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南城遗址

南城遗址

发布时间: 2020-11-24 01:50:57

1. 被誉为"珠三角第一村"的是哪个遗址

蚝岗遗址被称为“珠三角第一村”。广东省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分为4种,即沙丘遗址、山冈遗址、洞穴遗址和贝丘遗址。蚝岗遗址是广东省保存较好的出土彩陶的两个贝丘遗址之一,也是出土彩陶年代最早的贝丘遗址。 蚝岗遗址距今约5 000年,作为在市区中心发现的完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也较为罕见,更显其价值的可贵。遗址地层可以分为6层,其中第1、2层为现代层和扰乱层,第3-6层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在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等残件,发现红烧土活动画、房子、墓葬、灰坑、沟等重要遗迹。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蚝岗遗址的第6层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并且比较完整的古人类遗骸,可推断其为生活在5 000年前的珠三角人。

2. 深圳现在有哪些历史文化遗迹

凤凰古村的香火至今不断。闻名一时的宝安凤凰古村即将再现昔日风采!13日下午,宝安区政协主席沈建英率部分区政协委员到福永街道凤凰古村调研,《宝安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已经完成,规划提出未来进一步开发凤凰古村,形成“东有大鹏所城,西有凤凰古村”的深圳历史文化遗址格局。福永街道凤凰古村有60多座明清建筑,有的建筑群已有500多年历史,是目前深圳乃至岭南地区保存最完整、开发价值最高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但由于各方面原因,部分建筑遭到破坏,古建筑群急需保护。今年,区政协教育文化活动组提出《关于规划保护和开发利用凤凰古村的提案》,区政协将该提案定为区政协主席重点督办案。委员们在提案中建议从保护古文物、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角度,加快对凤凰古村的规划保护和开发利用。区文化局对此提案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安排文管办和文物管理所调研,并与文产办、贸工局、福永街道办充分沟通,拟定规划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凤凰古民居,福永街道和凤凰社区近年相继投入1000多万元,专门用于古建筑群的管理和修缮维护以及周边环境整治。去年,该街道还成立了凤凰古民居保护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笔者获悉,宝安区贸工局编制完成《宝安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规划》,重点挖掘凤凰山旅游资源,形成“东有大鹏所城,西有凤凰古村”的深圳著名历史文化遗址格局。为保存好这一古建筑群,宝安区规划国土部门已开始制定有关红线图和紫线图保护范围。

3. 东莞的八大景点是那些地方

东莞的八大景点是:故垒雄风、可园蕴秀、城楼集瑞、蚝岗探古、潢涌宋祠、南村遗韵、金鳌塔影、东纵丰碑。

1、故垒雄风

在该市虎门镇,当年,中国军民凭借虎门天险构筑了闻名中外的的“金锁铜关”,奋力抗击英国侵略者。如今,昔日的销烟旧址(1957年重建,现存鸦片战争博物馆)、沙角炮台、威远炮台,仍升腾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2、可园蕴秀

东莞可园博物馆景观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博厦村,是岭南私家园林,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合称广东近代四大名园。

它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创建人张敬修,官至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使,金石书画、琴棋诗赋,样样精通,又广邀文人雅集,使可园成为广东近代的文化策源地之一。可园特点是面积小、设计精巧,把住宅、客厅、别墅、庭院、花圃、书斋,艺术地揉合在一起。


3、城楼集瑞

迎恩门城楼景观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曾有城墙连接道家山、南城、钵孟山、东门、北门,全长1299丈,环护东莞城,坚固高大,雄伟壮观。如今,迎恩门城楼依然屹立,红墙碧瓦,飞檐斗拱,蔚然壮观,而其保存的明代基座,尤为珍贵。

迎恩西门,历来是东莞古城的象征,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坐标,旁边的文化广场是新世纪新东莞新气象的展现,绿草茵茵,喷泉绝响,舞姿翩翩,歌声曼妙,构成东莞新时代的盛景。迎恩门城楼与文化广场,展现东莞历史文化名城的新气象。


