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丹丹乌里克遗址

丹丹乌里克遗址

发布时间: 2020-11-24 14:20:30

❶ 策勒县有什么景区

有很多,比如来恰哈泪泉(地处策勒县自恰哈尔乡15公里处的策勒河河谷旁,临河而倚,风景秀丽)、策勒小佛寺遗址(位于策勒县达玛沟乡,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小的佛寺。系南北朝遗迹,距今1500-1800年)、板兰格草场(乌鲁克萨依乡板兰格草场离县城距离130公里,草场类型冬草场,面积4.5万亩,海拔高度3500—3800米。一望无际的蓝天,触手可及的白云,绘成一幅雪山美景)等等……

❷ 新疆文物保护单位有哪些

克孜尔千佛洞(拜城县)
库木吐喇千佛洞(库车县)
高昌故城(吐鲁番市)
雅尔湖故城(吐鲁番市)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吐鲁番市)
苏公塔(吐鲁番市)
楼兰故城遗址(若羌县)
北庭故城遗址(吉木萨尔县)
阿斯塔那古墓群(吐鲁番市)
阿巴和加麻札(墓)(喀什市)
尼雅遗址(民丰县)
苏巴什佛寺遗址(库车县)
伊犁将军府(霍城县)
森木塞姆千佛洞(库车县)
奴拉赛铜矿遗址(尼勒克县)
圆沙古城(于田县)
克孜尔尕哈烽燧(库车县)
孔雀河烽燧群(尉犁县)
罗布泊南古城遗址(若羌县)
莫尔寺遗址(疏附县)
托库孜萨来遗址(图木舒克市)
米兰遗址(若羌县)
安迪尔古城遗址(民丰县)
石头城遗址(塔什库尔干县)
七个星佛寺遗址(焉耆县)
热瓦克佛寺遗址(洛浦县)
白杨沟佛寺遗址(哈密市)
大河古城(巴里坤县)
乌拉泊古城(乌鲁木齐市)
台藏塔遗址(吐鲁番市)
三海子墓葬及鹿石(青河县)
焉不拉克古墓群(哈密市)
察吾乎古墓群(和静县)
切木尔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阿勒泰市)
扎滚鲁克古墓群(且末县)
山普拉古墓群(洛浦县)
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扎(霍城县)
昭苏圣佑庙(昭苏县)
艾提尕尔清真寺(喀什市)
克孜尔尕哈石窟(库车县)
平定准噶尔勒铭碑(昭苏县)
丹丹乌里克遗址(策勒县)
麻扎塔格戍堡址(墨玉县)
通古斯巴西城址(新和县)
楼兰墓群(若羌县)
五堡墓群(哈密市)
洋海墓群(鄯善县)
阿日夏特石人墓(温泉县)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疏附县)
速檀·歪思汗麻扎(伊宁县)
叶尔羌汗国王陵(莎车县)
艾比甫·艾洁木麻扎(阿图什市)
哈密回王墓(哈密市)
靖远寺(察布查尔县)
吐峪沟石窟(鄯善县)
坎尔井地下水利工程(吐鲁番市)
塔城红楼(塔城市)
三区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动中心旧址(伊宁市)

❸ 楼兰古城

楼兰古城

“沙埋古城”的传说

关于海市蜃楼般的“沙埋古城”传说,几百年来一直在喀什噶尔、拉吉里克、玛拉巴什、叶尔羌……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绿洲的居民中传播不息。1895年4月10日这一天,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驼队离开了麦盖提的拉吉里克村,驼队有8峰骆驼、两条狗、3只羊、1只公鸡和10只母鸡,有够一行食用三四个月的粮食,全套皮大衣、冬装,以及足够装备一个警卫班的3支长枪、6支短枪,还有从气温表到测高仪等一应科学仪器……可是,惟独没有带上足够的饮水!因而精良装备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穿越叶尔羌河与和田河之间的广袤沙漠时,几乎葬送了整个探险队!几天之后就耗尽了所带饮用水,在此后行程中,他们喝过人尿、骆驼尿、羊血,一切带水分的罐头与药品也是甘露,最后,不得不杀鸡止渴,可割掉头,母鸡的血已经成了凝固的“玛瑙”。和田河可望而不可及的河岸林带,赋予了他们超常的毅力,可是当他们最终挣扎着来到和田河时,却发现那实际上是季节河,这个意外使他几乎崩溃。但幸运的是,和田河中游一处全靠旺盛泉水才保持在枯水期也不干涸的水潭拯救了他们。此后,探险家斯坦因、瑞典科学家安博特都找到过这个水潭。他们最终丧失了全部骆驼、牺牲了两个驼夫、放弃了绝大部分辎重,遗失了两架相机和1800张底片,从此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了一个别名“死亡之海”。

