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塔遗址
㈠ 雷峰塔都出土了什么文物”
雷峰塔地宫出土60多件珍贵文物,总共100多公斤重,包括铁函、金涂塔、莲花座龙纹镏金铜佛像、银盒、铜镜、带扣、钱币、木器、水晶等。这些文物之中,制作精美的金涂塔和铜佛像尤为引人注目,金银皮带扣、玉供养人等小件文物也很有看头。
㈡ 西湖的雷峰塔简介
雷峰塔原名皇妃塔,文献及民间亦名黄妃塔、王妃塔、黄皮塔,原为五代吴越王钱俶所建供养舍利的佛塔(功德塔),位于今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湖南岸净慈寺前雷峰之上,与北岸宝石山上的保俶塔南北对峙、遥相呼应。原塔于1924年坍塌,仅存遗址,2002年在原址重建新塔。
夕阳西下时余晖映照雷峰塔形成著名的雷峰夕照景观,为西湖十景之一。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法海和尚骗许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许仙,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下。后小青苦练法力,终于打败了法海,雷峰塔倒塌,白素贞获救。
旧雷峰塔已于1924年倒塌,后重建,新建的雷峰塔为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之一。是西湖重要景区之一。
(2)雷锋塔遗址扩展阅读:
2000年至200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雷峰塔遗址进行了清理发掘。已探明的遗址主要有塔基、地宫、残存的塔身及部分外围建筑(僧房、道路等)。塔基与塔身均为等边八角形,塔基为外缘包砖砌石的生土台基,利用自然山岗平整改造而成,以最外侧计算每边长17米,对径41米,高出地面1.2-2.5米。
塔身基座为石砌须弥座,因地势西高东低,故东侧采用双层须弥座,西侧采用单层须弥座,东侧须弥座上雕刻有象征佛教“九山八海”的须弥山、海涛,西侧须弥座上雕刻有仰覆莲。塔基外缘与塔身基座之间为副阶,从塔基外缘出土的24块石灰岩方形柱顶石判断,原副阶每面均为四柱三开间,明间与次间面阔均约5米,进深约5.8米。
塔身仅存最底层,残高平均3-5米,为套筒式回廊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外套筒、回廊、内套筒和塔心室,与苏州云岩寺塔、杭州六和塔相仿,为吴越国后期典型的佛塔形制,其外套筒外壁边长10米,对径25米,为现存五代佛塔中体量最大的一座。
㈢ 雷峰塔是不是世界遗产
雷峰塔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属于世界遗产。
遗产名称: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入选时间:2011年
遴选标准:文化遗产 (ii)(iii)(vi)
地理位置:N30 14 15 E120 08 27
遗产编号:1334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自公元9世纪以来,西湖的湖光山色引得无数文人骚客、艺术大师吟咏兴叹、泼墨挥毫。景区内遍布庙宇、亭台、宝塔、园林,其间点缀着奇花异木、岸堤岛屿,为江南的杭州城增添了无限美景。数百年来,西湖景区对中国其他地区乃至日本和韩国的园林设计都产生了影响,在景观营造的文化传统中,西湖是对天人合一这一理想境界的最佳阐释。
㈣ 雷锋塔的故事
雷峰塔初建于公元977年,是吴越忠懿王钱弘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因塔成之时恰逢北宋追谥钱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孙氏为“皇妃”,所以命名为“皇妃塔”。后来,因其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渐被人们称为“雷峰塔”。
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法海和尚骗许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许仙,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下。后小青苦练法力,终于打败了法海,雷峰塔倒塌,白素贞获救。
(4)雷锋塔遗址扩展阅读
雷峰塔的历史价值:
雷峰塔遗址和地宫的发掘,使今人对于五代时典型的平面八边形楼阁式套筒塔的形制及构建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在中国造塔历史上是一座艺术精品,它是首创八角形平面,又是楼阁式塔型的一座名塔。尺度雄伟,比例适当,构造杰出,但又柔和绚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雷峰塔文物陈列区是浙江省博物馆里最吸引人的一处。自2014年11月,“雷峰塔文物陈列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展出以来,已经接待了百万参观者。
㈤ 雷峰塔历史
雷峰塔谁造的?
