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东村遗址

东村遗址

发布时间: 2020-11-24 07:32:23

1. 龙王庙的历史简介

龙王庙是泉州市安溪县十八景之一著名的文物古迹,庙壁之上曾有前安溪县令宋应麟题的五律诗一首“拾级更攀藤,崎岖最上层,林深疑有虎,寺古更无僧。鬼穴阳燐没,龙潭湿雾蒸,不因祈雨至,谁向此烽登。”庙下龙潭水深碧绿,潭上地势险峻,群峰耸峙,峰峦回环,叠翠披丹,云烟缥缈。山中“晴天不断四时雨,千载常悬太古音”(黄雅谷诗句)。观音山常年罩雾,“浮烟薄雾影迷离”(进士黄尔沤诗句);仙洞峰有仙女之称,“蓬山缥缈锁云烟,高处分明别有天”(知县黄宅中诗句)。山中无石不景:石龟、石船、石鼓、石鸡、石狗、石猴、石人、石椅、石桌……维妙维肖。山峦间,有一泓弯弯绕绕的小溪,潺湲绕道,撞击石罅,奏出悦耳动听的参林溪声。沿溪有雨落潭、鸟枪潭、打鼓潭、韵潭……宛如镶嵌在绿帐中的一串明珠。这里古称山、石、潭三绝,“奇景异常,骚人墨客,多游其间”。 遗址在镇东村与祜水村之间的小溪中,幽谷涧水,泻入三潭,溅起三堆雪,蔚为奇观。其中第三潭名呼龙潭,最为壮观。相传,古时龙潭深不可测,时有苍龙起自潭中,祈雨辄应,故名。同安进士郭贞一到龙潭览胜,挥毫泼墨,即景赋诗曰:
殷殷触石气如虹,
灌莽驱除见化工。
四海龙蛇方鼎沸,
一潭鱼鳖溯云漴。
钩台烟雨鼍矾上,
纳麓风雷鸟道中。
地势遥深天亦小,
樽前搔首问诗筒。

2. 黄圃镇的风景名胜

建于公元抄1766年的应山玉环大石桥堪称壮观,全用条石砌成,桥长49.85米,宽6.5米,拱跨16.9米,桥高12.5米。这座桥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韶关市境内现存最大的古石拱桥。
东村的“欧阳宗祠”是我镇目前保留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祠堂之一,具有中国民间传统祠庙建筑特色,宏伟庄重。祠堂面积385平方米,外形模仿府第格局,祠内建筑分布在同一中轴线上,建有门楼、主厅、两厢房等,藏有图文,记载了欧阳修后裔数百年的历史变迁。在斗湾村委会凤凰岭尚存凤山书院遗址。
东村电站旁有一处旅游佳地--碧水洞。碧水洞为一大型地下河形成的溶洞,地下河蜿蜒10000米,洞内宽大、幽深、有水、有瀑布,步步有景,景象堪赞,犹如神富仙境,探洞惊险刺激别具一格,还可品尝甘甜如乳的饭食、矿泉水。离碧水洞不远,有座天生石桥,人称“自生桥”,还有个猴子岩,流传着许多古老的典故,旅游价值极高。

