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遗址
① 现场查勘之后,太原新发现西汉墓葬完好程度如何
西汉墓葬近日,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太原东山发现一处大型西汉墓园遗址,而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又公布了最新的考古发掘成果,至此,备受社会关注的太原东山古墓遗址考古取得新进展。山西省考古专家历时3年,从发掘出的墓园结构、墓葬形制、两处墓园建筑基址、11处陪葬墓与出土器物等诸多墓园要素确认,太原东山古墓遗址是一处大型西汉墓园遗址。
从现场勘测结果以及出土的部分文物可以推测出,该墓葬保存应该还是比较完整的,该发现为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进一步的有力依据。
② 苏州太湖中的一座岛,为什么连本地人都不知
太湖之上有一座小岛,素有“太湖小蓬莱”之美誉,很多本地人都很少知晓它的存在,它就是坐落于在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西南太湖中的三山岛。
因为太湖是淡水湖,所以我们很少会关注到太湖之中的岛,尤其是太湖之上自古以来就有人居住的岛更是知道的甚少,三山岛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被人们在历史上忽略了太久,时至今日,依然很多苏州本地人都不知道三山岛的存在。其实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三山岛生态环境保护良好,也没有过度的开发,如果要登岛依然要乘坐船只才可,所以三山岛依然如世外桃源般的存在,知道它名字的人并不多,甚至连很多苏州本地人都少有耳闻。
历史上太湖三山岛就有人居住,在岛上还发现距今一万余年被称为“三山文化”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及哺乳类动物化石遗存。根据史料记载,三山岛的全盛时期,最远可追溯至唐朝咸通年间,后来在明朝嘉靖天启年间以及清朝乾隆、嘉庆年间都繁华一时。尤其是在清朝康熙年间,生活在三山的人口总有615户3012口,而且这还不包括厥、泽两山。
三山岛这颗太湖之中璀璨的明珠,在清朝就有吴庄一首《三山》诗赞曰:“长圻龙气接三山,泽厥绵延一望间,烟水漾中分聚落,居然蓬莱在人寰。”三山岛,这座隐藏苏州太湖之中的小岛,宛若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虽然至今不通车,但是它的名字渐渐的被世人所知,有更多的游客踏足此地,在这里享受归园田居的生活。面积不大的三山岛,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外来车辆的困扰,三山岛依然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③ 东山遗址最早是谁发掘的
1924—1928年,法国设于河内的远东博古学院在东山村进行第一次发掘,主持者为考古学家M•巴若特,发掘的材料主要是一批竖穴土坑墓,全部为仰身直肢葬,共出土青铜器489件,此外还有少量石器、陶器、铁剑、铁矛及一件铜柄铁剑。
1935年,瑞典考古学家欧•阳士到东山及其附近遗址进行了发掘,其规模与方法均较巴若特先进,仅在东山一处就采集到青铜器200余件。欧•阳士还在东山遗址发现了高脚屋的残迹。(转自中国考古网)
④ 人们对辽宁省喀左东山嘴遗址发现的一批陶塑人像有什么样的推测
辽宁省喀左东山嘴遗址发现了一批陶塑人像,与小型孕妇像共出的,还有一种盘腿正坐、两臂相交的中型的陶塑像。一般认为,这类塑像不会是露天置于坛顶的,应该有“神居之所”。
⑤ 山西省各地区名
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省会太原市居山西省中部,其余10个市从北到南分别是:大同、朔州、忻州、阳泉、吕梁、晋中、长治、晋城、临汾、运城。
1、太原市
山西省会,位于山西省中央腹地。太原古称晋阳,简称并(州)。自春秋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赵简子筑晋阳城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6959平方千米,辖6区3县1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
2、大同市
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境内建筑于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是国内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为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同九龙壁是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龙壁。辖4区6县:新荣区、平城区、云冈区、云州区、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
3、朔州市
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有世界上最古老最高大的千年木塔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有集中体现金代建筑艺术成就的朔城区崇福寺,边塞文化是朔州文化的一大特色。总面积10662平方千米,辖2区3县1市: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应县、右玉县、怀仁市。
4、忻州市
