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老残游记读后感

老残游记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0-11-24 12:37:05

⑴ 一篇老残游记的500字读后感

清刘鄂所著《老残游记》,分成几部分,前二十回写的比较完整,后面又加了续集九回,外编一卷。这本书写了很多清朝的社会情况,有些十分隐晦。

第一回“土不制水历年成患,风能鼓浪到处可危”,写到老残在蓬莱山上看到一艘大船,上面有贼人作乱,大船眼看就要沉没,什么驾驶的人杀人,所谓的英雄振臂高呼,都没能挽救船上的人。三个观者看不下去,划船去救时被误以为是洋人送外国向盘,被赶下船,大船眼看着沉没了。我想作者是把清朝政府看作快要沉没的大船,千疮百孔,就等着人去救呢。

第二回讲到明湖边美人绝调,说两个小姑娘说书精彩,写的非常好:五腑六脏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服帖;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一个毛孔不畅快。……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

第三回寻济南名泉,看病结识高绍殷山东抚台庄宫保及很多名流,为后文埋下伏笔。

第四回讲老残辞却宫保的盛情,一路打听官风很好的玉佐臣,听来很多暴行,特别是为了抓盗匪,竟然不辨分明,把一份安分守己又遭强盗陷害的于朝栋家害的家破人亡。更害了许多百姓,真正一个酷吏。后来结识申东造,推荐一个刘仁甫帮他们治贼。为请这个人,申的族兄申子平一路历经艰辛,,坠深涧,过危桥,遇猛虎,碰到涂家女子热心相迎,谈道论诗,还鼓琴调瑟,与桑家姑娘弹箜篌,吹角掀铃:耳中但听得风声,水声,人马蹙踏声,旌旗镬炔声,干戈击轧声,金鼓薄伐声……谈论时政,借古喻今,发了不少高论。老残继续游历,在黄河遇到冰封河面被阻,遇黄仁瑞,救翠环,了解到黄河漫堤的惨剧。设计谋,识真相,为齐河县十三口人命案查明真相,解救了魏家翁媳,救活了众人,惩治了酷吏刚弼、花花公子吴二,让人拍手称快!

续集里讲老残挟夫人翠环与德慧生夫妇上泰山烧香,救下斗姥宫,遇到尼姑逸云靓云,谈道入迷,翠环出尘。其中讲到逸云着魔,由要入男欢女爱到看破红尘,讲得很是细致。由此就知男人不把女人当人,女人不能太下贱,必自爱然后人爱之然后写了老残游地狱,其中关于地狱刑罚的描写显然有劝人向善的意味。可惜现在的人不愿看,否则倒是蛮好的教训。后来讲到现实生活中的弊端,也不过发发牢骚罢了。

书是看完了,余音饶梁。过去的人能把事情写的那么出神入化,为什么我却不能呢?

书中看出要写书还要有渊博的知识,有独到的见解,有精辟的言辞,还要有严密的逻辑,总之不是一件易事。

⑵ 急需一篇1000字老残游记的读后感

1903年8月,刘鹗写作的《老残游记》,首次在《绣像小说》上连载,以其独特的立意和优美的文字,使晚清小说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作为一个思想开明、勇于进取,具有富国救民热情的实业家,刘鹗的事业艰难坎坷,屡屡失败。《老残游记》是他为中国的命运也为自己的命运而痛惜,希望唤醒沉睡中的民众,补救残破的国家的“哭泣”之作。
《老残游记》批判晚清社会的腐败,其视角更为独特,着重揭露所谓“清官”之罪恶和所谓“好官”的昏庸,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政治的统治支柱,可谓切中要害。
《老残游记》的描写艺术从它一问世就受到人们的称赞。无论是景色描写,还是形象描刻画,无论是心理活动,还是气氛渲染,刘鹗的文笔都举重若轻,清新朴素,情境逼真,气韵生动。
胡适先生说:《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写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语烂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地的描写。在这一点上,这部书可算是前无古人了。

