗址 :在广饶县李鹊乡。
张郭遗址: 在广饶县小张乡。
小张石造像: 在广饶县小张乡。
南赵石造像: 在广饶县小张乡。
草桥遗址: 在广饶县花官乡。
柏寝台: 在广饶县花官乡。
南口遗址: 在广饶县花官乡。
利津县
铁门关遗址: 在利津县前关村。
望参战国遗址: 在利津县。
元王升墓: 在利津县。
荷泽市
牡丹区
菏泽牡丹之乡: 在牡丹区。
曹州牡丹园: 在牡丹区。
鄄城县
尧王墓: 在鄄城县。
万全庄石狮: 在鄄城县。
杏花岗陈王台: 在鄄城县。
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忠墓: 在鄄城县刘垓村。
单县
百狮坊-百寿坊: 在单县城内。
郓城县
肖堌堆商代文化遗址: 在郓城县。
五代唐塔: 在郓城县。
万人堌堆: 在郓城县武安镇。
明柏林寺: 在郓城县汉石桥乡。
曹县
安陵堌堌堆: 在曹县韩集镇。
郗堌堆: 在曹县。
梁堌堆: 在曹县。
郜堌堆:在曹县。
商、汉古遗址: 在曹县普连集镇。
定陶县
官堌堆龙山文化遗址: 在定陶县。(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仿山: 在定陶县。
戚姬寺: 在定陶县杜堂乡。
梁王台: 在定陶县。
项梁墓: 在定陶县。
巨野县
五代唐永丰塔: 在巨野县巨野镇。
明建文庙 :在巨野县巨野镇。
西汉御史大夫卜式石碑: 在巨野县营里乡。
“巨野教案”遗址: 在巨野县夏官屯乡。
麒麟台古遗址: 在巨野县夏官屯。
东明县
窦堌堆龙山文化遗址: 在东明县。(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荆台集龙山文化遗址: 在东明县。
唐单雄信墓: 在东明县城关镇。
清大成殿: 在东明县城关镇。
黄河渡口: 在东明县高村集北。
成武县
大台龙山文化遗址: 在成武县。(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唐开元石塔: 在成武县。
寿峰: 在成武县。
文亭山: 在成武县成武镇城西。
春秋防城遗址: 在成武县孙庙乡。
济南市
七十二泉 多分布于济南市旧城区。
趵突泉: 在济南市西门桥南。
李清照纪念堂: 在济南市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北。
珍珠泉: 在济南市泉城路北。
黑虎泉: 在济南市黑虎泉西路 。
五龙潭: 在济南市旧城西门外,南距趵突泉约0.5公里。
大明湖: 在济南市旧城北部。
小沧浪: 在大明湖西北岸亭园。
厉下亭: 在大明湖中小岛上。
北极阁: 在大明湖东北岸。
遐园: 在大明湖南岸、南门西侧。
辛稼轩纪念祠: 在大明湖南岸原李公 (鸿章) 祠内。
解放阁: 在济南市黑虎泉西路,隔护城河与黑虎泉相望。
万竹园: 在济南市西青龙街与花墙子街的转角处。
广智院旧址: 在济南市广智院街 (今文化西路103号)。
济南道院: 在济南市上新街南首。
南大寺: 在济南市礼拜寺街。
千佛山: 在济南市南郊。
兴国禅寺:* 在千佛山之阴半山坳中。
黄石崖造像: 在济南市东南螺丝顶山主峰西侧黄石崖。
大佛头造像: 在济南市历城区佛慧山北。
大佛寺造像: 在济南市历城区西南青铜山南壁悬崖上。
玉函山造像: 在济南市历城区玉函山上。
龙洞山: 在济南市历城区东南。
