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盘县大洞遗址

盘县大洞遗址

发布时间: 2020-11-24 10:00:12

㈠ 盘县大洞遗址的介绍

盘县大洞遗址位于盘县城区东南49千米处的珠东乡十里坪村,是中国南方新发现的古人类遗址。

㈡ 盘县大洞遗址的价值

说它是一个巨大的“宰呙动物的场所”也是可以的,在这里出土的动物化石近万件,有哺乳动物6目40种,还有少量鸟类和鱼类化石。动物仍属南方“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其中有东方剑齿象、中国犀、巨獏、最后鬣狗等绝灭种,更多的是现在仍然生存的动物,如猩猩、虎、豹、猪、鹿、青羊等。根据古生物判断,其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晚期”,这一时期的人类属“早期智人”,人的智力发展起来。大量的动物化石告诉我们,这一时期狩猎相当兴盛,捕捉动物的范围很广,而且有能力捕捉大动物、猛兽以及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
肉食的扩大与人类用火息息相关,已经不再是生呑活剥,而是用水烧成熟食。在盘县大洞还发现了大量可以碰击出火花的燧石,发现面积较大、较厚的灰烬层,有的骨头被烧焦,有的石块被烧裂。完全可以推断,“大洞人”已发明了人工用火,它不同于通常所说的“钻木取火”,而是“击石取火”。不过,盘县大洞的发掘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更新的发现。

㈢ 六盘水市盘县大洞遗址怎么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盘县大洞遗址位于盘县城区东南49千米处的珠东乡十里坪村,是中国南方新发现的古人类遗址。1993年正式发掘,获得4颗古人类牙化石、2000余件石器制品和近万件动物化石,以及一批灰烬、灰屑、烧骨等文化遗物。盘县大洞是更新世洞穴和旧石器时期洞穴遗址,在世界旧石器中期遗址中实属罕见,199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成果之首。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洞”。洞口宽55米,洞厅纵深220米,洞内平均宽度为35米,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可喜的是,刚发掘了92平方米(相当于总面积的1.15%)就获得了2300件石制品,并发现了4枚古人类牙齿化石,因此,被定名为“大洞人”。说它是“石制品加工场所”一点也不过分,大量燧石被打制成石核、石片,经过加工制成边刮器、砍砸器、石锤和石斧,反映了古人类制造石器的过程。技术上保持观音洞文化的基本特征,但有新的发展。使人感到惊奇的是,在这里发现了类似法国巴黎出土的“勒瓦娄瓦”手镐和近乎缅甸出土的“安雅特”手斧,它们是“天外来客”还是“大洞人”的创造?若是长途跋涉地从法国、缅甸传来又未找到证据,这便成了一个“科学之谜”。如此巨大而宽阔的旧石器文化遗址,无论是国内外都是少见的,何况目前发掘的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加诱人的前景正摆在我们面前。

飞猪上还可以查看更多有关于盘县大洞遗址的介绍和玩法还有周边的景点

㈣ 盘县大洞遗址的文物

这是一来个名副其实的源“大洞”。洞口宽55米,洞厅纵深220米,洞内平均宽度为35米,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可喜的是,刚发掘了92平方米(相当于总面积的1.15%)就获得了2300件石制品,并发现了4枚古人类牙齿化石,因此,被定名为“大洞人”。说它是“石制品加工场所”一点也不过分,大量燧石被打制成石核、石片,经过加工制成边刮器、砍砸器、石锤和石斧,反映了古人类制造石器的过程。技术上保持观音洞文化的基本特征,但有新的发展。使人感到惊奇的是,在这里发现了类似法国巴黎出土的“勒瓦娄瓦”手镐和近乎缅甸出土的“安雅特”手斧,它们是“天外来客”还是“大洞人”的创造?若是长途跋涉地从法国、缅甸传来又未找到证据,这便成了一个“科学之谜”。如此巨大而宽阔的旧石器文化遗址,无论是国内外都是少见的,何况目前发掘的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加诱人的前景正摆在我们面前。

㈤ 谁知道贵州盘县这个地方

盘县位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市西南部,是贵州的西大门,地处贵州通往云南的交通要道,素有“黔滇咽喉”之称。

