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晋国遗址

晋国遗址

发布时间: 2020-11-24 03:26:47

① 晋国的遗址遗迹有哪些

晋国遗址,位于东周时期晋国晚期都城,现在的山西省侯马市,古城址南回北长约1400米,东西宽答约1200米。春秋时代的晋国,从晋景公十五年(前584)到晋静公二年(前376)韩、赵、魏三家分晋,共经历了208年。在这208年里,都城新田(今侯马一带)为晋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此时正是我国奴隶制度崩溃、封建社会兴起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晋国故城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春秋时期晋国的历史及其都城形制提供了重要资料。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春秋时代的晋国,从晋景公十五年(前584)到晋静公二年(前376)韩、赵、魏三家分晋,共经历了208年。在这208年里,都城新田(今侯马一带)为晋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此时正是我国奴隶制度崩溃、封建社会兴起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解放后发掘出的侯马晋国遗址,为我们研究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② 晋国博物馆是哪位君王的墓

晋国博物馆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曲村镇北赵村,该馆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村——天马遗址”而兴建的山西省第一座遗址类专题博物馆。也是我国唯一一座完整展示晋文化的平台。在该遗址的核心区域,发现了九组十九座晋国诸侯及夫人墓葬,十座车马坑,发掘出土各类珍贵文物一万两千件。该馆自2009年破土动工后,这座拥有中国商周时期最大车马坑的博物馆备受关注。这座车马坑平面长方形,东西长21米,南北宽14米至15米,出土战车48辆,战马105匹,是中国所发现商周时期最大的车马坑,比秦始皇陵的车马坑早600年。

③ 晋国国都在什么地方

侯马市在春秋时期称为新田,晋国都城,在侯马新田之前曾建于故绛车厢城.晋国在景公执政期间,随着疆域不断扩大,他开始策划迁都。当时多数士大夫的意见是迁往郇瑕,即今盐湖区和临猗县一带,理由是那里土地肥沃,地近盐池,对国家有利。但是韩献子却坚持迁都新田,他说:“郇瑕一带土薄水浅,不如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生病,有汾、浍两河冲走污秽,且新田百姓服从教化,是晋国长期利益所在。”晋景公最终还是听取了韩献子的建议,与公元前585年夏四月将晋国都城从绛迁至新田。新田作为晋国最后一个国都,经历了百余年的繁荣,至战国后逐渐荒废。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界在侯马市连续发现了牛村古城、平望古城、白店古城、台神古城、马庄古城等晋国都城遗址及大量珍贵文物,这5个古城遗址统称为“新田晋国遗址”,于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侯马市境在西汉属于绛县的一部分,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曲沃县后,历为曲沃县西境。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沿袭了北周和隋的府兵制,将全国分为十道,共置634个折冲军府,当时在这里置新田府,为上府,驻府兵1200人,是绛州33府之一。金元战争之际,流经侯马的浍河成为两军界河,并经历了激烈的争夺。明王朝统一全国后,对元代原有的驿站进行整顿,设立水马站、递送所、急递铺等,以加快文书传送和物资转运。今侯马正处于太原与西安间驿路大道的要冲,遂于洪武八年(1375年)将绛州的金台驿和太平县的相里驿迁至曲沃县境内,改置为侯马驿和蒙城驿。“侯马”之名由此出现。

侯马驿的所在地在设驿之前叫“下马里”,与南面的上马村隔浍河相望。按一般地名命名规律,这是由“马村”派衍出来的两个村庄,故以“上”、“下”区分。但是“下马”为什么会演变为“侯马”呢?其演变的理由和依据又是怎样呢?原来,古人有以地名占卜吉凶的风气,早在古代兵书中就有“将军忌地名”的说法,而类似“下马”这种地名尤为当地官员所忌讳。由此我们联想到太原皇庙两侧旧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标志碑,这条街因称“下马街”,后人却以为不吉,遂改“上马街”。再有西安城东已有汉董仲舒墓,官员经此必下马步行,故称其地为“下马里”,后人同样也谐音改作“蛤蟆陵”。白居易《琵琶行》:“家在蛤蟆陵下住”,即此也。“下马里”作为一个小村庄可能还不会引起地方官的重视,但成为国道驿站后,它的更名也就势在必然了。

