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遗址
① 长平之战遗址永录1号战国尸骨坑的轰动一时的发掘
一星期后,正在外村赶会的李珠孩被家人匆匆叫回了家。原来是省里、市里的考古专家来到了永录村,找他了解情况。李珠孩带着专家们来到了自家的梨园里,专家们在实地考察后初步得出结论:这里是两千多年前长平古战场的遗址,很值得发掘。
1995年10月20日,山西省考古所、晋城市文物局、高平市文博馆联合进行了发掘,长平之战遗址考古发掘活动正式开始。考古人员非常细心地将表层的土一层层地剥离,经过几天几夜的工作,终于将这个长11米、宽5米、深1.2米的尸骨坑全部挖开,他们将这个坑编为将军岭一号尸骨坑。在坑内,尸骨无规则地乱扔乱放,层层叠压,有的是仰面,有的是侧面,有的是俯身,有的头与躯干分离,有的头部有钝器、刃器、石块造成的创伤等,很是触目惊心。此外,坑内还出土刀币17枚,铜镞2件,铜带钩1件,铁带钩1件,铁簪1件,陶盆口沿残片1件。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一号坑上层大部分尸骨都已清理完毕。考古人员仅在这层就挖掘出头盖骨60多个,因天寒地冻无法再挖,专家们推测,此坑所埋赵军官兵尸体至少超过百具。此外,考古人员还运用国际最先进的射线测定法,探测到在一号坑的西侧,还有一个宽3至4米、长55米的大尸骨坑,他们将其编为二号坑。他们分析认为,此坑和附近的二号坑均为深坑,不像秦军专为掩埋战俘尸体所挖,更像是天然的深沟大壑。当年,秦军将战俘尸体抛入沟内,再填上一层薄土加以掩盖。只是两千多年的沧桑岁月,斗转星移,才使这些尸骨深埋地下。最后,专家们得出结论:此尸骨坑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原始、最完好、规模最大,并最具有文物价值的长平之战古战场尸骨坑遗址。它的发掘,是我国近年考古工作的重要成就,它有力地印证了长平之战秦军野蛮屠杀赵国战俘这一历史事实。同时,长平之战的许多疑难问题也得以澄清和解决。
一个多月的紧张发掘,考古人员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李珠孩也是如此,虽然他不懂什么考古,但他每天都会守在发掘现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坑内每一个新发现,也都会让他激动不已。
“自己一锄头刨出了这么有价值的古战场遗址,当时我们全家人都很兴奋。每当别人问起此事,我都会很骄傲地给他们讲述当时的情况。可后来,我也听到了村里人一些别的议论。有人说我傻,刨到文物悄悄卖了就得了,通知有关部门来,自己什么好处也捞不上。还有人说我精,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文物赶紧通知有关部门,这样一来,想和国家要多少钱都行,要发大财了,而且是名利双收。唉,什么乱七八糟的议论都有。可我却真没想那么多,文物是国家的,发现了自然该由国家来处置。”轰动一时的发掘,让李珠孩一下子出了名,从此,也让他和这处遗址结下了不解之缘。
② 长平之战被坑杀的40万人遗骨被发现了吗
将军岭下的惊人发现
1995年5月12日上午,山西高平城西北10多公里的永禄乡永禄村60多岁的农民李珠孩像往常一样,叫上他的儿子李有多,一起到位于将军岭下杨家山的承包地里劳作。手下的铁锹
突然铲出一大堆垒压交错的森森白骨。坑越来越大,尸骨也越来越多。眼尖的李有金还在尸骨堆里发现了一串长满铜绿的刀币,一数共有17枚。更奇妙的是,他们还看到,在一根粗大的胯骨上还嵌进一个在脊形“铁头铜尾镞”箭头,显然是当年恶战中射入的。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接到报告后,组成专人迅速赶到高平现场考察,一致认为,将军岭尸骨坑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原始、最完好以及规模最大,也是最具文物价值的长平之战尸骨坑遗址。
空前的惨案传说千年却无实证
山西高平,战国时称长平,为韩国上党郡所辖。
相传公元前260年,秦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向东扩张,首当其冲的就是与之毗邻的韩国。秦继占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后,又将锋芒直指横亘在秦、赵之间的韩国上党。在当时的战国七雄中,唯有赵国在国力与军事实力上能够与秦抗衡。因此,在强秦看来,欲征服六国,必先击败赵国,而欲击赵,必先占赵国的侧翼,即当时地属于韩国的上党。于是,秦昭王派出20万大军横扫“河内”(今河南西部黄河以北一带),进袭上党。赵国派军队迎敌。