盘县历史悠久,有距今约3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盘县大洞(原名十里大洞)。古为夜郎地,汉属宛温。晋隶宁州,刘宋时置西安县,南齐称西宁县。唐初为训州地,贞观八年(634年)置盘州,天宝后至宋代为于矢部(齐弥部)地。元初置普安路。后升招讨司,继改宣抚司,复为普安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卫府并设,改普安路为普安府,另置普山府(土府),土流二知府与卫同地分治。后普山府废,普安卫升军民指挥使司(后变废,复称卫)。永乐元年(1043年)设普安安抚司,十三年(1415年)安抚司废,改置普安州。万历十四年(1586年),迁普安州与普安卫同城而治。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析州属三营三里地置普安县,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普安卫并入普安州。嘉庆十四年(1809年)升普安州为直隶州,十六年改普安州为普安直隶厅。宣统元年(1909年)改盘州厅。民国2 年(1913年)改盘县。解放后仍为盘县。20世纪60年代,国家开展“三线建设”,为开发盘县煤田,于1965年由盘县划出9个公社,云南宣威划出3个公社设盘县矿区(后改称盘县特区)。1970年,盘县特区与盘县合并,仍名为盘县特区。1985年末,特区辖17个区(镇),93个乡(镇);有汉、彝、布依、回、苗、白等28个民族。1993年“建、并、撤”后,全县辖37个乡镇、747年行政村,后经合并为450个村。1999年更名盘县,县政府驻地搬迁红果,到2003年底全县有人口1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95万人。

区境属亚热带气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5.2℃,年均无霜期271天,日照时数1593小时;年均降水量1390毫米,雨热基本同季。5—10月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8%,适宜于动植物的繁衍生长。亦时常出现局部性倒春寒、冰雹、洪涝、秋绵雨等灾害性天气。

盘县物产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铁、铜、铅、锌、硅砂、黄金、天然气等23种,都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其中尤以煤炭资源著称,现已探明储量为105亿吨,远景储量达380亿吨。盘县煤炭具有“储量大、埋藏浅、含硫低,发热量高、煤种全、质量优、易开采”等特点。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境内有全国500强企业之一的盘江煤电(集团)公司和贵州省首座百万千瓦火力发电厂盘县电厂。现设计能力为360万千瓦的盘南电厂和年生产能力1000万吨的响水煤矿正在兴建中。

盘县文物名胜多。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旧石器时代遗址——盘县大洞。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县城南郊的碧云洞,自明代以来为文人青睐,留下许多诗文摩刻,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在游记中详加描述。老厂有万亩竹海,山川秀丽。竹中的泉水经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进行化学调查和水质评价研究,并通过国家级鉴定,为特殊水文地质与生态环境各件下形成的极低矿化度、极度低硬度、超低钠、国际首次发现的一种天然优质饮料水。妥乐村的千株银杏形成独有景区。盘县银杏产量为全省之最。

2003年8月,盘县县委、县政府适时提出了盘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即到2010年,把盘县建设成中国煤电大县、贵州畜牧大县、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㈥ 珠东乡的名胜古迹——盘县大洞

盘县大洞旧石器文化遗址1993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第四批国保单位 。
据《普安直隶厅志》记载:“大洞在城南六十里之十里坪,悬崖峭壁间,一洞中开,可二三十丈,光明宏阔,无幽暗之苦。地平坦,中建佛寺三间,由寺盘曲而上,一石乳高矗而顶平,上建观音阁,折而下,石壁迫束,侧身蟹行,则大洞在焉,再入,仍狭,愈入愈狭亦愈曲。里许,达后洞,洞口小且险,不可攀哜,一夫守之,千人坐废。嘉庆二年(1797年)苗警暨同治间回便,里人于洞门建石墙,决水灌田,汪洋一片,远近咸走,避于此全活无恙,因名保全洞”。《厅志》所记除无古人类文化遗物保藏外,基本情况和今天考察所见一致,但大洞的价值意义和地位,远非庙宇文化和旅游景观可以比拟。
大洞,在今珠东十里村,距县城红果80余公里,地理位置在北纬25。38′37″和东经104。44′的交点上,处于贵州高原西部岩溶从沟地带,地带海波一般1400—2000米。大洞则位于十里谷地西部边缘,其所在山体发育成三层塔形洞形,各层之间有坚井、陡坎相通,最低层和最高层垂直高差近200米,最下层与地下河道相通。古人类居住在大洞中层,亦属古老地下河道,长1660米,洞厅纵深250米,平均宽32米,高25米。
1990年6月,六盘水市文物工作者考察大洞,在废弃的“垃圾”中拾到了加工规整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数十件,石器标本显示了过去被认为属西方所有的勒瓦娄哇文化特征,这才引起了多方面的注意和重视。
1992年、1993年,盘县大洞遗址通过两次发掘,共清理文化堆92平方米,出土石器2000多件,动物化石近万件,另有大量的灰屑,烧骨和灰烬。在发掘出的多个古人类生活面中,有吃住场所,石制品加工场所和宰剐场所等人类活动遗迹,为开展考古埋藏学、恢复古人类生活原貌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大洞堆积物复杂,保存完好,动物群种类多,是研究洞穴堆积物的理想地点,有可能在洞内建立华南洞穴标准剖面,是一个能为多学科综合研究提供大量原始信息,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理想场所。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盘县大洞名列榜首,参与首次考察的中科院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袁振新副研究员作出的评价是:“北有周口店,南有盘县大洞”。
1994年7月30日,美国专家人类学女博士梅莎丽和谢帕慈亲临大洞考察,人们惊叹:盘县大洞规模之大,保护如此完好,已发掘的标本如此丰富,是十分罕见的。1994年10月1日,第二批外国专家——美国史密斯研究院自然研究所人类博士鲍立克博士和韩国建国大学历史系教授催茂藏先生亲临大洞考察,鲍立克博士在考察后说:“盘县大洞古人类遗址的发现,不仅对中国南方人类起源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或许对中国以及全世界人类起源的研究工作也有着重要意义”。
盘县大洞已经过六次发掘,共获石制品3000余件。盘县大洞的发现,是盘县乃至贵州的一大奇迹,考察取得的科研成果,是人类发展史的一大贡献,建立大洞博物馆,展示古人类生活方式,是有关部门一大举措,随着大洞博物馆的建成,这里必将成为人类学研究的又一重要基地,同时,也将迎来众多的参观旅游者。