若论及“侯马”的含义也是众说纷纭,较有价值的解释有以下三说。一是下马里有侯姓所居,别称侯马。为此我们查阅过《曲沃县志》地方人物的姓氏,也调查过土著居民的姓氏构成,惜未发现有关力证;二是下马里为晋国诸侯馆遗址所在地。据史载,公元前542年,郑伯、子产来晋国访问,晋国公为表示欢迎,特意“筑诸侯之馆”,是当时最高星级的国宾馆。后来“诸侯馆”成为地方名胜古迹,清乾隆年间,张坊任曲沃知县时还将侯马驿所搬迁到诸侯馆遗址上。时有陕西主考朱佩莲作《侯马驿诸侯馆诗》以志贺,中有“鼎新重筑诸侯馆”,“洗开旧迹新田面”等句。由此可考虑“侯马”是否为诸侯馆和下马里的合成地名或省称;第三种解释也是较为合理的解释,即“下”在当地方言中读“侯”,“侯马”是“下马”的谐音。以谐音改地名在地名避讳中较为常见,这样既更新了地名含义,又照顾到群众读音基本不变,故此,我认为此说可信。近代以来,侯马驿在晋西南的交通地位更趋重要,1912年,侯马裁驿归邮,但仍为一方巨镇。1958年1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侯马市(县级),其行政区域包括今新绛县、曲沃县及襄汾县的原汾城县域。到1963年3月,襄汾、新绛、曲沃3县相继恢复,侯马市被撤销,称侯马镇,成为曲沃县人民政府驻地。1971年6月,划出曲沃县西部再设侯马市(县级)至今。