3. 大钦岛上的渔家乐怎么样

南距蓬莱17公里,辖两个无居民岛(南砣子岛,东濒渤海,西临黄海,并形
成各种图案,或立或卧,或曲弯,形态各异。
小钦岛位于胶东、海洋文化、渔家民俗,被评为国家级地质公园;早在一万多年前,这里就有古人类居住,历史文化遗址众多、古建筑等4处,其中东村遗址可与西安半坡遗址相媲美。目前岛中十
几个姓氏族群都是在康熙年间中段和乾隆年间初期由胶东迁徙而来,十分吸引人,经海水千万年的冲蚀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彩石景观、味道鲜美的海产品。这里林地面积42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0%,是我国鸟类南北迁徙的主要栖息地,每年
经此地的鸟类多达200多种,数十万只,北与辽宁省大连市距离54公里,南与山东省蓬莱市距离52, 最吸引人也是最为罕见的要数海市蜃楼现象了.每年夏季来临, 是观赏海市蜃楼现象的有利时机.虽然对大多数旋游者来说, 要观赏到海市蜃楼是十分难得的, 但若有运气的话、鱼鳞岛),岛陆总面积8.54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达20, 并掌握好一定的时间和地方,被誉为“中国猛禽环志放飞第一岛”;岛上
繁衍生息着大量黑眉蝮蛇,是我国的第二大蛇岛。有深达10多米的黄土层,被地质专家称为中国最东部的“黄土高坡”。
大钦岛位于长岛县北部,渤海海峡中段、辽东半岛之间,距长岛县城北40公里,位于北长岛与大钦岛之间的渤海中部,是长岛县居民最多的一个岛。砣矾岛最有特色的是岛上的石头,砣矶岛由于山石坚牢不易
碎,北庄遗址是我国东部沿海目前发现的唯一
大型原始村落遗址,与西安的半坡遗址齐名,奇礁异石众多,素有“海上仙岛”之称、虾类,还有100多种藻类和
20多种贝类,被考古学家称为中国的“东半坡”,已经发现新石器时代以来的东村南山遗址和北村三条沟遗址等遗址墓群、中国最大海蚀洞——聚仙洞,由于蕴藏着特殊的地质地貌.02公里。这里风景秀丽。
砣矶岛旧称龟岛。
砣矶岛植被极佳,每年猛禽环志放飞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岛上港湾很多,俗称“口”,每村有一“口”,为渔港,亦以“口”为村名,色彩以青碧色为主调,该岛也是小钦岛乡唯一的陆地,气候宜人,拥有独特的海蚀地貌、奇礁异石,为长岛县最小的乡,岛陆面积1.14平方公里。大黑山岛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不仅盛产几十种鱼.84公里,是山东省距离大陆最远的
乡镇。岛陆总面积6,最早移民来岛距今已近三百年都还不错吧。 有钱都去玩一玩啊。。
在庙岛诸多的旅游景观中。

大黑山岛位于“海上仙山”、中国北方生态旅游度假岛——长岛县的最西端,或夹杂黄、黑、紫、白、绿等颜色。满滩的彩石。岛上风光秀丽,环境优雅,可品尝到真正无污染.4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营养价值高.55公里。目前,岛上设有国家鸟类环志保护站,夏季盛产黄花菜与山丹红花,处处可见戴胜鸟(当地称“花鞑子”)和一种黑色胡蝶。隶属于长岛县小钦岛乡,下辖小钦岛村。这里有中国“大陆屿”发育最典型的石英岩群——龙爪山