神秘的雷峰塔地宫发掘工作已经画上了句号。传说中的白娘子并版没有被“发掘”出来权,而发现的重达100多公斤的铁舍利函却成为一个新的神话:它的里面到底会藏着些什么呢?
“真相”很快就会大白,但记者还是请专家们做了一番预测:铁函内应有铜函,铜函内应有银函,银函内应有金函,金函内应有玻璃函,玻璃函中会奉安着释迦牟尼佛舍利。
在此次雷峰塔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了160多块有模印文字的塔砖,这些模印文字,一类属民间捐助者的乡里、姓名,如“吴甲俞荣”、“沈甲朱福”、“周甲金德”、“甲头吴朋”等。雷峰塔遗址发掘考古队队长黎毓馨认为,这类民间信众捐助建塔者人数众多,不应被认为是雷峰塔的建造者。另一类模印文字是“官”字款等,是官方出钱制造的,没有人的名姓,更无法确认出建造者。
还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雷峰塔系吴越国王之妃黄氏因奉藏“佛螺髻发”和佛经而建的,并据雷峰塔旧称“黄妃塔”,而认为雷峰塔是黄氏建造的。黎认为,这也是错误的。雷峰塔建于古杭州城西关门外,起初以城门命名该塔,称“西关砖塔”。公元976年,钱
㈥ 雷峰塔的来历
雷峰塔(Leifeng Pagoda)又名皇妃塔、西关砖塔,位于浙江省会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为吴越忠懿王钱弘俶因黄妃得子建,初名“皇妃塔”因地建于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
雷峰塔之名,则是因为塔建于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之上,中国民间以地名指称,都叫开了雷峰塔,反而少有知道皇妃塔的。至于雷峰之名的由来,据《淳祐临安志》所载,是因旧有郡人雷就筑庵所居,故名。也有人考证,中峰又称回峰,回峰之回字旧作雷,后人以形致误,错作雷峰。”旧雷峰塔已于1924年倒塌,后重建,新建的雷峰塔为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后人将雷峰塔景致称“雷峰夕照”,列为西湖十景之一。
拓展资料:
雷峰塔初建时为十三层,(雷峰塔原拟建高十三层宝塔,由财力不济,拟改七层,竣工时只造了五层)结构为砖石内心,外建木构楼廊,内壁嵌有刻着《华严经》条石,塔下供奉金铜十六罗汉像。建筑雄伟壮观,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倭寇入侵杭州,疑塔中有伏兵,纵火焚塔,塔檐等木结构件被毁仅剩砖结构赭黄色塔身。此后,人们传说塔砖可以驱病健身,底层砖块被挖一空,终于1924年9月25日下午塔身突然倒塌。
雷峰塔下的千年地宫的洞口就位于塔心部位, 距塔首层地面2.6米,洞口四周都是高达数米的塔 身残体。地宫口用一块方型石板密封,石板上则压 着一块据称重达750公斤的巨石,2001年3月11日雷峰塔地宫开始发掘,雷峰塔地宫体积不大,长约0.5米、宽约0.5米,深度据探测,约1米。
㈦ 雷峰塔是为什么而建造的
据文献及出土残碑考证,雷峰塔是吴越国王钱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而建,是吴越国后期典型的佛塔形制。用于地宫墙体的塔砖上有“未上二”等铭刻,表明营造地官的上限为辛未年,即971年;而直接覆压地宫的最底层塔身中模印“辛未”“壬申”等干支纪年文字的塔砖相互叠压现象,说明雷峰塔开工建设的时间应在972年或者稍后,雷峰塔地官的营建年代不会晚于972年。
雷峰新塔建在原来的遗址上,保留了旧塔被烧毁之前的楼阁式结构,完全采用了南宋初年重修时的风格、设计和大小来建造。
这座塔兼具遗址文物保护罩的功能,新塔通高71米,由起到保护罩的作用的台基、塔身和塔刹3部分组成,其中塔身高约49米,塔刹高约18米,地平线以下的台基约为10米。由上至下分别为:塔刹、天宫、五层、四层、三层、二层、暗层、底层、台基二层、台基底层。
塔身的设计沿袭了雷峰塔被烧毁前的平面八角形楼阁式制型,外观是一座8面、5层楼阁式塔,保留了宋塔的固有风格。
各层盖铜瓦,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翘角下挂铜风铃,风姿优美,古色古韵。同时二至五层还有外挑平座可供观景。用于装饰的塔刹高约16米,塔顶采用贴金工艺。它的外形具有唐宋时期江南古建筑的典型风格,在远处遥望,金碧辉煌。