④ 历史上晋国都城有哪些变迁

周代的晋国,是周成王九年(公元前1106年)封其弟叔虞于唐,叔虞之子燮(也称燮父)改国号为晋,称晋侯而来的。晋国自唐叔虞始封到静公被韩、赵、魏三氏所分,晋国灭亡,前后共历三十八世,七百三十余年。晋国在漫长的七百余年里,在哪里建都?都城有几处?迁徒过几次?历来都是有争议的。根据历史文献资料,综合不完全的考古发掘资料的研究,现对晋国都城,提出一些看法,以供研究参考 。
(一)晋国都城“翼”、“曲沃'、“绛”,“故绛”和“新田'
晋国都城是:翼(叔虞封唐,燮改为晋,孝侯居翼之都城。在今翼城一带)。绛(穆侯迁绛之都城、在今曲沃县西南二里古城遗址)。故绎(献公徒都的都城,在今赵康晋城址)。新田(景公迁新田的都城,在今侯马的晋国遗址)。共五处,其原由如下:
关于“翼'。据《史记·晋世家》:“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顾炎武《日知录》:唐在翼城县西南二十里。”韦昭国语注:“太岳之野夏禹所都之墟,周成王;母弟所封之城。”《史记》:“翼晋君都邑也。'这是见于史籍的记载。公元前738年——公元前668年孝侯居“翼”以及曲沃武公伐“翼”都是这个“翼'。在今日翼城西南二十里一带。
关于成侯迁曲沃之“曲沃。《史记·晋世家》: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索隐曰:“河东之县名,汉武帝改曰闻喜也。 后汉书群国志:“闻喜邑本曲沃晋地。”纲目集览:“闻喜本绎州曲沃县,汉武帝改闻喜。'都是说今闻喜一碟;是晋国故都“曲沃”所在地。近年来,在闻喜上郭一带发掘了一批东周时期的墓葬,所出土乩陶器,铜器,在器型上都早于侯马晋国遗址出土的器物。(侯马是晋国晚期都城“新田,,遗址)。‘这些材料都说明晋国都城“曲沃”是今日之闻喜。
关于“绛”。《踣史》记载:穆侯居绛。有·绛山绛水,故绛城在翼城东南,今曲沃南二里。《元和志》为汉周勃封邑。注旧志说:故址周九里十三步。这些文献所指的就是今之曲沃县西南二里,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曲沃古城遗址》。l960年4月至6月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侯马工作站对古城遗址进行了钻探发掘。1975年春天,又对古城的城墙进行了钻探。发现古城遗址的下面是东周文化堆积层,出土物为东周时期的瓦及鬲、豆,盆等残片。古城遗址的上面是二米厚的汉代文化堆积层,出土物是汉代的瓦的残片,完整的器物有:云纹圆瓦当、五铢钱和铁犁等。同时发现古城遗址内有内城,呈方形,长宽各1500米:有外城,城墙东西长约2500米,南北长约2000米,多为汉代文化堆积物。将文献记载与今天钻探、发掘的资料对照,现在曲沃县城西南二里的古城遗址,应是穆侯所居的“绛”。
关于“故绛”。据《路史》:献公城绛徒都。顾炎武说“献公城绛居之,在今太平之南,绛州之北。注:今太平县南25里古城址犹存。(见《山西通志·古迹考》)。即今赵康古晋城遗址。近年来,省和襄汾县文物部门对古晋城遗址进行过多次的勘察。在遗址内发现有:内城和外城两座。既有东周文化遗存,又有汉代文物出土。历史上称此为“古晋城”汉代此处为临汾县城。传说遗址里有献公的“斗鸡台”。据以-七的材料,说明献公九年城绛始都(亦称故绛)应是今日赵康的古城遗址.
关于“新田”(亦称“绛”)。·据《左传》成公六年(公元前585年):晋人谋去故绛,诸大夫皆日必居合瑕氏之地,沃饶而近盐,国利君乐,不可失也。'韩献子日:“不如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且民从教。夏四月丁丑晋迁于新田。”于是景公16年(公元前685年)晋国由故绛(今之赵康古晋城)迁徒到新田,仍称“绎'。“新田”在何处?据《水经注》:新田“谓之绛阳,在绛浍之阳,南对绛山,西背二水。《一统志》:“绛邑古城在乎阳府曲沃县西南晋地新田也。,,以此地理位置,今之侯马汾浍交会的三角地带,!当是文献所指的“新田。'三十多年来,为探索“新田”古城,在侯马多次进行文物普查,钻探和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成就。发现了东周遗址,牛村古城遗址,平望古城遗址,台神古城遗址,白店.古城遗址,马庄古城遗址呈王古城遗址等以及-上马东周墓葬群。经过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青铜器(钟、鼎、互器等)。在配合基本建设施工中又发观了东周铸铜作坊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铸造青铜器的陶范和铸铜工具等珍贵的文物.一九六五年冬,在侯马秦村的东周盟誓遗址里出土了约五千余件玉、石片上有用毛笔书写的文字。经过对文字的识别、研究,张颔先生写出了《侯马盟书》巨著。在这些盟书里,有一篇盟书载有“十又一月甲寅腊乙丑……。”经考证所反映的时间是晋定公十六年(公元前495年)十一月三日所举行的盟誓。晋定公时晋国的都城在“新田,,。《侯马盟书》的出土,雄辩地证实了这些文字是距今二千四百多年前晋国的大夫赵鞅(赵筒子)主持进行盟誓的这一历史事实。也为“新田'在今日侯马一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以上回答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杭州图书馆
参考资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西省侯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侯马文史资料 第5辑.,1992年10月.

⑤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有什么关于晋国的遗址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屯留县,有太子申伐师等相关遗迹。

  1. 名起源于春秋时期赤狄的支属留吁。如果再往前追溯,还要述及他们的老祖先鬼方及鬼方的别部余无之戎。鬼方曾经是殷、周的强敌,在《易经》中就有殷商国君武丁以三年战争攻克鬼方的记载。《诗经?大雅?荡》中以周文王的口吻声讨商纣王,也用“覃及鬼方”指责其对外政策的错误。殷墟卜辞中众多的“鬼方”记载更说明了他们与殷商的频繁接触。王国维先生在《鬼方考》中指出鬼方就是后来春秋时出现的赤狄隗姓之国。如《周语》:“狄,隗姓也。”《左传?僖二十四》:“周襄王所立狄后为隗氏。”事实也证明当时的鬼方确曾活动在晋西南、晋东南地区。《竹书纪年》载:“太丁四年,周人伐余无之戎,克之。”所谓“余无之戎”就是居住在今屯留县一带的鬼方后裔,屯留县有余吾镇,即其故地。古史专家陈梦家研究得出结论:余无之戎在隗姓的潞境,仍是鬼方的一支。

