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匈奴遗址

匈奴遗址

发布时间: 2020-11-24 18:24:58

A. 匈奴左地在哪现在叫什么

左地又抄名左国城,左国城遗址就位于北川河中游,今我省方山县境内的南村。古代这里北通岚代、南出平阳,向西可至陕北,往东可达太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特别是向东进入云顶山深处及庞泉沟一带,至今仍是山西有名的大牧场,因而为游牧民族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舞台。

B. 匈奴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位于我国哪个省

陕西省。
统万城位于靖边县城北58公里处的红墩界乡白城子村,因其城墙为白色,当地人称白城子。又因系赫连勃勃所建,故又称为赫连城。为东晋时南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也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是中国北方最早、最著名的都城,[1-2] 已有近1600年历史。统万城始建于公元413年,竣工于公元418年,由汉奢延城改筑而成。后来在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一统北方期间,统万城被攻克,从此设置为统万军镇。

C. 国外考古专家在西伯利亚发现匈奴遗址,与刘邦有何关联

《史记·匈奴列传》上说:高帝自将兵往击之。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回三,於答是冒顿详败走,诱汉兵。汉兵逐击冒顿,冒顿匿其精兵,见其羸弱,於是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於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

D. 难怪刘邦打不过匈奴,在国外发现匈奴遗址是怎样的

刘邦,西汉开国皇帝。他虽然出身卑微,但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击败群雄,脱颖而出。在他的众多对手中,项羽实力最强,但还是被他击败了,所以,击败项羽后的刘邦很得意自满,自以为是。于是将枪炮对准了匈奴。

匈奴,一个盘踞在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对于他们的来龙去脉,我们其实知之甚少。我们能知道的,只有一个传说。


《史记·匈奴列传》上说:高帝自将兵往击之。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於是冒顿详败走,诱汉兵。汉兵逐击冒顿,冒顿匿其精兵,见其羸弱,於是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於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

可见,冒顿是做足了功夫。

难怪刘邦到死都打不赢,这就是根本原因,因为双方的军事实力根本不在一个层次。

E. 谁能介绍一下匈奴的历史

匈奴是古代生活在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源自中国历史上的戎族与狄族等。

----------------

起源
匈奴由“戎”、“狄”等中国古代多个少数民族融合而来。前3世纪匈奴统治结构分为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和西部的右贤王,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苏联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

另据中国史籍记载,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史记·匈奴列传》云:“匈奴其先祖夏后之苗裔也”。《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然而这些说法并无根据。

--------------

周朝时期
从西周开始匈奴的前身戎族就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部落攻陷镐京,迫使平王东迁。战国时林胡、楼烦多次侵扰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驱逐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等县。林胡、楼烦北迁融入新崛起的匈奴。战国末期赵将李牧曾大败匈奴。

------------------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蒙恬北击匈奴,收河套,“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

真正与匈奴进行大规模战斗是在汉朝。汉初前201年,韩王刘信投降匈奴。次年,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冒顿单于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计逃脱,之后开始与匈奴和亲。其后的文、景诸帝也是沿用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汉朝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元朔二年(前127年)派卫青占领河套地区,前121年派霍去病夺取富庶的河西走廊,前119年卫、霍分东西两路进攻漠北。霍去病击匈奴至今蒙古国境内狼居胥山,卫青东路扫平匈奴王庭。右贤王率领四万余人投归汉朝,单于及左贤王逃走。汉朝在东部联合乌桓,西部以和亲(前105年,汉武帝封细君公主下嫁乌孙国王)、通商的方式联合西域诸国,压缩匈奴的空间。

前73年,汉与乌孙联兵20万进行进攻匈奴,直捣右谷蠡王庭。前57年匈奴分裂,郅支单于获胜据漠北,呼韩邪单于前51年南下投靠汉朝。后来郅支单于则率部众退至中亚康居(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即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一带),呼韩邪单于占据漠北王庭。前36年,为了清除匈奴在西域的影响,甘延寿、陈汤远征康居的匈奴,击杀郅支单于。前33年呼韩邪单于娶王昭君与汉修好。

48年,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两部,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为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89年到91年南匈奴与汉联合夹击北匈奴,先后败之于漠北和阿尔泰山,迫使其西迁,从此北匈奴就从中国古书中消失。

187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董卓专权之际,南匈奴发生内讧。195年,南匈奴参与了中原混战,东汉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掳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曹操将南匈奴分成五部。

西汉时期的单于列表:

头曼单于
冒顿单于
老上单于
军臣单于
伊稚斜单于
乌维单于
儿单于
呴黎湖单于
且鞮侯单于
狐鹿姑单于
壶衍鞮单于
虚闾权渠单于
握衍眴鞮单于
呼韩邪单于
郅支单于

---------------------------

汉朝之后
南匈奴南下汉化,一直居住在河套一带,三国时期曹操把匈奴分成五个部。4世纪初,匈奴族的五部大都督刘渊在成都王司马颖手下为将。乘西晋八王之乱之后的混乱时期,刘渊起兵占领了北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自称汉王,311年攻占洛阳,316年攻占长安,灭西晋。史称前赵或汉赵。。

匈奴的一支地位低下的族群称为羯人。汉赵的大将羯人石勒自立,建立赵国,史称石赵或后赵。后被氐人苻氏前秦所灭。

融入匈奴人中的月氏人,称为匈奴别部卢水胡。其中沮渠家族推后凉汉官段业为主,在现甘肃地区建立北凉。后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立为北凉主。后被鲜卑人拓跋氏北魏所灭。

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称为铁弗人。铁弗人刘勃勃被鲜卑拓跋氏击败后投奔羌人的后秦。后自认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连,在河套地区创立夏国,史称胡夏。后被北魏所灭。

匈奴融入靠近高丽的鲜卑的宇文氏部落,进入朝鲜半岛。后来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权,后被汉族外戚杨坚所篡。杨坚创立隋朝,统一中原。

以上是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进行了最后一场演出。之后匈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从中国历史中消失,和其他一些民族一起融入华夏族为主体的汉族。

匈奴后裔汉化后,所改汉姓有刘、贺、呼延、万俟等,很多生活在今天的陕西、山西等地。

--------------------------

匈奴在东北亚之外的影响
北匈奴远走欧洲,一部分在高加索,一部分在中伏尔加河地区(今天的俄罗斯鞑靼自治共和国),一部分在下多瑙河(今天的保加利亚),一部分在中多瑙河(今天的匈牙利)。中亚匈奴,一部分与图兰低地民族融合(中亚两河地区),一部分在阿富汗山区,一部分在印度旁遮普邦。