后来,赵国中了秦昭王的反间计。在长平西部狭长的平川里,40万赵军全部成了“瓮中之鳖”;被围困46天后,主帅赵括在突围时阵亡,群龙无首,40万赵军全部向秦军投降。
据史书记载,秦军主将白起残暴凶狠,嗜杀成性。数十万赵国战俘被白起设诈坑杀于今山西高平西北韩王山至丹河一带。
长平之战40年后,秦始皇以武力统一中国。尽管赵国等国史籍对长平之战曾有详细记载,但“焚书坑儒”之后,六国史籍大多被付之一炬,有关长平之战的史料也悄然失传。《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此战虽有记载,也是匆匆带过,语焉不详。历代对长平之战遗址所考均无结果,更没有发现一个有规模的尸骨坑。由此“白起坑赵”便成了只有传说无实证的一桩历史悬案了。
1995年10月20日,长平之战遗址考古发掘活动正式开始。考古人员非常细心地将表土一层层地剥离,经过几天几夜的工作,终于将这个宽5米、长11米的尸骨坑全部挖开,他们将这个坑编为将军岭一号尸骨坑。考古人员又运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射线测定法,探测到一号坑的西侧,还有一个宽3至4米、长55米的大尸骨坑,他们将其编为二号坑。
发掘工作主要在一号坑进行。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一号坑上层大部分尸骨都清理完毕。仅在这层就挖掘出头盖骨60多个,因天寒地冻无法再挖,专家们推测,此坑所埋赵军官兵尸体至少超过百具。他们分析认为,此坑和附近的二号坑均为深坑,不像秦军专为掩埋战俘尸体所挖,更像是天然的深沟大壑。当年,秦军将战俘尸体抛入沟内,再填上一层薄土加以掩盖。只是两千多年的沧桑岁月,斗转星移,才使这些尸骨深埋地下。
重要的考古成就
长平之战一号尸骨坑的发掘,是我国近年考古工作的重要成就,它有力地印证了长平之战秦军野蛮屠杀赵国战俘这一历史事实。同时,长平之战的许多疑难问题也得以澄清和解决。
秦之后相当多的史籍在记载长平之战时,都沿用“白起坑赵”的说法。坑,在古代汉语里具有“活埋”的表意。因此,后来不少史学文章便称白起“活埋了赵国40万战俘”,但谁也说不清这40万人究竟是怎么活埋的。长平之战一号尸骨坑的发掘,对此作了有力的澄清:许多尸骨上有遭砍、射的痕迹,还有的仅有躯干而无头颅,包括射进人的胯骨中的短箭头,均说明这些赵国士兵都是被杀死后掩埋的。活埋之说不能成立。
专家们还在坑中发掘出了古代武夫征战时束腰的衣带钩。经鉴定,这些金属佩饰中只有少量是青铜质的,多数是铁质。特别是“铁头铜尾镞”箭头的发现,表明铁器在当时已经开始用于军事。
③ 长平之战的遗址
在山西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野王城,切断了韩国上党郡和国都的联系。韩国想献出上党郡向秦求和,但是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请赵国发兵取上党郡。
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派左庶长王龅攻韩,夺取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驻兵于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长平村),以便镇抚上党之民。四月,王龅攻赵。赵派廉颇为将抵抗。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败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秦军又攻赵军垒壁,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
双方僵持多日,赵军损失巨大。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决定采取坚守营垒以待秦兵进攻的战略。秦军多次挑战,赵国却不出兵。赵王为此屡次责备廉颇。秦相应侯范雎派人携千金向赵国权臣行贿,用离间计,散布流言说:“秦国所痛恨、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他快要投降了。”赵王既怨怒廉颇连吃败仗,士卒伤亡惨重,又嫌廉颇坚壁固守不肯出战,因而听信流言,便派赵括替代廉颇为将,命他率兵击秦。
