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元大都遗址
㈠ 元大都遗址公园有什么悠久的历史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是在元朝的首都大都土城遗址上建造起来,西起海淀区学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到黄亭子,折向东经马甸、祁家豁子直到朝阳区芍药居附近,大体与地铁10号线北段重合。马甸附近土城墙高12.5米、宽31米。德胜门外,有一处名叫土城关的地方,即为元代建德门遗址。 元大都城是元世祖忽必烈用18年时间建成。大都城的城墙共2.8万余米,用土夯筑而成。 元大都城的兴建,选址在金中都城东北郊外,为今日北京城奠定了基础。它的规划设计继承了我国历代都城建设的传统。元大都城垣的最北部分,在明初北墙南移时,遗存城外,俗称土城。
㈡ 元大都遗址的简介
地理位置:元代都城遗址,位于北京市。年 代:公元1267年~公元1368年。发掘年代:1964年。简 介:大都城是元代的都城,包括今北京市旧城的内城及其以北部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它始建于元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十三年(1276年)基本完工。大都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墙全部夯筑而成,四面辟有城门11座,由外城、皇城和宫城组成。全城南北长7600米,东西长6700米,总面积约50多平方公里。皇城位于外城南部中央,宫城在皇城的偏东部,全城的规划设计,均以汉族统治者建都的思想为主导,遵循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制度。城址内发现有城门、街道、水涵洞、下水道、居住遗址等遗迹,出土物以瓷器为主。意 义:元大都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元代都城的布局、结构及风貌,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㈢ 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怎么走
公交线路:地铁2号线 → 地铁5号线 → 地铁10号线,全程约15.9公里
1、从北京站乘坐地铁2号线,经过5站, 到达雍和宫站
2、步行约100米,换乘地铁5号线
3、乘坐地铁5号线,经过3站, 到达惠新西街南口站
4、乘坐地铁10号线,经过5站, 到达西土城站
5、下车即到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网络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㈣ 元大都城墙遗址的介绍
元大都城墙遗址(The relic of the urban walls of Da (in Yuan Dynasty))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和朝阳区,由若干段东西走向的元大都的外郭城墙遗址组成,属于元代古遗址。东起北京市土角楼西侧服装学院以东673米处,西至昌平路,全长6730米。元大都始建于1267年(元世祖至元四年),建成于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因其全部用土夯筑而成,又名土城。现遗址为元大都北城墙,城墙历经700余年风雨侵蚀及人为破坏,至今区域内尚存的遗迹有大小豁口九处。土城遗迹高低不等,东段最高6~7米,西段最低2米;基宽不一,约20~26米。元大都城墙的建筑形式、建造方法和周密严谨的规划设计,成为研究元代建筑和元代城市营造工程以及北京城市发展史重要的实物数据。1957年被公布为北京市市级文物古迹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㈤ 元大都遗址的建筑结构
元亡后改造为明北京城。对元大都的研究和考察始于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后,经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和考古调查、发掘、钻探,对元大都的平面规划作了复原。
元大都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50平方千米。城墙为夯土筑造,有城门11座。南城墙在今东西长安街稍南,东西城墙即明清北京内城东西墙,北城墙在今北四环路一带。皇城位于外城南部中央,为扁长方形。城中部有南北纵贯的太液池(今北海、中海)御苑区,西部是兴盛宫、隆福宫、太子宫组成的宫殿群。东部为宫城,大部与今故宫重合而略偏北。宫中前朝大明殿(今故宫后三殿)、后朝延春阁(今景山下),采用宋元时通行的“工”字形台基。元大都的中轴线起自外城的丽正,经纵贯宫城的南北大路,尽于大都城中心的大天寿万宁寺中心阁,与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相同。
在元大都的东北部发现街道遗迹,在南北向主干大街东西两侧,等距离地排列着许多东西向胡同。今北京内城从朝阳门(元齐化门)至东直门(元崇仁门)间排列的22条东西向胡同,就是当时的旧迹。大都城有3个大的市场,即海子北岸至鼓楼一带市场,今西四丁字街一带市场和枢密院角头(今王府井大街至美术馆) 市场。
