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城遗址
① 商王朝的盘龙城遗址在哪
盘龙城遗址位于湖北武汉市以北的黄陂区滠口镇境内,因被盘龙湖环抱而得名。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是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遗址城内东北部为宫殿建筑群,城外四周分布着手工作坊、民居点和小型墓地。
盘龙城是商代遗址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城址,其灿烂的青铜文化、较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完备的城邑形态和功能,看见当时社会的繁荣。
盘龙城的宫殿区、手工作坊区、生活区、墓葬区分布明显。城址规模不大,其基本布局与商朝王都郑州商城相仿,却是比郑州商城更原始的城市历史形态。
盘龙城离后来的武汉城区不远,又地处荒僻的郊区,所以得到较好保存,是我国唯一一座基本未受到破坏的商代早期城市遗址。
盘龙城的宫殿建筑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采用的是“前朝后寝”的格局,这是我国最早采用此格局的建筑,“前朝后寝”、廊庑环绕庭院成为此后3000多年来我国宫殿建筑的基本模式。
盘龙城青铜器在器类、纹饰、铸造等诸多方面有特殊的地位。玉器是商朝身份、权利和财富的象征。盘龙城李家嘴墓出土了一件长达94厘米而厚只有0.5厘米的大玉戈,在商代玉器中十分罕见,是我国古代的“玉戈之王”。
我国最早的青铜大圆鼎、精美的雕花钺形器、钩刀等皆为精品。李家嘴墓中的提梁卣,造型、装饰乃至铸造极其精致,是已知的我国最早用分铸法铸成的实用器。
盘龙城出土的一批先进的青铜农具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金属工具之一。在李家嘴墓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木雕艺术品,雕刻着由饕餮纹和云雷纹组成的花纹,出土时色彩十分鲜艳。
周代最典型的体现身份等级的礼器组合为鼎簋组合,而我国青铜发展史上最早的一件铜簋出自盘龙城李家嘴墓。
盘龙城的制陶业很发达,已收集的陶片标本数以万计,其中的“釉陶”被誉为我国最早的“原始瓷器”,把我国古代烧造陶器的历史提前至公元前1500年。这里出土的一个大陶缸,直径约0.5米,高达一米以上,是迄今商代陶缸中之最大。
盘龙城遗址是商代二里岗时期的一个古城,二里岗时期相当于商代的中早期。从盘龙城出土文物的纹饰图案中,发现了殷商时期地处中原的黄河流域文明的明显特征。同时从大量出土的兵器中可以推断出这是一个有着强大军事力量的武装集团。
当时有个商王叫武丁,武丁曾经带兵讨伐过南方的荆人,荆人就是楚人的先祖,帮助武丁讨伐荆人的有3个氏族,一个是曾国,曾侯乙的祖先,另一个是“戈”人,再一个是“举人”。因为“戈人”是管武士的,就是武装的一个部族,所以戈人就带兵到南方来了,在盘龙城这里建成了据点。
这个来自黄河流域的武装部族在远离故土的长江流域建城驻兵,是出于什么样的战略意图,跟江南大冶一带的铜矿有关系,因为当时铜是最重要的物资。
3500年前,我国社会已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在生产、生活和军事领域里,青铜铸造品,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因此铜矿资源也就成为一个强大王朝的重要战略物资,而盘龙城地近大冶矿区,又有着水运的便利,自然就成为黄河流域的商王朝控制南方资源,并向长江流域扩充势力范围的理想的南进据点。
就这样我国南方最早的城市在这里出现了。
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桀,建立了以河南为中心的商王朝。随后,又对四方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扩张,势力延伸至长江以南。
3500多年前的盘龙城,就是商朝人为了巩固在南方的统治而建立的一个重要方国都邑和军事城堡。9世纪,原在鄂西北的楚国向东扩张,开拓江汉大地,后来的武汉地区被纳入楚域,成为楚国重要的军事和经济区。
② 盘龙城遗址和武汉城市有什么关联
盘龙城遗址是商代前期城市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叶店乡杨家湾盘龙湖畔。城址兴建年代约在公元前15世纪,相当于商代二里岗期。
盘龙城遗址为研究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对于研究南方商代文化面貌、城市的布局与性质、宫殿的形制及建筑技术,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盘龙城遗址南临府河,北靠盘龙湖畔,建于水滨的高丘上,南北长290米,东西宽260米,周长1100米,整个遗址的面积约1000平方米,遗址距今约3500多年,上限相当于二里头文化晚期,下限相当于殷墟早期。
