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遗址在哪
① 清朝的阿房宫遗址位于山西省的哪座城市
西安
西安
② 秦始皇时期开始建的阿房宫现在到哪里去了
阿房宫考古队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李毓芳研究员日前在湖南龙山县举行的一次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考古队经过5年艰苦而细致的考古,没有发现传说中的阿房宫。 阿房宫考古队刚刚结束的一次考古行动中,依然没有发现与阿房宫有关的遗迹。李毓芳介绍,考古队在北至渭河、南至汉代昆明池北岸、东至皂河、西至沛河的135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勘探和发掘。其中主要遗址有14处,包括传说中的烽火台、上天台、磁石门遗址等,事实上,这些遗址均为秦汉上林苑的建筑,与秦始皇修筑的阿房宫毫无关系。最新考古表明,除了没有完工的前殿建筑外,阿房宫并没有其他建筑建成。 此前,阿房宫考古队首先对传统和习惯上认定的阿房宫前殿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探和发掘,除被民房所盖、水泥路面所压的部分之外,考古队对前殿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工作。考古表明,前殿遗址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长426米,现存高12米。夯土台基面的东、西、北三面有墙,南面无墙。三面墙所围区域内没有秦代堆积层,没有宫殿建筑遗迹,也没有发现火烧痕迹。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宏大、雄伟、壮丽的秦代阿房宫。5年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组成的阿房宫考古队,试图通过考古工作解开阿房宫这座历史宫殿所附载的种种谜团。 专家说,传说中的阿房宫遗址就是后来人们看到的前殿遗址,这在古文献中记载颇多,但从考古发掘来看,前殿也只是建成台基,其他工程尚未动工。专家就此推测,阿房宫没有建成,也没有像史书记载那样被项羽放火焚烧,阿房宫只建成了有东、西、北三面墙的夯土台基,三面墙所围范围内并没有秦宫殿建筑。“这就是阿房宫的历史真实。”李毓芳说。 不过也有专家说,在现有地方没有发掘出阿房宫,并不能说明就没有阿房宫,或者阿房宫没有建成,可能只是前殿没有建成而已。
求采纳
③ 阿房宫遗址公园现在还在吗
秦阿房宫遗址位于西安市西郊15公里的阿房村一带。1995年阿房宫景区破土动工,2000年正式运营。2013年3月,曾作为陕西省重点招商项目、投资2亿多元的阿房宫景区,在运营13年后将面临拆除命运,取而代之的是规模更大、耗资更多的阿房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④ 阿房宫在哪里
1、阿房宫遗址在今西安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具体位于三桥镇南,其范围东至皂河西岸,西至长安县纪阳寨,南至和平村、东凹里,北至车张村,总面积11平方公里,在现辖域内约7.8平方公里。
2、阿旁宫简介:
阿房宫,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于渭河以南修建的豪华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212年。1961年,国务院将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秦王朝的巨大宫殿,始建于公元前212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有关史书记载: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详细记述了阿房宫的规模,唐代杜牧曾经写过《阿房宫赋》,认为此宫殿被项羽焚烧,清代画家袁耀也曾绘制过《阿房宫图》。
⑤ 阿房宫遗址的相关历史
项羽一把火是否烧掉秦朝龙脉?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富力强后,自栎阳迁都至距现咸阳市东北二十里的古都咸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天下十二万户富豪迁到此地,设置成帝都,对都城规模,秦始皇一再扩大,并建造“东西五里,南北千丈”、可容坐万人,一直到秦朝灭亡也未建完的阿房宫。