  2. 《左传》传载表明,从前662年开始,狄人渐趋活跃起来,并不断南侵中原,取得连续胜利。前662年,“狄伐邢”。前660年,“狄天卫”。前650年,“狄灭温”。前636年,狄人又伐周襄王,襄王被迫逃出周都到郑国去躲避。面对狄人凌厉的攻势,齐桓公、晋文公首倡诸夏联合共抵御,勤王败狄,解除王室之难。随着中原各国对狄人的认识了解,又把他们分为赤狄、白狄、长狄等类别。他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姓氏不同,俗尚不同,人种不同。如赤狄为隗姓,白狄为?夹眨怀嗟疑泻焐?,穿红衣,而白狄尚白色,穿白衣;长狄人的身材普遍较高大。

  3. 当时晋国主要是面临赤狄的威胁;赤狄是晋国的近邻,又是文化程度高的族群,他们以所处的地域被分为东山皋落氏、留吁、潞氏、甲氏、铎辰等不同支属。其中的留吁就居住在今屯留县一带。前660年,太子申生率师讨伐东山皋落氏,给其以毁灭性打击。前594年,晋国借赤狄潞子国连续起反晋事端为由,历数其五大罪状,派大将荀林父伐灭潞子国。次年,晋将士会又攻入今屯留境内灭留吁,继灭甲氏、铎辰。从此,今屯留及上党地区始统归晋国版图。

  4. 留吁被晋国占领后,晋人改称这里为“纯留”,这个地名始见于《左传?襄公十八年》。在此前一年的二月,卫国人石买和孙蒯攻打曹国,曹国向晋国提出援助。次年,即前555年,晋国就在长子逮捕了石买,同时“执孙蒯于纯留”。这时距晋国占领留吁仅38年,留吁改名纯留就在这段时期。“纯”在当时有“大”、“善美”等含义,纯留一名可能是晋人对留吁景观赞美。古代“纯”还通“屯”,故纯留又作屯留。《史记?赵世家》载:三家分晋后,晋公室又继续存在了一段时间。他们先是把亡国晋君安排到端氏居住,前349年,赵公子?《崛×硕耸希?又把晋君迁到屯留,原文为“徙处屯留”。可见,“屯留”之名形成于春秋末战国初。

⑥ 春秋晋都的侯马古城遗址有哪些文物

侯马晋国遗址位于山西省侯马市,是春秋时代晋国都城新田,晋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侯马古称“新田”,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公元前585年,晋景公以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且民从教,十世之利”,于是将晋国都城迁至新田。

从晋景公迁都于此至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共经历了208年。在这208年里,正是我国奴隶制度崩溃、封建社会兴起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从此,晋国在新田大展宏图,威慑幽并,牵制鲁东,吞并河南,控制河西,雄据中原,傲视群雄,成就霸业,在新田大地上演绎出一部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赵氏孤儿、魏绛和戎、悼公复霸、九合诸侯、六卿专政、三家分晋,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分其地,静公废为庶人,晋国绝祀。从此侯马晋国都城被废弃了,后来也未经过大的兴建和破坏,地下遗存保存较好,是春秋中晚期的代表性城址。

侯马晋国遗址有古城遗址5座,位于牛村的一座古城称牛村古城,位于平望村附近的一座古城称平望古城,古城遗址现场被压在地下一米左右深处。平望古城遗址的东南角和牛村古城遗址的西北角叠压在一起。

另外还有白店古城、台神古城、马在古城。从古城遗址可以想象出,当时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的国都建筑是何等宏伟。