4. 夏履镇的古迹遗址

夏履镇不但自然景观优美,而且人文内涵丰厚。越王峥 位于今夏履镇北坞、墅坞西边。又名越王寨、越王山、栖山。《嘉庆山阴县志》载:越王山即越王峥。“句践栖兵于此,又名栖山。上有走马冈、伏兵路、洗马池、支更楼故址。”宋时建有深远寺,塑有越王、欧兜祖师、夏仙师等像,早废。80年代重修。1987年公布为柯桥区文物保护单位。
墅坞庵 位于今夏履镇墅坞岙南麓。明 屠隆 《昙花记·郊行卜佛》:“久居华屋,转羡茆菴。”有天王殿、三门殿和大雄宝殿等,香火不断。现墅坞庵已成为绍兴县夏履生态农庄开发项目的一部分,传媒和游客慕名而来,美誉远扬。 有放生池、老虎夹和磨刀场等遗迹。早年被公布为柯桥区佛教保护场所。
车水岭窑址 位于今夏履镇新民村车水岭北坡。时代为东汉。面积1200平方米。出土器物有罍、罐、壶等。胎色浅灰,釉色青黄,亦有呈黄褐色者。瓷罍器表拍印菱格填线,窗棂纹等。窑具为筒形垫座。1987年公布为绍兴县文物保护单位。
陶官山青瓷窑址 位于今夏履镇新民村陶官山东坡。时代为三国至晋。面积约300平方米。出土器物以碗、碟为多,壶、罐、盆、钵次之。胎质细腻,呈灰白或灰色,外施青釉,亦有青中泛黄者。纹饰有弦纹、水波纹、斜方格网纹。壶、罐系面饰箭羽纹。窑具有筒形和钵形垫座、盂形锯齿口及三足支钉间隔具。1987年公布为绍兴县文物保护单位。
窑灶头青瓷窑址 位于今夏履镇新民村西窑灶头山南坡。时代为三国至晋。面积约500平方米。出土器物有盘口壶、碗、洗等。器物纹饰仅见弦纹。胎色灰白,外施青釉,或青中泛黄。窑具分三足支钉及锯齿口盂形两种。1987年公布为绍兴县文物保护单位。
寨口桥 位于今夏履镇莲增村的莲花岗与紫岩山之间,处交通要道。清嘉庆《山阴县志》中有载此桥,重修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八月。桥为单孔石拱桥,全长30米,宽2.6米,桥高10米,桥孔高7米,直径15.4米。石级桥面,两旁石栏石柱,柱头雕成石狮16只(现仅存4只)。桥由90 块长条石横向并列砌筑而成,此造桥技法在目前已知的绍兴古桥中仅此一例。寨口桥是桥梁研究的活化石,在中国石拱桥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桥被公布为绍兴县文物保护单位。
龙虎羽人骑马画像镜 1970年,出土于今夏履镇墅坞岙。青铜器,东汉时期,二级文物。现藏于绍兴博物馆 。直径17.80厘米,厚0.50厘米,钮径3.50厘米。圆锥形钮。内区以四乳钉间隔成四区,分别饰龙、虎、辟邪、羽人骑马。外区饰栉齿纹及蟠螭纹。近似三角缘。
家园古文化遗址 位于夏履镇夏东村郑家闸自然村西耆山南麓。由杨家园及毗邻的唐家奄两部分组成,分布面积约8000平方米。散布遗物以印纹硬陶为主,饰以网格纹、麻布纹等纹饰。春秋时期古文化遗址。
叶家山古村落 位于夏履镇双叶村叶家山顶,海拔400余米。自宋南颖太守叶石令移居于此,叶姓一直在此地繁衍生息,至今留存有许多文物遗迹,有以鼓楼和下七间为代表的民居建筑、生产鹿鸣纸的作坊遗址、就地取材的一字岗采石塘遗址等各类文物遗迹达数十处。
夏履桥旧址 位于今夏履镇夏履桥村东江边。公元前21世纪,大禹治水“冠挂不顾,履遗不蹑”就发生于此。后人感念其功,建桥以志,命名“夏履桥”,地因桥名。此桥于1991年被拆。
明因寺 建于初唐,现在已毁。
宣桥 位于今夏履镇郑家闸。建于明清时期,尚存。
云津桥 位于今夏履镇莲增村。建于明清时期,尚存。

5. 海岱文化区的遗址类型

一.北辛文化
1、发现与分布:1964年4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在滕县北辛遗址调查中,采集到一批和大汶口文化风格不同的陶器,称之为“北辛类型”。北辛文化主要分布于泰沂山系南、北两侧一带,包括了除胶东半岛以外的山东省大部分地区。
2、典型遗址:北辛文化发现以来,经过发掘的遗址有滕州北辛、邳县大墩子、兖州王因和西桑园、汶上东贾柏村、泰安大汶口、邹平苑城、临淄后李官庄、章丘王官、青州桃园等10余处。
3、文化特征、分期与年代:北辛文化已形成完整的聚落,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建筑,墓葬流行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无葬具,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骨、角、牙、蚌器十分发达,制作工艺以磨制为主。一般认为北辛文化的年代在距今7300—6100年之间,早期约在距今7300—6800年,中期距今6800—6400年,晚期距今6400—6100年。
4、地方类型:可分为北辛类型和苑城类型。
5、社会经济与社会性质:农业、饲养业、手工业和陶器制作业均有所进步;社会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所有制形式由氏族公有制向家族私有制转化。 1、发现与分布:白石村类型的遗址共发现近40处,分布区域限于胶东半岛地区。近80%位于海边或距海很近的河口两岸,并多为贝丘遗址。
2、典型遗址:比较重要的有即墨南阡和北阡、莱阳泉水头、长岛大钦东村、乳山翁家埠、福山丘家庄、烟台白石村、牟平蛤堆后和姜家庄、威海义和、荣成河口和北兰格等。其中白石村、丘家庄和河口三处经过发掘。
3、分期、特征与年代:白石村类型分为早晚两期。早期的遗迹仅在白石村灰沟中发现3具人骨架,晚期的遗迹以柱坑柱洞发现最多,尤以较大的柱坑引人注目;年代在距今6500—6100年前后。
4、文化性质:白石村类型与北辛文化,尤其是与苑城文化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时苑城类型与白石村类型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青莲岗遗址位于江苏淮安县东北部,坐落在废黄河的南岸。
1、研究现状:认为青莲岗文化是分布于鲁南苏北地区,在年代上早于刘林期大汶口文化(即大汶口文化的早期阶段)的一种较早时期的新时期文化;将青莲岗文化限定在淮河下游地区或江淮之间,代表这一小区系的早期阶段;青莲岗文化分布于以淮河为主轴,西到皖、豫、鲁交界,北以泰沂山南缘为界,东至大海;时间跨度为距今7000—6000年。
2、典型遗址:相比较而言,二涧村、大伊山和万北三处遗址较为重要。