元大都有两个供水系统:一是由高梁河、海子(范围稍大于今太平湖和什刹前、后海),通惠河构成的漕运水系;一是由金水河、太液池构成的宫苑用水系统。在元大都城址上发现了3处水涵洞遗迹,是向城外泄水的设施。文献记载这样的水涵洞有7个。城内大街两旁有排水渠,是石条砌筑的明渠,通过大街时顶部加盖石条。
元大都是在荒野上平地起建的,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都城的规范。它三重城垣、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有九经九纬的街道和标准的纵街横巷制的街网布局,成为宋以来城市发展的一个总结,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元大都在规划中还注意促进商业的发展,并有发达的给排水系统和完善的军事防御、对内监督设施。在当时是世界上有名的大都市。
㈥ 元大都城墙遗址的文物保护
1957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古迹保护单位。
1989年9月北京市朝阳区政府于健安东路西端北侧立有《元大都城垣遗址》碑一座,碑高2.5米,宽4米,厚1米。碑面东向刻有600余字的《大都赋》;碑面西向刻有《元大都城垣遗址》碑铭,碑文简要介绍了元大都城墙七百余年沧桑变迁。
位于北土城东路南侧的城垣遗址已辟为公园,名“旭芳园”。园内植树六千余株,铺设花纹甬道,建有以种植各种海棠为主的园林景点,取名“海棠花溪”。
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㈦ 元大都遗址公园有什么悠久的历史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是在元朝的首都大都土城遗址上建造起来,西起海淀区学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到黄亭子,折向东经马甸、祁家豁子直到朝阳区芍药居附近,大体与地铁10号线北段重合。马甸附近土城墙高12.5米、宽31米。德胜门外,有一处名叫土城关的地方,即为元代建德门遗址。
元大都城是元世祖忽必烈用18年时间建成。大都城的城墙共2.8万余米,用土夯筑而成。
元大都城的兴建,选址在金中都城东北郊外,为今日北京城奠定了基础。它的规划设计继承了我国历代都城建设的传统。元大都城垣的最北部分,在明初北墙南移时,遗存城外,俗称土城。
㈧ 元大都遗址的介绍
元大都遗址,中国元代的都城遗址。又名汗八里城 。位于北京市旧城的内域及其以北地区。是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以金代大宁宫(今北海琼华岛)为中心创建的,主要工程完成于元世祖时期。
㈨ 现在的北京还有金都和元大都的遗址吗
金中都城是以现在广安门为中心周长37里的正方形城池,现在广安门东侧立有一个金中都遗址的青铜标志。
现在的丰台区三路居凤凰嘴村为城西南墙角,墙体残高3米,绵亘约百余米,墙南面的水渠应为金代护城河遗迹。此为金中都遗址较大的一处。
元朝时的元大都遗址只能看到土城墙了,现在在学院路能看到元大都的西城墙,元大都的北城墙在现在地铁10号线的沿线,从西土城到芍药居附近。西土城、北土城那里都有元朝的土城墙遗址,况且象健德门、安贞门、光熙门还都是元大都城门的名字。
故宫附近绝对没有金、元的皇城遗址,一个是金中都离故宫较远,金中都基本是在现在二环的外边,故宫始建于明永乐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那时的朱棣和明朝的大臣比较的迷信,想要镇住元朝的龙脉,所以基本上是把元大都都给拆了,故宫后边的景山也没有那么高,景山原是元朝皇宫的中心,朱棣为修建故宫而拆了元朝的皇城,和故宫的护城河挖掘的土所堆砌起来现在的景山。
明时期的皇宫和现在的故宫范围是一样的,清朝的多尔衮和顺治也想把明故宫拆了,但是那个时候国力不允许,并且他们也舍不得把这么庞大、威严的宫殿拆除从建,只能是在乾隆时期在景山上陆续建了万春亭等5坐亭子,以此来镇住明朝的龙脉。但是明清时期的皇城包括现在的景山公园,现在的地安门就是明清时期皇城的北门。
㈩ 元大都遗址公园在什么地方
北京,横跨海淀区、朝阳区,西起海淀区学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到黄亭子,内折向东经马甸容、祁家豁子。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呈狭长带状,全长9公里,公园中“蓟门烟树”、“大都建典”、“古垣新韵”、“大都盛典”和“龙泽鱼跃”五大节点把朝阳段和海淀段连接起来,从西到东展示了元大都至今北京城市700多年的发展脉络。
(10)北京元大都遗址扩展阅读:
主要景点:
1、双都巡幸
“双都巡幸”景区是公园的最西端,在建德门桥东侧。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忽必烈正式在燕京设立都城,并改名为“中 都”,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又将其地位提升称为“大都”。
当时在草原上有另一个政治中心为开平府,称为“上都”。这种两都 并立,是元代政治统治的特点之一。
2、蓟门烟树
指的西直门以北的元大都城墙遗址西段,这段城墙为夯土构建,元末明军攻陷大都后,将元大都北侧城墙南移5里,蓟门烟树所指一段城墙遂遭荒废,在夯土城墙的遗址上树木生长,遂称蓟门烟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