赵括上任之后,一反廉颇的部署,不仅临战更改部队的制度,而且大批撤换将领,使赵军战力下降。秦见赵中了计,暗中命白起为将军,王龅为副将。赵括虽自大骄狂,但他畏惧白起为将。所秦王下令“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白起面对鲁莽轻敌,高傲自恃的对手,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他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主力配置在纵深构筑袋形阵地,另以精兵5000人,楔入敌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赵军。8月,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进攻行动。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胁制赵军。赵军乘胜追至秦军壁垒,秦早有准备,壁垒坚固不得入。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赵军首尾分离,粮道被断。秦军又派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赵军的战势危急,只得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秦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切断,亲临河内督战,征发十五岁以上男丁从军,赏赐民爵一级,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
到了九月,赵兵已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甚至自相杀食。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括军队大败。四十几万士兵投降白起。白起使诈,把赵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小兵回赵国报信。赵国上下为之震惊。后因赵国的平原君写信给其妻子的弟弟魏国的信陵君,委托他向魏王发兵救赵,于是信陵君就去求魏王发兵救赵,魏王派晋鄙率十万大军就赵。但由于秦昭襄王的威胁,魏王只好让军队在邺城待命。信陵君为了救赵,只好用侯嬴计,窃得虎符,杀晋鄙,率兵救赵,在邯郸大败秦军,才避免赵国的过早灭亡。
④ 长平之战的真实遗址还在吗血流成河的红河现在变成什么了
长平之战遗址,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今高平市城北。遗址范围广阔,西起骷髅山、马鞍壑,东到鸿家沟、邢村,宽约10公里;北起丹朱岭,南到米山镇,长约三十公里,东西两山之间,丹河两岸的河谷地带均属于重点保护区。
长平之战遗址内,常有戈、矛、箭头等文物出土。近年来,高平市对长平之战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有许多重要的发现。1995年5月,在永录村发现一处尸骨坑,此坑就在将军岭下,出土了大量的尸骨以及刀币、布币、半两、箭头、带钩等文物
1995年10月20日,发掘了一号坑,这是个宽5米、长11米的尸骨坑,许多尸骨上有遭砍、射的痕迹,还有的仅有躯干而无头颅,包括射进人的胯骨中的短箭头,均说明这些赵国士兵都是被杀死后掩埋的。活埋之说不能成立。
——现在已经开放参观
⑤ 长平之战现在的遗址是不是有当时的尸骨坑一共有多少人
古长平在今高平市。许多地名、村名的由来都与此次战争有关,如康营、谷口、围城、箭头、弃甲院、三甲、赵庄、徘徊等。百里长城(又称秦垒)、营防岭、空仓岭、白起台、骷髅山、将军岭、廉颇屯等许多遗址遗迹尚存。秦军为断绝赵军的粮道和援军而修筑的长城,西起丹朱岭,经关和岭、羊头山,到陵川的马鞍山,蜿蜒曲折百余里,至今遗址尚可见到。围城村相传为赵军被秦军围困处,赵括就死于此地。赵庄村,相传长平大战后,此地成为一片废墟,赵括死后,当地老百姓将赵括尸体偷回,葬于村北的二仙岭上,为使子孙后代不忘赵国,遂将此地改名为赵庄。
谷口村,相传是白起坑杀赵军的地方,因此,谷口村又名杀谷、哭头、省冤谷,位于高平市城西5公里处,村子里有白起台、骷髅山、骷髅王庙等古迹。骷髅王庙始建于唐代,唐玄宗作潞王时,巡幸至此,见白骨遍野,头颅成山,触目惊心,遂在头颅山旁修建骷髅王庙,“择其骷骨中巨者,立像封骷髅大王”。现骷髅王庙为清代遗构,庙内塑赵括夫妇像。明代诗人于达真写道:“此地由来是战场,平沙漠漠野苍苍。恒多风雨幽魂泣,如在英灵古庙荒。赵将空余千载很,秦兵何意再传亡?居然祠宇劳瞻拜,不信骷髅亦有王。”每到高平旅游观光的人们,都要到骷髅王庙参观游览,领略长平古战场的雄浑场面。