4、蚝岗探古

蚝岗贝丘遗址景观位于南城区胜和蚝岗村,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贝丘遗址,距今约5000年,是东莞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保存面积650多平方米,作为在市区中心发现完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也较为罕见。


5、潢涌宋祠

黎氏大宗祠及古建筑群景观位于中堂镇,距离莞城7公里,与增城隔江相望,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黎氏大宗祠及古建筑群所在的中堂镇地属东莞市的水乡、东江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自古以来,东莞就是“鱼米之乡“。

潢涌河流交错,水资源十分丰富,历来盛产水稻、甘蔗、香蕉和鱼、蟹等。黎氏大宗祠始建于南宋,是珠江三角洲比较早的祠堂,其布局取龟形,祠内明代碑刻,肃穆凛然。主要建筑有头门、二进(中堂)、后进,均为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

6、南村遗韵

南社村古建筑群景观立村于南宋末年,现今保存大量的明清古建筑,有祠堂25间,古民居100多间,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正在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落以水塘为中心,两岸祠堂林立,影影绰绰。

7、金鳌塔影

金鳌洲塔景观位于东莞市莞城西南1公里处,即万江桥畔。因其坐落于万江金鳌洲,故名。金鳌洲古塔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合尖于天启四年(1624年),历时27年。据悉,建塔之目的为“以培风气,亦堪兴家所宜也”。

原为抗御水害的镇水宝塔,8角10层,盖顶有塔刹,无塔檐,无栏杆,砖牙叠砌。后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建,塔基距水边仅三、五米之遥,此塔处于江心陆洲,三面环水,经二百五十多年,保存完整,基础稳固,巍然耸立于东江之滨。

8、东纵丰碑

大岭山,孕育英雄的土地。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景观,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及其前身在这里曾取得百花洞大捷,粉碎了日军的“万人大扫荡”。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是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第三大队机关所在地,是一个文物保护群体,包含多个文物保护单位。

有司令部旧址、会议室旧址、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电台旧址、报社旧址、情报站旧址、粮站旧址、军械修理厂旧址、军事训练班旧址、干部训练班旧址、后方医院旧址、后方办事处旧址等十余处,在中国华南地区的抗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4. 元中都遗址宫城的宫墙南城门发现了哪些艺术品

元中都遗址宫城的宫墙南城门发现了大量的琉璃构件,有塑龙琉璃残块、浮雕牡丹花,还有筒瓦、瓦当、滴水、凤鸟、仙人,以及大殿屋脊上华丽的装饰残件等,艺术造型写实逼真,栩栩如生,表现了大元帝国工匠们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造型艺术功底。

5. 中国历史有冀南城这个地方吗

冀南
河北南部
冀南,一个地理概念,包括河北省南部的邢台市、邯郸市。

冀南,一个地理概念,包括河北省南部的邢台市、邯郸市。该地区是河北省重要的煤炭钢铁基地,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两市建城历史均超过三千年,其中邢台市曾是殷商古都、西周邢国、后赵的国都,有“五朝古都”之称,邯郸曾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国都。

