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抗战遗址
发布时间: 2020-11-24 15:56:08
1. 桂林抗战遗址考察报告
1944年10月29日至11月初,日军进犯桂林,国民党第四战区组织桂林保卫战。国民党31军131师防守桂林与日军激战10天。391团扼守漓江东岸地区,毙、伤敌兵至万。适值大雨,盟军空军受阻,城防司令韦云松等又临阵脱逃。敌增援部队分进合击,穿山、猫儿山、屏风山、普陀山等阵地相继失陷。漓江大桥被炸断,市、郊交通断绝。在寡不敌众、久战无援的情况下,391团指挥所、1营指挥所、1连、303机枪连、输送连、特务排、防毒排、山炮排、野战3医院各单位一部分和卫生队全部,计官兵、伤员800余人,被迫撤至普陀山七星岩内,继续抵抗。日军围山后,先用山炮猛轰岩口,然后倾倒大量汽油,投入大批瓦斯弹,用火焰喷射器向岩内喷射,致使岩内官兵,全部壮烈殉国。
抗战胜利后,1946年,收敛壮士遗骨,合葬于此。墓冢长方形,宽5.5米,长6.2米,高1.2米。墓碑刻:“英风状节蒋中正题”。
八百烈士墓是桂林保卫战的见证与证明,是中华民族儿女坚守与抗争所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
“自小听说之桂林景色宜人,为世之罕见,但今日我军遭到了自战争以来最凶猛的抵抗……桂林之敌军的武器竟然大多为我日本国40多年前已淘汰的火枪,如此简陋的武器居然令我们遭受到如此巨大的伤亡,虽为敌人,但亦为之忠勇精神而感概。”
——一个日军下级军官记录
“皇军在桂林之役中战死1万3千9百余人,伤1万9千1百余人,失踪300余人,其中阵亡9名大佐级别的联队长……漓江之水为敌我两军之血染之为赤,此役为我一生中所经历到的最惨烈的战役,并非在于规模,而在于敌军之勇猛。”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