盘龙城遗址城内仅有宫殿,整座城坐落在遗址的东南部,平面近方形,城墙是夯筑的,四面各有一个缺口,可能是城门。城墙分段版筑,分主城墙和护城坡。
城墙南部和北部发现有壕沟遗迹。城内东北部发现大型宫殿建筑夯土台基,西南部为一片洼地,未见遗迹。
城内东北部有宫殿建筑,在东西60米,南北100米的夯土台基上,建筑基址分上下两层,依南北中轴线筑起3座坐北朝南、前后并列的大型建筑,方向同城垣一致。其中两座在同一中轴线上,保存有较完整的墙基、柱础、柱子洞和阶前的散水。
前面的一座宫殿是不分室的通体大厅堂,平面呈长方形,上面建有四间横列的居室。各室都在南壁中间开一门,中间两室又在北壁偏东处开一后门。室外沿排列43个大檐柱穴,每个柱穴底置有巨形石础,穴外两侧有两个小柱洞。台基四周略倾斜,上铺碎陶片,作为散水。整个基址可复原为一座周围有回廊,中央为四室的高台寝殿建筑。
后面一座位于前面建筑之南约13米,平面长方形,基址四边有前后左右对称的大檐柱穴27个。是四周有回廊、中间分为四室的寝殿,是重檐四阿顶式建筑。
这座建筑西侧台基下有一排陶质水管道,宫殿中间未见隔墙,可复原为一座大空间的厅堂,与前面的宫殿基址形成前朝后寝的格局。
盘龙城遗址的城外有约100万平方米的商代遗址。遗址的南面是居民点和手工业作坊,民居为单体地面建筑和半地穴式简易窝棚。手工作坊有多处,一般为酿酒、制陶、冶炼遗址。
城外东西北三面均有商代中期的墓穴,分布在古城四周的李家咀、楼子湾、杨家湾、杨家咀、南城外、铜家咀等地。经过考古发掘,共发掘30多座,大致可分3类:
甲种墓,已发现4座,墓室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上,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有棺、椁。椁板外壁雕刻精细的饕餮花纹,内侧涂朱漆。椁外有殉人。墓底设“腰坑”,随葬有成套的青铜礼器、玉器和陶器。这类墓主的身份应为显贵阶层。
乙种墓,已发现8座,为长方形土坑竖穴,长2米,宽1米左右,有棺、椁和腰坑。葬式多仰身直肢。随葬品有青铜礼器和武器、工具、印纹硬陶器、原始瓷器,但未见殉人。这类墓葬应属下层贵族。
丙种墓,为平民墓,形制与乙种墓近似,墓室窄小,面积在1平方米左右。仅有单薄木棺,无腰坑,随葬品以陶器为主。
墓葬中有数百件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遗物,制作精美,花纹别致,特别是出土的铜圆鼎、铜锁、铜提梁卤和玉戈等,都是我国极为罕见的珍品。
李家咀一带分布有大型墓葬,一座贵族墓中使用了雕花木椁,随葬品有青铜器、玉器、漆器、陶器等,还有3名随葬的奴隶。墓中青铜器共63件,分为礼器、兵器和生产工具三大类。
其中一件青铜鼎,高达0.55米,仅次于郑州出土的王室大方鼎。兵器有戈、矛、钺、斧、镞等,有一件青铜大钺其上雕饰龙纹,为军事统帅所有。
墓葬的玉器中,还有一件长达0.94米的玉戈,是我国最大的一件商代玉戈。
另外,在杨家湾墓葬中的一尊青铜大圆鼎,高达0.85米,是已发现的我国商代前期最大的圆鼎。王家咀发现的高达1米的大陶缸,也是商代陶器之精品,显示了精湛的制陶工艺水准。
盘龙城遗址是武汉地区生产力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的见证,城内外的遗迹遗物,明显反映了奴隶社会的阶级分野。
它对于推动整个华中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促进中原与南方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与融合,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是后来武汉城市文明的源头,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
盘龙城遗址出土的玉刀
③ 盘龙城遗址有什么研究价值
盘龙城遗址是商代前期城市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叶店乡杨家湾盘龙湖畔。城址兴建年代约在公元前15世纪,相当于商代二里岗期。盘龙城遗址为研究商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对于研究南方商代文化面貌、城市的布局与性质、宫殿的形制及建筑技术,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④ 盘龙城遗址为什么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
盘龙城遗址是武汉地区生产力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的见证,城内外的遗迹遗物,明显反映了奴隶社会的阶级分野。它对于推动整个华中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促进中原与南方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与融合,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是后来武汉城市文明的源头,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
