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的格式
1. 写游记的格式,急急急!!!
写游记的格式:一、去哪里游玩 。 二、所见、所闻。 三、所想、感悟。
2. 格列佛游记的读书笔记(正规格式,不少于600字)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父亲是一位定居在爱尔兰的英国人。他是一个遗腹子,由叔父扶养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发表于1726年,被当作是儿童文学作品,实际上却是抨击当时英国社会堕落与腐败的讽刺小说。
在这本书中,写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冒险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惊肉跳。在小人国里,他成了庞然大物,刀枪不入,一连吞几十头黄牛仍填不饱肚子;在巨人国里,他变成了巨人们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间,并与苍蝇和蜂子展开斗争;后来,他来到神秘的飞岛国,这里的人利用鸟的下部的天然磁铁和海底下的磁铁的力量,随心所欲地移动,这同时也是一个可随时传唤鬼魂对话、专门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离奇国家;还有令人深感汗颜的慧骃国,在这个人马颠倒的世界里,更有许多不可思议的故事。读着读着,我仿佛随着格列佛一起走进了那个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长得像鱼的飞岛国居民,以及慧骃和耶胡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最特别的要数飞岛国的居民。他们的眼睛都长在一侧,而且是一个爱好乐器的民族,在他们的衣服上也有各自喜欢的乐器。那里的侍从必须要时刻敲打大臣们的脑袋,否则他们总爱异想天开。……读了这本书后,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气和冒险的精神,他是个与众不同的男子汉,他一见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内心冒险的冲动。作为一名医生,他专门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只,以为船员看病为由,去环游世界,到处冒险。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渐渐觉得这些书其实很有意思,而且不会看不进去,反而读过几遍之后,越发爱上了这些书。书是人们进步的阶梯,在书的世界遨游是每个人的梦想。打开手中的书,一头扎进去吧,总有一天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2
当我翻开了《格列佛游记》时我立刻就被眼前的目录所吸引了:小人国历险、大人国历险、会飞的国家……这些字眼似乎被作者施加了魔力,我一看到这些就想快点往下看,想快点了解怎么会有小人国和大人国,国家又怎么会飞。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地读起了第一章。
这本书讲的是格列佛以海上医生的身份随同一艘船出海航行,后遭遇风暴孤身一人涉险了一些神奇的国家,最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的事情。情节曲折、玄妙,又不乏幽默。把格列佛的历险写的栩栩如生,有趣极了。与其说是“格列佛游记”倒不如说成是“我与格列佛的游记”呢,因为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几乎入迷了,好像就是我和他一起历险一样。但是我又从心里佩服他的机智勇敢,他总是给我一中“逆境丛生”的感觉,这点就是他历尽艰险后从新踏上自己的国土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坚决要向他学习这种精神,否则的话,若我以后遇到这种事情的话说不定早已经一命呜呼了呢
3
长假里,我读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的《格列佛游记》。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处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
游记中的大人国、小人国的离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遇了荒岛上的慧因国,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美德的慧因国国王的故事。在慧因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样,人们更不懂他们的含义。他们不懂什麽是“怀疑”,什麽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中,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
我很羡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慧因国,哪里是我们所追求和向
3. 游记的格式是什么
线索