四门塔*: 在济南市历城区柳埠村青龙山麓神通寺遗址东侧。
龙虎塔: 在济南市历城区柳埠村四门塔西北白虎山下。
千佛崖造像: 在济南市历城区柳埠村龙虎塔西白虎山崖壁上。
九顶塔: 在济南市历城区柳埠村灵鹫山九塔寺内。
华不注山: 在济南市历城区北部。
张养浩墓: 在济南市历城区北园张庄村东。
房彦谦墓: 在济南市历城区西采石村东北。
章丘市
城子崖遗址:* 在章丘市龙山镇东北。
李开先墓: 在章丘市埠村镇东稻庄村南。
百脉泉: 在章丘市明水镇。
旧军: 在章丘市明水北19公里刁镇。
赫胥氏陵: 在章丘市临济村。
汉代郦食其墓: 在章丘市临济村。
终军墓: 在章丘市临济村。
马融墓: 在章丘市临济村。
汉平陵王墓: 在章丘市山后寨。
董东大汶口文化遗址: 在章丘市。(有关大汶口文化,请见山东泰安市名胜古迹中的介绍。)
齐长城遗址: 在章丘市。
东平陵故城遗址: 在章丘市。
赵八洞石刻造像: 在章丘市。
长清区
五峰山: 在长清区城东南,为泰山支脉。
洞真观: 在五峰山东侧志仙峰下。
莲花洞石刻造像: 在五峰山西峭壁上。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在长清区孝堂山上。
灵岩寺*: 在长清区东南方山下、泰山西北麓。
千佛殿 :在灵岩寺内。
辟支塔 :在灵岩寺内。
墓塔林: 在灵岩寺西。
积翠证明龛 在长清区灵岩寺后方山之巅。
济阳县
商周时期邝 冢遗址: 在济阳县。
小李遗址: 在济阳县。
刘台遗址: 在济阳县。
玉皇冢遗址: 在济阳县。
龙山文化遗址: 在济阳县邝家村。(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平阴县
洪范池: 在平阴县洪范池乡。
多宝佛塔: 在平阴县翠屏山 (水山) 顶的玉皇阁院内。
书院泉: 在平阴县。
石门邑大汶口文化遗址: 在平阴县。(有关大汶口文化,请见山东泰安市名胜古迹中的介绍。)
斗祭台商周文化遗址: 在平阴县。
项王墓 :在平阴县。
明文学家于慎行墓: 在平阴县。
北安故城遗址: 在平阴县安城。
商河县
商芦坊遗址: 在商河县。
汉小宫庄墓群: 在商河县。
济宁市
太白楼: 在济宁市南部旧城墙之上。
浣笔泉: 在济宁市浣笔泉路西。
崇觉寺铁塔*: 在济宁市铁塔寺内。
汉碑群: 在济宁市铁塔寺街市教育局院内东北隅。
声远楼: 在济宁市铁塔寺街。
东大寺: 在济宁市小闸口古运河西岸。
曲阜市
鲁国故城:* 在曲阜市旧城区。
仰圣门: 即曲阜市旧城正南门,正对孔庙。
阙里坊: 在曲阜市孔庙东墙外阙里街。
孔庙*: 在曲阜市旧城内。
棂星门 :即孔庙大门。
奎文阁: 在孔庙同文门与十三御碑亭之间。
十三御碑亭: 在孔庙大成门前。
杏坛: 在孔庙大成殿前甬道正中。
大城殿: 孔庙内宫殿式主体建筑。
寝殿: 在大成殿之后,为孔庙三大殿之一。
圣迹殿: 在孔庙寝殿之后。
汉魏六朝碑刻陈列馆: 在孔庙东庑。
玉虹楼法帖石刻: 嵌于孔庙东西庑北端。
孔子故宅: 在孔庙东路承圣门内。
诗礼堂: 在孔庙故宅井前。
鲁壁: 在孔庙故宅井之后。
孔府*: 在曲阜市城内,西与孔庙毗邻。
孔府大门: 在曲阜孔府。
重光门: 在孔府大堂前。
六厅: 在孔府大堂东西两厢。
大堂: 在孔府二门内。
二堂: 在孔府大堂之后。
三堂: 在孔府二堂之后。
内宅门: 在孔府三堂之后。
前上房: 孔府内宅第一进院落的正厅。