⑤ 盘龙城遗址和郑州商城遗址哪个牛
我觉得龙盘城遗址更厉害一些,毕竟它的历史年代更悠久。
⑥ 盘龙城遗址位于哪里
盘龙城遗址是商代前期城市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叶店乡杨家湾盘龙湖畔。城址兴建年代约在公元前15世纪,相当于商代二里岗期。
⑦ 我国是如何搞清楚盘龙城遗址的分布情况的
1954年盘龙城遗址被发现后,随即于1956年被湖北省政府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至1976年,湖北省博物馆在盘龙城遗址设置考古工作站,并建立群众性保护组织,负责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同时,湖北省博物馆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合作,进行过两次较大规模的发掘。1979年以来,湖北省博物馆又进行多次发掘。经过多年的工作,基本上搞清了遗址的分布情况。
⑧ 考古学家在盘龙城遗址的李家咀遗址有哪些发现
盘龙城遗址的李家咀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是贵族墓的主要集中地。经过考古发掘,共发掘30多座,大致可分3类:甲种墓,已发现4座,墓室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上,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有棺、椁。椁板外壁雕刻精细的饕餮花纹,内侧涂朱漆。椁外有殉人。墓底设“腰坑”,随葬有成套的青铜礼器、玉器和陶器。这类墓主的身份应为显贵阶层。乙种墓,已发现8座,为长方形土坑竖穴,长2米,宽1米左右,有棺、椁和腰坑。葬式多仰身直肢。随葬品有青铜礼器和武器、工具、印纹硬陶器、原始瓷器,但未见殉人。这类墓葬应属下层贵族。丙种墓,为平民墓,形制与乙种墓近似,墓室窄小,面积在1平方米左右。仅有单薄木棺,无腰坑,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墓葬中有数百件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遗物,制作精美,花纹别致,特别是出土的铜圆鼎、铜锁、铜提梁卤和玉戈等,都是我国极为罕见的珍品。李家咀一带分布有大型墓葬,一座贵族墓中使用了雕花木椁,随葬品有青铜器、玉器、漆器、陶器等,还有3名随葬的奴隶。墓中青铜器共63件,分为礼器、兵器和生产工具三大类。其中一件青铜鼎,高达0.55米,仅次于郑州出土的王室大方鼎。兵器有戈、矛、钺、斧、镞等,有一件青铜大钺其上雕饰龙纹,为军事统帅所有。墓葬的玉器中,还有一件长达0.94米的玉戈,是我国最大的一件商代玉戈。
⑨ 盘龙城遗址的城内构造是怎样的
盘龙城遗址的城内仅有宫殿,整座城坐落在遗址的东南部,平面近方形,城墙是夯筑的,四面各有一个缺口,可能是城门。城墙分段版筑,分主城墙和护城坡。城墙南部和北部发现有壕沟遗迹。城内东北部发现大型宫殿建筑夯土台基,西南部为一片洼地,未见遗迹。城内东北部有宫殿建筑,在东西60米、南北100米的夯土台基上,建筑基址分上下两层,依南北中轴线筑起3座坐北朝南、前后并列的大型建筑,方向同城垣一致。其中两座在同一中轴线上,保存有较完整的墙基、柱础、柱子洞和阶前的散水。前面的一座宫殿是不分室的通体大厅堂,平面呈长方形,上面建有四间横列的居室。各室都在南壁中间开一门,中间两室又在北壁偏东处开一后门。室外沿排列43个大檐柱穴,每个柱穴底置有巨形石础,穴外两侧有两个小柱洞。台基四周略倾斜,上铺碎陶片,作为散水。整个基址可复原为一座周围有回廊,中央为四室的高台寝殿建筑。后面一座位于前面建筑之南约13米,平面长方形,基址四边有前后左右对称的大檐柱穴27个。是四周有回廊、中间分为四室的寝殿,是重檐四阿顶式建筑。这座建筑西侧台基下有一排陶质水管道,宫殿中间未见隔墙,可复原为一座大空间的厅堂,与前面的宫殿基址形成前朝后寝的格局。盘龙城遗址的城外有约100万平方米的商代遗址。
⑩ 盘龙城是一座城还是一座宫殿
是一座城
当时确定(盘龙城遗址)是商代二里岗时期的一个古城,二里岗时期相当于商代的中早期。盘龙城遗址是1954年发现的,整个遗址面积是1.1平方公里,这个城址在整个遗址东部,东西是290米,南北260米,城墙现在的高度有3-5米,城墙的宽度有25米左右。
今天的人们仍可以在水塘边,植被下辨认出那个千年夯土的城墙基址。
城池的中心是宫殿,通过地表遗留的基址不仅可以看到它的规模,还可以看到它前堂后室并配有廊柱的建筑格局,这也表明了城池的主宰者极高的权势和考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