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铜官窑遗址公园
① 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发掘历史
1956年,湖南复省文管会在文制物普查工作中发现此遗址。1957年,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冯先铭、李辉柄曾对长沙铜官窑遗址进行了调查,确认是唐至五代时期重要窑址,是一处不见文献记载的民办窑场。1964年,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先后6次进行了考古发掘,初步弄清了遗址分布总面积约0.68平方公里,发现了石渚湖南面窑区的存在,框定了石渚湖的大致范围,确查了76处窑址,19处采泥洞,探明了墓葬区、生活区、码头区、货藏区的分布情况。其中谭家坡1号龙窑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唐代龙窑,窑址正南北方向,总长41米,最宽处3.5米,最窄处2.8米,坡度陡处23度,平缓处9度,揭露谭家坡1号龙窑考古发掘区域窑场制瓷有关遗迹28处,出土可修复文物上万件,掌握了长沙铜官窑的窑炉构造特征以及相应区域窑址的产品特征,并发现了与窑业生产有关的重要建筑遗迹。
② 从长沙西站怎么去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先到汽车北站,再坐到“古城”或“书堂”、“太丰”的车可直接到铜官窑大门下全程约40-50分钟;如果坐到“铜官”的车,下车后打8-10元摩的可到铜官窑,那就麻烦点。
③ 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范围
窑区原貌犹在,窑包依旧林立,文化堆积层沉静地躺在地下。千年的文化之根版之源静默在湘江之滨的一个小权镇上,孤独清静。昨日,记者在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看到,这里始终未曾进行过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为免破坏旧貌,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入这个千年古窑的核心保护区。
如何保护好这个千年古窑,让更多人能一睹芳容,这是长沙铜官窑在新历史下的课题。《长沙铜官窑遗址总体保护规划》从规划背景价值评、规划原则、保护区划、保护措施、环境规划、展示规划、管理措施、基础设施规划要求、投资估算等方面进行规划。 依据有关规定,结合长沙铜官窑遗址的性质、分布和环境特点,确定遗址的保护区范围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同属文物保护范围。
重点保护区范围中核心区具体范围为:沿国家已征用的保护围墙外扩大约60米的区域,东到堆子山山脚(包括都司坡),南至新河北岸,西沿胡家垅小路,北沿长坡自然小路为边界,具体界线以保护区划图为准。整个保护范围面积约为8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