6. 金代沈州农村的缩影是什么

金朝,从太祖阿骨打开始,就比较重视农业。进入中原以后,积极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金熙宗时,在户部之外,又设置劝农使司等机构,以掌管“ 劝课天下力田之事”。另外,金朝还规定,地方各级官员都有“敦劝农功”的责任。朝廷还颁布条例,鼓励各管内官员恪守职责,劝督管内女真人、汉人等务农。所以,金代东北地区的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 四月,因辽东路米粟丰饶,尚书省奏请,在东京近海之地“自大务清口,并咸平铜善馆”,建立粮仓,储存粟米,以通漕运。如果山东、河北荒歉,即可通过海运接济。由此可知,到金代中期,东京地区的粮食已经自给有余。

辽中县(今辽中区) 鸭厂出土的金代铁器

金代铁制农具在各地的大量发现,表明铁农具在当时已经得到普遍推广和使用,这是金代农业相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在沈阳地区也发现了许多金代遗址和窖藏,也普遍出土铁制农具。见于《沈阳市文物志》收录和杂志报道的有以下几处:

新民前当堡遗址位于新民市前当堡村南辽河左岸的冲积平原上,西距辽河八公里,东临蒲河。遗址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50米,耕土下即是文化层,厚80至150厘米。1959年,在农民修河堤时出土各类文物一千零二十一件,种类主要有铁器、陶瓷器、铜器等,此外还有石磨和砖瓦等。铁器有四十件,其中农具有铁铧五件、铁镰六件、铁四件、铁铡刀一件、铁锹二件;工具有铁斧、铁叉、铁锉、铁凿、铁泥板、铁瓦刀、铁抹子;车马器有车、马衔、马镫;日用器具有熨斗、锁、铁刀等。陶瓷器主要是各种类别和釉色的罐、碗、碟、灯盏等。铜器除了一件铜斗和一枚铜簪外,主要是钱币,共出土三十二种六百零三枚,种类有王莽时代的货泉,唐代的开元通宝、乾元通宝,五代的唐国通宝等,数量最多的是北宋年号钱,南宋钱较少,时代最晚的是元代至大通宝和八思巴文铜钱。出土文物证明这是一处金元时期的农家遗址,但出土器物以金代为主。

新民莲花泡遗址位于新民市大红旗镇红东村,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50米。1981年5月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出土过大量文物,文物部门从群众中征集到铁制农具二十五件,其中有犁、铧、锹、钐刀、镰刀、砍刀、斧头等,在一件铁铧上还铸有“安平”二字。另外,在遗址中还出有六鋬耳铁锅和三足平底铁锅、宋代铜钱、陶瓷器、石杵等。

法库刘邦屯遗址位于法库县包家乡刘邦屯村西西泡山东坡,面积约2万平方米。1983年,村民刘文生在遗址发现一处窖藏,出土一批金代文物,交给文物部门。这批文物有铁器五件、铜镜三面。铁器分别为六鋬耳铁锅、铁铧、铁犁镜、铁蹚头、铁铲、铁车。出土时,铁锅覆扣着,其他文物散放在锅内。