牛村古城城墙是分块夯筑的,南墙内有一条绕墙而行的行车道,墙外有护城河。宫殿建筑遗迹位居城中北部。殿基成正方形。平望古城的宫殿遗迹,在城中偏南,分为三级,最下一级是正方形,第二级高出地面,第三级位于第二级的北半部。

两座古城都有一米多厚的建筑坍塌物。

一座古城以鼎、簠、壶、舟、匜、鉴等礼器和编钟为主,另有车軎、当卢、马衔等车马器和阳燧、带钩、镜等用具。陶范中约半数为模,多数范未经浇铸,有的且已合好待铸。另一座以、斧、凿等工具为主,多达数千件,另有少量剑、戈、镞等兵器和空首布范。

陶范中有花纹的约10000块。最常见的主体纹饰为两方或四方连续纹样的蟠螭纹,形式富于变化。云雷、绹索、鳞片、贝纹多作为镶边、界带或衬地。常见纹饰还有蟠虺、蟠螭衔虺、兽面、龙、凤、虎、牛、鸟、垂叶、涡纹等。其中蟠螭衔虺、兽面衔螭及凤纹为多层浮雕式,雄浑古朴,极富特色。

还有作为器物座承的人形,其中女性为立人,头戴月牙形冠,着长衣,腰系带,打双蝴蝶结;男性为跪坐人形,“断发纹身”,腰系带,背部斜插短剑。纹饰中还有多量错镶纹饰,构图简练,线条粗细相间,末端尖尾,铸造后局部或全部需再错镶其他金属或矿物。

它们雕刻精细,花纹优美,种类繁多,反映了东周时期晋国铸铜艺术的完美工艺,为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增添了异彩。

牛村古城南郊一带分布着密集的铸铜、制石、制骨、制陶等作坊遗址。浍河南岸上马村东为一处西周至东周时期的墓地。呈王古城东南一带为与祭祀有关的排葬墓、埋牲坑、盟誓遗址和建筑基址。

铸铜遗址分布在牛村古城南郊,两处铸铜遗址相距约400米。有房屋70余座,井、窖穴、灰坑、窑、瓮棺葬等遗迹1500余个和一处工作场所。

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少量为窑洞式,平面长方形、方形或圆形,一端有台阶式门道。窖穴、灰坑多长方形、圆形,个别弃埋有人骨骸。水井皆长方形,大部两侧壁上有脚窝。

遗址内与铸铜有关的生产工具有铜和骨制的多种刻刀和多量砺石,还有大量陶范、熔炉、通风管、炼渣和100余件铅锭。共出土陶范约50000余块。各遗址生产上可能有分工。

盟誓遗址面积约3800平方米。发现瘗埋牺牲的土坑400余个,较大的埋牛、马、羊,较小的埋羊或盟书。多数坑的北壁底部有一个小龛,放置一件或数件祭玉,有璧、璜、瑗、玦、圭、璋等。

埋葬盟书的坑集中在西北部,共有盟书5000余件,其中字迹比较清楚的656件,是公元前497年至公元前489年晋国世卿赵鞅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它的发现对研究东周盟誓制度、文字及晋国历史有重要意义。

最重要的一件《侯马盟书》是公元前496由晋大夫赵鞅主持,六国在新田进行盟誓的记载。主要内容为:六国之间保证互不侵犯,振兴国力,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齐心协力,共同对外。

晋国遗址较大面积的墓地仅发现上马墓地一处,面积约20万平方米。发现1300余座墓葬和3座车马坑。时代从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期。

墓地分为若干区,墓葬之间少有打破关系,可能属于有亲缘关系的若干家族。形制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式绝大多数为仰身葬。

⑦ 侯马晋国遗址出土的玉器有哪些

山西省侯马晋国遗址发现了大量盟誓辞文玉石片,称为“侯马盟书”,又称“载书”,盟书笔锋清丽,为毛笔所写,多为朱书,少为墨书。其书法犀利简率,提按有致,舒展而有韵律。

