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国遗址
Ⅰ 房屋遗址被占怎么办
如果有房产证可以向当地国有土地管理局反映,如果没有可以由老人们进行调解。
Ⅱ 阿房宫遗址
阿房宫是秦王朝的巨大宫殿,遗址在今西安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始建于公元前212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阿房村南附近,有一座大土台基,周长约310米,高约20米,全用夯土筑起,当地人称为“始皇上天台”。阿房村西南附近,夯土迤逦不断,形成一长方形台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当地称为“郿坞岭”。这两处地方是阿房宫遗址内最显著的建筑遗迹。
我觉得以前肯定还是存在的,要不这么多记载
Ⅲ 阿房宫遗址的重大发现
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北部的边缘为台面结构,最高处有宫墙,墙的侧面堆有大量倒塌的筒状和板状瓦片,考古专家介绍说,这些出土的瓦片时代应为秦和西汉早期,说明遗址的始建年代为秦代,汉代作为上林苑的一部分继续在使用.前殿遗址夯土台基的南部则较低,略呈向南倾斜坡状。在台基南边沿还有一条东西向壕沟,在壕沟南侧,发现一处铺瓦的屋顶痕迹,残留的铺瓦范围东西长3.06米,南北宽3米,由西向东筒瓦存6行,板瓦5行。筒瓦通长为46-54厘米,厚1.2-2厘米;板瓦通长为58-62厘米,宽44-51厘米,充分显示了秦代建筑的宏伟巍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指出,这是秦代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
2016年1月21日,在有宏大规模夯土建筑台基的西安秦阿房宫前殿遗址下,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条古代河沟延伸进入。专家认为,此次发现是秦始皇咸阳城以阿房宫、沣峪口为中轴线的佐证。
Ⅳ 中国氏族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有哪两种
大约六、七千年前,我国广大地区都已进入氏族社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有主要 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的干阑式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的木骨泥墙房屋。
Ⅳ 中国最早宫殿遗址
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中挖掘出一座夏朝宫殿区遗址,这座宫殿的范围东西长约108米,南北宽约100米。中部偏北处有座长方形的夯土台基,四周有序地排布着柱洞,南北各9,东西各4。这是二里头宫殿区的中心建筑遗存。它东西长约30.4米,南北宽约11.4米。整个宫殿坐北朝南,从规模看,当为王室所居。由柱洞的布局可以推测其屋顶结构为四面起脊式。宫殿前为宽阔的中庭,围绕着整个基址四周有墙基,在墙基内、外两侧分布有排或两排柱穴,可知原有一面或两面坡的廓庑建筑。正面墙基中心处建有门廊,宽34米,为两面坡式,有3条通道。在东北角另有两个小门。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建筑,从形制到结构都具有早期宫殿的特点,很多地方为后代宫殿所沿用,开创了中国宫殿建筑传统的先河。
Ⅵ 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一个小国家房国,据说后来被楚国所灭,请问开国皇帝是谁,最好是事件全过程
丹朱
“房国”源于女娲封地
史书和传说证明女娲封地在房,遂平就是古房地,应当是女娲炼石补天处。遂平西部的嵖岈山是数万年前由火山喷发形成,远古时代的遂平,西部火山突然爆发,伴随着隆隆的响声,古人见岩浆四溢,碰上野草树林后燃起大火,浓烟直冲上空,遮天蔽日,人们以为天塌地陷,惊恐万状,纷纷外逃,数月之后,浓烟散尽,天地未见任何变化,一切正常,人们才陆续返回家乡,但见火山喷发口出现一座由奇石堆砌的高山,以为是神人炼土为石堆成这座山,火山爆发时可能是四个火山口,喷出的浓烟在空中呈现园形集云,这可能就是女娲斩大鳌四肢顶天和炼石补天传说的由来。 到了母系氏族社会,出于对女性的崇拜,将这里的河流命名为“女水”(汝水), 由于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人们就在女水之阳构筑女娲神庙“房”,逐渐形成以“房”邑为中心的部落居址,这就是被后世称为“房国”的地方。