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游记
A. 看完《童游记之诗意唐朝》想知道有哪些充满人文气息的旅游去处呢
当然要首推大西安啦,这也是节目中蜜思鲁和笑笑来到的地方,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西安专是中华文明属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长安多次为都城,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在这里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兴教寺塔六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带娃增长见识的好去处。
B. 《童游记之诗意唐朝》是怎样的一档节目
《童游记之诗意唐朝》是一档以“诗意旅行”为原点,聚焦当下家庭亲子关系与教育话题,引发人们对家庭教育本质反思的原创新亲子旅游方式节目。节目将镜头聚焦了普通家庭,邀请了一对素人母女,创业辣妈“蜜思鲁”,和拥有治愈笑容的笑笑。《童游记之诗意唐朝》让素人也能成为主角,通过短视频的形式联结母女二人,以西安、苏州、成都作为主要旅行地点,在十二首唐诗的指引下发现唐诗之美,感受各处的人文风情。给屏幕前的观众代入感,为观众带来一次不一样的诗意之旅。节目每期都会出一个路书,父母可以根据旅行路书带着孩子沿着“蜜思鲁”和笑笑的旅行路线,重走唐诗之路,在旅行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对于诗和远方,不同的家庭有着各自的见解。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太小,领悟能力和感受能力有限,并不能从中得到什么。其实,通常情况下,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获得什么,会通过他的表达或者他的改变作为判断依据。但对于一个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期的孩子来说,他的能力不足以让他表达收获,反映成长,但这并不能否认他们在旅行中收获到的精神力量。所谓寓教于乐,即让孩子体验不同的环境,在陌生喧闹的人群中鼓起勇气去听、去看、去感受,这就是一种成长~
C. 《童游记之诗意唐朝》有哪些现实社会意义
春暖花开好时节,又恰逢清明五一小长假,很多家长也开始蠢蠢欲动,为萌娃们规划亲子旅行事宜。“游学”这个词一定吸引了不少为了孩子教育操碎心的妈妈们。
游学旅行,既可以让孩子到异地或异国旅行感受别样风光,又可以让当地风土人情、自然环境与文化内蕴与孩子自然相融,增长见闻,开阔眼界,何乐而不为?
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从古到今,虽然每个时代游学的初衷和意义有些出入,但都是以“学习”为核心,以开拓视野、增长见闻、文化交流为辅,希望成为更好的人,做更好的事。
而现代很多游学产品受到质疑正是因为这一初衷产生了偏差。所以当一档亲子真人秀节目《童游记之诗意唐朝》在妈妈圈引起广泛反响的时候,“游学旅行”这个略有些尴尬的话题再次被提上讨论日程。
家长们应该如何选择和规划自己的游学旅行,让亲子游学真正回归本质,成为一件既快乐又有意义的事儿呢?细究《童游记之诗意唐朝》的节目设计,或许可以获得一些启发。
以“唐诗”为线索,探访传统文化之根
这个叫做《童游记之诗意唐朝》的游学类真人秀节目,选择了“沿着唐诗发生的地方”规划亲子路线,去到的每一个地方都在唐诗中可以找到影子,都有诗人在彼时彼地为它感怀或抒情。这在一众高大上的海外、国际“游学团”中间显得有些特别。
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路线设计呢?节目的主创团队通过对节目中母女主角的教育背景、孩子喜好,以及节气等进行综合考量的结果。
节目把首站选在了古都西安大唐芙蓉园,这里儿童嘉年华的设置可以让六岁的笑笑从游戏中获得旅行的乐趣,更快的融入旅行;节目中乡试会试殿试的“通关设计”则是以体验式让孩子了解古代杏园登科的细节和流程。节目中每一个去到的地方都有着对应的唐诗和它的文化背景,古原楼是李商隐《登乐游原》产生的地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与景无缝交融,让孩子亲身感受夕阳将近的壮观,体味时间转瞬即逝的力量,学会珍惜时间;
在三圣乡的精品梅桩盆景园里,唐代诗人张渭的七绝《早梅》配合傲放的梅花,梅花的形态和岁寒三友的品格,都在诗与景中展现无遗。在苏州刺绣博物馆,则为笑笑设计了“上机织布、拿针刺绣”的体验环节,让她近距离感受白居易《缭绫》中“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的意境,体味苏绣文化的魅力。
这种知行合一,将传统文化与品格教育与旅行融为一体的形式,应该是符合游学的初衷的。且整个路程设置新颖有趣,细节考究,既可以让孩子增长见闻,将书本中的内容以实物的形式鲜活的呈现出来,切实感受人文景观、唐朝诗词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在游玩中学习唐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学习变得有意义。