-----------------------

匈奴就是匈人么
有些学者认为匈奴4世纪西迁到了欧洲东部,并入侵欧洲,与第4、5世纪侵入欧洲的匈人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匈人驱逐日耳曼人等野蛮民族使得蛮族大迁徙,从而灭亡罗马帝国。

从史书中似乎找到了匈人即北匈奴的证据。关于匈人灭阿兰国,是匈人首次出现在欧洲历史典籍中,但这次战役在中国典籍中也有记录。《北史》中说:“粟特国,在葱岭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温那沙,居于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先是,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至王忽倪,已三世矣”但粟特国并不是奄蔡,也不符合“居于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的条件,奄蔡却符合,关于奄蔡,《后汉书》中说:“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居地城,属康居。土气温和,多桢松、白草。民俗衣服与康居同。”。《三国志》为:“又有奄蔡国一名阿兰,皆与康居同俗。西与大秦东南与康居接。其国多名貂,畜牧逐水草,临大泽,故时羁属康居,今不属也。”在中国古书中,“大秦”即为罗马帝国。《史记》为: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余万。临大泽,无崖,盖乃北海云。”《北史》中那段记录的是该国遣使节到北魏。匈奴灭其国的“已三世矣”即75年,而遣使节到北魏为西元445年,正好为西元370年左右,与欧洲记录一致。

另外,有少量的匈奴邦彻底消失在异国,在东、西罗马帝国军队服役的匈奴军人不少,大多驻扎在北叙利亚、北非洲与南英格兰地区,有几个匈奴邦随西哥特人进入法国与西班牙,有一个匈奴部落随东哥特人进入意大利。 有人认为今天的匈牙利人就是匈奴的后裔,这个问题现在仍是个疑问。

----------------------

匈奴语
《后汉书》中有一首《匈奴歌》,不少学者用蒙古语、突厥语、叶尼塞语言等进行过分析和解读,都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

除此之外,匈奴的人名、部落名、地名和称号都可以用来研究匈奴语。例如:“撑犁孤涂单于”据说在匈奴里有“天子”的意思,其中的“撑犁”(上古汉语*thrang rii)和“单于”(上古汉语*dar wa)分别和蒙古语的tngri“天”和daruγa“君主”相似。

关于匈奴语的来源,由于资料阙如,很难得到肯定的结论,有些认为匈奴人讲蒙古语,而其他则认为他们的语言属于叶尼塞语系。

F. 匈奴在东欧的历史

黄种匈奴人改变白种欧洲人的历史
匈奴人是最初在蒙古高原活动的一个游牧民族,我国从有记载的编年史开始就一直有他们的踪迹,殷商时期,他们被称为鬼方、犬戎等等。从春秋时期开始,匈奴人不断南下骚扰。西汉武帝时期对匈奴进行了强有力的打击,匈奴元气大伤。西汉晚期,匈奴发生分裂,呼韩邪单于率部归顺汉朝,流窜到中亚与汉朝为敌的郅支单于也被汉朝消灭,汉匈关系从此走向和解。

被汉军打败,逃到欧洲

东汉初年,匈奴贵族中的反汉势力重新抬头,导致匈奴再次分裂,南匈奴归顺汉朝,北匈奴则坚持与汉为敌,经常发动对南匈奴和汉人的掠夺。东汉明帝、和帝时期,汉军数次攻打北匈奴,直至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北匈奴大败,只得向西逃窜。

世界惟一留存的匈奴都城遗址———位于今陕西靖边县的统万城

北匈奴战败后,残部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在此立足后,又出没于天山南北进行掠夺。公元2世纪初,为了对付西域的北匈奴,东汉朝廷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屯兵柳中(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班勇于公元124年、126年两次击败北匈奴,西域的局势开始稳定。在班勇离职后,北匈奴势力又重新抬头,汉将斐岑于137年率军击毙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公元151年,汉将司马达率汉军出击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击败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拉开了第二次西逃的序幕。

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开始西迁,来到了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最终在欧洲边缘阿兰人居住的土地上停留下来。阿兰人属突厥系游牧民族,在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建立了强大的王国。4世纪下半叶(约360年),匈奴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他们杀死阿兰国王,彻底征服了阿兰国。

迫使日耳曼人向西迁移

在阿兰国休整后,北匈奴恢复了元气,暂时居住在顿河草原一带。在匈奴人西面,居住着两个日耳曼人部落联盟:一个是第聂伯河以西至德涅斯特河以东的东哥特人联盟,另一个是德涅斯特河以西至喀尔巴阡山之间的西哥特人联盟。西哥特人联盟的西南方,就是罗马帝国的领土。当时的日耳曼人住在森林里,他们基本上以打猎为生,衣兽皮,食兽肉,住草棚,没有文字,没有礼仪。他们从来不洗浴,罗马人避之惟恐不及。

匈奴人对顿河以西东哥特人控制的草原垂涎不已。公元374年,匈奴人向东哥特人发动进攻。在匈奴人排山倒海般的打击下,东哥特王自杀,一部分东哥特人逃到了西哥特人那里。匈奴随后追击,西哥特人惨败,只得向西逃窜至多瑙河流域。匈奴人的这次进攻几乎把所有的日耳曼部落都驱动起来,纷纷向西逃窜,到罗马帝国境内寻求庇护。

东西哥特人得到罗马皇帝瓦伦斯的允许,越过多瑙河进入帝国境内的色雷斯地方避难,人多得无法计数。但罗马帝国官吏对这些流民也进行残酷压迫,导致哥特人纷纷起义。378年,瓦伦斯调集大军欲在阿德里亚堡一举消灭反抗的哥特人。但在哥特人的重装骑兵面前,罗马方阵步兵溃不成军,瓦伦斯和四万禁卫军全数战死。这一战动摇了罗马的根基,罗马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汉代石刻马踏匈奴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仅仅几十年内,一些日耳曼人王国相继在罗马帝国境内建立。在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征战过程中,匈奴人很少参与,他们大部分辗转停留在多瑙河沿岸一带。不久,在乌尔丁大单于率领下,匈奴人占据了南俄罗斯大草原。乌尔丁非常有野心,他曾对东罗马帝国色雷斯省总督说过,凡是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只要他愿意,都能征服。400年,匈奴在乌尔丁领导下,又开始向西大规模入侵,一举夺得了整个多瑙河盆地,并一度攻入了意大利,迫使多瑙河流域的各部族向西罗马腹地转移。