千年重现

绝处逢生,1895年4月-5月间,斯文·赫定带领队伍完成从西向东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是他,从灭顶之灾中获取了受用终生的教益,此后的探险途中,他用铅笔速写代替照相,竟然造就了一个极具个人特点的画家,一生留下了5000多幅画;因缺水“败走麦城”,导致此后40年探险生涯铭心刻骨的教训,他的一大发明就是选择冬天,携带冰块进入沙漠。1896年1月,他在塔瓦库勒装备了驼队,向继续东穿越沙海,这次的收获是,发现两处遗址。1月23日黄昏,驼队来到一片久无生机,死树枝全脆得像玻璃的废墟,也就是当地人所谓的丹丹乌里克——象牙房子,整个遗址气势恢宏,建筑规格不同寻常。这个远离近代绿洲带的往古沙埋古城,曾是古国于阗的重镇,而后来,斯坦因、特林克勒等在这儿都作过发掘,所获颇丰,它的存在至少证实,千年之前塔里木的沙漠绿洲格局与今天迥然不同。丹丹乌里克对再现中国古代西域文明发展程度最高的塔里木河流域精彩纷呈的古城邦具有里程碑意义,后来赫定还探访了通古孜巴斯特的原始村落,初次由南向北纵穿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证实了野骆驼乐园的存在,抵达罗布荒原,使“罗布泊位置”这个“世纪之争”迈出了一大步。

不过,这还不是传说当中的楼兰。然而,探险者的脚步不曾停止……

楼兰古城出土的木简

1899年,斯文赫定又在瑞典国王经诺贝尔的资助下,在新疆进行了第二次考察探险。

1899年12月-1900年2月,从东向西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1900年3月,考察罗布泊,3月28日,由于一个偶然机遇,发现楼兰古城;

1900年4月-5月考察罗布泊,漂流塔里木下有;

1901年1月-3月,考察罗布泊,挖掘楼兰遗址……

木牍,2~3世纪,楼兰出土

一把斧头,一个城堡

关于那个偶然是这样的:1900年3月28日,斯文·赫定一行正在罗布泊沙漠考察途中,他雇佣的驴工兼向导,维吾尔族农民艾尔迪克在寻找丢失的铁斧的途中,遇到了沙漠狂风,意外地发现沙子下面一座古代的城堡,他把这发现告诉了斯文赫定。斯文·赫定听说后,马上随艾尔迪克来到了罗布泊西北岸的这片遗迹处,发现古代遗迹散布着美丽的木雕、织物、钱币。因缺乏饮用水,斯文·赫定只好返回。经过一年的悉心准备,在1901年3月3日,斯文·赫定专程来到这片神秘遗迹,进行了一个星期的发掘工作,发掘不少文物,钱币、丝织品、粮食、陶器、36张文书、120片竹简和几支毛笔……斯文·赫定回国后,把文物交给德国的希姆莱鉴定。经过整理分析,根据出土文书中有楼兰字样,遂认定此遗迹就是消失多时古楼兰城。这一重要发现震惊了世界,为斯文·赫定赢得了极大的荣誉。

在无边沙漠夺路而走,却将他引导到了一处处重要古城遗址:丹丹乌里克、喀拉墩、玛扎塔格戍堡……直到发现楼兰古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由此得到极富现代意义的阐释。

楼兰遗址

茶马古道

如今,俯瞰楼兰古城,城中东北角有一座烽燧,虽然经过历代不同时期的补修,但依然从它身上可以看出最早汉代建筑的风格。烽燧的西南是“三间房”遗址。这座100平方米的房屋,建筑在一块高台上,三间房正中的一间要比东西两间显得宽大。20世纪初,斯文.赫定就是在东面一间房内发掘出大量的文书简。从三间房西厢房残存的大木框架推测,这里昔日曾是城中屯田官署所在地。继续向西,是一处大宅院。院内,南北各有三间横向排列的房屋。在古城,这座院落建筑也是比较排场的。相形之下,大宅院南面的房舍多数是单间,矮小、散杂而破败不堪。如果根据出土文书推测三间房毗邻的框架结构房屋是楼兰古城的官署遗迹。