另外,1996年5月,在新民市东南三十公里的法哈牛镇西北隅发现一处金代铁器窖藏,出土铁器二十九件,计有:铁釜三件、八棱壶一件、八棱镂空四兽足炉一件、砍刀一件、钐刀三件、脚镣一副、车五件、蹬头四件、犁镜一件、冰穿一件、一件、铁架四件。出土时,这些铁器都分别放置在三口铁釜内。

新民市法哈牛出土的金代铁器

上述虽然仅是沈阳地区发现的金代铁器的一少部分,但据此可以了解,金代铁器的使用十分普遍。铁农具种类和数量都超过了辽代,既有翻土的犁铧、、锹,也有蹚地、分土的蹚头,锄草用的锄,收割用的镰刀。犁铧的大量出土,说明犁耕已经相当普遍。而且犁铧有大小两种,大型犁铧用于深耕,耕耘高棵作物,小型犁铧用于中耕和播种,或耕耘稷黍一类作物,而且与犁镜、蹚头、铁制牵引等配套使用,可适应犁耕的各种需要。收割的镰刀也有各种不同的形式。铁器除农具外,还有手工工具和日用器物。车的出土很多,说明运输用的车在农村已经普遍。这些出土资料都反映出,在金代,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辽代有了新的发展。

另外,在东北三省还出土了专门为铸造犁铧、犁镜和蹚头所用的铜范,这说明这些铁农具都是当地铸造的。

7. 高丽和高句丽是什么关系

高丽 不是 高句丽

高句丽,也简称为高丽,是西汉到隋唐时期东北地区出现的一个有重要影响的边疆民族。

高句丽的先人周秦时期一直生活在东北地区。公元前108年,汉武帝设四郡管辖辽东及朝鲜半岛北部,其中玄菟郡高句丽县就是高句丽人的聚居地。公元前37年,夫余人朱蒙在玄菟郡高句丽县辖区内建立政权,起初定都纥升骨城(今辽宁桓仁县城附近),公元3年(汉平帝元始三年)迁都国内城(今吉林集安市)。公元427年迁都平壤城(今平壤市)。高句丽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吉林东南部、辽河以东和朝鲜半岛北部。公元668年,高句丽被唐王朝联合朝鲜半岛东南部的新罗所灭,在历史上持续了705年之久。

鉴于高句丽存在的700多年间,其主要活动范围都在中国中原王朝管辖地区,并与中原王朝保持着隶属关系,高句丽政权的性质应是受中原王朝制约和地方政权管辖的古代边疆民族政权。当然,这种管辖关系随中原王朝控制力的消长而时疏时密。现就高句丽历史研究中的几个相关问题略述见解,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一、高句丽是我国东北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

周秦之际其先人就生活在浑江、鸭绿江流域,中心区域在今辽宁省桓仁县、新宾县,吉林省集安市、通化市一带。我们认为高句丽民族是我国东北历史上的一个民族,高句丽政权是我国东北历史上的边疆民族政权,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从高句丽民族起源看,我国学者目前研究情况尽管存在一些分歧,大体上有秽貊说、夫余说、高夷说、商人说、炎帝说等,但无论何种说法,都充分肯定高句丽民族的先人的活动范围在周秦之际就在我国东北地区之内。周人一直认为“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左传》昭公九年)。由此可见,周武王克商以后,周人对东北地区的经营是很明确的,势力已超越今日东北的范围。

多年的考古调查与发掘表明,浑江流域一些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存,如桓仁县台西沟遗址、姚山遗址、凤鸣遗址,集安市大朱仙沟遗址、二道崴子遗址、东村遗址,通化市王万发拨子遗址等都应该是高句丽政权出现前的文化遗存。这一地区文化的叠压关系明确,下层为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文化,其上面叠压着汉代文化,再上层则为高句丽政权出现后的文化。

第二,从高句丽政权建立情况看,国内外学者大都认同公元前37年(西汉元帝建昭二年)建都于纥升骨。今辽宁桓仁县城附近有一座平原城下古城子,还有一座山城五女山城,考古调查与发掘证明,这里是高句丽的早期都城,当时属汉玄菟郡管辖范围。