50年代初湖北省文物部门对遗址进行调查。1965年对城址进行勘探和测绘。1973年发掘南城垣水门。1975年开始对城址进行全面钻探,历时4年。同时,由于农田水利建设,先后于1975、1976和1988年进行了多次较大规模的配合发掘工作。
纪南故城
城址平面略呈长方形,南面有一段向外凸出,东西长4450米,南北宽3588米。周长 15506米。四周有夯土城垣,除东垣北半部被襄(阳)沙(市)公路压盖外,大部分高出地面3.9~7.6米,底宽30~40米,顶宽10~14米。经钻探和发掘,已发现城门 7座:东垣1座,其他3垣各2座。西垣北门为3个门道,门内两侧有门房。北垣和南垣古河道入口处均为水门,南垣水门主体建筑系 4排木柱直立而成,每排10根,形成 3道门。水门缺口东侧城垣上有一夯土台基。城垣四周环绕有护城壕遗址,一般宽 40~50米,最宽处达 100米,最窄处也有 10米。城内已探出东周夯土台基84座,以中部偏东南处最为密集,当为宫殿区。其东侧和北侧还探出墙基遗址。东墙长750米,北墙长690米,宽约10米,相交成曲尺形,东墙外有壕沟。宫城内台基规模较大,分布有序,呈中轴线排列,最长的130米,宽100米,已发掘的宫殿基址有成排的磉墩、柱洞和隔墙,并有散水和下水管道等。城内有古河道 3条与现在河道走向基本一致。冶炼作坊区在城西南部。宫城以西的陈家台曾发现 2座铸炉,炉底和附近还发现有锡渣、铜渣、鼓风管和残陶范等。宫城北面的龙桥河两侧,曾发现窑址、水井以及墙基、散水、下水管道等遗迹,并有大片瓦砾堆积,应是当时烧制陶瓦陶用品和市民居住生活的地区。全城发现水井 500口以上,以宫城以北的龙桥河两侧最多,有土井、陶圈井、竹圈井和木圈井,多带井圈,井圈一般只在上半部使用,井壁中部用木架承托。有的井底遗留一大陶瓮,当为冷藏窖。
出土遗物以陶瓦的数量最多,有筒瓦和板瓦两类,皆饰绳纹;瓦当有圆瓦当和半瓦当两种,绝大多数为素面,偶饰云纹。陶器多为灰陶,主要有鬲、釜、盆、盂、豆、瓮、汲水罐、长颈罐等。建筑材料除陶瓦、瓦当外,还有陶质空心砖、下水管道以及木质圆柱、方柱、板础和铜质门环等。其他遗物有镰、凹口锄、斧、凿、削、鱼钩和木身铁口耒耜等铜铁工具和铁釜、铜带钩、铜兵器等。
城内西北部发现 2处墓地,已发掘的均为春秋晚期小型楚墓。城址四周分布着大量楚墓,仅原江陵县境内就发现楚墓群30多处,已发掘楚墓千余座,经调查勘察登记,地面有封土堆的大中型古冢 800余座,从已发掘的几座证实,绝大多数为楚墓无疑。城址近郊江陵县境内已发掘的楚墓,少数为春秋中期或更早,多数为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晚期之交,与遗址的堆积和出土遗物的年代基本一致。这大体表明了古城的繁荣时期。

地理位置

纪南城位于荆州城小北门外五公里处,因在纪山之南,故名,当时称郢都,因地处楚国南方,又称南郢;又因在纪山之南,也称纪郢。

学术争议

楚文化的发源地楚国郢都,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在今湖北江陵的纪南城。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宋玉研究会名誉会长石泉,经过长期精心研究,认为楚国郢都不在纪南城,而在汉水中游的宜城县南境。楚文化的发源地不在长江边,而在汉水中游一带。他认为,楚国郢都始建于春秋初期,地点在现在的宜城南境的平原上,当时地名也叫江陵,但不是现在所说的江陵纪南城。现在的江陵是楚国在春秋晚期建立的一个郡城。在今江陵纪南遗址并没有发掘出春秋初期的文物,就说明当时江陵并不存在。而现在宜城南境的“楚皇城”,春秋时期的陶片等俯拾即是。
根据史实,六朝时期的江陵城曾有3次向南迁都(也有史料上说是8次迁都),前两次南徙不远,未出宜城南境。第三次才远迁到长扛边今江陵县境。时间在公元555年。西魏大军破江陵城,平毁之,尽掠居民人关为奴。后梁附庸政权连同都名一并迁到今长江边的江陵县北纪南城。因而,今扛陵作为都城始于公元555年。

历史渊源

西晋学者杜预在《左传》注释中始将郢都改称纪南城。现在,纪南城南北土城垣上各立有一块大石碑,上刻“楚纪南故城”五字,为郭沫若手书。自公元前704年至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历时411年,楚共有二十个帝王在此即位。