楼兰是汉代西域一个强悍的部族,他们居住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东部,罗布泊的西北缘。楼兰人的首都就是著名的楼兰古城。据记载,那时的楼兰国政通人和,经济繁荣,物产丰富,周围建有雄伟城墙、是边境重镇、“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繁华之邦。我国内地的丝绸、茶叶、西域马、葡萄、珠宝,最早都通过楼兰交易。许多商队经过时,都要停下休息。公元前108年,楼兰国臣服了汉朝,年年岁岁进贡来朝,以后几降几反,成为当时汉朝的心腹之患。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之四》中借用傅介子斩楼兰王典故,这样表明征战将士誓平边患的决心: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楼兰古城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它在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公元630年消亡,有800多年历史。它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它身边有烟波浩淼的罗布泊,它门前环绕着清澈的河流,人们在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斯文·赫定其人

两项成绩使赫定名满天下:一个是发现楼兰古城,一个是填补地图上西藏的大片空白。当然这都是从欧洲人的角度来说,赫定通过精确的描述,第一次把它们纳入西方知识体系。赫定因此成为世界级偶像,激励了包括发现敦煌文书的斯坦因等一批人步其后尘。

斯文赫定,瑞典人,生于1865年,那正是为19世纪地理大发现吞没的时代。西方地理学界,也许可以说是整个知识界已向地图中的空白点宣战,这样的氛围,使斯文赫定对未知世界有一种执著的迷恋。1886年春天(当时19岁中学刚毕业)踏上了离乡之路。之后游历波斯及中东进行了首次亚洲考察旅行,为广袤的亚洲腹地深深吸引,终生事业方向由此确定。

青年时代的斯文·赫定

1886年秋天,斯文赫定进入大学学习。1888年底,赫定最早进入中国。他抵达新疆西部一个有中国驻军的边境据点时,驻军统领柯安当晚就前来拜访并致赠礼物。这个细节表明,当时中国人还没有现代边界意识,至少不认为赫定属于非法越境。1890年4月,斯文赫定再次踏上远赴中东的征途。作为瑞典王国外交使团的翻译,他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在国王支持下开始了它在亚洲的第二次探险旅行。1890年12月他由俄国进入中国新疆,抵达中亚名城喀什。然而这已是他第二次来到中国。1891年1月初,返回瑞典。1893年10月16日,斯文赫定又一次前往亚洲,1894年2月进入帕米尔高原,1894年5月1日,抵达喀什。1895年2月17日,斯文赫定走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由于经验不足、条件恶劣,经过苦苦支撑才被正巧路过的一支骆驼队搭救……后来就是前文所说的事情了。

赫定探险最主要的动力是那里的很多地方“从来没有西方人去过”,他想做“第一个西方人”。此后长时间的探险生活,甚至使他无暇娶妻。他说:我已和中国结婚。而这个名字,和中国的古楼兰、敦煌也紧紧连在一起。

编辑本段

楼兰消失之谜

楼兰古国(1张)1900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沿塔里木河向东,到达孔雀河下游,想寻找行踪不定的罗布泊。3月27日,探险队到达了一个土岗。这时,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斯文·赫定发现他们带来的水泄漏了许多。在干旱的沙漠中,没有水就等于死亡。他们于是去寻找水源,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发生了,一座古城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有城墙,有街道,有房屋,甚至还有烽火台。

斯文·赫定在这里发掘了大量文物,包括钱币、丝织品、粮食、陶器、36张写有汉字的纸片、120片竹简和几支毛笔……

斯文·赫定回国后,把文物交给德国的希姆莱鉴定。经鉴定,这座古城是赫赫有名的古国楼兰,整个世界震惊了,随后,许多国家的探险队随之而来……经历史学家和文物学家长期不懈的努力,楼兰古国神秘的面纱被撩开了一角。

1979年,新疆考古研究所组织了楼兰考古队,开始对楼兰古城古道进行调查、考察。在通向楼兰道路的孔雀河下游,考古队发现了大批的古墓。其中几座墓葬外表奇特而壮观:围绕墓穴是一层套一层共七层由细而粗的圆木,圈外又有呈放射状四面展开的列木。整个外形像一个大太阳,不由得让人产生各种神秘的联想。它的含义究竟如何,目前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说法一:楼兰消失于战争。公元五世纪后,楼兰王国开始衰弱,北方强国入侵,楼兰城破,后被遗弃。