在风水学家看来,咸阳城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它以九嵕山为祖脉,以渭河平原为明堂,以渭水为朱雀,关住了九嵕山的来气而聚成正穴。这样,咸阳介于九塔山以南,渭河以北,山水相互映照。同时,由于九嵕山主脉的高大特异,加上秦始皇坐天下于此地,于是秦始皇仿效紫微宫,建造宫室145种,著名的有信宫、甘泉宫、兴乐宫等宫殿。咸阳宫可谓殿宇林立、楼阁相属、曲廊幽径、花香景深。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下令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人伐运四川、湖北等地的木材,开凿北山的石料,在故周都城丰、镐之间渭河以南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筑之精英灵秀,营造一座新朝宫。这座朝宫便是后来被称为阿房宫的著名宫殿。秦始皇还把渭水引入都内,象征天河,以皇宫标示北极星,告知世人咸阳是帝都,宫殿是天子的住所不可动摇,把整个都城建成一个宇宙图式。不仅如此,秦始皇死后把自己的皇陵选择建在渭河平原东北的临潼,南依骊山、北跨渭河,形成气度不凡的皇家气派。但是,有人却说,秦始皇依靠龙脉,附之以阿房宫等宫殿的宏伟设计却被项羽一把火烧了个精光,这是真的吗?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姓项名籍,字羽,古代中国著名将领及政治人物,秦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秦末时被楚怀王封为鲁公,在公元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统率楚军大破秦军,之后“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唐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更是以浓墨重彩地描写了阿房宫后,无限感慨地歌咏:“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为了寻找项羽火烧秦宫的证据,2002年考古学家来到今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的阿房宫遗址上,开始了探索。虽然采用多种先进的设备和方法,但是,结果却出乎人们的意料:没有发现阿房宫被火烧的痕迹。会不会因为两千多年过去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侵袭,已经把大火留下的痕迹抹去了呢?为了进行比较,阿房宫考古队来到了汉代长乐宫的遗址,东汉末年,长乐宫也和汉代其他宫殿一样,逃不过被焚毁的命运,两千多年过去了,这里被火烧过的痕迹却仍然历历在目。
那么,是不是流传了两千年的西楚霸王项羽的军队入关以后,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的说法不真实呢?考古学家发现,人们通常所说的阿房宫遗址实际上是阿房宫的前殿遗址,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东西1270米、南北426米,台基上面西、北、东三面已有夯筑土墙,墙顶部有瓦的铺设;夯土台基上面没有建筑南墙。三面墙里面没有发现秦代文化层和秦代宫殿建筑遗迹。从路土分布的情况来看,人们是把夯筑台基用土从南面运到北面,再从北面开始往南逐渐夯筑台基。专家就此大胆地推测,阿房宫的所有工程只有前殿建成了台基,其他工程尚未动工,阿房宫没有建成,也没有像史书记载那样被项羽放火焚烧!
我们翻看历史可以发现,《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项羽是对咸阳采取了烧、杀、抢虏的政策,然而这里并没有明确提到火烧阿房宫。《史记·项羽本纪》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在这里也只字未提火烧阿房宫。火烧的很可能是秦朝的其他宫殿。《史记》中的另一条记载也从侧面证明阿房宫并未建成:“四月,秦二世还至咸阳,曰:‘先帝为咸阳朝廷小,故营阿房宫。为室堂未就,会上崩,罢其作者,复土郦山。郦山事大毕,今释阿房宫弗就,则是章先帝举事过也。’复作阿房宫。”但是,这年七月陈涉、吴广就反了。前后就这么点时间,显然建不成阿房宫。
既然阿房宫连前殿都没有建成,前殿夯土台基上面没有宫殿建筑,项羽也就没有必要渡过渭河来放火烧一个没有宫殿建筑的夯土台子,所以传说认为项羽烧了阿房宫是错误的!项羽虽然没有烧阿房宫,火烧秦始皇依据龙脉所建的咸阳城其他宫殿却是不争的事实。
⑥ 怎么从西安市内到阿房宫遗址
钟楼坐302路中巴可到
⑦ 阿房宫建在什么地方现在有一点遗址遗物吗
阿房宫是秦王朝的巨大宫殿,遗址在今西安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始建于公元前212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国力日益强盛,国都咸阳人中增多。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一座前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可见阿房宫确为当时非常宏大的建筑群。楚霸王项羽军队入关以后,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