到了奥克塔尔大单于时期,匈奴人以大匈牙利平原(当时称潘诺尼亚)一带为中心,在中欧地区建立了匈奴帝国,都城建于今天匈牙利的布达佩斯附近。这个军事帝国成为东、西两个罗马帝国最严重的威胁。奥克塔尔死后,他的兄弟卢加继承了王位。卢加在422年和426年两次蹂躏东罗马帝国的色雷斯和马其顿,逼迫东罗马帝国皇帝向匈奴帝国年贡350磅黄金。此后,东罗马帝国又被迫在边境向匈奴帝国开放互市,以确保边境的安宁。

“上帝之鞭”阿提拉

匈奴人真正强大始自阿提拉成为匈奴帝国国王之后。与他的前辈相比,阿提拉更具雄心,更富于侵略性。阿提拉时期的匈奴帝国是匈奴史的最后一章,也是最辉煌的一章。他使罗马人蒙羞,使日耳曼人丧胆,他和他的匈奴铁骑被罗马人和日耳曼人称为“上帝之鞭”。

445年,阿提拉掌权后,马上发动了针对北欧和东欧的大规模战争。盎格鲁—撒克逊人为躲避匈奴人,逃亡到英伦三岛,许多日耳曼和斯拉夫人的部族战败,纷纷投降。

巩固了东北方后,阿提拉在447年大举进犯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军队接连战败,匈奴的骑兵一直深入到达达尼尔海峡和希腊的温泉关,严重威胁到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的安全。东罗马帝国皇帝被迫与匈奴人签订和约,除了马上向匈奴支付赔款6000磅黄金,年贡也由700磅黄金涨到2100磅。

至此,匈奴帝国的疆域东到里海,北到北海,西到莱茵河,南到阿尔卑斯山,盛极一时。而东罗马帝国经过匈奴的长期劫掠和年贡的沉重负担,财富已基本耗尽,阿提拉又将目光投向了西罗马帝国。

对西罗马帝国作战

450年,阿提拉派使者去罗马,要求娶西罗马皇帝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为妻,并要求西罗马帝国拿一半的国土作为嫁妆,遭到拒绝。阿提拉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

他集结了大批匈奴战士以及被征服民族的仆从军,号称50万,渡过莱茵河,向西罗马的高卢(今天法国)发动进攻。经过一番攻城略地,最终匈奴军主力开始围攻高卢重镇奥尔良。西罗马人和西哥特人暂时停止争斗,组成联军来救援奥尔良。面对联军,阿提拉放弃了对奥尔良的围攻,开始机动迂回,伺机与敌决战。451年6月20日,阿提拉的匈奴大军与西罗马、西哥特联军在今法国香槟省境内马恩河畔展开决战。战斗持续了5个小时左右,双方阵亡将士达16.5万人(一说30万)。最终,西哥特国王战死,匈奴也损失惨重,只得退回莱茵河重新积聚力量。

452年,匈奴帝国再次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阿提拉率领匈奴军队翻过阿尔卑斯山,攻入意大利。意大利北部地区遭到了匈奴人疯狂的攻击,所有的城市都被匈奴人摧毁。随后,匈奴人挥师直捣罗马城。西罗马皇帝慌忙请罗马教皇利奥一世与匈奴人议和。此时,匈奴军中突发瘟疫,而东罗马帝国的援军也快到达罗马城,因此,阿提拉答应议和,但在撤军前仍扬言,如果西罗马皇帝不把荷诺利亚公主送来,他还会再次前来攻打。罗马人眼睁睁地看着匈奴人满载着抢夺来的财物扬长而去。

逐渐走向衰亡

453年夏天,阿提拉暴病而亡。匈奴人拦住一条河流的水,把阿提拉的遗体埋葬在干枯的河床下,然后再开闸放水。所有参与施工的奴隶都被处死,以使后世的盗墓者得不到线索。阿提拉的坟墓至今仍是个谜。

阿提拉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王位打起了内战。趁此机会,454年,东哥特、吉皮底人组成联军,在匈牙利打败了匈奴,从此,匈奴人又被迫退回了南俄罗斯草原。后来,阿提拉的一个儿子妄图重建匈奴帝国,发动了对东哥特人战争,遭到失败。468年,他又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结果死在战场上,从此匈奴人逐渐沉寂下去,逐渐被其他民族融合,直至被历史彻底遗忘(后世有人猜测匈牙利和奥地利人有匈奴人的血统,但至今未有定论)。

匈奴帝国崩溃不久,深受匈奴西迁影响的西罗马帝国也彻底走向了绝路。公元476年,日耳曼雇佣军攻占了罗马城,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欧洲封建时代的开始。

匈奴人西迁,将日耳曼蛮族赶出丛林,匈奴的铁骑和日耳曼强悍的入侵引发了欧洲的巨大动荡,并使煊赫一时的罗马帝国走向分裂、衰弱,直至灭亡,欧洲从落后的奴隶时代进入了封建时代,这极大地改变了欧洲和世界历史的进程,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极其浓重的一笔。

G. 离石南匈奴刘渊单于庭-左国城遗址

左国城遗址位于方山县峪口镇南村境内,古城坦南、北、西环岗而筑,东城坦沿山脊线而建,周围城池均为内外两层。内城呈长方形,外城则随地形变化环抱内城。该城居高临下,可谓城坚地险,从军事地理和历史地理的角度看,堪称离石以北的第一道天然屏障。
据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该城为春秋皋狼邑、汉代皋狼县匈奴南单于庭,以及刘渊所建前汉国都左国城遗址。据有关资料表明,该遗址至今至少已有2500年的历史。
左国城内城西北残存部分已成残垣断壁,东南夯土墙基保存基本完好,在城内和夯土层中,曾出土部分先秦掏片、瓦片、青铜器皿等,这些都充分证明该城是春秋战国时所筑。
珍贵的历史遗产保留至今,对当地的旅游开发和文物保护工作有着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2006年5月25日,左国城遗址由省级文保单位晋升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遗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城池筑于战国,十六国汉刘渊起兵反晋于此并就此建都。独特之布局及出土的珍贵文物弛名全省,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之都。左国城,春秋战国为白狄、皋落所居之皋狼邑,汉为皋狼县。从公元140年西河郡内迁离石起,这里建为左国城,南匈奴的首脑机关——南单于庭就入驻这里。成为北方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的核心基地,先后辉煌400多年,孕育了一支强大的“离石胡”人,在民族融合史上产生了里程碑的意义。南单于庭入驻后,对这里进行了创造性经营。沿用并扩展了春秋战国和秦汉城池,背靠东部大山,面向北川河水。依山就势,构筑城垣,东、南、北三面环岗而筑,东城墙沿山脊线而建,内外双城,严密捍御。内城呈长方形,外城随地形呈不规则形变化。总体建设为内城、西城、东城三个部分,成为城套城、城包城,内外结合,互为照应的军事城防。最外围周长9932米,总面积达到8.7平方公里。