说法二:楼兰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上游河水被截断后改道,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楼兰曾颁布过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律。

说法三:楼兰的消失与罗布泊的南北游移有关。斯文·赫定认为,罗布泊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左右。3000多年前有一支欧洲人种部落生活在楼兰地区,1500多年前楼兰再次进入繁荣时代,这都和罗布泊游移有直接关系。

说法四:楼兰消失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经过哈密(伊吾)、吐鲁番的丝绸之路北道开通后,经过楼兰的丝绸之路沙漠古道被废弃,楼兰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说法五:楼兰被瘟疫疾病毁灭。一场从外地传来的瘟疫,夺去了楼兰城内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侥幸存活的人纷纷逃离楼兰,远避他乡。

说法六:楼兰被生物入侵打败。一种从两河流域传入的蝼蛄昆虫,在楼兰没有天敌,生活在土中,能以楼兰地区的白膏泥土为生,成群结队地进入居民屋中,人们无法消灭它们,只得弃城而去。

编辑本段

历史上的楼兰古国

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50年代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玩弄着两面派的政策,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冲,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攻守同盟失败。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沉重的负担,以至杀戮使者。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结果作为降服的证据楼兰王子被送至汉王朝作人质。楼兰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一个王子,表示在匈奴、汉之间严守中立。此后,汉远征军攻打匈奴一个属国时,楼兰王通匈奴,在国内屯驻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汉朝廷。汉武帝再次派兵讨伐楼兰,直逼首府扦泥城,楼兰王大恐,立刻打开城门谢罪,武帝要其监视匈奴的动静。公元前92年楼兰王死去,招在汉朝作人质的王子回去继位,王子非常悲痛,不愿轻易回国,由其弟继承了王位。新王时间不长死去,匈奴趁这个机会以昔日在自己国家作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继承了王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迅速派使者前往劝诱新立国王至汉朝廷,欲扣作人质,未能成功。此后二三年间,汉与匈奴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楼兰国境接近玉门关,汉使者经常通过这个关门前往西域诸国,要经过楼兰境内名为白龙堆的沙漠,沙漠中经常有风,将流沙卷入空中形状如龙,迷失行人,汉朝不断命令楼兰王国提供向导和饮用水,因汉使屡次虐待向导,楼兰拒绝服从其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汉武帝最终派刺客暗杀了新国王。为在汉朝廷作人质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楼兰继承王位。但是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遇暗杀。汉武帝在保护国王的名义下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以上是汉武帝时与楼兰的关系,此后汉王朝势力衰弱,楼兰再次走向衰落甚至后来的灭亡.

编辑本段

楼兰古城之谜

到新疆,对一个探险旅游者来说,有一处地方是充满吸引力的。这个被称为“沙漠中的庞贝”的神秘古城,就是西域古国楼兰。

古楼兰位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西岸,是新疆最荒凉的地区之一。这里悠久的历史、天方夜谭似的传说故事是多么令人神往;它那神秘地在地球上消失,又意外地出现,引起多少人的兴趣——许多中外游人和探险家都不辞辛劳地沿着丝绸之路向西进发,去目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古楼兰。1979年1月,我国已故科学家彭加木就曾从孔雀河北岸出发,徒步穿过荒漠到达楼兰遗址考察。

楼兰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枢纽,中西方贸易的一个重要中心。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这是文献上第一次记载楼兰城。西汉时,楼兰的人口总共有1万4千多人,商旅云集,市场热闹,还有整齐的街道,雄壮的佛寺、宝塔。然而当时匈奴势力强大,楼兰一度被他们所控制,他们攻杀汉朝使者,劫掠商人。汉武帝曾发兵破之,俘虏楼兰王,迫其附汉。但是楼兰又听从匈奴的反间之计,屡次拦杀汉朝官吏,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前,大将军霍光派遣傅介子领几名勇士前往楼兰,设计杀死了楼兰王尝归,立尝归的弟弟为王,并改国名为鄯善,将都城南迁。但是汉朝并有放松对楼兰的管理,“设都护、置军候、开井渠、屯田积谷”,楼兰仍很兴旺。

东晋后,中原群雄割据,混战不休,无暇顾西域,楼兰逐渐与中原失去联系。到了唐代,中原地区强盛,唐朝与吐蕃又在楼兰多次兵戎相见。“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可见,楼兰在唐朝还是边陲重镇。然而,不知在什么年代,这个繁荣一时的城镇神秘地消失了。楼兰古国究竟在何方呢?成了人们猜了若干世纪的不解之谜。