堂楼: 在孔府前上房之后。
铁山园: 即孔府后花园。
孔府西学院: 在孔府西路。
慕恩堂: 在孔府东路。
孔林*: 在曲阜市城北1.5公里。
享殿: 在孔林洙水桥北。
万古长春坊: 在曲阜城北通向孔林的神道中。
孔子墓: 在孔林内东享殿后。
孔尚任墓: 在孔林东北隅、环林路外侧。
孔令贻墓: 在孔林东偏北、环林公路东侧。
尼山孔子庙: 在曲阜市东南30公里尼山东麓。
洙泗书院: 在山东曲阜市旧城东北4公里,面洙 (水) 背泗 (水)。
颜庙: 在曲阜市旧城北部陋巷街。
梁公林: 在曲阜市旧城东13公里防山之北。
孟母林: 在曲阜市小雪乡凫村东、马鞍山麓。
周公庙: 在曲阜市旧城东北1公里周、汉宫殿旧址上。
少昊陵: 在曲阜市区东4公里旧县村东北。
石门山: 在曲阜市区东北25公里处。
九龙山崖墓: 在曲阜市九龙山南坡。
兖州市
兴隆塔: 在兖州市城东北隅原兴隆寺中。
西吴寺新石器遗址:在兖州市小孟乡。
北辛文化遗址: 在兖州市小孟村北。
屯头大汶口-龙山遗址: 在兖州市。
新峄商周文化遗址:在兖州市。
春秋瑕邱故城址: 在兖州市。
春秋、秦汉遗址 :在兖州市二十里铺。
古乘丘城遗址 :在兖州市故县村北。
旧石器人类墓葬群: 在兖州市王因。
汉樊城遗址: 在兖州市黄屯。
元高唐州判薛瑞墓碑: 在兖州市薛家庙村东南。
邹城市
孟庙*: 在邹城市区南关。
孟府*: 在邹城市区南关,东与孟庙毗邻。
孟林: 在邹城市区东北四基山西麓。
朱檀墓: 在邹城市区北九龙山南麓。
铁山摩崖石刻*: 在邹城市区西北铁山之阳。
岗山摩崖石刻*: 在邹城市区北岗山北麓,分布在名叫“狼沟”的山谷中。
葛山摩崖石刻: 在邹城市东北葛炉山西麓花岗岩石坪上。
峄山 :在邹城市东南。
鱼台县
武景亭遗址 :在鱼台县。
孔庙大殿: 在鱼台县。
鱼台旧城遗址: 在鱼台县。
栖霞堌堆新石器遗址: 在鱼台县李阁乡。
武棠序遗址: 在鱼台县武台乡。
金乡县
文峰塔: 在金乡县。
鱼山堌堆商文化: 在金乡县。
白垞集: 在金乡县。
嘉祥县
青山寺: 在嘉祥县城西南7.5公里。
武氏祠: 在嘉祥县武翟山 (一作武宅山)下。
武氏墓群石刻 :在武氏祠内。
刘贺废圹: 在嘉祥县金山之阳山腰处。
曾庙: 在嘉祥县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
微山县
微山岛: 在微山县南、微山湖中。
仲子庙: 在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
伏羲庙: 在微山县两城乡刘庄西。
汶上县
宝相寺塔: 在汶上县城西北隅。
分水龙王庙: 在汶上县南旺镇北。
关帝庙: 在汶上县汶上镇。
唐故城遗址: 在汶上县汶上镇。
古阚城遗址: 在汶上县南旺镇。
鲁桓公墓遗址: 在汶上县南旺镇。
明建宋公祠: 在汶上县南旺镇。
白英祠: 在汶上县南旺镇。
古桃城遗址 :在汶上县军屯乡南桃村。
军屯汉墓葬群:在汶上县军屯乡。
任庄金代石刻: 在汶上县军屯乡。
古阳城遗址: 在汶上县郭楼乡。
文殊般若碑: 在汶上县白石。
唐郑王城遗址: 在汶上县白石乡郑城村。
北齐水牛山摩崖石刻: 在汶上县白石。
明代郭林石刻群: 在汶上县白石。
界牌周代文化遗址: 在汶上县苑庄。
唐阳城故址: 在汶上县义桥。
周马神庙遗址: 在汶上县义桥。
大徐龙山文化遗址 :在汶上县康驿乡。