H. 汉武帝时匈奴的王庭是现在什么地方

匈奴是一个或两个古代生活在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他们在蒙古中心建立国家内,根据语言研究方面的容推论,蒙古国内有观点认为匈奴是现在蒙古族的直接祖先。
匈奴王庭位置
匈奴王庭位于现在蒙古国哈尔和林市,乌兰巴托西南200公里左右,西靠燕然山(今杭爱山)右依安侯河。

那里一定是水草丰美,地理位置优越,作为草原大漠国家的首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呢,从匈奴、鲜卑、柔然一直到突厥,都是王庭之所在。蒙古兴起时才讲王庭搬到乌兰巴托的。

I. 求各个朝代都城遗址

一:公元前 (先秦): 1——[夏]安邑山西夏县 西北阳翟河南禹县 2——[商]北亳河南商丘北汤 南亳河南商丘东南汤 西亳河南偃师西汤 殷河南安阳小屯盘庚 朝歌河南淇县纣王 3——[西周]丰镐陕西长安西周文王、丰镐武王 雒邑河南洛阳周成王 ——[东周]雒邑河南洛阳公元前770年 4——(春秋十四诸侯): 鲁曲埠山东曲埠西周初 齐临淄山东临淄西周初 晋绛山西翼城东 秦雍陕西凤翔东南前677年 楚郢湖北江陵纪南城春秋前期 宋商丘河南商丘南西周 卫沫河南淇县同上 陈陈河南淮阳同上 蔡上蔡河南上蔡同上 曹陶山东定陶同上 郑新郑河南新郑春秋初 燕蓟北京城西南春秋 吴吴江苏苏州西周 越会稽浙江绍兴夏 5——(战国七雄): 齐临淄山东临淄西周初 楚郢湖北江陵纪南城春秋前期 燕蓟北京城西南春秋 赵邯郸河北邯郸战国初期 韩郑河南新郑同上 魏大梁河南开封战国中期 秦咸阳陕西咸阳东北前350年自栎阳迁都于此 6——[西汉]长安陕西西安北前200年刘邦建 ——[东汉]雒阳河南洛阳东前25年刘秀建 7——[三国] 魏洛阳河南洛阳东公元220年曹丕建 蜀成都四川成都221年刘备建 吴建业江苏南京222年孙权建 8——(晋): ——[西晋]洛阳河南洛阳东265年司马炎建 ——[东晋]建康江苏南京317年司马睿建 9——[十六国(增冉魏、西燕、代)] 成(汉)成都四川成都李雄于304年建 前赵长安陕西西安西北匈奴人刘曜于318年建 后赵襄国河北邢台羯人石勒于319年建 魏邺河北临漳西南汉人冉闵于350年建 前秦长安陕西西安西北氐人苻健于351年建 后秦长安同上羌人姚苌于384年建 西秦苑川甘肃榆中大营川鲜卑人乞伏国仁于385年建立 前燕邺河北临漳西南鲜卑慕容氏于357年建 后燕中山河北定县鲜卑慕容垂于384年建 南燕广固山东益都西北鲜卑慕容德于398年建 北燕龙城辽宁朝阳汉人冯跋于409年建 西燕长子山西长子西南鲜卑慕容冲于385年建 前凉姑臧甘肃武威汉人张轨于314年建 后凉姑臧同上氐人吕光于385年建 南凉乐都青海乐都鲜卑秃发乌孤于397年建 北凉张掖甘肃张掖西北汉人段业于397年建 西凉酒泉酒泉汉人李高于400年建 夏统万城陕西靖边北白城子匈奴赫连勃勃于407年建 代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北鲜卑拓跋漪卢于313年建 10——[南朝] 宋建康江苏南京420年承晋 齐建康同上479年承宋 梁建康同上502年承齐 陈建康同上557年承梁 11——[北朝] 北魏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北386年建 平城山西大同398年迁此 洛阳河南洛阳494年迁此 东魏邺河南安阳北534年建 北齐邺同上550年承东魏 西魏长安陕西西安534年建 北周长安陕西西安556年承西魏 12——[隋]大兴陕西西安581年承北周 洛阳河南洛阳炀帝建 13——[唐]长安陕西西安618年承隋 洛阳河南洛阳承隋 太原山西太原西南 14——[五代] 梁开封河南开封朱温于907年建 唐洛阳河南洛阳李存勖于923年建 晋开封河南开封石敬瑭于936年建 汉开封同上刘知远于947年建 周开封同上郭威于951年建 15——[十国] 吴广陵江苏扬州杨行密于892年建 南唐金陵南京徐知诰于937年建 扬州扬州承吴 吴越杭州浙江杭州钱缪于907年建 楚长沙湖南长沙马殷于907年建 闽长乐福建福州王延钧于933年建 南汉兴王府广东广州刘兖于917年建 前蜀成都四川成都907年王建建 后蜀成都同上934年孟知祥建 南平江陵湖北江陵924年高季兴建 北汉太原山西太原951年刘缗建 16——[北宋]开封河南开封960年承后周 应天府河南商丘 大名府河北大名 河南府河南洛阳 ——[南宋]临安浙江杭州1129年宋高宗赵构建 17——[辽]临潢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耶律阿保机于916年建 大定府内蒙古宁城西南1007年建 辽阳府辽宁辽阳938年建 析津府北京城西南936年建 大同府山西大同1044年建 18——[金]中都北京城西南完颜亮于1153年迁此 会宁府黑龙江阿东城东南完颜阿骨打于1115年建 大定府内蒙古宁城西南1122年建 大同府山西大同1122年建 开封府河南开封1214年建 辽阳府辽宁辽阳1621年建 19——[西夏]兴庆府宁夏银川元昊于1038年建 20——[元]大都北京城1267年建 开平内蒙古正蓝旗东1256年建 21——[明]京师北京城1420年明成祖建 南京江苏南京1363年朱元璋建 22——[清]京师北京城1644年迁此 盛京辽宁沈阳1625年建 23——[民国]南京现在的南京市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北平现在的北京 谢谢观看,