历史沿革

楚国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如我国最早使用的黄金币“郢爰”,吴起变法,确认新兴地主阶级土地私有权的“量入修赋”等重要法令,就在这里颁布和推行。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士大多来过楚国。孔子、庄子、墨子曾出入纪南城,爱国诗人屈原曾在此担任楚国“左徒”(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出则接待宾客)。

遗址介绍

城遗址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3.5公里,约16平方公里,城墙周长15.5公里,现存城垣一般高出平地3.9至8米,底部宽30至40米,上部宽10-20米,都为夯土筑成,城垣有内外坡 ,外坡较内坡陡,有利于防御,在城垣外坡20-40米有护城河,河宽40-80米。通过考古发掘,纪南城有城门10个,南北共有三个水门,水城门有三个并行的门道,均可容3米宽的船行驶通过。七个陆门也有三个门道,中间驰道有8米宽供楚王进出,旁过两个旁道宽4米供百姓平时进出。纪南城内分区明确,有宫殿区、贵族区,平民区和手工业作坊区。城东南部有大型宫殿遗址,约有160万平方米左右。宫殿区台基中有一组台基正南北向正对南门和宫城北门形成主轴,宫室特征明显:高台层、木立柱,陶筒瓦,夯土筑墙,板瓦盖顶。附近分布着纺织、冶炼等作坊遗址及商业区遗址,有古井256口四类:生活用、作坊用、冷藏用和储藏用,可见当时曾繁盛一时。秦大将白起“拔郢”后,此城已成废墟,现在城内为农田园,阡陌交错。

文化遗产

纪南城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城外分布有古墓200多座,已发掘30多座,几座中型楚墓就出土了数千计的文物,其中不少为珍品,如彩漆木雕鸳鸯豆、彩漆木雕虎座飞鸟、铜弩机、彩绘石编磬。1975年出土了一具完好的西汉男尸(现陈列于荆州博物馆)。纪南城现在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自楚文王元年起(前689)“始都郢”至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拔郢,有二十代国王在此建都,历时400多年,是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当时南方第一大都会。当年的土筑城墙,至今尚存,有的地段高达6一7米,城址近正方形,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3.5公里,总面积达16平方公里。城内有夯土建筑台、古井、窖址、筒瓦、板瓦等建筑材料,俯拾皆是。
城外尚有三大墓区,保存着当年王公贵族的大、中型墓家700多座。纪南城东南隅的凤凰山西汉古墓中,曾出土著名的西汉男古尸、大量的汉简及精美彩绘漆器。现保存在荆州市博物馆内。

西汉古尸

1975年上半年,中国文物考古工作者,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在湖北省荆州市楚故都纪南城内的凤凰山发掘了168号西汉墓,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男尸。据墓中出土的文字记载,死者名"遂",是古江陵县市阳里人,爵位为五大夫,下[2] 葬于汉文帝十三年,即公元前167年,距发掘出土已有2142年,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具古尸。
西汉古尸
古尸出土时,面部和四肢被棺液染成了绛红色。死者年龄60岁左右,体重52.5公斤,身长1.678米;皮肤肉等软组织有弹性,四肢大小关节都可活动;32颗牙齿章全而牢固,鼻道通畅,但全身的毛发由于棺液的浸泡均已溶解消失。解剖发现,脑膜血管很清晰,脑髓占颅腔五分之四,重970克,12对脑神经几乎都能辨认。内腔各种器官齐全,保存完好。皮下胶原纤维与新鲜组织相当接近,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也不同程度地有所保存。血型为AB型。死者生前曾患有胆囊炎、胆石症、胸膜炎等疾病。在内脏里还发现有血吸虫、人鞭虫、绦虫和华氏睾吸虫等寄生虫卵。血吸虫卵的发现,与马王堆一号汉墓女尸中查出的血吸虫卵相印证,说明两千多年前,血吸虫病在两湖地区就已流行。
古尸为何历久不腐?据研究,其主要原因是深埋、密封和棺液抑菌杀菌防腐的结果。深达十米的墓坑,逐层夯结的填土,封闭严密的棺椁,使古尸长期处在缺氧和恒温的稳定环境中。内棺十万毫升含有硫化汞等成份的棺液,具有抑菌和力的作用,更是古尸得以保存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这具古尸的发现,表明二千多年前,中国劳动人民在医药、卫生和防腐等技术方面,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它补充和发展了马堆一号汉墓女尸的研究成果,丰富了"古组织学"和"古病理学"等学科的内容,对于发掘和研究祖国的医学宝库,增添了新的资料。古尸现保存于荆州市博物馆。