有人说,写文章如同串珠,没有一根线索将其中各个要素联结起专来,这篇文章就会支属离破碎,或者杂乱无章。写游记更是这样,一定要有一条合理的线索贯穿其中。游记中,最常用的写作顺序可能就是行踪了。即按照游览的先后次序来写。比如一篇参观动物园的游记,就可以按照参观的顺序一一记述。此外,还有以景物的组织关系、方位关系等作为记游的线索的。
主体 主体指的事做这件事的人或集体。既然是游,就一定有游的主体。在游记的写作中,如果缺少了人,就与说明文或写景散文差不多了。对游记中主体的点明也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一开始就点明。此外,游记的主体还可以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出场,也可以在文章结尾指出。
写景 对景物的描写也是游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是主体,景是客体。游记中的写景,应根据写作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写。游记中的景物描写最好能够配合文章的主题。
地点 在写游记时,一定要注意说明游览或参观的地点,比如海洋馆、大草原、科技馆等。
4. 用移步换景法写一篇游记的格式
游秦始皇兵马俑
这里便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虽说透着一丝古色古香的气息,但是仍然能感觉出刀光剑影的寒气。今天,我们一行人就是专程来参观这里的。
我早早就听说过秦始皇兵马俑的雄伟和壮观,但是不亲临其境还是难以体会到这种叹为观止的壮丽。我们一进大门口,就匆匆赶到了一号坑。据说一号坑中的兵马俑数量最多,而且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在这里被发掘的。
我刚刚迈进一号坑,就被惊呆了:面前是一个长一公里,宽半公里的长方形大坑,坑的四条边都被栅栏围上了,栅栏的另一边是一条两米宽的供游客参观的小路。我抬眼往上望去,这里简直就像一个巨型的蔬菜大棚,房顶好像是用一条条钢筋编织而成的,上面还盖上了猩红色的钢板,近十条类似施工用的铁架子把房顶分割成了10块儿,每一块儿都有一个可以透进阳光的长方形小洞,温暖的阳光从中斜斜的射了进来,照亮了位于坑底的兵马俑。
兵马俑不愧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我的正前方整整齐齐地排列了三排威武的“士兵”,每一排大概有二三十个,神态各异,全都面向前方,似乎正在为后面的军队开路。后面便是竖着的一排排齐人高的土山似的战壕,战壕之间零零散散地站着几个士兵,同样是面向前方。在他们的正前方偏右一点,竖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打井位置”。第一个兵马俑就是从这里发掘的。
我们顺着小路慢慢往前走,来欣赏这一千多个兵马俑。有些兵马俑掉了脑袋,只剩下一架躯体,还有些肩膀也掉了,最惨的是位于右边的几个兵马俑,生生地变成了残疾人。虽然这些兵马俑已经不算完好。这里的兵马俑大部分都保存完好,并且排列整齐,就像一支真的皇家军队,正在威武地像敌人进发。
我们顺着小路继续往前走,我的腿肚子已经微微有些酸。在1号坑的后面,几匹马在一个断了手的马夫的指引下朝前威武地屹立着。这些马毛皮光滑,脑袋高高地扬着,全部是上等的好马。在这些马的前方,有两辆漂亮华丽的马车,由4匹马拉着,顶棚上似乎还有一些花纹,我可以想象出这辆马车刚刚制造出来时是多么的美观。正在我沉醉于这两辆马车时,我们已经到了二号坑的入口。二号坑相比之下就小多了,并且光线非常暗,这里大部分都是一些首脑人物,大部分将军都在这里安置着。我们没有在这里停留多久,直接走向了三号坑。
三号坑的结构很复杂,但是兵马俑却很少。据导游介绍,这里的大部分兵马俑还没有被挖掘,远处盖着塑料布的地方就是已经发现但未被挖掘出土的兵马俑。我顺着她的手指往那儿看,竟然看见了一个半截身子埋在土里只露着脑袋的马匹。
我们又看了兵马俑的介绍,逛了逛小商店,买了一些带有纪念意义的微型兵马俑,便迈出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大门。
回头再望望这古香古色的大门,我真是感慨万千。5000年的文明古国,孕育出了多少勤劳智慧的人民!这些兵马俑,不仅仅是一件件艺术品,还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象征着我们泱泱古国的灿烂文化。看着这些兵马俑模型,我真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5. 用书信的格式写一篇游记
范文:这天上午,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
脚下,远远望去,长城就像回一条长龙,在崇答山峻岭间蜿蜒盘旋。
走近居庸关入口,只见居庸关城楼上面刻着“
”几个红色的大字。我们顺着一段隧道爬上了长城,长城上游人如织。在长城上,我看见了每隔一段都有一个小台子,有点好奇,问爸爸那是干什么用的,爸爸说:“那是烽火台,当敌人来犯时就点火放烟,通知下一个烽火台,这样一个一个传下去”。长城很宽,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走,在长城的一侧,还有了望口和射击口,供了望观察和射击用。走在长城上,看着山上的风景,心里想起古代劳动人民来,那时科技贫穷,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为了国家的安全,人民能够安居乐业,他们靠着无数双手和智慧搭起了这座长城,这真是一个无法相信的奇迹啊!