专门为保护遗址而建的保护罩呈八角形,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外饰汉白玉栏杆。保护罩分上下两层,将雷峰塔遗址完整地保护起来。
雷峰新塔建成后,已经消失了70多年的“雷峰夕照”再次重现。全塔上、下、内、外装饰富丽典雅,陈设精美独到,功能完善齐备,以崭新的风貌和丰厚的内涵在西湖名胜古迹中大放异彩。游人登上雷峰新塔,站在五层的外观平座上,西湖山水美景和杭州城市繁华尽在眼底。
作为西湖南线的制高点,放眼四下眺望,碧波荡漾的西湖、秀美端庄的汪庄、初见轮廓的南线新景点、绿意葱茏的湖心三岛等一览无余。
而站在西湖东岸的湖滨路远眺,雷峰塔敦厚典雅,保俶塔纤细俊俏,两座塔隔湖相望,西湖山色又恢复了往日的和谐与美丽。
打开一道沉沉的古式门,可以走进新塔底层,这里,就是古塔遗址。而在台基的二层,同样可以看到遗址的模样。整个遗址区被玻璃包围着,以防氧化和人为破坏。
雷峰新塔是一座体现现代工艺的塔。塔中心的部位,是两座透明的电梯,周围是不锈钢扶梯。雷峰新塔也是古今中外采用铜件最多、铜饰面积最大的铜塔,栏杆、装饰瓦、脊、柱等都采用铜制。值得一提是铜瓦,虽为铜制,却呈青铜色,与陶瓦看起来极为相似。而且,这些铜瓦,还通过螺丝相互吃紧,不会像陶瓦或琉璃瓦那样易脱落。
发掘雷峰塔地宫以后,有关部门又采取雷峰塔遗址保护设施,对遗址保护设施的内在功能和外观形象加以延伸、拓展,雷峰塔原有的形制、体量和风貌再次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㈧ 真正的雷峰塔在哪里
浙江省杭州市
雷峰塔位于浙江省会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初建于公元977年,是吴越忠懿王钱弘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因塔成之时恰逢北宋追谥钱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孙氏为“皇妃”,所以命名为“皇妃塔”。后来,因其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渐被人们称为“雷峰塔”。
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法海和尚骗许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许仙,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下。后小青苦练法力,终于打败了法海,雷峰塔倒塌,白素贞获救。
(8)雷锋塔遗址扩展阅读:
在雷峰塔景区的暗层,大型壁画《白蛇传》将广为流传的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通过东阳木雕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大家眼前。该木雕由东阳木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陆光正先生带领他的弟子,数十位工匠花费近三年时间制作完成。
在爱情节当天,陆光正创作室的技师将展示《玉兔迎春》东阳木雕台屏以及东阳木雕制作中的“修光”技艺。东阳木雕大师还会亲自指导现场参与活动的情侣们制作爱情信物白蛇传木吊坠;特意设置的赠送芍药环节,让春心萌动时节更添一份爱意。
㈨ 雷峰塔遗址位于哪个地方
杭州雷峰塔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初名西关砖塔。
事实上,雷峰塔是五代时吴越国王钱弘俶为奉藏佛螺髻发舍利而建的佛塔,它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初名西关砖塔。又传说塔之构建与钱王庆贺其妃生子有关,故又名黄妃塔、王妃塔。初建时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八面七层。由宋李嵩《西湖图》中观之,雷峰塔其时确为南山一景。
元时雷峰塔之景已声名远播。元人尹廷高有《雷峰夕照》诗云:"烟光山色淡溟蒙,千尺浮图兀倚空。湖上画船归欲尺,孤峰犹带夕阳红。"
雷峰塔遗址和地宫的发掘,使今人对于五代时典型的平面八边形楼阁式套筒塔的形制及构建有了更直观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