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房的解释是这样的:“室在旁为房”。据中国古文化研究权威王大有先生等的考证,房字在甲骨文中的字形结体起源于上古女娲神庙的构造:以土为基,作承天之势。左为门户之“户”,右为方字。 房地就是遂平县,这一点在《左传》、《汉书•地理志》、《晋书•志第四》、《路史• 后记》和《遂平县志》中都有相关记载,《汉书.地理志.汝南郡》载:“吴房本房子国,楚灵王迁房于楚,吴王阖闾弟夫概奔楚,楚封于此,为棠溪氏。以封吴故曰吴房,今吴房城棠溪亭是”。《通志•氏族略》则明确指出:舜封尧的儿子丹朱于房,就是后来的蔡州遂平故吴房县。汉代在古房地设立吴房县,后几经兴废,隋代迁今县城,唐元和十二年(817),李愬雪夜入蔡州,平定吴元济,唐宪宗敇改蔡州吴房县为遂平县至今。 遂平县城西南40里的小文城附近就是古房国遗址所在,该遗址南临汝河,正是古书所说汝水之阳,遗址上现存有几座土台,传说就是当年的女娲神庙遗址。 西平古有房国,当即西陵氏的后裔。《国语·晋语》:“青阳,方雷氏之甥也。”韦昭注:“方雷,西陵氏之姓。声,雷。嫘同也。”是知古西陵氏本姓“方雷”。方雷一姓后世又简称为方姓,应劭《风俗通·佚文》云:“方,方雷氏之后也。”按房,从方得声,方与房音义相同,故相通也。《仪礼·大射礼》:“左右曰方。”贾公彦疏:“方出旁也。”同书《公食大夫礼》:“宰夫筵出自东房。”贾疏云:“天子诸侯左右房。”《释名》:“房,旁也,室之两旁也。”《诗经·小雅·大田》:“既方既阜。”郑玄笺:“方,房也。”《尚书·商书序》:伊尹“复归于亳,入自北门,迂女鸠、女房,作《女鸠》、《女方》”。《史记·殷本纪》又云:伊尹“复归于亳,入自北门,迂女鸠、女房,作《女鸠》、《女房》。”是方姓后世又称作房姓,即古代的房族和房国,房国所在。《汉书·地理志·汝南郡》吴房县下彦师古注引孟康曰:“吴房本房子国,楚灵王迁房于楚。吴王阖闾弟夫概奔楚,楚封于此,为棠溪氏。以封吴,故曰吴房,今吴房城棠溪亭是也。”《元和郡县志》西平县下云:“即春秋时柏国也,古韩地之分。苏秦说韩王曰:’韩有剑戟,出于棠溪。‘今此县西界有棠溪村。”《大清一统志·汝宁府》古迹条下:“棠溪城在西平县西北百里,古房国也。”此城与古西陵同在一个地区。古房国当即古方姓即方雷氏的后裔,古房国位于西平西陵,显然西平西陵应是方雷氏族即嫘祖母家西陵氏的故居。 ------------黄帝与嫘祖(作者:郑 杰 祥) 房 一作防。古房国之都。在今河南遂平县境。房为祁姓国,始封君为帝尧之子丹朱。夏商时有存,周时相沿。防 即“房”。 ---------都城谱系:先秦 房 一作防。古房国之都。在今河南遂平县境。房为祁姓国,始封君为帝尧之子丹朱。夏商时有存,周时相沿。防 即“房”。 ----------古国都城所在地 《大清一统志》曰:棠溪在西平县西北百里,古房国地,亦作堂溪。 《水经注》曰:吴房县西北有棠溪城。 《元和志》云:西平县有棠溪村。 《左传》云:吴夫概奔楚为棠溪氏。 《战国策》载:苏秦曰:韩之剑戟出于棠溪。 孟康曰:吴房县,棠 溪亭是也。 ---------棠溪地记 当时是母系氏族社会,出于对女性的崇拜,将这里的河流命名为“女水”⑦,并在女水之阳构筑女神庙“房”,逐渐形成以“房”邑为中心的部落居址,这就是房姓的发祥地,也是被后世称为“房国”的地方。《汉书.地理志.汝南郡》载:“吴房本房子国,楚灵王迁房于楚,吴王阖闾弟夫概奔楚,楚封于此,为棠溪氏。以封吴故曰吴房,今吴房城棠溪亭是”。《大清一统志》载:“棠溪城在今西平县城西北百里,古房国也。”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杰祥教授认为“西平古有房国,‘房’即‘方雷’(嫘),‘方雷,西陵氏之姓也’。”由此可知,在距今5000年前,西陵氏族已生活在西平这块土地上。“西陵”作为地名一直被西陵氏的后裔袭用着。 --------嫘 祖 故 里 初 探(李 清 彦) 周穆王为西周第四代君王,其母据称为当时的房邑侯房钟之妹(周昭王的房皇后)梦见先祖丹朱公授灵而孕。天驷星在西周时是因为当时的房邑即古房国较为强大而被星相学家命名为房星,是古房国的象征。房星之精下凡化为八骏,周穆王藉“八骏”与西王母相会于瑶台。 ------《八骏图》 白居易
Ⅶ 中国十大遗迹
1、秦始皇兵马俑 2、北京紫禁城 3、 西藏 拉萨布达拉宫 4、中国长城 5、 西安碑林 6、 四川都江堰 7、 山东 曲阜三孔 8、 西安华清池 9、 西安古城墙 10、 四川三星堆
Ⅷ 中国现存三大宫廷遗址
除了伪满皇宫,还有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
1、伪满皇宫