阿房宫究竟有多大?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始皇本纪》中说: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殿下可以树起五丈高的大旗。四周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的峰巅建宫阀,又修复道,自阿房宫渡过渭水直达咸阳。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相传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余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宫中珍宝堆积如山,美女成千上万,秦始皇一生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至死时也未把宫室住遍。《汉书•贾山传》记载阿房宫整个的规模“东西五里,南北千步。”如今在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还保存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可见,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是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宫殿建筑。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地考察,确认秦阿房宫遗址建筑规模和保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筑中名列第一,属世界奇迹和著名遗址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宫”。
今阿房村南附近,有一座大土台基,周长约310米,高约20米,全用夯土筑起,当地人称为“始皇上天台”。阿房村西南附近,夯土迤逦不断,形成一长方形台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当地称为“郿坞岭”。这两处地方是阿房宫遗址内最显著的建筑遗迹。
瑰丽阿房宫在哪里?拷问阿房宫的存在
当我们终于等来有史第一次对“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掘,当我们首次发现“保存完整的秦宫铺瓦屋顶”,尤其是,当我们热火朝天于“项羽烧没烧阿房宫”论战不休时,那如诗似幻般的阿房宫,真的有过吗?
考古专家谈阿房宫考古成果发布后的是是非非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阿房宫考古工作队领队李毓芳说,她连日来“已被国内个别所谓的专家弄得头都疼了”。提起近来阿房宫遗址考古成果发布后引来的是是非非,她说:“我可以肯定并且斩钉截铁地说,阿房宫前殿遗址没有发现被大火焚烧的痕迹,项羽当年烧的是秦咸阳宫的建筑,而不是阿房宫的前殿!”
考古专家:“项羽没烧阿房宫”说法无误
近日,有媒体刊发“项羽没烧阿房宫有误”的消息,记者就此采访秦阿房宫考古工作队专家。从他们那里记者再次得到确认:“可以肯定地说项羽没烧阿房宫,应该为项羽平反。”
阿房宫与“硬改历史”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我国秦代重要宫殿建筑阿房宫是被西楚霸王项羽付之一炬的。直到公元2003年的今天,考古专家从阿房宫遗址发掘现场一直没有找到炭灰的痕迹,才初步断定阿房宫并非毁于大火,从而排除了项羽“纵火”的嫌疑。那么,项羽为什么会蒙受如此不白之冤呢?
专家:阿房宫是半拉子工程 未现被烧痕迹
专家分析认为:阿房宫可能是基础打好了,但宫殿没有完全盖好。当时修阿房宫不到一年多,秦始皇就死了,劳动力被拉去修秦陵墓,陵墓没修完,秦二世就垮台了,阿房宫的活也就没完。这次考古没有找到封顶的东西也是一个佐证。从另外一个侧面分析,阿房宫没修好,也就没有什么好烧的。”
阿房宫进行历史上首次科学发掘 将揭开神秘面纱 (资料来自华夏经纬网)
经过我国考古工作者一年时间的勘探和发掘,举世闻名的秦阿房宫遗趾前殿夯土台基的范围已经基本确定,其前殿遗址南北部边缘的结构也初步摸清,同时首次发现了秦阿房宫前殿附属宫完整组合的板筒瓦屋顶,沉睡两千多年、气势磅礴的阿房宫正在向世人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被唐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为”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秦阿房宫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建筑之一。根据勘探发掘确定,仅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现存最大高度12米,夯土面积50平方米,是迄今所知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夯土基趾。据考古专家推算,阿房宫前殿遗址的面积规模与史书记载的“东西长500步,高达数十仞,殿内举行宴飨活动可坐万人”所描写的基本一致。
