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夏遗址
A.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为何考古界一直找不到夏朝的遗址
中华文明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源头也一直都是史学家与考古学家关注与研究的对象。我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却由于成书比较晚,在考古学上也没有公认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所以近现代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尤其是国际社会一直不承认夏朝的存在。
国际社会对“文明”认可,主要有几个特征:文字、金属冶炼术、城市国家(城邦)、宗教礼仪等。现在在考古学上,也没有出土任何与夏朝有关的文物,也没有发现夏朝使用的文字。
虽然现在考古学上没有充足文献来证明夏朝的存在,但不可能割据夏朝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一部分的存在。
B. 特洛伊古城遗址和夏王朝都城遗址。反映了古代文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这个应该是反映了古代文明的一个时代性,这两个肯定是处于不同的时代,所以说生产力的水平也不一样,从中都能够看得出来,另外的话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这个也能从这两处能看的出来,我觉得主要就是反映了文化上面的一个区别,毕竟都是来源于不同的文化。
C. 夏文考古遗址的自然气候
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土南北,把秘鲁分为三个地理区:山脉以西的沿岸区是狭长的 平原,除季节性河流河谷地区外气候干旱;高原区即安第斯山区,阿尔蒂普拉诺高原和全国最高的山峰──海拔6,768米的瓦斯卡兰山都位于该区;第三个区域是占全国土地面积60%的亚马孙林区,区内是被亚马孙雨林覆盖的广阔的低地,位于山脉以东。
秘鲁境内大部分河流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注入三个主要流域之一。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多为间歇性,斜度较高,长度较短;亚马孙河支流的长度较长,流量较大,流出高原区后斜度降低;注入的的喀喀湖的河流则以长度短、流量大为特征。秘鲁境内最长的河流依次为乌卡亚利河、马拉尼翁河、普图马约河、雅瓦里河、瓦亚加河、乌鲁班巴河、曼塔罗河和亚马孙河。
安第斯山脉的山峰是秘鲁很多河流的源头与其他赤道国家不同,秘鲁的气候不是单一的热带;安第斯山脉和秘鲁寒流使全国各地的气候有较大的差异。沿岸区气候温和、湿度高但降水量低,但该区北部气温和降水量都较高;高原区夏季多雨,气温和湿度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下降;亚马孙林区温暖多雨,但南端的冬季寒冷,不是四季都有降水。因为丰富的地理和气候形态,秘鲁境内的生物多样性极高:截至2003年,该国发现21,462种动物和植物,其中5,855种是特有种。秘鲁政府设立了几个国家公园进行保育工作。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全境气候自西向东依次是太平洋狭长地带的热带沙漠气候、中部安第斯山脉中段的高原气候和东部亚马孙流域的原始森林的热带雨林气候。
秘鲁的夏天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3月,其中2月为全年中最热的月份,但其月最高气温不会超过31℃。秘鲁的冬天在每年的4月到11月,秘鲁冬季的月平均温度也只是18℃。由于气候的多样化,秘鲁当地有着丰富多样的风土人情。秘鲁境内河流、高山众多、并且有着热带雨林和沙漠等特别风貌,而秘鲁的太阳神、库斯科城、印加文化也使秘鲁成为了南美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