徐海大汶口文化遗址: 在汶上县康驿乡。
中店汉文化遗址: 在汶上县次丘乡。
东周文化遗址: 在汶上县次丘乡。
泗水县
卞桥: 在泗水县城东25公里卞桥村东,横跨泗河上游支流上。
泗水泉林: 在泗水县城东25公里陪尾山下。
小黄沟大汶口遗址: 在泗水县。
下芦城遗址: 在泗水县。
古卞城遗址: 在泗水县。
仲庙遗址: 在泗水县泗水镇。
北魏汉阳县故城遗址: 在泗水县故县村北0.5公里。
安山寺: 在泗水县泗张乡。
梁山县
马刨泉: 在梁山县北昆山上。
梁山: 在梁山县南,北濒东平湖。
梁孝王墓: 在梁山县。
十里杏花村: 在梁山县。
聊城市
光岳楼: 在聊城市旧城中心。
傅家茔: 在聊城市旧城城南1.5公里。
山陕会馆:* 在聊城市东关古运河西岸。
隆兴寺铁塔: 在聊城市东关原隆兴寺内。
临清市
舍利宝塔; 在临清市西北运河东岸。
清真寺: 在临清市西、卫运河东岸先锋桥畔。
螯头矶: 在临清市汶河分汊处。
高唐县
梁村塔: 在高唐县城北梁村。
战国齐盼子墓: 在高唐县涸河西南。
东汉华歆墓: 在高唐县涸河西南。
高唐文庙: 在高唐县高唐镇。
大观八行碑: 在高唐县高唐镇。
唐代大觉寺遗址: 在高唐县梁村镇。
清平县迎旭门遗址: 在高唐县清平镇。
金代信武将军虞寅墓: 在高唐县谷官屯村。
阳谷县
古阿井: 在阳谷县东北阿城镇。
景阳岗: 在阳谷县城东南17.5公里。
茬平县
三十里铺龙山-战国文化遗址: 在茬平县。
孟尝君练兵场遗址: 在茬平县。
鲁连仲祠堂: 在茬平县王老乡。
尚庄遗址: 在茬平县。
台子高遗址: 在茬平县孙桥乡。
教场铺龙山文化遗址: 在茬平县。
莘县
马陵道古战场遗址: 在莘县西南大张村附近。
东鲁店遗址: 在莘县。
齐桓公会盟台遗址: 在莘县朝城镇。
郑板桥县衙旧址: 在莘县古城镇。
韩国昌墓: 在莘县董杜庄乡。
东阿县
曹子建墓碑: 在东阿县城南20公里鱼山西麓曹植墓北侧。
青冢子龙山文化遗址 :在东阿县杨柳乡。(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冠县
黑旗军起义纪念地: 在冠县。
萧城遗址: 在冠县北馆陶镇。
武训大殿: 在冠县。
临沂市
罗炳辉墓: 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内。
洗砚池: 在临沂市区考棚路西侧北段。
银雀山金雀山汉墓群 :在临沂市区东南部,东临沂水河。
汉竹简墓: 在临沂市内。
王羲之故居: 在临沂市内兰山区洗砚池街。
宝泉寺遗址: 在临沂市罗庄区。
汤头温泉: 在临沂市河东区汤头镇。
东周-汉代墓葬群: 在临沂市黑墩乡凤凰岭一带有墓葬88座。
沂南县
汉画像石墓: 在沂南县城西北寨村。
阳都故城遗址: 在沂南县砖埠镇沂河西岸。
郯城县
郯国故城: 在郯城县郯城镇北。
观竹寺遗址: 在郯城县新村北。
黑龙潭遗址: 在郯城县。
郯子林: 在郯城县。
沂水县
穆陵关齐长城遗址: 在沂水县城北50公里。
汉东安故城: 在沂水县后朱雀村南。
西汉皇冢子汉墓群 :在沂水县后朱雀村北。
北代庄周、汉遗址: 在沂水县北代庄村东。
崮子顶大汶口文化遗址: 在沂水县。
薛王台龙山文化遗址: 在沂水县高庄乡马兰村。(
苍山县
荀子墓 :在苍山县兰陵东南1.5公里。
兰陵古墓: 在苍山县。
南朝梁诗人何逊墓 :在苍山县长城村内。
费县
费县故城遗址: 在费县。