1900年3月,著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带领一支探险队到新疆探险,他们在沙漠中艰难行进。我国维吾尔族人爱克迪在返回原路寻找丢失的铁斧,遇到了沙漠狂风,意外地发现沙子下面一座古代的城堡。他把这发现告诉了斯文赫定。第二年斯文赫定抵达这神秘城堡,发掘不少文物,经研究后断定,这座古城就是消失多时古楼兰城。

楼兰城的再现,引得各国探险家争相前往探险觅宝。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美国人亨迁顿、日本人桔瑞超先后抵达这座“有高度文化的古城遗址”,掠走了一批重要文物。

楼兰城从沙丘下被人发现了,但一个更大的谜困惑着探险家们:繁华多时的楼兰城为什么销声匿迹,绿洲变成沙漠、戈壁,沙进城埋呢?

1878年,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考察了罗布泊,发现中国地图上标出的罗布泊的位置是错误的,它不是在库鲁克塔格山南麓,而是在阿尔金山山麓。当年普尔热瓦尔斯基曾洗过澡的罗布泊湖水涟漪,野鸟成群,而今却成了一片荒漠、盐泽。也就是说,罗布泊是个移动性的湖泊,它实际的位置在地图位置以南2度纬度的地方。

普尔热瓦尔斯基部分解开了这个谜。1979年和1980年,新疆科学工作者对它进行了几次详细考察,终于揭开了这个被风沙湮没1600多年的“沙中庞贝”之谜,使人看到了它的本来面目——

楼兰古城的确切地理位置在东经89度55分22秒,北纬40度29分55秒。它占地面积为10万8千多平方米。城东、城西残留的城墙,高约4米,宽约8米。城墙用黄土夯筑;居民区院墙,是将芦苇扎成束或把柳条编织起来,抹上的粘土。全是木造房屋,胡杨木的柱子,房屋的门、窗仍清晰可辩;城中心有唯一的土建筑,墙厚1.1米,残高2米,坐北朝南,似为古楼兰统治者的住所;城东的土丘原是居民们拜佛的佛塔。

罗布泊怎会游移呢?科学家们认为,除了地壳活动的因素外,最大的原因是河床中堆积了大量的泥沙而造成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中的泥沙汇聚在罗布泊的河口,日久月长,泥沙越积越多,淤塞了河道,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便另觅新道,流向低洼处,形成新湖。而旧湖在炎热的气候中,逐渐蒸发,成为沙漠,水是楼兰城的万物生命之源。罗布泊湖水的北移,使楼兰城水源枯渴,树木枯死,市民皆弃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风暴中,楼兰终于被沙丘湮没了。

楼兰的消失跟人们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也有关系。楼兰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汉、匈奴及其他游牧国家,经常在楼兰国土上挑起战争;为了本国的利益过度垦种,使水利设施、良好的植物受到严重破坏:“公元三世纪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风沙淤塞,在今尉犁东南改道南流,”致使楼兰“城郭岿然,人烟断绝”、“国久空旷,城皆荒芜。”

❹ 介绍精绝文化及遗址等

http://ke..com/view/324787.html?wtp=tt
精绝国,最早见于《史记·西域传》:“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 五百人。精绝都尉、左右将,驿长各一个。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戍庐国四日,行地空,西通扜弥四百六十里”。
这是活跃在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个小王国 殷实而富庶。 时过四五百年,玄奘取经东归时看到得尼壤城,已是另一番景象了。《大唐西域记》:“媲麽川东入沙碛,行二百余里,至尼壤城,周三四里,在大泽中, 泽地热湿,难以履涉, 芦草荒茂,无复途径,唯趣城路仅得通行,故往来者莫不由此城焉,而瞿萨旦那以为东境之关防也”。残缺史料仅记于此,精绝国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

历史学界现在普遍认为尼雅即为古书中的精绝古国。

《自然之友》原文

〖编者按:在上一期的《通讯》中,我们刊登了吴礽(音仍)骧先生写的《河西考古之余》一文,从考古的角度谈到古代开拓西北的教训。本期,我们再转载生态作家沈孝辉先生发表在《北京观察》2000年5月号上的这篇文章。相隔近30年,他们二人在同一地区,从各自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实地考察,竟达到了几乎完全相同的结论。这再次向我们证明:在我国的西北,历史上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带来的生态灾难,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惨痛的历史事实。任何稍有环境生态意识的当代人,都不能对此等闲视之。〗