在伪满皇宫旧址上建立的宫廷遗址博物馆。其建筑风格古今并陈、中外杂揉,在建筑风格上真实地反映出当时中国东北的特殊社会状况。
伪满皇宫是中国现存的三大宫廷遗址之一,主体建筑有勤民楼、同德殿、怀远楼、缉熙楼、东御花园等。伪满皇宫也可以说是满洲国傀儡皇帝溥仪的宫殿,虽然这里比紫禁城小很多,溥仪从1932年到1945年间曾经在这里居住。
“皇宫”中还原了溥仪曾经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向游客展示着大量的史料和文物,让人们了解末代皇帝的前半生以及侵华日军的滔滔罪证。
(8)房国遗址扩展阅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故宫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同时整理出大量的文物。1961年国务院颁布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博物院现存文物150万件(套)。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辟为“故宫博物院”。
21世纪以来,故宫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观众600—800万人次。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观众的人数有增无减,可见人们对紫禁城的兴趣长盛不衰。
2013年8月15日,寿康宫在进行原状陈列后,也正式展出。而位于慈宁宫的雕塑馆在2015年5月31日开馆。而按照2015年规模,到2020年故宫的开放面积将达76%。紫禁城正在进行文物古迹修缮、环境整治、扩大陈列展览的开放区域。
2014年11月23日,北京故宫吉祥物首度对外亮相,该吉祥物源自中国传统的吉祥龙凤形象,分别为龙“壮壮”和凤“美美”。2015年10月11日,故宫博物院正式对观众开放慈宁宫区域、午门雁翅楼区域、东华门等新的区域,使故宫的开放面积由目前的52%增加至65%。
2016年2月25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由故宫博物院主办“太璞如琢——崔如琢艺术故宫大展”。2016年4月12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故宫的开放面积再增11%,达76%,并开放多种形式的新展览。
同时,“洛阳牡丹与故宫博物院牡丹题材文物联展”在故宫开幕。有1.2万盆从洛阳抵京的牡丹被分散布置于慈宁宫花园、乾清门广场、慈宁宫、寿康宫、永康左门—右门、隆宗门外等区域,重现了清代紫禁城牡丹花开盛况。
2018年5月24日,故宫博物院决定自2018年6月开始实行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Ⅸ 中国遗迹有哪些
黄帝城、娲皇宫、伏羲台,这些与黄帝、炎帝、女娲、伏羲等中华文明先祖有关的遗迹如今已成为河北的一个旅游品牌。
河北是中华文明的起始地之一,境内有阳原泥河湾、徐水南庄头、武安磁山等多处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为我国史前考古提供了丰富
的资源。同时,河北境内还有一些与传说中的中华先祖有关的遗迹,如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批纪念性的建筑逐渐兴起,吸引来不少专家学者和海内外游人,成为当地发展旅游业的资源。
距泥河湾遗址不远的涿鹿县,史载是黄帝、炎帝、蚩尤三位中华先祖曾会聚的地方,汉代司马迁通过总结前人之说并亲身考察,在《史记》中说,黄帝在涿鹿先后"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相传为黄帝所建的黄帝城遗址尚存,出土石器很多。著名历史学家罗哲文等六十多名学者专家实地考察论证,认定这座城是距今五千年左右的建筑。如今,黄帝城、阪泉等遗迹已得到妥善的保护。附近还修建了中华三祖堂,蚩尤寨也开工建设。这些遗迹也招来了不少旅游者,据涿鹿县旅游局介绍,这几年,每年来这里旅游的游客有近30万人,其中不少人来自海外。
象黄帝城一样,与伏羲有关的新乐市伏羲台、与女娲有关的涉县娲皇宫等也都成了当地旅游的招牌。始建于北齐的娲皇宫,是我国距今保存完整的祭祀女娲的古建筑群。在我国上古神话中,女娲与伏羲是人类的始祖,女娲不仅创造了人类,还炼石补天给人们创造安宁的自然。至今娲皇宫尚有房屋建筑135间,占地面积约76万平方米,存有一块北齐古碑,碑帽图像就是人首蛇身的女娲、伏羲交媾图,每年这里还自发形成两次庙会,吸引来不少国内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