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境内五台山是5A级景区。总面积25180平方千米,辖1区12县1市:忻府区、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原平市。
5、阳泉市
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侧。境内有万里长城第九关、唐代平阳公主驻守的娘子关,有冠山书院、女作家石评梅故居、中山国古长城等。总面积4451平方千米,辖3区2县:城区、矿区、郊区、平定县、盂县。
6、吕梁市
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名人有一代女皇武则天,宋朝名将狄青,清代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诤臣名相孙家淦,革命英雄刘胡兰。总面积21143平方千米,辖1区10县2市:离石区、文水县、交城县、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县、岚县、方山县、中阳县、交口县、孝义市、汾阳市。
7、晋中市
位于山西省中东部。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有乔家、王家、常家等晋商巨贾大院,有被誉为“中国彩塑艺术馆”的平遥双林寺。总面积16408平方千米,辖1区9县1市:榆次区、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介休市。
8、长治市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传说均发端于长治,被誉为“中国神话的故乡”。总面积13864平方千米,辖4区8县:潞州区、上党区、屯留区、潞城区、襄垣县、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长子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
9、晋城市
位于山西省东南端。拥有古文化遗址6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处。尤其是现存宋、金时期基本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古建筑46处。总面积9484平方千米,辖1区4县1市:城区、沁水县、阳城县、陵川县、泽州县、高平市。
10、临汾市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10万年前人类诞生之源在临汾,5000年华夏文明之宗在临汾,600年大槐树移民之根在临汾,元代以前地上文物资源占山西的30%。
总面积20589平方千米,辖1区14县2市:尧都区、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古县、安泽县、浮山县、吉县、乡宁县、大宁县、隰县、永和县、蒲县、汾西县、侯马市、霍州市。
11、运城市
位于山西省西南端。是关公故里,境内闻喜裴氏家族曾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史称“将相接武、公侯一门”。总面积14106平方千米,辖1区10县2市:盐湖区、临猗县、万荣县、闻喜县、稷山县、新绛县、绛县、垣曲县、夏县、平陆县、芮城县、永济市、河津市。
(5)东山遗址扩展阅读:
山西省行政区划中的一些地理知识:
1、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中,辖区最大的是忻州市,最小的是阳泉市;
2、117个县级行政单位中,辖区面积最大的是吕梁兴县、忻州原平市、朔州平鲁区,最小的是临汾曲沃县、临汾侯马市、阳泉矿区。
3、山西省共辖1398个镇、乡、街道(564个镇、632个乡、202个街道),建制村28079个。
⑥ 开元年间起党项是怎样逐渐成为半独立政权的
党项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本西羌之一支,原居青藏高原。汉文典籍有关党项的记载首见于唐魏征等所撰的《隋书》,《隋书·党项传》记魏、周之际,数来扰边,但《魏书》、《周书》不载党项事。其后唐李延寿撰《北史》、杜佑撰《通典》,五代、北宋修纂的《旧唐书》、《新唐书》、《五代会要》、新旧《五代史》、元修《宋史》等都有党项专传,这些史书中或直接称党项为“党项羌”。
西羌与党项的关系,据《旧唐书·党项羌传》记述:“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自周氏灭宕昌、邓至之后,党项始强”。《后汉书·西羌传》记载的汉代西羌主要居地是:”滨于赐支,至乎河首,绵地千里。赐支者,《禹贡》所谓析支者也。”赐支,或析支,即指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曲一带地方,这里是羌族发源之地。
古析支既是党项初起的居住中心,则他们当与西羌同源。早在汉代西羌曾大量内徙于河陇及关中一带。遗留在原居地的广大羌族在西晋末为吐谷浑所统治,其势微弱。自西魏废帝元年(552年)至北周保定四年(564年),附属于吐谷浑的宕昌(中心在今甘肃宕昌)和邓至(中心在今四川九寨沟县)两个羌族小政权相继为西魏和北周灭亡之后,“党项始强”。以后,宕昌、邓至有部分融入党项,成为其组成部分。故《隋书·党项传》称“其种有宕昌、白狼”云。
因此可以说,党项羌应是汉魏后居于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的西羌诸部发展而来,是居于这些地区的西羌在北周后的泛称。
自北周后,党项羌兴起,其分布地域,据《隋书·党项传》的记载:“东接临洮(今甘肃岷县),西平(今青海西宁市),西拒叶护,南北数千里,处山谷间。到唐代初年,活动范围有所扩展,史书记述亦较准确。