㈦ 想知道: 盘县大洞竹海在哪

盘县大洞竹海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盘县东南部,主要由盘县大洞古人类文化遗址、万亩竹海、万亩杉林、大山丫百里杜鹊、水库群、瀑布群、典型地质剖面、古树名木、竹根水、温泉、林场、溶洞、天生 桥、湖泊、寺庙、古桥、古建筑、古驿道、古造纸坊、特色村寨等26个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组成。

其资源相对集中地分布在大洞竹海片区、大山丫百里杜鹊片区、邓家湾林场 — 新民温泉片区中,有独立景点3个,风景名胜区面积约172平方公里。

㈧ 六盘水盘县大洞洞口在那

盘县大洞遗址位于盘县城区东南49千米处的珠东乡十里坪村,是中国南方新发现的古人类遗址。
http://ke..com/view/282922.htm

㈨ 盘县大洞遗址的简介

于1993年正式发掘,获得4颗古人类牙化石、2000余件石器制品和近万件动物化石,以及一批灰烬、回灰屑、烧骨等文答化遗物。盘县大洞是更新世洞穴和旧石器时期洞穴遗址,在世界旧石器中期遗址中实属罕见,199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成果之首。

㈩ 盘县大洞遗址的发现

1993年是我国文物考古的丰收年,全国考古发掘项目达500多项,涌现出一批考古新发现,充分展示中华文明古国的源远流长与文化创造。翌年伊始,《中国文物报》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在首都北京召开评审会,经过充分讨论,考古学家们依据这些新发现的价值,从中评选出“九三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列榜首的就是贵州的“盘县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这是继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在全国引起轰动。1996年11月20日,在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中,大洞遗址被列为“国宝”。次年,我国最具权威性的《人类学学报》出了一期专号,刊登了一组研究盘县大洞的学术文章。
盘县大洞位于盘县珠东乡十里坪村,距县城49公里。至少在上世纪90年代前,谁也没有把盘县大洞看作文化遗址,洞里建有一座小庙,当地人常来此烧香拜佛。1990年,有人偶然在洞中拣到几件石器,这才开始引起注意。1991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派人前来考察,认定这是一个有发掘和研究价值的古遗址。喜从天降,次年发掘仅用了21天,就有许多惊人的发现,海内外专家纷沓而至,成为考古热点。
发现虽然带有很大偶然性,而它的存在则是历史的必然。1929年发现“北京猿人”之后不久,在印度、巴基斯坦北部边界发现了更古老的“西瓦古猿”,这就引起了科学家们的联想,开始探索古人类的起源和路线,并把目光转向西南。近半个世纪的考古发掘终于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证明云贵高原是古人类的摇篮之一,从猿演变为直立人和智人的过程昭然若揭,其间并无缺环。在贵州发现了“桐梓人”、“水城人”、“穿洞人”、“兴义人”、“桃花洞人”等等。这与贵州的地理环境有关,气候温和适宜古人类生存,动植物丰富便于采集和狩猎,喀斯特地貌提供了大量可供制作石器的原料,而天然洞穴则是古人类遗址,有六枝桃花洞、水城硝灰洞,继之又发现盘县大洞。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