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北部的边缘为台面结构,最高处有宫墙,墙的侧面堆有大量倒塌的筒状和板状瓦片,考古专家介绍说,这些出土的瓦片时代应为秦和西汉早期,说明遗址的始建年代为秦代,汉代作为上林苑的一部分继续在使用.前殿遗址夯土台基的南部则较低,略呈向南倾斜坡状。在台基南边沿还有一条东西向壕沟,在壕沟南侧,发现一处铺瓦的屋顶痕迹,残留的铺瓦范围东西长3.06米,南北宽3米,由西向东筒瓦存6行,板瓦5行.筒瓦通长为46-54厘米,厚1.2-2厘米,板瓦通长为58-62厘米,宽44-51厘米,充分显示了秦代建筑的宏伟巍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指出,这是秦代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
据介绍,在整个前殿的发掘中没有发现有火烧土的痕迹,迄今没有证据表明阿房宫曾经历过大火烧毁。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对阿房宫的科学勘探发掘。阿房宫遗址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保护形势日益严峻.为了给遗址的保护提供全面准确的科学依据,从去年10月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建了阿房宫考古工作队。截止目前,勘探面积20万平方米,试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考古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中。
⑧ 阿房宫遗址是否还存在
阿房宫遗址在今西安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地考察,确认秦阿房宫遗址建筑规模和保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筑中名列第一,属世界奇迹和著名遗址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宫”。
考古专家从阿房宫遗址发掘现场一直没有找到炭灰的痕迹,初步断定阿房宫并非毁于大火,项羽当年烧的应该是秦咸阳宫的建筑。
专家分析认为:阿房宫可能是基础打好了,但宫殿没有完全盖好。当时修阿房宫不到一年多,秦始皇就死了,劳动力被拉去修秦陵墓,陵墓没修完,秦二世就垮台了,阿房宫的活也就没完。这次考古没有找到封顶的东西也是一个佐证。从另外一个侧面分析,阿房宫没修好,也就没有什么好烧的。
⑨ 谁知道秦始皇的阿房宫遗址在哪里
阿房宫是秦朝的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212年。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房宫遗址分布秦 阿房宫遗址位于三桥镇南,其范围东至皂河西岸,西至长安县纪阳寨,南至和平村、东凹里,北至车张村,总面积11平方公里,在现辖域内约7.8平方公里。
⑩ 阿房宫遗址位于何地
阿房宫遗址是中国秦代秦始皇在秦都咸阳上林苑内建造的朝宫遗址。在陕西省西安市西郊约15公里处。面积约4.5平方公里。秦始皇三十五年 (公元前212)开始营建。秦二世继续修建。秦末,项羽入关,纵火烧毁,仅留下一座土筑的“阿城”。汉武帝扩建上林苑,阿城被纳入苑中。南北朝时期在前殿基址上曾建有大型佛寺。宋以后逐渐夷为耕地。1956年以来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多次进行调查。1974~1976年配合农田基本建设进行了勘探和发掘。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房宫遗址范围南起巨家庄、纪阳村,北至今西 (安)兰(州)公路,在纵深3公里的范围内,建筑基础密集。其中的前殿基址,夯土台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450米,总面积达60多万平方米,高7~8米。夯层均匀,每层厚约8厘米。前殿东北约1公里处有一座夯土台,高20米,底边周长约31米,俗称上天台。台东曾发现门址和甬道,并有台阶痕迹,出土有柱础和下水管道。后围寨的一处夯土台基址高6米,发现用空心砖砌筑踏步,石柱础排列有序,衔接的陶水管长约20米,原应为一座多层 的高台建筑。前殿北1公里处发现一夯土建筑基址。出土的瓦片中有“北司”2字,疑为北司遗址。前殿正北4公里处的新军寨村附近发现有秦代夯土厚达数米,疑为 北阙门所在。在高窑村、小苏村和阿房村北等地也有建 筑基址的残存。历年来曾出土有秦“高奴铜石权”、西汉铜器群及铜柱外箍、户枢等建筑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