6. 金上京遗址南城能动迁吗

这要看你是否在保护区内!历时5年编制完成的“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保护计划”日前正式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保护计划付诸实施后,包括金上京会宁府遗址、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陵址在内的九大金源遗址,将得到相应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并通过合理利用进一步传播、展示绵延千年的冰城金源文化。据介绍,“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保护计划”所涉地域范围为42平方公里,其中包含金太祖陵等九大重要金源遗迹,计划内容主要包括“文物本体保护”和“遗址展示利用”两部分。据初步预计,金源遗迹每年将需申请1000余万元用于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届时还将开展“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工作。

7. 上京会宁府遗址的遗址分布

南北二城的外垣周围和腰垣南侧均有护城壕遗迹,至今大部分地段仍深如沟壑,这里是筑城取土的同时挖掘而成的,可能是引从上京西来的小河之水入壕,以利防守,在光绪年间,壕中尚有积水。 据文献记载,金上京故城内的宫殿名称很多,见于金太宗时的有乾元殿、明德宫;见于金熙宗时的有庆元宫,敷德殿、宵衣殿(寝殿)、稽古殿(书殿)、重明殿、五云楼、祥曦殿等;见于海陵王时的有勤政殿、泰和殿、武德殿、永寿宫、永宁宫;见于金世宗复修后的有庆元宫。光兴宫、光德殿、皇武殿等。此外,还载有明德殿、时令殿、龙寿殿、奎文殿。此外还有术庙、社稷、孔庙、储庆寺等。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俗称白城,位于阿城区南郊2公里,张广才岭西麓大青山脚下,阿什河左岸,依山傍水。是女真族建立的金帝国的早期都城,历经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代皇帝,作为金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达38年之久。因其又是金上京路和会宁府的治所,故称。
金上京城仿照北宋都城的规模建筑,城市布局与汴京(今开封)基本相同,规模宏伟,雄浑壮观。由毗连的南北二城和皇城组成。南城略大于北城,二城均为长方形,平面上一纵一横相互衔接,连为一体,二城整个外围周长为11公里。虽经800余年的风雨剥蚀和战争破坏,其夯土版筑的城垣仍高达3~5米,颓垣基阔7~10米。城墙断面处,夯土层痕迹依然清晰可辨。外垣平均每隔70~120米筑一马面。在全城5个城角上各构筑角楼一处,为城墙上的重点防御工事。城门9处,其中7处带有瓮城。城外及二城间的腰垣南侧,均有护城壕。皇城则建于南城偏西处,周长近2.5公里。自南向北有五重宫殿基址整齐地排列在皇城南北中轴线上,东西两侧还有回廊遗址。皇城南门两侧有两个高约7米的土阜,对峙而立,称为阙。两大土阜间又有两个小土阜,各高约3米。大小土阜间是皇城南门的3条通道,中为正门(午门),两侧为左右阙门。皇城布局规整、严谨。

8. 东莞市莞城区砂头遗迹在哪

你指的是市区的南城蚝岗遗迹吧?
东莞市莞太路蚝岗嘉和街旁

9. 南城"益王古墓群遗址"具体在哪个镇,它的周围有哪些景点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洪门镇

10. 江西抚州市南城县,明益王府遗址在哪里,毕竟家长文化呀,求告知

那里被开发商建了房子吧~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