长平之战遗址内,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常有戈、矛、箭头等文物出土。近年来,高平市对长平之战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有许多重要的发现。1995年 5月,在永录村发现一处尸骨坑,此坑就在将军岭下,出土了大量的尸骨以及刀币、布币、半两、箭头、带钩等文物,为研究长平之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此尸骨坑现已原地保护,不久就会对游人开放。
⑥ 白起坑杀40万降卒的长平之战遗址在哪
永录尸骨坑
1995年,在山西省晋城高平市永录村发现一处尸骨坑,出土了大量的尸骨和刀币、布币、半两、箭头、带钩等文物,为研究长平之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中一号坑中重垒交错的尸骨,有的胳膊大腿有明显断裂的痕迹(应该是刀砍)。有的胸腔内遗有箭头,还有的仅见躯干而无头颅。这些均说明他们是被杀死后掩埋的。另外此坑和附近的二号坑均为深坑,看上去更像是天然的深沟大壑,而非秦军专为掩埋战俘尸体所挖。由此而对几千年“白起坑赵”之说提出异议。
骷髅庙
位于山西省晋城高平市市西2.5公里的谷口村,该庙始建于唐,后历代均有修葺,庙内存有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和清光绪十年(1884年)所立重修骷髅庙碑记。
据《高平县志》载,这里是战国时期秦将白起坑杀赵降卒二十万处,因为这里杀人太多,后老百姓称之为杀谷。唐明皇巡幸泽、潞两郡,路过高平时,见头颅似山,于是命官员择骷髅庙一座,此庙分正殿和东西耳殿,把村南之山改为头颅山,更杀谷为省冤谷。骷髅庙以祭祀二十万被坑杀赵卒之先灵。
白起台
在山西省晋城高平市王何村与王降村之间,有一条高大的土岭,岭上有个荒凉的土堆,当地群众传说:长平之战结束后,秦军清扫战场收集头颅,因头颅太多而堆积成台,名叫“白起台”。
⑦ 长平之战中,有人说秦军会边战边生产,现发现了几处遗迹
长平之战遗址,位于山西晋城高平市,现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之间的重大战役。虽然已经过去了2200多年,但是现在这一地区的很多地名和村名都和此次战争有关。
骷髅王庙始建于唐代,是长平之战遗址的最重要的建筑。相传唐玄宗巡游至此,看到这里的累累白骨,便在这里的头颅山旁修建了骷髅王庙,并且挑选了一个巨大的尸骨,将其封为骷髅大王,立像于庙中。明代诗人于达真对此写道:
此地由来是战场,平沙漠漠野苍苍。
恒多风雨幽魂泣,如在英灵古庙荒。
赵将空余千载恨,秦兵何意再传亡?
居然词宇劳瞻拜,不信骷髅亦有王。
现存的骷髅王庙为清代建筑,庙内供奉有赵括夫妇的塑像。长平之战遗址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在遗址内出土了很多的刀币、布币、戈、矛、箭头等文物,为研究长平之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⑧ 长平之战,白起为何能坑杀40万赵军,坑杀遗址被发现,真相是什么呢
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乃是白起的封神之战,白起在这一战当中,坑杀赵军万,因此杀神白起也被人们称之为“人屠”。但是根据一些其他有关这场战斗方面的记载来看,白起在这一战当中并没有坑杀如此多的人,而且坑杀的遗址现在也已经被发现了,通过专家们的勘测。真相也并不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其实说白起坑杀的40万赵军,乃是在这一场长平大战当中,白起率领部队总共杀的人,然后将这些人统一集中埋葬于此,这才造成了40万的规模。
所以从种种方面来看,白起确实坑杀了很多的赵军,但是绝对没有40万人如此巨大的规模。当然即使没有如此大的规模,白起坑杀这些人的时候也需要分开在坑杀,如果聚在一起肯定会出现暴动的。不过虽然白起没有坑杀40万这么多,但是在我看来,白起坑杀的人肯定也不在少数,毕竟盛名之下无虚士,白起能被人称之为“人屠”,肯定也是杀人无数。
⑨ 谁发现的长平之战遗址1号坑尸骨坑
长平之战遗址永录1号战国尸骨坑位于山西省晋城高平市境内,是1995年永录村村民李珠海及其儿子在自家梨园里锄地时意外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