在塔里木盆地旅行,沿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周缘的绿洲——若羌、且末、民丰、于田、策勒、和田、皮山、莎车、麦盖提,一站站走去,无论你走到哪一个偏僻的角落,都可以听到民间流传的有关沙埋曷劳落迦古城的有滋有味的传说。 1300多年前的唐玄奘听过;1OO多年前的欧洲探险家斯文·赫定和斯坦因听过;今天,塔里木的子孙也会讲给每个客人听。沙埋古城的确是一个具有超越时空魅力的故事,虽然经不知多少代人的口口相传和加工改编,因而出现了许多“版本”,但仍具有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最初记载的那种警示意味。

传说古代于阗(音田)国(今和田)的北方有一个安乐富足,但不皈依佛法的城邦,名叫曷劳落迦。某日,街头突然出现一个装束奇特、相貌古怪的游方僧。曷劳落迦的国王得到禀报,居然下令说:任何人都可以对他掘沙扬土驱逐。于是游方僧不但化不到斋饭,反而到处遭受驱赶,只有一位礼敬佛像的忠厚长者表示关切,私下提供饮食。游方僧对长者说,由于本城居民扬沙驱赶我,将会受到灭顶之灾的惩罚。我走后,上天将会降下一场沙雨将曷劳落迦湮没,生灵灭绝。你必须及早离开。

仁慈的长者闻讯连忙四出报信,却无人相信,反遭讥笑污辱。长者见人们已经无可理喻,只好独自逃生。游方僧走后第七天夜半时分,整座城市正在梦乡,突然,凶猛的的沙雨伴随着狂风从天而降,倾刻之间埋没了这个繁荣的城邦。从此,曷劳落迦变成沙山,永远沉睡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中。



沙雨湮(音淹)没曷劳落迦的传说,并非全无根据、仅为弘扬佛法而凭空杜撰。这是塔里木历史的折射。你只须抹去故事里的神话色彩,就会发现在这个半睡半醒的传说之梦中所蕴含的可怕的真实,以及人类破坏环境就必遭天怒和天谴的真谛。事实上,它显然是根据西域历史上某个被风沙摧毁的绿洲古城的事件加工而成的。

那么曷劳落迦究竟是丝路南道上的哪座古城呢?几据《大唐西域记》记载,逃离曷劳落迦的长者来到一个叫做媲(音僻,媲美)摩的繁荣的绿洲定居。玄奘从和阗去尼雅(古精绝国)的途中曾经访问过媲摩,他也可能是马可·波罗的游记中提到过的“培因”。1901年斯坦因曾根据古籍和当地人所提供的线索,在策勒县北部的沙漠中发现了媲摩遗址,当地人称之乌宗塔提,即“远方的古城”之意。

尼雅(精绝)古城遗址(汉晋至前凉时期)

我们不妨按常理来推测一下:媲摩似应距曷劳落迦不远,并且两城属于同一古老的河流或者是十分临近的水系,同时曷劳落迦应在媲摩地下游方向,即更深入沙漠北部的地方。不难查出,符合上述条件的古城现已发现的有三座:喀拉墩、丹丹乌里克和园沙。

有学者认为,曷劳落迦故地应在今于田县克里雅河下游的大河沿附近,很可能是汉代喀拉墩古城,方位、历史时期、放弃原因等要素均吻合。

喀拉墩古城已被沙仓掩埋(北朝时期)

喀拉墩是近代起的维吾尔语的名字,意思是“黑沙包”,因古城边上有两座高达20米的红柳沙包而得名。喀拉墩南距于田县城 190公里。

在古代,克里雅河从腹心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注入塔里木河。而喀拉墩正处于接近沙漠中心的位置,但它究竟是于阗王国历史上的哪座城市,至今尚无定论。

然而,喀拉墩古城历史上并非不信仰佛教,恰恰相反,城中有汉晋时代的佛殿、魏晋时期的佛寺佛塔,因此不可能是曷劳落迦古城。同样理由,曷劳落迦也不可能是丹丹乌里克古城,何况它位于克拉墩的西南部,更偏离大漠的腹地。