J. 匈奴的背景

古代匈奴今何在
匈奴是中国北方的一支古老民族,繁衍在河套地带,游牧于大漠南北。相传匈奴人是夏人的后代。商代甲骨文称其为"鬼 方",同代的诗集中又称其为 "熏粥。、"猃允",春秋战国时则称其为"狄"、"戎"或"胡人"。匈奴之名始见于秦汉。
匈奴在我国北方活跃了几百年,同中原王朝连年争战,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公元1世纪后,匈奴分为南北两支,南匈奴人居内地,后来逐渐和汉民族融合。北匈奴在汉武帝大规模进击之下,兵败西遁,但他们究竟逃往何处,是个长期不为人知的问题。
大约过了近三百年,欧洲东部突然出现了一文强大的骑兵队伍,自称匈人。6世纪,匈人在匈牙利平原上建立了匈牙利国。
这支震撼欧洲的匈人骑兵,与中国西逃的北匈奴有无渊源关系?这是中外学者都感兴趣的问题。
史学界不少学者认为欧洲匈人即匈奴。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法国学者德搂尼。后来,英国历史学家吉本、学者伯克、德国学者夏德都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了这一观点。中国许多著名学者也赞同这一观点。章太炎认为,"今之匈牙利即匈奴音转"。学者何震亚认为,匈牙利的"匈"为种族名,"牙利"为地名,匈牙利即"匈人住地"。
人们还从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方面 进行了考察·发现欧洲匈人在祭祖天地鬼神、崇拜日月、献血为盟、脱帽致谢等方面与匈奴人非常相似。1907年。匈牙利探险家斯坦因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以东50公里处 发现了一处古墓群。最近,匈牙利的考古学家在重新分析研究这处古墓群的墓内陪葬品时,意外地发现这些陪葬品与9世纪、10 世纪的匈牙利国内墓群的陪葬品十分相似。
此外,他们还在古墓群附近碰到一个少数民族群体乌戈尔人。乌戈尔人与当地的维吾尔人截然不同,人数仅9000人,能歌善舞,他们的民歌中有73首与匈牙利的五声音阶完全合拍。我国音乐学院的一位教师还发现匈牙利民歌中,有不少曲调和我国西北少数民族裕固族民歌极为相似,像是一首歌曲的不同变奏。其中裕固族的《催眠曲》和匈牙利的《摇篮曲》不仅曲调一致,而且专用衬?quot;坝哩"的发音也一模一样。西汉时裕固族曾在匈奴长期统治之下,因此裕固族民歌保留匈奴民歌的风格是很自然的。遥远的匈牙利也有和裕固族一样风格的民歌,说明北匈奴西迁到匈牙利后把他们的音乐也带到了那里。匈牙利文学家基
塞里·伊什特万曾多次来中国,他也发现了这一情况。他还发现裕固族对有些名称的叫法和匈牙利人完全相同,如苹果都叫"奥尔莫",绿色都叫"凯克",妈妈都叫"奥尼奥"。他说匈牙利人和裕固人有"亲戚关系"。
越来越多的发现证明,今日欧洲的匈牙利人很可能与中国古代的匈奴人存在渊源关系。
http://www.zh5000.com/ZHJW/qsjs/200403/0004.htm

匈奴哪里去了
新华网西安3月26日电(记者李勇 冯国 雷鸣)位于陕西省靖边县毛乌素沙漠南缘的统万城,是世界上发现的惟一的匈奴都城遗址。随着它在沉睡千年之后浮出沙海,中国文物部门已经开始对这一遗址进行恢复性修缮工作。站在这个巍峨的城墩之下,手抚如石头一般坚固的城墙,人们不禁会问:这沙漫墙头的古城难道就是匈奴的遗响,在中国北方驰骋了十个世纪又消失了十多个世纪的匈奴哪里去了?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历史上一度十分强盛的匈奴,在中国北方、中亚乃至欧洲各地不断地进行争战、迁居、再争战、再迁居,经过几个世纪与当地居民的混杂、通婚和民族融合,作为民族的匈奴在公元6世纪后基本消失,渐渐同化到其他民族肌体之中,或者说其所经地区其他民族或多或少都带上了匈奴"因素"。

匈奴是约公元前3世纪时兴起的一个游牧部族,在不断吸纳或吞并周围部族的基础上迅速壮大,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游牧部族之一,建立了游牧民族的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并在秦汉之际使西域诸国多臣服于己。但随后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分裂,使匈奴内部分化愈来愈复杂,便如"溢堤的洪水"影响着欧亚大草原的历史进程,而其西迁更是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影响了世界历史。

著名民族史专家、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周伟洲教授说:"历史很巧合,匈奴建立起草原奴隶制帝国之时,中原则建立了以农耕为基础的封建制帝国。随着两大政治、经济集团以及匈奴跟其他游牧民族间关系的发展,匈奴与中原王朝或战或和了三四百年。终在内外交困等诸多因素之下,许多匈奴人或南迁,或西迁(近则中亚远至欧洲),或滞留草原,通过婚姻、吞并、臣服、迁居等形式最后渐渐融合到了其他民族之中。作为匈奴后裔之一的统万城建造人--赫连勃勃,其部名铁弗匈奴,就是匈奴人与鲜卑族通婚的后代。"

关于匈奴族的迁徙,中国史书除其内迁和滞留草原有较详记载外,对匈奴的西迁语焉不详,多为"向西方跑了",而欧洲学者的笔触则多有涉猎。匈奴史专家、内蒙古大学教授林干说:"公元前一世纪时汉武帝使匈奴遭受重创,部分匈奴或内服或西迁西域,并终使匈奴后来分裂为南匈奴与北匈奴。至公元89至91年时,北匈奴在南匈奴与汉朝军队的共同打击下接连大败,受北匈奴控制和奴役的部族或部落也纷纷乘机而起,北匈奴主力便远走伊犁河流域、中亚、顿河以东与伏尔加河等地。其后,中国北方的鲜卑族强大起来,逐步占有匈奴故地,约五六十余万匈奴人遂'皆自号鲜卑',都成了鲜卑人。一个民族融入其他民族的进程是很快的。"

写有十余部匈奴研究著作的林干告诉记者,欧洲史学家中最早记载匈奴人活动的是罗马帝国后期的历史学家阿密阿那斯·玛西里那斯(Ammianus Marcellinus,330-390年),其后关于匈奴的事便在欧洲史中骤然多了起来。他说:"西迁的匈奴人在公元374年击灭位于顿河以东的阿兰国后,便开始扮演着推动欧洲民族大迁徙的主要角色,同时也揭开了入侵欧洲的序幕。匈奴人不仅压迫着哥特人避入罗马帝国,甚至兵临罗马城下。此时,匈奴人不仅越过了多瑙河和莱茵河势力直达西欧,还在5世纪时在多瑙河畔建立了匈奴帝国--'阿提拉王国',对欧洲历史产生了很大影响。"