玉环山仙人洞: 在费县。
上冶玉泉观: 在费县上冶村。
西蒋龙山文化遗址: 在费县新桥乡石桥村。(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玉泉书院 :在费县上冶村
战国防城遗址: 在费县方城村。
苑上商代遗址: 在费县朱田乡。
汉墓群: 在费县朱田乡。
唐银杏树: 在费县朱田乡。
春秋古台遗址: 在费县刘庄乡。
鲁郎城故址: 在费县刘庄乡。
平邑县
功曹阙 :在平邑县城。
天宝山: 在平邑县天宝乡境内。
左宝贵衣冠冢 :在平邑县地方镇地方村西,北依红石岭。
曾点基墓: 在平邑县南武城。
澹台灭明墓: 在平邑县南武城。
“康成石室”: 在平邑县南武城山。
莒南县
向国故城遗址: 在营南县。
旧石器遗址: 在莒南县朱芦。
龙山文化遗址: 在莒南县朱芦
蒙阴县
蒙山三关:白马关、九女关、紫荆关 在蒙阴县。
“中山晚照” 在蒙阴县坦埠镇中山之阳。
西汉卢县故城遗址 :在蒙阴县故县村。
“堂阜遗址”: 在蒙阴县常路村北。
岱崮保卫战遗址: 在蒙阴县岱崮镇。
孟良崮战役遗址: 在蒙阴县垛庄镇泉桥村东。
清建清真寺大殿: 在蒙阴县南芙蓉村。
临沭县
郭家山遗址: 在临沭县。
北构头古墓群: 在临沭县郑山乡。
新石器龙山、岳石山遗址: 在临沭县北沟头村东北50米。
徐贺城古遗址: 在临沭县醋庄乡。
卡麻科古遗址: 在临沭县店头乡。
案子古遗址: 在临沭县周庄乡。
冠山仙人洞: 在临沭县山里村。
长春寺银杏树: 在临沭县山里村。
后利城遗址: 在临沭县蛟龙镇。
马庄古遗址: 在临沭县曹庄镇。
西南岭古墓群: 在临沭县曹庄镇。
明建清真寺; 在临沭县张贺城村北。
陈官庄古墓群遗址: 在临沭县石门镇。
青云山古墓群: 在临沭县青云乡。
坊口北岭古墓群: 在临沭县青云乡。
黄家屯古槐: 在临沭县青云乡。
青岛市
前海栈桥: 在青岛市南青岛湾中。
八大关: 在青岛市东部。
汇泉: 在青岛市东南。
小青岛: 在青岛市南青岛湾中,与前海栈桥隔海相望。
湛山寺: 在青岛市东部湛山西南、太平山东麓。
康有为墓: 在青岛市浮山南麓,大麦岛村北山。
小鱼山: 在青岛市市南区福山支路西端。
观象台: 在青岛市市南区观象二路15号。
崂山: 在山东半岛西南、青岛市区东部。
太清宫: 在崂山东南蟠桃峰下、崂山湾畔。
上清宫: 在崂山东南部、太清宫西北。
华严寺: 在崂山东部那罗延山 (亦称华严山) 麓。
太平宫: 在崂山东部上苑山北麓、仰口湾畔。
明霞洞:在崂山南部昆仑山 (亦称玄武峰) 腰。
华楼宫: 在崂山北部华楼山。
九水: 在崂山白沙河上游。
龙潭瀑: 在崂山南部八水河上游,北距上清宫约1公里。
胶南市
琅琊台 在胶南市夏河城东南5公里。
东皂户遗址 在胶南市。
向阳村遗址 在胶南市宝山乡。
齐长城遗址 在胶南市市美乡徐家前夼。
龙山文化遗址 在胶南市西南部。(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西汉祝兹城遗址 在胶南市胶河乡柏乡。
胶州市
三里河文化遗址 在胶南市。
西庵遗址 在胶南市张家屯镇。
秦柏栏将军墓 在胶南市柏兰村。
元武义将军卢琮墓 在胶南市柏兰村。
牧马城 在胶南市。
汉祓国古城 在胶南市。
三官庙 在胶州市双京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