远在高句丽政权出现前,西汉王朝就已开始对东北广大地域实施行政管理,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起,先后置玄菟、乐浪、临屯、真番四郡,管辖范围包括我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北半部。后来四郡治辖地域有变化,玄菟郡郡治迁徙至高句丽县。在玄菟郡内高句丽县附近建立起的高句丽政权先后臣属于汉玄菟郡、辽东郡,不断上表称臣、朝贡,也从玄菟、辽东郡领回汉王朝赏赐的官服等。同时,在高句丽政权出现前后也有大量的汉族人加入到这一政权中。

1975年至1976年,在对集安国内城进行考古调查与试掘时,在高句丽石筑墙垣内发现了汉代土筑城垣,出土了汉代铁器、陶器等文物。高句丽政权存在的705年间,曾向玄菟、辽东、乐浪等地扩张,几迁都城,无论是都纥升骨、国内城,还是平壤城,都在汉四郡的范围之内,高句丽都是我国东北历史上的边疆民族政权。

第三,自汉至唐,我国历代王朝,包括分裂时期的各王朝都认为高句丽是边疆民族政权。

高句丽居地在商末至汉初是箕子朝鲜的辖地,而箕子朝鲜是周朝的地方诸侯,进入汉代之后为卫氏朝鲜取代,但依然是汉朝的藩属。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汉灭卫氏朝鲜设置乐浪等四郡,在包括朝鲜半岛中部以北地区实行了和中原地区相同的统治方式。自汉至唐,尽管各王朝对高句丽的管理方式不一,但历代的统治者都认为高句丽的活动区域是中国的传统领土。隋朝的统治者认为“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世亦统辽东。今乃不臣,别为外域,故先帝疾焉,欲征之久矣”(《隋书·裴矩传》);唐太宗也认为:“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今彼弑其主,恃险骄盈,朕长夜思之而辍寝。将为中国复子弟之仇,为高丽讨弑君之贼。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用将士之余力,平荡妖寇耳。然恐于后子孙或因士马强盛,必有奇决之士,劝其伐辽,兴师遐征,或起丧乱。及朕未老,欲自取之,亦不遗后人也。”(《册府元龟·帝王部·亲征二》)所谓“旧中国之有”、“九瀛大定,唯此一隅”,无疑反映着唐太宗视高句丽地区为中国的传统疆域,实现对高句丽的统一是完成“九瀛大定”的最后一项使命,这也是隋唐两朝不惜倾全国之力完成统一高句丽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高句丽也没有“自绝”于中国之外。

在长达7个世纪的时间里,高句丽称雄东北边疆地区,但给自己的定位都是中央王朝的边疆地方政权,主动和中央王朝,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时期的各政权建立臣属关系,不仅接受册封、纳贡、纳质,《通典·边防·高句丽》载“自东晋、宋至于齐、梁、后魏、后周,其主皆受南北两朝封爵”即言此。唐朝建立后,高句丽“上封域图”更是表明了其对唐朝的认同,并没有自绝于中国之外。正因为有着这样的认识,所以在唐朝统一高句丽后,有一大批高句丽人不仅没有对唐朝抱有“亡国”之恨,反而为维护唐朝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青史留名,诸如泉男生、高仙芝、王毛仲、王思礼、李正己等两唐书都留有其传记。

第五,从灭亡后高句丽人的流向看,公元668年(唐高宗总章元年)高句丽灭亡后,唐凡收其民“户六十九万”(《新唐书·高丽传》)。这应该是当时高句丽的总户数,其中包括许多非高句丽族户。高句丽族户数大体上在十五万左右。他们的流向,学者们认为有四个方面:迁居中原各地,投入新罗,投奔靺鞨(渤海),散入突厥。我国学者最近研究成果表明,高句丽灭亡时,高句丽族人约有七十万人,迁居中原各地近三十万人,投归新罗的约十万人,投奔靺鞨(渤海)的十万以上,散奔突厥万余人,凡五十多万人。再加上散居辽东等地“遗人”,战争死亡人,总数与高句丽族人数基本一致。其中只有投入新罗、留居半岛今龙兴江以南的约十万余高句丽族人融入半岛民族,而大多数都融入了汉族人中。从这一点看,把高句丽民族作为东北历史上的边疆民族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二、王氏高丽并不是高句丽的继承者