"虽然如昙花般的匈奴王国在欧洲消失了,但是许多匈奴人很可能留了下来。许多学者认为匈牙利人就是其后裔。"著名隋唐史专家、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世平说。北京大学教授齐思和、原匈牙利驻华大使优山度也认同此观点。王世平认为,匈牙利人与欧洲其它地方人的长相有明显区别,匈牙利民歌很多与陕北、内蒙古的民歌在调上是一样的。匈牙利人虽然信仰东正教,又有萨满教的习俗;匈牙利人赶车的"驾"在欧洲其它国家没有,而与中国北方的一样。陕北民歌如信天游产生远比蒙古人早,很可能与匈奴有关。

王世平指出,建立大夏国的赫连勃勃,父亲姓刘,其子孙也姓刘,只有赫连勃勃自号"赫连"。现在陕北姓刘的很多,或许是匈奴的后裔,如刘志丹。匈奴的部族很多,进入中原后多以部落或氏族为姓,如姓呼延的、姓独孤的等,但不能说姓这几个姓的一定是匈奴后裔。

自号"长安匈奴"并以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蜚声文坛的作家高建群说:"公元5世纪时北匈奴阿提拉在欧洲建立起匈奴帝国,南匈奴几乎同时在中国建起帝国,二者在东西方同时向定居文明发起了最后一次进攻。在战败后匈奴人便融入到其它民族之中了。可以说,这个伟大的民族至今也没有消失,它的血液还在当代其他民族的身上澎湃着。"

高建群说:"匈牙利人吹唢呐和剪纸的情形和中国陕北的一样,他们说话的尾音也与陕北口音很相似。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一首诗中曾经这样写道:我们那遥远的祖先,你们是怎么从亚洲走过漫长的道路,来到多瑙河边建立起国家的?!很多匈牙利学者都认为这个国家与匈奴后裔有着密切的关系。"

秦汉史学会副秘书长、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张铭洽认为,汉代初期进行过一系列文化整合,对形成汉族的文化心理具有重要作用,至汉武帝时这一整合完成。正是这种基于"孝"的"和合"文化使包括匈奴在内的众多游牧民族被吸纳进汉族之内,同时也丰富了汉族。" 他认为,虽然匈奴作为一个民族消失了,但其文化习俗仍部分保留下来了。以现在主要流行于蒙古国、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内蒙古与新疆的"胡笳"为例,胡笳虽为匈奴乐器,但其传播、继承却早已超出了匈奴。

民歌是民族的心声,游牧民歌更是研究游牧民族和游牧文明盛衰兴替的历史和心灵的天窗。史载匈奴民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为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就是在汉代大将霍去病率大军击败匈奴后,匈奴对失去阴山的无限爱恋。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的吉尔格勒博士认为,"这一古老的民歌曲式、主题、情节和结构至今遗留在蒙古民族丰富的民歌曲式当中。"(完)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3/26/content_1386441.htm

上帝之鞭——匈奴欧洲篇
Beckham
公元91年匈奴在和汉民族的长年战争中承认了失败,开始了始无前例的民族大迁移……

南匈奴附汉,北匈奴远飙。北匈奴西迁的第一站是乌孙的地盘,既现在的伊犁和上游一带,第二站是康居,也就是锡尔河上游东部。第三站为阿兰聊这已经到了欧洲边缘。在91年到290年长达两百年的历程中,这个上天的骄子好象消失了一样。北方的苍狼为了梦中的家园,在雪地中,沙漠里艰难的跋涉。中外的史书中都找不到这个骄傲民族的记载。当《波斯史》中提到三世纪末匈奴出先在阿兰聊时,这头饥渴太旧的苍狼已经对它面前弱小的西方民族露出了爪牙……公元四世纪中叶,阿兰聊灭国,西方震动。从此,匈奴在西方的活动遂史不绝书。

阿兰聊灭国后没多久,西方诸国还来不及为其哀悼,就将面临着一场巨大的浩劫。公元374年,巴兰勃率领匈奴铁骑入侵东哥特,来时排山倒海,去时十室九空,而且匈奴在三百年来对中国作战以来不知道学到了多少中国的战争艺术和谋略,这岂是西方诸蛮所能相抗的。匈奴以战养战的方式沉重打击了东哥特人,当年迈的东哥特国王赫曼立克(Hermanrik)的军队被匈奴全歼后,他便自杀了,继位的维席密尔(Vithmir)也兵败身亡。赫曼立克之子呼哪蒙特率部投降,而其余的部众在阿拉修斯和萨弗莱克斯的带领下逃到西哥特。也有人逃向巴尔干。

西哥特国王阿撒那立克(Athenarie)得知东哥特灭国后立刻在德聂斯德河布阵,意图阻止匈奴人渡河,不料匈奴人在远处上游偷渡后夜袭敌营,重创西板哥特军。 西哥特人在惊悖之余,一部大约二十余万众渡过多瑙河进入罗马国境,由于罗马帝国官吏的残酷压迫,哥特人纷纷起义。

罗马皇帝法伦斯(Valens)调集大军于公元378年8月9日在阿德里雅堡与哥特人会战,在哥特的重装骑兵面前曾经纵横欧亚的罗马方阵步兵毫无地位。下午,法伦斯和四万禁卫军全数战死。方阵步兵的时代过去了。这一战,动摇了罗马的根基,罗马再也无法控制辖下的诸族和领土。而此时,匈奴人回到喀尔巴阡山以东,进行休整。

公元400年,匈奴人乌尔丁带领大军攻入匈牙利追击哥特人,并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了意大利,这支可怜的哥特队伍在法洛伦斯被西罗马军队消灭以报阿德里雅堡之仇。匈奴人只是来意大利转了一下,不过又带来了相当大的后果。匈牙利原住民凡达尔人,瑞维人,和最先被匈奴人灭国的阿兰聊人开始了大跑路。这三族人进入高卢,与当地人战斗后于409年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并建立了三个国家。与此同时,阿勒立克带领的哥特人也南下逃避匈奴的大军,不过他们比几年前的同胞拽多了,在408年,409年,410年三次围攻罗马,而在410年攻入城中,这是历史上罗马城的第二次沦陷。

在这次战争中,西方诸族在匈奴军势的压力下为生存互相火并。而匈奴人则占据了巴诺尼亚(今匈牙利)把当地的哥特人列入统治之下后又开始无忧无虑的放牧生活了。

乌尔丁死后,路加既位,路加死后他的两个侄儿白里达(Bleda)阿提拉(Attild)共同治国。在这段时间里西欧相当平静,而北欧,东欧战火纷飞,盎格鲁撒克逊人不堪匈奴压力,渡海流亡到英伦三岛,在俄罗斯南部草原的匈奴人也归与阿提拉旗下,俄罗斯森林民族——斯拉夫人,芬人也告屈服,斯拉夫人可能就是在此时以“匈奴仆人”的身份第一次进入西欧的。