这一段“唐诗寻根之旅”也与国内近年来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大力提倡无缝契合。
在教育部最新出版的一项新政中,明确要求要“增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切实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修和选择性必修各个部分,这也被越来越多人解读为“得语文者得天下”。
这说明什么?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宫地位,官方盖章认证了。
家长们想要自主规划“亲子游学旅行”或者对于主题选择深陷纠结泥潭不能自拔的,不妨参照一下《童游记之诗意唐朝》的节目设置,根据自身情况设计适合自己的路线和主题。
游学之旅,也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其实,游学旅行不是孩子孤军奋战,就像教育从来不是孩子单方面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游学推崇亲子旅行的原因之一。游学之旅也是和孩子一起发现、一起感悟、一起成长的过程。
还是以《童游记》为例,它摒弃火爆的明星真人秀,选择素人母女作为亲子旅行的主角,让千千万万个妈妈和孩子在她们身上看到自己,反观自身。节目中辣妈蜜思鲁面对女儿笑笑的“不守常规”所表现出来的短暂无措就是很多家长的真实写照。蜜思鲁从一个想做“100分妈妈”到发现自己不是“100分妈妈”,再到反省、调整和改变与女儿的相处模式,一直在改变。在与孩子的旅行中,孩子在体验中成长,在感悟中坚强,而妈妈也在发现问题反思自身中获得成长,亲子关系更加紧密。
其实,从古到今,游学的本质一直未曾改变,遵循“学习”这个核心,以孩子为本,让孩子在游中玩,在玩中看,在看中想,在想中学,在学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心灵的升华、眼界的拓展,这就是现代游学的意义。而家长在亲子旅行过程中也同步成长,与孩子一同丰富己身。终归,无论走多远,去到哪里,学习什么,“游学”的本质上还是要强大自身,在更广阔的世界和天地中,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D. 长白嘻游记儿童游泳馆适合多大孩子
最适合:6-12岁孩子游泳。
E. 《童游记之诗意唐朝》有哪些现实社会意义
《童游记之诗意唐朝》里第五集,一首《山居秋暝》引着笑笑和妈妈来到翠华山寻找诗人王维的足迹,体会诗句中的景色和情感,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
如今的家长们大都重视孩子的教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重培养诗书礼仪、唱歌跳舞等各方面特长,上各种辅导班,进更好的学校,家长们也是用心良苦。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需要思考一下,这样的培养方式是否存在一些缺陷?我们看到孩子们很多时候是这样的:书上学粒粒皆辛苦,却每天都在倒饭菜;三字经、弟子规背了很多,回家却很少做家务;老师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脑子里却怎么也浮现不出那美的画面。
也就是说我们有了很多知识的累积,然而却并不能把它转化到生活中,性情并没有得到更好的滋养。
知识如果离开了生活,它还有什么用呢?
我们的孩子首先需要的应该是丰富的生活体实践和性情品德的培养。试着像笑笑妈妈一样,让孩子带上书本上的知识走出去吧,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去感知,去领悟。
具我所知有一所私立学校,每年会多次组织带孩子们到户外,到山川河流,让孩子们去徒步,去认识各类植物,收集果实标本,认识自然界的天气、方向,学习野外生存技能。需要学的知识太多太多了,岂是只在书本上而己!我个人就非常欣赏这种教学方法。
《童游记之诗意唐朝》里6岁的笑笑从小就有一颗聪明好学,热爱自然的心,源于笑笑妈妈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把知识运用到生活,并在生活中恰到好外的机会让孩子学到知识;把诗人的浪漫情怀回归于自然,相信将来的笑笑也会在自然中,培养一颗像诗人般的宽广胸怀和对美的审视力。
这些又岂是在只在书本中能学到的?
知识源于生活
一切知识学问都需在生活中体验和运用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空有学问夸夸其谈,必然是不能感染人的,就像一个演员如果不在生活中去体验喜怒哀乐,就演不出感动人的戏。同时年轻的爸爸妈妈,可以学习一下笑笑妈妈,如何启发思考,引导表达,在和孩子相处的日常点滴中,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学习知识,增长智慧。
让知识运用于实践,孩子会记忆深刻;让学习变得自然,孩子会更爱学习。放飞孩子的心灵,亲近大自然,他会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童游记之诗意唐朝》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