《旧唐书·党项羌传》记载:“其界东至松州(治所在今四川松潘),西接叶护(今新疆若羌),南杂舂桑、迷桑(今青海、四川交界处,果洛、阿坝藏族自治州一带)等羌,北连吐谷浑(今青海北部,甘肃南部一带),处山谷间,亘三千里。”
李儇
在平定黄巢起义的过程中,拓跋思恭因功被唐朝赠夏州节度号为“定难军节度使”。中和二年(882年)僖宗又以拓跋思恭“为京城西面都统、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旋即加封四面都统权知京兆尹。贼平,兼太子太傅,封夏国公,赐姓李。按史载黄巢起义军最后被镇压,是在唐中和四年(884年)七月,则拓跋思恭封夏国公,赐姓李氏当在此时。
至此,党项平夏部、拓跋氏集团乘黄巢起义军倾覆唐朝的机会,得以割据夏、绥等州,成为名副其实的唐末藩镇之一。
唐朝虽然最后镇压了黄巢起义,但其本身在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更加衰弱了。在围剿起义军的过程中,诸藩镇势力得到壮大。
思恭卒时,为保存夏州实力,暂由其弟思谏继任节度使,过了一年思恭子成庆势力增长、思谏即主动将节度使一职让与成庆。后成庆卒,思谏复任节度使,由于成庆任节度使时间不长,思谏前后均任此职,故《新唐书·党项传》略去成庆,而直书思谏继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
唐未,党项拓跋氏崛起,并达到极盛阶段,名兼四镇(定难、保大、静难、宁塞)实领定难、保大三镇之夏、绥、银、宥、鄜五州之地,但以其实力远不能与关中及中原、河东诸镇争强,在唐末藩镇激烈的争斗中,保大军节度使拓跋思敬为李茂贞所逼,离开自己领地降于朱全忠。定难军节度使拓跋思谏不得不依附于朱全忠,从而保住党项拓跋氏割据夏州的势力。
五代时期的夏州党项割据势力,名义上先后依附于北方的梁、唐、晋、汉、周五个政权,受其封号,朝贡不绝,而实际上保持着相对的独立,虽屡遭挫折,仍得以周旋维持,并得到进一步的壮大与发展。
⑦ 如何从文化遗址中认识闽台人缘的密切关系
第一节史前闽台关系 一、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 1、 闽台地理距离与特征 闽台在史前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福州鸡鸣,基隆可听”这句谚语,说明了台湾和福州与大陆有“不可分离,难舍同枕”的地理位置。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遥遥相对,相距宽度不到200千米,狭处只有130千米,离福州最近。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只有50米至100米。台湾和台湾海峡,本来就是和福建相连的华夏古陆的一部分。台湾是以大陆为根生成的一个岛屿,在地缘上与大陆是不可分的。在1.5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台湾被称为“浮福建”,表示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 上的部分。 2、 “东山陆桥”是闽台地缘关系的见证 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40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米。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大约在距今32000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12000年前,由于气候逐渐变暖,“东山陆桥”逐渐被海水覆盖。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二、闽台人缘密切关系的史实 1、左镇人 1971年,台湾学者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其年代距今约3万至2万年。“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左镇人”就是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的。“左镇人”的发现,把人类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提前了1万多年。 2、长滨文化 1968—1971年,台湾学者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5次发掘,发现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先陶文化,命名为“长滨文化”。长滨文化距今约1.5万年,其石器都是打制四起。长滨文化的主人以洞穴为家,过狩猎、捕捞和采集生活。其石器类型和制作技术,同大陆南方发现的旧石器相似。由上可见,台湾在第四冰期同大陆相连的时候,已经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场所了。长滨文化的发现,使台湾与大陆原始文化的源流关系,至少可追溯到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3、大坌坑文化 1964年,在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坌坑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台到北部淡水河下游和西海岸一带。出土的陶器多为褐色砂陶。有宅、罐、碗等,那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以渔猎、采集为主。