6. 畅游日月潭写成游记的形式
畅游日月潭
到了台湾阿里山和日月潭是必游之地,因为对于大陆人来说,除了台北,台中,高雄,基隆等地名之外,大约能叫上名字也就是这两个地方了。
车子顺着盘山公路上行,眼前突然出现一片碧绿的湖泊,那就是日月潭了。这是一个海拔700多米的高山湖泊,周围被2000多米的群山包围,用绿水青山来描述这里最为恰当。爬上位于小山上的玄光寺,整个湖泊尽收眼底,湖的当中有个绿玉般的小岛,那是当地邵族人的圣地光华岛,过去只有邵族里身份很高的人才能在举行祭祀仪式时上岛,原本8公顷的小岛,由于水库蓄水抬高了水位,只剩下很小的一块,远远看去好象一块绿玉,所以也叫玉珠岛。光华岛将湖面分割成一个圆形一个半月型的两个湖面,日月潭由此得名。日月潭碧水如玉,有阴柔之美,而环绕周围的高山又付与它阳刚之美。
日月潭游记
从码头乘上游览船,船头推开碧波前行,远处群山层层叠叠,薄薄的雾蔼中影影错错,好象一副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山上有座佛塔,那就是玄奘寺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的部分遗骨,在抗日战争期间从南京被日本人带到日本,直到1966年才又漂泊到台湾,葬在玄奘寺,不知何时才能回到他原来的家。
日月潭游记
在日潭的尽头有个螃蟹状的建筑,那是发电场的厂房,旁边有几座水上人家,小小的船屋和山水画中一模一样,那种悠闲的感觉让人很想像陶源明一样隐居与此。绿水青山随着船移动的速度向后移动,好象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美不胜收。
船停了,在湖中央的光华小岛。中心的弹丸小岛才是真正的光华岛,而我们站的地方其实是人工浮岛,是为了保护光华岛而专为游人建立的。站在上面浮岛轻轻起伏,多少有点想晕船的感觉,但周围绿草如茵,景色非常优美。光华岛上有邵族人祭祀用的牌坊,还有几棵苍劲的柏树,上面还落着几只不知名的水鸟。
日月潭游记
离开光华岛船在月潭中行驶,前方岸上出现一座暗红色的建筑,那是曾经的蒋氏夫妇的别墅,现在则成了一家5星级酒店。酒店的岸边蒋氏的游艇静静的卧在那里,仿佛等着主人的回来,而凉亭下面的碉堡则默默诉说着昔日辉煌,山坡上一座黄色屋顶的教堂是宋美龄的专用教堂。
日月潭游记
在月潭的一角我们看到了日月潭的出水口,泉水咕嘟咕嘟的向外冒,旁边测量水位的石青蛙像叠罗汉一样,可以根据淹没第几只青蛙来确定水位的高低。 船抵达码头,码头上木栈桥上摆满鲜花,两旁停满了各色游艇,很有点欧洲的感觉。码头旁礼品店林立,琳琅满目的小礼品让人不忍离去,烧烤小摊上的小吃令人垂涎欲滴。
日月潭游记
穿过商店街,来到邵族人的小店,说是看表演,其实是为了卖东西,美其名曰是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生意也算作的动足了脑筋。
7. 游记格式的写人记事的作文(不少于600字)
记得那年,我再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游玩了绥市国门那里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啊!青山绿水,花鸟鱼虫,一切美丽和谐,让人过目难忘。
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绥芬河口岸”5个大字。再往里走就是一片绿地,上面有几朵五颜六色的小花,然后是水平如镜的小湖。湖中有好多鱼儿,红的,白的,黑的,花的……金鱼,鲫鱼,鲤鱼……湖底还有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鹅卵石。把脚放进湖水里,啊……透心凉。湖旁还有一个一个的大头,石头上的那个丹顶鹤不是要欲欲起飞,直插云霄呢!
“喀嚓喀嚓”爸爸为我在鸟笼旁照了张像。那大大的鸟笼里与各式各样的小鸟,有好多种我都说不出名字呢!鸟儿唧唧喳喳,好可爱啊!鸟笼旁、还有一个大大的湖,最显着的地方是湖的清,湖的静,湖上的桥。
湖的清,透过清清的湖水,看的清湖底的沙石,看的清湖底鱼儿的嬉戏,看的清湖底如同杂草一样的“小海藻”。湖得静,静的不知是一块玻璃,还是一片蓝蓝的湖水。风儿吹来,湖中荡起微波,这才知是一片湖水。湖上的桥是红色的,桥上的红色木板虽然已被人踏掉了一些颜色,但在我眼里依然那麽美丽。
咦!那边不是中俄交界处嘛!!!一面中国旗和一面俄国旗迎风飘拂,让我想起了革命战士,是他们用鲜血制成了这面旗,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这次国门之旅让我受益匪浅,国门不仅仅是中国的象征,更是中国人的象征!
求采纳,O(∩_∩)O谢谢
来自:作文网六年级:1651
8. 1941年以后游记形式的文字展现有哪些代表作
1941年以后,由于政治环境的恶劣,国统区的报告文学衰落了下去,记叙性散文便不太发达。只有一些游记之类的文字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缺。如郭沫若的《苏联纪行》、《南京印象》,茅盾的《杂谈苏联》、《苏联见闻录》等。这些集子既有访问游览见闻的记载,也常常发表自己的感触,表现着鲜明的感情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