丹丹乌里克遗址黄沙漫漫

依笔者所见,曷劳落迦更像是近年在喀拉墩西北41公里发现的从未见史书记载的园沙古城。园沙古城因其周围的圆沙包而得名,城中未发现有佛殿、佛寺、佛塔之类建筑。与曷劳落迦的传说吻合。园沙古城的湮灭确与沙尘暴即环境的恶化有关。然而古城的沙化并非一夜之间形成的,这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城中1.2米厚的土层,最底下是淤泥芦苇,往上渐渐存了细沙,越接近上层沙化越严重。考古发现,虽然园沙人盖房、冶炼、做饭、制造生活用品,样样都取自胡杨,但在城周围12公里的范围内却找不到一棵胡杨的残株。情况是明显的:过量砍伐林木,破坏了沙漠生态系统,加剧了绿洲生态的恶化。尽管园沙古城消失的真正原因还是个谜,但沙化不能不是诸多推测中分量最重的一个。毕竟,古城的历史遗存已经埋在座座沙包之下。

玛扎塔格古戎堡(汉唐时期戎堡,玛扎塔格原称通圣山)



沉睡在沙漠中的乌宗塔提(古媲(音僻,媲美)摩遗址)佛塔残迹

寻找曷劳落迦,对于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而言,可能是一件足以令人热血沸腾的工作;然而,对于生态学家来说,曷劳落迦究竟何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近百年来,在塔里木盆地的瀚海大漠之中,人们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沙埋古城。我们只须将它们顺序排列,就会得出惊人的结论:

楼兰古城,位于古孔雀河下游,罗布泊干湖盆西岸,东距今尉犁县县城32O公里;

伊循遗址(即米兰古堡),位于古米兰河下游,距今若羌县县城东北80公里;

汉且末古城,位于车尔臣河下游,今且末县县城东北 15O公里;

精绝古城(今尼雅遗址),位于尼雅河尾闾,北距今民丰县县城150公里;喀拉墩古城、卡拉当格古城、园沙古城,均位于克里雅河下游,分别北距今于田县县城 19O、2OO、22O公里;丹丹乌里克遗址距今策勒县达马沟乡北90公里;

玛利塔格古戎堡,位于和田河中游,北距今和田市2OO公里;

皮山国古城,距今皮山县城东北17O公里处……

我们只须将上述古城和古遗址标示在地图上,并用一条虚线将其连接起来,就可以显示出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大致走向和地理位置。事实是令人震惊的,丝路南道及其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都葬身于沙漠腹地;而现代丝绸之路——公路干线及其所连接的绿洲城镇,又几乎全部远离古遗址,更贴近昆仑山的山前地带。

历史上,楼兰曾经是东西方陆路交通的枢纽,伊循城也有通衢直达敦煌,而今均已被库姆塔格沙漠所阻隔,通途变天堑,那“商胡客贩,日奔西下”的动人画面,已被沙丘、戈壁和雅丹风蚀地貌并存的荒凉景观所取代。沿着从若羌至且末的现代公路,可以见到雪峰与沙山并峙的奇观,塔克拉玛干沙漠已经涌过了公路,直扑昆仑山的脚下。从民丰到皮山长达七、八百公里的公路,被步步进逼的沙漠紧紧地挤在了昆仑山山前的洪积扇上。强烈的风蚀沙化,迫使皮山和民丰两县县城二度搬迁,而策勒县县城则三次搬迁。古、今丝绸之路竟然平均相距1OO公里之远。这一铁的事实,对于自汉代以来沙漠与绿洲的进退形势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巨大变迁,已令人一目了然,无须再作任何阐释。

楼兰古城遗址(汉代楼兰王国,公元5世纪为丁零所破)



所有这些曾经在丝绸之路上繁荣过、喧闹过、骄傲过、闪烁过迷人色彩的西域古城,如今,连同它们创造的绚丽的文化,权力与财富、光荣与梦想,已统统被无情的流沙抹掉,竟然无一幸免!