公元445年白里达死后,阿提拉独领匈奴,成为欧洲最有权势之人!王庭设于多瑙河以东的大草原上。

此时的东西罗马都要向阿提拉进贡。匈奴在东方失去的荣光在西方找了回来。

由于对西罗马提出的政治联姻和领土要求遭到拒绝,阿提拉决定开战。451年,阿提拉统领五十万大军进入高卢,这也许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见到如此规模的军队吧。罗马大将阿契斯北上抵挡,并联合了所有受匈奴压迫的蛮族王国。双方在加泰隆尼亚平原上会战,此战空前惨烈一日之间占死者有十五万之众……阿提拉见双方陷入了毫无意义的消耗战,于是领军回国。

次年,阿提拉率军突然越过阿尔卑斯山直攻意大利并摧毁意大利北部所有城市,压迫罗马。446年,军中大疫,阿提拉见西罗马已求和,东罗马援军已至于是回国,并与同年病死。次二役过后,西方人畏惧地称其为——上帝之鞭。

阿提拉死后,强大的匈奴人内部又出现内讧,诸子争立为王,贵族之间争权夺利,互相残杀,匈奴瓦解.日耳曼人乘时而起,把匈奴人赶回喀尔巴阡山以东。461年,阿提拉幼子邓直昔克企图重建霸权,不幸在于东罗马交战时战败身亡。这是西方史书上对匈奴人活动的最后记载。

在中国,此时正是北魏中期,南匈奴和其各分支在中国建立的“汉——前赵”“北凉”“大夏”等均在公元460年相继覆灭。
在亚洲和欧洲的匈奴人则分别与当地各民族混合了起来,一个彪悍而勇敢的民族从此消失了.奴在世界范围内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天之骄子的传说结束了。
http://air2004.51.net/shaoshumingzu/ouzhouxiongnu.htm

匈奴人的西迁和匈奴帝国的欧洲战记
http://www.liego.com/bbs/dispbbs.asp?boardID=35&ID=1091&page=1

匈奴的英文名是hun,也是破坏者和野蛮人的代名词,从中可以看出欧洲人对匈奴的恐怖记忆。公元1世纪,在东方已成为丧家之犬的北匈奴,逐渐向西逃亡,最后深入到欧洲腹地,不仅找回了昔日的荣耀,还引发了欧洲社会的大变动,从而改变了欧洲历史。

一、北匈奴退出蒙古高原

汉武帝对匈奴的猛烈反击,大伤了匈奴的元气。到西汉晚期,匈奴发生了分裂,呼韩邪单于率部归顺汉朝,而流窜到中亚与汉朝为敌的郅支单于也被汉将陈汤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为理由消灭掉了,汉匈关系从此走向和解。东汉初年,在匈奴贵族中反汉的势力重新抬头,导致匈奴再次分裂,南匈奴归顺汉朝,而北匈奴则坚持与汉为敌,经常发动对南匈奴和汉人的掠夺。而当时东汉刚刚建立,国力还属于恢复期,因此,直到汉明帝时,才发动了对北匈奴的反击战。公元73 年,汉军四路出击北匈奴,窦固、耿忠的汉军一直追击到天山一带,并夺取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汉和帝时,又发动了针对北匈奴的反击战,公元89年,窦宪、耿秉率领汉军大败北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公元91年,汉军再次出击北匈奴,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单于,北单于只得向西逃窜。至此,东汉对北匈奴的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而与汉为敌的北匈奴,则受到汉与南匈奴的合击,已无法在漠北蒙古高原立足,只得退出蒙古高原向西逃窜。

二、北匈奴西迁的第一站:伊犁河流域

与其说是西迁,还不如西逃贴切一些。在公元91年北单于战败后,率残部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在其立足后,仍然出没于天山南北,实施掠夺。公元11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杀死了汉将索班。为了对付西域的北匈奴,东汉朝廷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屯兵柳中(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班勇于公元124年、126年两次击败北匈奴,西域的局势开始稳定。在班勇离职后,北匈奴势力又重新抬头,汉将斐岑于137年率军击毙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公元151年,汉将司马达率汉军出击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击败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拉开了第二次西逃的序幕。

三、北匈奴西迁的第二站:锡尔河流域

锡尔河是中亚的内陆河,流经今天的乌兹别克、哈萨克等国,注入咸海。在汉时,这里是康居国。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汉朝的反击,已无法立足,大约在 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开始了西迁,来到了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至于北匈奴人在康居的活动,因为缺乏史料记载,就不得而知了。

四、北匈奴西迁的第三站:顿河以东、里海以北

大约在公元290年左右,北匈奴出现在顿河以东的阿兰国,这段历史在我国《北史.西域传》和罗马帝国的《历史》中,都有过记载。北匈奴杀死了阿兰国国王,彻底征服了阿兰国。

五、北匈奴西迁的第四站:顿河以西、多瑙河以东

凭借着在阿兰国的休整和补给,北匈奴彻底恢复了元气,掠夺、贪婪的本性让他们对顿河以西的草原垂涎不已。公元374年,匈奴在大单于巴兰姆伯尔的率领下,渡过了顿河,向东哥特人发动了进攻,东哥特人哪里是匈奴人的对手,经过奋战,依然惨败,一部分东哥特人只得向西逃窜,逃到了西哥特人那里,匈奴尾随其后,追击到西哥特人居住地。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流经今天的乌克兰和摩尔多瓦)摆下军阵,准备迎击匈奴,而匈奴人则趁夜晚偷偷从德涅斯特河上游渡河,然后抄袭西哥特人军阵背后,西哥特人惨败,只得向西逃窜至多瑙河。后经罗马帝国皇帝的批准,东、西哥特人得以渡过多瑙河,进入到罗马帝国避难。此后,由于罗马帝国对哥特人残酷的压榨,逼迫哥特人又起兵反叛,公元378年,罗马帝国皇帝瓦连斯亲征哥特人,结果被哥特人杀死,帝国遭受到沉重打击。而此时的匈奴,由于占据了南俄罗斯大草原,暂时稳定了下来。

六、占据南俄罗斯草原后,匈奴人的活动

在打败哥特人,占据南俄罗斯草原后,匈奴人得以休整,人口开始急剧增加,同时,小部分的匈奴骑兵仍然在骚扰临国:一股匈奴骑兵渡过了多瑙河,与哥特人一起骚扰罗马帝国;另一股匈奴人,于公元384年进攻美索不达米亚,攻占了爱德沙城;还有一股匈奴人于396年,侵入了萨珊波斯帝国。整体而言,匈奴人这段时期,基本是以在南俄罗斯草原休整为主,为下一步的大规模入侵积蓄力量。