大坌坑文化距今约6400年,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绳纹陶器,同比它早的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相似。大坌坑文化实际上是大陆东南沿海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与闽南、粤东沿海同时代文化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4、圆山文化 较大坌坑文化晚一些的圆山文化,距今约4400—3100年,代表遗址是台北市北端圆山贝丘上层。主要分布在台北盆地,延伸到北部沿海一带。石器多属磨制石器。出土的有段石锛与福建、广东等地出土的有段石锛都属于同一类型,是我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出土的陶器以棕灰色细砂陶为主。这些遗物同大陆东南沿海出土的有许多相似之处,可能是从大陆传播过来的。晚期已出现少许青铜器,如大坌坑上层的一件两翼式青铜镞,与商周时代的同类器近似。 5、凤鼻头文化 大坌坑文化结束以后,在台湾西海岸的中南部地区,与圆山文化同时,先后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文化遗存,目前暂都归属凤鼻头文化。第一种是红陶文化类型,以高雄县林园乡凤鼻头中层遗址为代表,距今约为4500—3500年。石器多为磨制。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猎。墓葬有石棺墓,人骨上见有拔牙习俗。第二种是素面和刻纹黑陶文化类型,主要遗址有高雄县风鼻头上层、台中县营埔等,距今约3500—2000年。营埔出土陶片上发现有稻壳印痕。第三种是印纹和刻划纹灰黑陶文化类型,已属铁器时代遗存。风鼻头 文化继承发展了大坌坑文化,更明显地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其红陶、黑陶文化,同位于福建闽江下游的闽侯昙石山文化遗址中层和上层的遗物十分相似,同属于闽台地区以几何印纹硬陶和彩陶共存为特征的古 文化遗存。 第二节古代闽台关系 一、宋元以前的闽台关系 1、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台湾名称 在中国古代文献里,台湾被称为“蓬莱”,“贷舆”、“员峤”、“瀛洲”、“岛夷”、“夷州”、“琉 求”等。 2、 春秋至秦汉时期的闽台民族源流与特征 大陆东南沿海居住着“百越”土著民族,居住在福建境内的越人称“闽越”,其最重要的文化标志是以蛇为图腾和断发纹身。闽越族是一个善于舟楫的民族,有不少闽越人跨越台湾海峡,迁徙到台湾岛,成为台湾高山族的祖先。他们给福建、台湾等地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对闽台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闽越族在不同时期,从不同地方漂流或迁徙入台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是春秋至汉代时期从福建迁徙入台的闽越族,这一点从高山族自古以来一直保留着断发纹身的习俗和蛇图腾可以反映出来。至近现代,高山族的鲁凯人、排湾人崇蛇习俗随处可见,他们奉百步蛇为祖先,严禁伤害蛇类,并喜欢在宗庙、住屋、器皿、服饰上雕刻或刺上蛇纹图案。 3、秦汉时期中原对闽台的控制和影响 汉代以前,由于福建偏处东南一隅,远离汉文化的发祥地中原地区,加上境内交通闭塞,与中原文化的联系并不密切。秦代和汉初中央政府虽然先后在福建设立闽中郡和闽越国,但均实行“以闽治闽”的方略,汉文化在福建的影响甚微。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派兵灭亡闽越国,并仿照秦迁六国贵族于咸阳的策略,把闽越族的贵族、官吏、军队以及部分百姓强制迁往江淮一带,以杜绝后患。从此闽越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不复存在。 汉代以后,中原汉文化开始向东南沿海扩展,三国时波及福建。当时孙吴据有江东,曾多次出兵福建,在福建增置建安郡,以及建安、南平、汉兴、建平四县,还在侯官设立典船校尉。除了驻扎军队、派遣官吏来治理福建外,许多罪犯也被谪徙到福建造船。还有一些士民避祸闽中。孙吴政权治理和开发福建,揭开 了汉文化大规模传入福建的序幕。与此同时,孙权为“求取国家的利益,开疆拓土”,“觅取海外之发展,谋求贸易之利”,不顾臣下劝阻,派兵远航,出外探险。公元230年,孙权派人“浮海求夷洲”(今台湾)带回土著数千人。这是见于记载的最早到达祖国大陆的台湾移民,也闽台人口交流的第一次。东吴远征之举对台关系上却从此打破了海峡两岸隔膜的障壁,是祖国大陆政权经营台湾的开始。 4、隋唐时期的中原对闽台的控制和影响隋朝时,台湾称为“流求”,或同音异写为“留仇”、“流虬”。隋炀帝时,福建航海家何蛮认为大陆边海上应有陆地。于是公元607年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何蛮言之,遂与蛮俱往,因到流求国,言不相通,掠一人而返。明年帝复令宽慰抚之,流求不从,宽取其布甲而还”。610年又派遣武贲 郎陈棱、朝请大夫张镇周“发东阳兵万余人,自义安(今广东潮安)泛海,击流求国”,“流求人初见船舰,以为商旅,往往诣军中贸易”。这些记载说明了台湾人此前与大陆商船曾有不少贸易,同时也说明了台湾人已有较多物质可供交换,已形成贸易习惯。陈棱从台湾掳回的数千人口,就近安置于福清县福庐山 。这是有历史记载的台湾人定居大陆(福建)沿海和第一次。陈棱被后世奉祀为台湾的“开山祖”。郑成功在台湾还为他修“开山宫”以为纪念。 唐代,因袭隋代称台湾为“流求”。
⑧ 黄正兴陶器是哪个时期的黄正兴何许人也我有铭刻着“黄正兴”的陶缸,有收藏价值吗
黄正兴陶器是哪个时期的?黄正兴何许人也?我有铭刻着“黄正兴”的陶缸,有收藏价值吗?
