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文化遗址
1. 关于黄河的资料
黄河是中国北方的一条大河,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中国第二长的河流。
黄河北源源于青藏高原巴彦哈拉山脉的一个分支——察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源于巴彦哈拉山脉各亚山北麓的卡吉曲,西源于星辰哈拉山西麓的经论证的宗列曲。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部流经中国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故又被称为世界上最富含沙量的河流。然而,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之为“母亲河”。每年将产生16亿吨泥沙,其中12亿吨将流入大海。其余4亿吨将长期留在黄河下游,形成有利于种植的冲积平原。
(1)卡文化遗址扩展阅读:
关于黄河的传说——大禹治水的故事: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
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
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2. 重庆周边游景点有哪些值得推荐
重庆周边景点值得推荐的有洪崖洞、大足石刻、武隆喀斯特旅游区、长江三峡、武陵山大裂谷。
1、洪崖洞
洪崖洞,原名洪崖门,是古重庆城门之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沧白路,地处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是兼具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的旅游区。
2、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为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分布于该县西南、西北和东北的扇区,共23处。
5、武陵山大裂谷
武陵山大裂谷位于武陵山旅游度假区中南段,是一处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人间奇观。大裂谷景区面积近9平方公里,景区内山峰、台地、沟谷高低错落,层次丰富,海拔从600米到1980米,山势奇峻多姿,极具壮观之美。
3. 内蒙古十大必去的景点有哪些
内蒙古何止是个必去的景点,事实内蒙古有着最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从东部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额尔古纳湿地、大兴安岭的阿尔山、再到锡林浩特的锡林郭勒大草原、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辉腾锡勒大草原、克什克腾石阵、再到西部的响沙湾、巴彦淖尔的秦汉长城,已经巴丹吉林的胡杨林和巴丹吉林沙漠、阴山岩画等等,是在太多了,还有众多的召庙和王爷府。
众多的召庙,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绵绵召,这里描述的是首府城市周便的召庙文化。
更为久远的还有大窑文化、红山文化、昭君文化,黑城的西夏文化,北魏时期的盛乐古城等等,哪一个都值得游客去仔细研究。一本书都未必能够讲清楚。
4. 什么是卡若文化
卡若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海拔最高、经度最西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是西藏自治区发现的第一处原始社会村落遗址。卡若遗址所代表的原始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1.卡若文化的特征 卡若遗址的原始文化具有以下地方色彩: 其一,生产工具。遗址已经表现出新石器时代的全部特征,但仍以打制石器为大多数。打制石器、细石器和磨制石器并存。从形制学角度看,打制石器、细石器均有明显的地方特征,磨制石器则以半月形石刀为代表,这种石器在其他遗址中也曾出现。其二,陶器均为夹砂陶制的小平底器,以罐、盆、碗为基本组合,与中原地带新石器文化的三足器、圈足器不同,而与西南其他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所出土的陶器有一致之处。 其三,建筑业。从石墙房屋、石砌道口、圆石台、石围圈等来看,卡若遗址大量采用石块为建筑原料,并出现了炉灶。在半地穴房屋中有“井栏式”木结构出现,这具有典型的地方性。 从以上几方面看,卡若遗址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与我国已知的其他类型原始文化有明显不同,根据考古学通例,被命名为“卡若文化”。
5. 关于黄河手抄报的资料............