七、匈奴乌尔丁大单于的活动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而此时的匈奴正处于乌尔丁大单于的统治。乌尔丁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他曾对东罗马帝国色雷斯省总督说过,凡是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只要他愿意,他都能征服。公元400年,匈奴在乌尔丁大单于领导下,又开始向西大规模入侵,一举夺得了整个多瑙河盆地,并一度攻入了意大利,这一事件的连锁反应就是逼迫多瑙河流域的各部族为躲避匈奴人,只得向西罗马腹地进军,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陷了西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西罗马帝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然而乌尔丁大单于的宏图大志还未实现就一命呜呼了,公元408年,乌尔丁率军骚扰东罗马帝国,在抢得大量财物准备撤退时,遭罗马人的袭击,乌尔丁大单于就这样战死在沙场。

八、匈奴帝国的建立

在疆土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以匈牙利平原为统治中心的匈奴帝国,在奥克塔尔大单于时已基本建立起来,单于王庭稳定在今天匈牙利的布达佩斯附近,这个军事帝国成为东、西两个罗马帝国最严重的威胁。乌尔丁大单于死后,匈奴帝国沉寂了一段时间,而在奥克塔尔大单于率领下,匈奴帝国又开始兴盛起来,奥克塔尔死后,他的兄弟卢加继承了王位。卢加大单于在公元422年和426年两次蹂躏东罗马帝国的色雷斯和马其顿,逼迫东罗马帝国皇帝向匈奴帝国年贡350磅黄金,此后,东罗马帝国又被迫在边境向匈奴帝国开放互市,来确保边境的安宁,匈奴人的荣耀终于在西方找了回来。

九、阿提拉大单于统治的确立

434年,卢加单于去世,他的两个侄儿阿提拉和布列达共同继承王位,各掌管一部分领土。两位单于即位不久,便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要求东罗马皇帝交出匈奴的叛逆,还要年贡翻番,由350磅黄金上涨到700磅黄金,东罗马皇帝受武力胁迫,只得答应。445年,布列达单于神秘的遇刺身亡,阿提拉成为匈奴帝国唯一的大单于。阿提拉更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在他的率领下,整个欧洲都沉浸在对匈奴的恐惧之中,匈奴帝国的鼎盛时期来到了。

十、鼎盛时期的匈奴帝国

阿提拉大单于独自掌权后,马上就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不过战争的矛头却指向了北欧和东欧。在北欧和东欧,盎格鲁撒克逊人为躲避匈奴人,逃亡到英伦三岛,而许多日耳曼和斯拉夫人的部族战败,纷纷向匈奴投降。在巩固了东方和北方后,阿提拉大单于在447年大举进犯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军队接连战败,匈奴的骑兵一直深入到达达尼尔海峡和希腊的温泉关,严重威胁到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安全,东罗马帝国皇帝被迫求和,双方在448年签定和约,东罗马除了马上向匈奴支付赔款6000镑黄金,年贡也由700磅黄金涨到2100磅黄金。至此,匈奴帝国的疆域东到里海,北到北海,西到莱茵河,南到阿尔卑斯山,盛极一时。而东罗马帝国经过匈奴的长期劫掠和年贡的沉重负担,财富已基本耗尽,于是,阿提拉大单于又将目光投向了西罗马帝国。

十一、阿提拉的高卢战记

450年,阿提拉大单于在完成了对东、北、南的征服后,将矛头指向了西罗马帝国。该年,阿提拉派使者来到罗马,要求娶西罗马皇帝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为妻,并要求西罗马帝国拿一半的国土作为嫁妆。如此过分和羞辱的要求,自然遭到西罗马皇帝的拒绝,于是阿提拉大单于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当年,阿提拉集结了大批匈奴战士以及被征服民族的仆从军,号称50万,渡过莱茵河,向西罗马的高卢(今法国)发动进攻。高卢的城市就如同草原上猎物一样,被匈奴人一个接一个地摧毁,最终匈奴军主力又围攻高卢重镇奥尔良。此时,面对共同的敌人,西罗马人和西哥特人暂时放下他们的争斗,组成联军来救援奥尔良。面对联军,阿提拉放弃了对奥尔良的围攻,开始机动迂回,寻机与敌决战。公元451年6月20日,阿提拉的匈奴大军与西罗马、西哥特联军,在今天的巴黎市郊展开了大决战。战斗打得非常惨烈,仅过了一天,双方战死者就达15万人,最终,西哥特国王战死,余部也撤离战场,而匈奴也损失惨重,无力再进攻,只得退回莱茵河,重新积聚力量。

十二、上帝之鞭对西罗马的惩罚

452年,得到休整的匈奴帝国再次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被称做“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开始了对西罗马的惩罚。阿提拉率领的匈奴军队翻过了阿尔卑斯山,攻入了意大利。意大利北部地区遭到了匈奴人疯狂的攻击,北部所有的城市都被匈奴人摧毁。此后,匈奴人攻占了重镇阿奎莱亚,挥师直捣帝国的首都罗马城。西罗马皇帝万分惊恐,只得派罗马教皇利奥一世与匈奴人议和。此时,匈奴军中突发瘟疫,而东罗马帝国的援军也快到达罗马城,因此,阿提拉便答应议和,但在撤军前仍扬言,如果西罗马皇帝不把他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送到匈奴,他还会来攻打西罗马。就这样,罗马人眼睁睁地看着匈奴人满载着抢夺来的财物扬长而去,只留下意大利北部的一片废墟。

十三、阿提拉神秘的死亡与匈奴帝国的瓦解

453年,阿提拉大单于又娶了一名少女为妃,然而在新婚之夜,阿提拉却神秘地死在了婚床上。阿提拉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大单于之位,打起了内战,匈奴帝国在瞬间瓦解崩溃了。匈奴帝国的内战,给了被奴役民族以机会,454年,东哥特、吉皮底人组成联军,在匈牙利打败了匈奴,从此,匈奴人被迫又退回了南俄罗斯草原。在461年,阿提拉的一个儿子妄图重建匈奴帝国,发动了对多瑙河流域的东哥特人战争,遭到失败。468年,他又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结果自己战死沙场,从此匈奴人逐渐沉寂了下去,直至被历史彻底遗忘。

后记

匈奴帝国崩溃不久,深受匈奴摧残以及匈奴引发的蛮族西迁影响的西罗马帝国也彻底走向了绝路,公元476年,日耳曼雇佣军攻占了罗马城,末代皇帝、6岁的罗慕洛被俘虏,西罗马帝国自此灭亡,标志着欧洲封建时代的开始。
http://bbs.ynet.com/viewthread.php?tid=242128&extra=page%3D42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