公元918年,在朝鲜半岛也出现了一个名为“高丽”的政权,因其统治者姓王,故学界以“王氏高丽”称之。尽管王氏高丽袭用了高句丽的称号,但二者没有直接继承关系。

首先是两个政权建立的时间悬殊、历史发展归属不同。高氏高丽建立于公元前37年,最初为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管辖,后逐渐强盛,但并没有断绝和中央王朝的臣属关系。进入隋唐时期,高句丽奉行扩张政策,并阻塞朝鲜半岛其他政权入贡中原王朝的道路,导致了隋唐两朝的征讨。公元668年,高氏高丽终于为唐朝统一。高氏高丽的辖境最初完全由唐朝安东都护府(治所最早在今平壤)管辖,几十年后有一部分辖境为我国历史上的另一个地方政权渤海占据,一部分划归了兴起于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政权,一部分仍然由安东都护府管辖。高句丽族则绝大部分被唐朝迁徙到了内地,后与汉族融合,小部分融入周围各族之中,后其王族也绝嗣,立国7个世纪之久的高氏高丽最终消失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王氏高丽立国于高氏高丽灭亡250多年之后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了朝鲜半岛的另一个政权新罗,翌年又灭亡了后百济国,统一了半岛中南部大部地区。至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并在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国号奏请”明朝,明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学界一般称之为李氏朝鲜或简称李朝。此即我国明清时期的朝鲜国。

其次是辖境内居民构成不同。高氏高丽辖境内的居民以高句丽族为主。高句丽族的族源是我国上古时期古老民族秽貊人东迁后的夫余、高夷、沃沮、小水貊、东秽等,后又融合了卫氏朝鲜遗民的后裔、汉人、鲜卑人等。这些来自于不同民族的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一体,史书和学界一般以高句丽族称之。王氏高丽辖境内的居民以新罗人为主。王氏高丽兼并新罗和后百济之后,新罗人和百济人成为了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新罗人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的辰韩和弁韩人,高氏高丽灭亡后虽然有一部分高句丽人加入其中,但不是新罗人的主源。百济则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人。也就是说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以来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人为主,大量的史书记载也表明,王氏高丽人和我国古人是把王氏高丽看作“三韩之旧”的。在王氏高丽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这些成员逐渐融合为一族,史书和学界一般称之为高丽族。王氏高丽为李氏朝鲜取代后,朝鲜也因此取代高丽,成为其族称,并沿用至今。

最后是王氏高丽非高氏高丽后裔,王氏高丽的王族也并非是高氏高丽的后裔。关于王氏高丽建国者王建的族属,《高丽史》的作者认为“高丽之先,史阙未详”。但据我国学者考证,王建极有可能是西汉乐浪郡汉人的后裔,因为王氏是当时乐浪郡的望族,且人户很多。王建在临死时亲授的《十训要》中,并未言自己是高氏高丽后裔,而是说自己出身平民,同时称“赖三韩山川阴佑”,统一了马韩、辰韩和弁韩“三韩”,其后代也多以拥有“三韩”自居。以常理分析,如果王建是高氏高丽后裔,出于统治的需要,定当会大肆宣传。也可反证王氏不是高氏的后裔。

因此,王氏高丽并不是高句丽的继承者。汉代兴起于朝鲜半岛的马韩、辰韩、弁韩发展为新罗、百济;百济为唐朝灭亡,新罗又为王氏高丽取代;后李朝取代王氏高丽,最终发展为李氏朝鲜。这些政权的疆域从来就没有超出过朝鲜半岛。

三、高句丽、王氏高丽历史混淆的原因

人们之所以将王氏高丽错误地看作是高句丽的继承者,和我国的史书记载有一定关系。在我国正史中,班固所著《汉书》是第一个记载有关高句丽事迹的史书,而陈寿《三国志》则是第一个为高句丽立传的史书。至《旧唐书》和《新唐书》,诸史多在《东夷传》或《蛮夷传》中为高句丽立传。应该说,这些史书尽管在具体事件的记载上存在一些差误,但对高句丽的历史定位是准确的,只是到了宋代之后史书的记载开始出现了混乱,乃至明显的错误。