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中游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占宗列渠,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终年积雪。黄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无数小湖的沼泽。出星宿海后进入鄂陵湖和札陵湖到玛多,绕过积石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长一千九百多公里。上游段自贵德至绥远省河口镇,长一千五百多公里。黄河在甘肃境内,穿过不少大峡谷,汇集许多支流。中游段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长一千一百多公里。河水折向南流,纵贯黄土高原,夹带着大量泥沙,汹涌而下,到了壶口,地势陡落,形成壶口瀑布,接着穿过龙门峡流到潼关,河道变宽,因汇人汾沁、洛河和消水等支流,水量大增。河水到潼关为华山所阻,折向东流,过三门峡到盂洛,便进入平原地区。下游段自孟津到山东利津县注入渤海,长八百七十多公里,由于泥沙淤积,水流缓慢,两岸筑有大堤,成为高出地面的"地上河"。
黄河河道以源流段和上游段最曲折,中游段次之,而下游段则笔直。从兰州到潼关,河水绕流一个长方形的三边,那就是著名的河套,约长二千公里。古时下游河道游移不定,河水有时在山东丘陵以北注入渤海,有时在山东丘陵以南夺淮流入黄海,两者相距达五百公里。
在历史上,黄河流城经常泛滥成灾。据记载,二千多年来,黄河下游溃堤达一千五百多次,较大规模的改道有二十六次,水灾范围北至天津,南达江苏、安徽,广达二十五万平方公里。河水夹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量,平均每年超过十六亿公吨。由于下游段地势低平,河道坡降平缓,流速减低,大量泥沙于是沉积在河床上,平均每年逾四亿公吨,其余泥沙则流到河口,冲积成向海伸展的河口三角洲,平均每年造陆达二十多平方公里。黄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产丰富,山川壮丽,居民几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则约占全国四成。
6. 卡若文化遗址的介绍
卡若文化遗址,距离西藏昌都镇以西约十二千米处。,被发现有大量的石斧、石锛内和陶罐等原始文物和工具。发现房容屋遗迹31处,出土石器、骨器和陶片等共计,以及大量的动物骨骼和粟米,经测定这些物品均出自4千到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对研究藏文化的发展尤其是西藏早期历史和汉藏关系史有重要意义。
7. 北京十大必游景点有哪些
1、颐和园
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尤其推荐佛香阁,长廊、石舫,十七拱桥,铜牛,这几个属于标志性的景点,必须打卡,长廊和十七拱桥拍照都特别好看。
2、王府井
主要展示明清及建国初期北京商业风貌,南起东长安街,北至中国美术馆,作为北京最著名的、具有百年历史的商业街。来这里可以感受一下建国初期时,甚至改革开放时期的北京商业街。
3、雍和宫
建筑精美华丽,具有将汉、满、蒙、藏等多种建筑艺术融为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仍有众多的僧侣在其中修行。
4、香山
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园,有奇特幽静的山、庙、庭院、清泉。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是观赏红叶的最好季节,香山好的不仅仅红叶,这里也已经成为北京市民最喜欢的游览地和健身之所。
5、奥林匹克公园
除了鸟巢和水立方,还有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下沉花园、北顶娘娘庙、网球中心等景点。
6、天安门广场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北京乃至全中国的象征。所有中国小孩子从小到大在课本里看过无数图片的地方,每个中国人肯定都曾”目睹”过它的雄姿,但真正身处其中一般仍然会激动无比,是照片完全无法展现的震撼与情怀。
7、故宫
里面非常大,有些地方没开放不能看,但是大部分地方都是可以进去的。最壮观宏伟的太和殿,屋顶镀金的奉先殿,妃子们宫斗的储秀宫都不容错过,还有新晋当红的延禧宫都是不能错过的。
8、长城
全长3741米,气势恢宏。其他几处长城,居庸关位于昌平,慕田峪位于怀柔,司马台位于密云,它们也都各有特色,值得一游。
9、天坛公园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明清两朝帝王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
10、北海公园
位于景山的西边,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之一,也是最完整的圆林。在北海,其他季节可以划船观景,冬天可溜冰赏景。
8. 黄河简介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自治区,最后注入渤海。
美丽而古老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就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对黄河的赞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150万年前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西候度猿人;100万年前的兰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 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出现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出现晚期智人。
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黄河上游河段水力资源丰富,从龙羊峡至青铜峡川峡相间,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那里可以建造许多电站,已建立了好几个大水电站。
黄河自孟津至入海口是黄河的下游,就是华北平原。这里河道宽阔,水流缓慢,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下来,使河床不断抬高。为了防止河水泛滥,河堤也不得不一再加高,自郑州黄河花园口一段起,河床平均比两岸地面高4-5米,有的地方甚至高达10米,成了世界闻名"地上悬河"。
黄河著名的壶口瀑布--雷霆万钧,奔腾而过,壶口象征着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黄河精神。著名的龙门--水流湍急,相传鲤鱼如果能跳过龙门就可成龙,产生“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又相传是大禹治水所凿开的峡口,因而又称禹门口。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
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8)卡文化遗址扩展阅读:
黄河的地貌特征:
黄河流域西界巴颜喀拉山,北抵阴山,南至秦岭,东注渤海。流域内地势西高东低,高差悬殊,形成自西而东、由高及低三级阶梯。
最高一级阶梯是黄河河源区所在的青海高原,位于著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耸立着一系列北西——南东向山脉,如北部的祁连山,南部的阿尼玛卿山和巴颜喀拉山。黄河迂回于山原之间,呈“S”形大弯道。
河谷两岸的山脉海拔5500~6000米,相对高差达1500~2000米。雄踞黄河左岸的阿尼玛卿山主峰玛卿岗日海拔6282米,是黄河流域最高点,山顶终年积雪,冰峰起伏,景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