《老残游记》二十回,一九○三年发表于《绣像小说》半月刊,至十三回因故中止,后续载于《天津日日新闻》,原署鸿都百炼生著。作者的真名叫刘鹗,字铁云,清末江苏丹徒人,生于一八五七年,卒于一九○九年。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却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懂得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曾先后在河道总督吴大澄、山东巡抚张曜处作幕宾,帮办治黄工程,得到很大的声誉。又曾向清廷建议借外资兴筑铁路、开采山西煤矿,事情虽非经刘鹗手办成,但在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虎视眈眈,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时候,这种不惜有损主权以维护清廷腐朽统治的主张,显见违反人民的利益和愿望,遂被目为“汉奸”。刘鹗也终因不得志于清廷,去而经商,有过多次创办实业的计划,最后都一一归于失败。庚子(一九○○年)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刘鹗向联军购得太仓储粟,设平粜局,以振北京饥困。一九○八年清廷即以私售仓粟罪加以逮捕,流放新疆,次年七月病死于迪化(即今乌鲁木齐)。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成于一九○六年。书中借老残的游历见闻,对当时吏治的黑暗痛加攻击,揭发了所谓“不要钱”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做大官”(第六回)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客观上帮助人民认识到对整个官僚集团是不能寄以任何希望的。这里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观却是落后的,甚而是反动的。他坚决拥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这在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因之,《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
本书流行五十年来,拥有相当广泛的读者。许多人都称道它的文字艺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赞说:“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为一部艺术作品来看,无论在语言的运用上、在对生活的观察上、在细节的描绘上,都看得出作者不愿因袭、追求创造的精神。与晚清的同类小说相较,艺术上的成就是比较卓越的。
原文链接:http://www.yue.org/thread-3641-1-1.html

⑶ 老残游记五年级读后感200到300字

最近刚读完,觉得很合我的胃口。老残一个人到处游历,用非常文艺的话来说就是流浪。有点类似美国的嬉皮士时代。只不过老残是一个人拿着铜铃行医,一个是开着破车飞驰在美国西部的公路。不同的是老残接触的多是官,或者说是为民请命的角色。
我最喜欢看那段一个刘姓青年去找一位隐藏在山里的高人,一路上所见所闻让人犹如仙境,还遇到神仙似的人物,那段经历当真是回味无穷。到后来倒是无趣了些,结合了较多社会上的流行元素,不喜。总的来说很有意思,推荐。

⑷ 读《老残游记》有感800字

作者刘鹗,原名梦鹏,又名孟鹏。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刘鹗本人也是富有学识又得不到抱负的人。

《老残游记》是社会谴责小说,以暴露的阴暗面和种种弊端为主要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晚清的社会谴责小说的代表作有4部。《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老残游记》《孽海花》。其中每部书的侧重点各不一样,而《老残游记》则更以对自然风光的描写而见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
我觉得书中对大明湖的风光,黄河冰雪以及对音乐的描绘等艺术成就尤高,看起来让我很受感染。比如在描绘济南府的时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写,仅仅八字,就写出了济南的水多,树多的特点。我曾两次去过济南,那的水真是既多又特别清澈,连护城河中都能看到招摇的水草,绿油油的在水中自由地摆动。而大明湖中随处可见的一眼眼小小的泉眼,更是无时无刻不活泼地冒着泡泡。

作者在自叙里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说是作者对“棋局已残”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难遭遇的哭泣。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小说的突出处是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 刘鹗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

这里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观却是落后的,甚而是反动的。他坚决拥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这在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因之,《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而读书是不能用现在的思维和政治观点来评判古人的,古人的观点和现在是有出入的。所以读书时,不要过分在意作者的政治观点,不能因为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不一样而否定这是一本好书。

⑸ 老残游记的读后感400字数

中国少有的好书,讲的多是人生至理,对人生的理解特别透彻,对官场、对佛教、对道教的理解胜人一筹。有时间的话,建议伙伴们看看,对你的人生有所启迪!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