沙漠是冷酷无情的。然而,人们在感叹之余,恰恰忽视了,冷酷无情的现代沙漠的制造者,正是人类自己。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古绿洲的演变,基本上遵循着不断从下游向中上游攀升的模式。如两汉及晋代的古城多建于内陆河的下游尾闾(音驴);隋唐时代的古城,多建于中游;而宋元期间设置的古城,多位于现代绿洲的外围。也就是说,随着绿洲不断从河流下游向上游节节退缩,城镇随之节节迁移,而荒漠则节节进逼。迄今一部塔里木的历史,就是绿洲退缩、沙漠扩张的历史。

将古代绿洲与现代绿洲作个比较就会发现,古人的生存环境远比今人优越:那时候河流更长,水更丰沛,森林和草地更茂盛,野生动物更加繁多,土地也更广阔肥沃。正因为如此,故宜牧、宜农、宜采集和渔猎,成为人类社会早期的伊甸园。由汉至唐,横贯西域的丝绸之路从兴起到繁盛,留下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并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汇中铸造出了独树一帜的西域文明。

对于塔里木盆地古代绿洲城邦的废弃,西域文明古国的消逝,学界有过种种推测:如战争破坏论、瘟疾流行论、气候变干论,等等。其实,这些论说都缺乏历史与科学的根据,对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发展变化过程未做全面的了解。因为,只要存在良田沃土,战争破坏了人们可以重建家园,瘟疾过去了可以重新使用,谈不到废弃。至于气候变干论,也站不住脚。我们知道在漫长的地质时期,气候的变迁曾经对生态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在人类短暂的历史时期,这种变化并不显著,因为地质时期的变化以百万年为单位计算,而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至今不过几千年。

古人曾夸耀的“沧海桑田”的丰功伟绩,实则留下更多的却是林草变桑田,桑田变荒漠的真实故事。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确曾拥有过繁茂的大森林,丰美的大草原和富饶的绿洲,而“一不留神”丧失了它们,只不过是恩格斯所说的“眨眼的瞬间”。所有这些过失,都只能怪人,不可怪天!

生活在尼雅河畔绿洲中的现代维吾尔族少女。她们是否了解沙埋古城的历史?她们能否守住今日的绿洲?



安迪尔是和田地区的一座偏僻的小镇。依傍着小镇悄悄流淌的安迪尔河如一个害羞的小女孩,行进不远便急匆匆地一头扑进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怀抱。当地人流传说,在安迪尔河消失处的沙漠中,步行约一周的路程,有一座曾经相当繁荣的城邦,不知什么原因和什么时候,变成了一座人烟断绝的死城。

我后来了解到,这是一处从汉晋一直延续到唐代的古城遗址。虽然安迪尔古城不可能是曷劳落迦,但是关于它的带有神秘色彩的民间传说却引起了我的兴趣:
不知道这座古城究竟受了什么魔法,只见城门洞开,街市寂然,建筑如新,而空无一人。遍地堆放着来自古罗马、古印度和古中国的奇珍异宝.随手捡上一两件拿出去,可供你一生衣食无虞。可是这些珍宝,只能供你在城内玩赏、享用,如果你想永远据为己有,把它们带出古城,那巨大坚固的城门就会自动关闭,同时阴云四合,沙暴骤起,使你无法离开。当你一旦放弃了非分之想,把攫取的宝物放回原处,天空即刻晴朗,城门即刻大开,放你自由出入。

细细品味咀嚼,这真是一个同“沙埋曷劳落迦”一样寓意深刻的故事,或许就是它的姊妹篇。诚如圣雄甘地所言:“地球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却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人对自然的索取不能超过她的给予,不能超出自然的承载力,否则就会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那掩埋在利比亚沙漠中的金字塔、掩埋在内夫得沙漠中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其实也都同掩埋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曷劳落迦和安迪尔古城一样,都向后人讲述着同一个故事。

米兰(伊循)古城遗址(唐代汉唐时代)

古代文明终因认为破坏化作沙漠中的片片废墟,现代文明也会犯同样的错误,而重蹈覆辙“惊人相似的历史覆辙”。有人称:“西部蕴藏着无限的商机”, 仿佛那遍地黄沙一夜之间都化作了满地黄金,有的报纸竟出现了“走,到西部去拾第二桶金!”这样耸人的标题。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商业化炒作和舆论误导。实际上,中国的西部开发任重而道远。中国西部不同于美国西部。美国开发西部时,那里是生态完好的处女地;而我国今日的西部开发却是在前人两千多年开发基础上的再开发,而前人留下的又是一片急待治理的破碎山河。西部建设首要的是生态建设。如果不首先改善环境,偿还前人的生态欠账,并在开发的全过程将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那么,就会像塔里木民间故事中所警示的那样,西部将“城门关闭”、“沙暴骤起”。那时候,我们的后代会不会再去沙丘下面寻找我们在21世纪留下的当代“曷劳落迦”,并演绎出一段新的“前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的故事呢?

(图可能贴不上去)
参考资料:自然之友2000通讯第2期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