它见证了春秋末期晋国赵鞅参与晋国内部由六卿内争至四卿并立的一场政治斗争,正是这场斗争,拉开了作为标志战国时代开端的“三家分晋”这一重大事件的序幕。我国古代有杀牲取血、血写誓词之说。侯马盟书文字却是用红色矿物质颜料写成的。这是血书盟辞习俗的延续与改进,既保持了盟书的内涵,又突出了北方文化的特色。

战国玉器已逐渐摆脱商用玉器的图案艺术风格,向写实方向发展。比如曲阜鲁故城发现的玉马,各部位刻画细微,形象生动逼真。

还有一件战国孤品,称为玉勾云纹灯,高12.8厘米,盘径10.2厘米,足径5.9厘米。灯白玉质,有赭色沁。灯盘中心凸雕一五瓣团花为灯芯座。盘外壁和灯柱上部饰勾云纹,内壁及灯柱下部饰勾连云纹,底座饰柿蒂纹。

玉勾云纹灯的座、柱、盘分别由3块玉雕成,嵌粘密实,纹饰精美,富有层次感,显示出精湛的雕刻技术。造型设计独具匠心,灯柱上部处理成三棱形,下部为圆柱形并收腰,于简单流畅的造型中又显露出丰富的变化。

战国玉镂雕龙形佩,发现于安徽长丰县杨公乡战国墓,长21.4厘米,宽10.9厘米,厚0.9厘米。玉料呈青色,有深浅不同的灰白和褐色沁斑。佩体片状,龙形,两面镂雕相同纹饰。龙张口回首,龙身满饰谷纹,尾上雕一大鸟,龙头内外侧及尾部又各凸雕一小鸟,于龙身中部有一圆形钻孔。

同此形制的玉佩,该墓共发现两件,分别置于人体盆骨的左右,显然是主人佩戴的成组玉佩。

另一件玉镂雕双龙首佩为成组玉佩中部的中心玉件,长13.5厘米,高7厘米,厚0.3厘米。佩青玉制,有色变沁斑,薄片状,整体呈“弓”字形。

佩以中线为对称轴,对接双龙,两端雕龙回首仰视,唇吻部位卷曲夸张。龙身短而宽,饰凸起的谷纹,谷纹以短阴线勾连。佩中部廓外上、下镂雕云纹,上部及两下角都有镂雕的孔洞,可穿绳。这类带有前肢的半身龙玉佩在战国玉佩中非常罕见。

还有战国玉扭丝纹瑗,直径8.3厘米,厚0.3厘米。瑗呈内、外双重环状,环面饰扭丝状纹饰,两环相连之6处,其中3处饰横向的扭丝纹。两环间有细长的透孔相隔,共6处,其中3条透孔中部开圆形小孔,应为穿绳悬挂所备。

⑧ 晋国的古遗址,古遗迹在哪儿

地理位置:复东周时期晋国晚期都城,制位于山西省侯马市。
年 代:公元前585年~公元前416年。
发掘年代:1952年至今。
简介:晋国故城遗址是春秋时期晋国晚期都城新田的旧址。古城址南北长约1400米,东西宽约1200米。城址内发现有制造铜器、陶器、石器、骨器的手工业作坊等遗迹。其中铸铜遗址的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出土文物非常丰富,包括100多块铜锭、铅锭、铸铜生产工具及3万余件陶范。此外,在城址的南部还发现了400余个土坑,坑内葬有牛、马、羊和玉币等物,其中的41个坑内出土了著名的"侯马盟书"。

⑨ 山西有没有晋国的遗产遗迹

山西
晋疆域约今山西省南部唐叔虞晋侯燮父徙居晋水至晋孝侯都名翼(今山西翼城县);曲沃代翼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县东南)别都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

⑩ 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的木雕漆绘鸳鸯盒鼓舞图上刻画了什么

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的一个击鼓舞人纹陶片上,用纤细的纹线刻画了一个细腰长裙、侧身击鼓的女舞者,其舞姿非常富于动感,而旁侧的小树似乎暗示了舞蹈与自然的某种联系。

木雕漆绘鸳鸯盒鼓舞图

采桑舞图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