王氏高丽立国于公元918年,1392年为李氏朝鲜取代,时跨我国五代中期至明朝初期,故《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都有《高丽传》或《朝鲜传》,并都将高氏高丽的历史略述于前。综观这些史书记载,《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是最早将高氏高丽写入王氏高丽传的,《宋史》则是“王建承高氏之位”一语的始作俑者,这三部史书的记载直接影响到了以后的几部史书。

《旧五代史·高丽传》共约240个字,其中“及唐之末年,中原多事,其国遂自立君长,前王姓高氏”一段之前记载的全部是高氏高丽的事情,之后记载的则是王氏高丽的事情。

《新五代史·高丽传》共约280余字,除开头“高丽,本扶余人之别种也。其国地、君世见于唐,比佗夷狄有姓氏,而其官号略可晓其义。当唐之末,其王姓高氏”外,其余全部是王氏高丽的记事。

《旧五代史》的监修是北宋人薛居正,修成于北宋初期的公元973年至974年,当时长达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尚未结束,统一战争仍在进行。也正是因为如此,《旧五代史·高丽传》的记载不仅简略,而且也存在错误之处,尤其是“及唐之末年,中原多事,其国遂自立君长,前王姓高氏”一语。断定其错误的理由有二:一是,查其他史书,包括朝鲜的汉文史书,并没有高氏在唐朝末年建立高丽政权的记载;二是,宋人司马光在编撰《资治通鉴》时也没有采纳其说法,显见这一记载是错误的,薛居正也无法确切写明二者的关系,但这一错误却得到了《新五代史》作者欧阳修的发挥。欧阳修撰写《新五代史》时采用了许多小说、笔记的资料,对人物和事件的描述插入了很多生动的情节,故而将《旧五代史·高丽传》关于高氏高丽的记述精简而作为了王氏高丽建国来源的追述,《旧五代史·高丽传》中的“及唐之末年,中原多事,其国遂自立君长”一语则精简为“后稍自国”,置于其后所撰《新唐书·高丽传》中,而《旧唐书·高丽传》中不仅没有这一记载,却有“高氏君长遂绝矣”,表明高氏高丽王族已经绝嗣。

《宋史》为元人脱脱等撰写,书中为高丽传单列一卷,称:“高丽,本曰高句丽。禹别九州,属冀州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之玄菟郡也。在辽东,盖扶余之别种,以平壤城为国邑。汉魏以来,常通职贡,亦屡为边寇。隋炀帝再举兵,唐太宗亲驾伐之,皆不克。高宗命李

8. 辽代遗址位置铁岭地区哪有

1、正歪石砬子辽金遗址
——位于辽宁铁 岭市镇西堡乡歪石砬子村北1公里的坡地上

2、正塔专东遗址
——位于属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泉头镇塔东村西北约50米处

3、四面城城址
——位于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四面城镇政府东200米处一高起台地上

4、圆通寺塔
——位于铁岭市银州区

5、小塔子屯塔基遗址
——位于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三江口镇庄稼窑村小塔子屯

6、塔子山古塔遗址
——位于开原市威远堡镇四家子村东1500米的塔子山山顶

7、四野地遗址
——位于铁岭县镇西堡镇后下塔子村

9. 大饮岛位于哪里

大钦岛位于长岛县北部,渤海海峡中段,西濒渤海,东临黄海,北与辽宁省大连市距离54公里,南与山东省蓬莱市距离52.84公里,是山东省距离大陆最远的乡镇。岛陆总面积6.4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55公里,辖东村、北村、南村、小浩村4个行政村,总人口4580人。早在6000—7000年前岛上就有人类居住,目前,已经发现新石器时代以来的东村南山遗址和北村三条沟遗址等遗址墓群、古建筑等4处,其中东村遗址可与西安半坡遗址相媲美。目前岛中十几个姓氏族群都是在康熙年间中段和乾隆年间初期由胶东迁徙而来,最早移民来岛距今已近三百年。民国以前,大钦岛隶属登州府蓬莱县管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设钦岛乡,辖四村(包括小钦岛)。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改建为钦岛人民公社,下辖五个大队。1984年,去社建乡,小钦岛分乡离出,建制为大钦岛乡人民政府,下辖四村至今。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