秦可晴是典型的东方美女:标准的鹅蛋脸,脸如皓月、肤如雪脂,乌黑长发披在香肩,才22岁,仳天龙大三岁,虽然已经是一个女儿的妈妈了,仍然既带着少女青涩之美又带着少妇成熟之美,容貌秀丽无仑。她的身材在白色医泩大褂映衬下更是婷婷玉立,小蛮腰没有一丝赘肉,胸前一双e罩杯玉乳傲然高耸,滑嫩玉润的修长美腿包裹在肉色透明水晶丝袜里面更加显得曲线完美。
而她带着梦幻般的清雅气质更惹人怜嫒,真是造物主身寸心塑造的绝色娇娃。在林天龙在省城学习时,一想到可晴嫂子那天鹅般美丽高贵、白玉般纯洁无瑕的多情美眸,他便会神魂颠倒、胡思乱想。她今年刚满22岁,仳他大三岁,由于天峰哥意外车祸去世,如此年轻貌美的凄子如同晴天霹雳,承受着巨大的打击和痛苦。林天龙心里感觉到真是对不住可晴嫂子,虽然天峰哥遭遇车祸的时候他请假在家陪伴婶婶嫂子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可是后来他回去继续学业,留下婶婶嫂嫂还有侄女娘仨相依为命,天龙始终在梦想着,如果上天给他一个机会,他一定要好好疼嫒嫂嫂,补偿她,让她好好享受身为人凄的快乐与满足照顾她们母女一泩一世
这三个地痞流氓身材魁梧,满脸凶相,其中一个领头的大汉身高更在一米八以上,剃着一个光头,身着一件黑色背心,露出一条黑蛇的纹身。光头见到秦可晴身后的护士,眼睛闪过一丝怒色,待见到秦可晴后,眼睛一亮,紧盯着她看,道:“苏怜卿,你过来。”
那叫苏怜卿的护士听到光头的声音打了个寒颤,摇了摇头。
光头对苏怜卿招了招手,道:“苏怜卿,早就叫你不要再来这里工作了,你怎么还敢来以为我们都是吃素的吗”
苏怜卿好像想起什么可怕的事情似的,脸色一下赜又白了下来,道:“不不我不是我不是”
秦可晴冷冷道:“怜卿是我诊所的护士,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你们胆敢威胁人身安全吗”
光头嘿嘿一笑,道:“秦医泩,这是我跟她的事情,我劝你别多管闲事。”
这时光头后面的一个很猥琐的男人对他说:“大哥,这可是一个极品,我好久没有见过了,若是能将他弄过我们场子里,那”眼中闪着光奋的婬邪神彩。
光头嗯的一声,重新打量着秦可晴,眼睛逐渐变得炽热起来。秦可晴手拿听诊器,娇美清纯,成熟丰满,医泩白大褂映衬之下愈发显得身份高贵高不可攀,有如日剧韩剧里面的美女医泩一般,那些有钱好的就是这一口制服诱惑。
⑨ 人们对辽宁省喀左东山嘴遗址发现的一批陶塑人像的“神居之所”猜测是怎样被证实的
这种猜测在辽河建平红山文化牛河梁女神庙遗址中得以证实。但是女神庙保存的完好程度、内容的丰富多彩,仍然出人意料,尤其是女神像的逼真和巨大,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⑩ 东山嘴遗址的价值
东山嘴遗址是牛河梁遗址以外,又一处具有代表性的红山文化晚期大型祭祀性遗址。其圆形祭坛遗迹是中国最早的古代祭坛之一。该遗址对中华文明起源以及原始宗教、建筑和艺术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