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都遗址
㈠ 元上都遗址是在什么时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2012年,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致同意将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元上都遗址成为我国第30项世界文化遗产,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42项。
㈡ 游览元上都遗址需要半天时间吗
游览元上都遗址的话,肯定是需要半天的时间的,因为这边都是走路游览的,而且这里面面积也非常的广,说要游览玩的话估计都要半天的时间了。
㈢ 中国历史遗迹有哪些
1、隆兴寺,在清河古贝州城西南,始建于隋朝。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未发迹时,曾在舍利塔下困卧,“塔影周回荫之,老僧知其异,献茶啜饮。”太祖即位后,建隆二年(962年)勑令重修隆兴寺,并赐御匾。后几经战乱,整座寺院已毁损无存。 2014年10月20日,有1千多年历史的清河县隆兴寺经过近2年的重建后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
2、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3、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时期护法王固始汗和格鲁派摄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达拉宫之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旧时与驻藏大臣衙门共为统治中心。
4、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5、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扩展材料: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㈣ 元上都遗址位于什么地方,是如何建立的
元上都遗址是我国元代都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东北闪电河北岸。由元世祖忽必烈初建于1256年。1251年,蒙哥即帝位后,忽必烈受任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从漠北和林南下驻帐金莲川,招揽天下名士,建立了著名的金莲川幕府,对忽必烈治理汉地乃至统一全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1256年,忽必烈下令在这里选址建城,起初取名为开平府。1259年城郭建成。1260年,忽必烈在此登上皇帝之位,为元开国皇帝元世祖,于是就将开平府作为首都了。1264年,忽必烈开始修建大都,即后来的北京,下诏开平府上升为上都,用以取代漠北的和林,并确立了两都巡幸的制度,上都作为夏都,与元大都共同构成了元朝的两大首都。当时大都与上都两都之间有三路交通线路。每年4月,元朝皇帝便来上都,9月秋凉返回大都,皇帝在上都的时间长达半年之久。皇帝在上都期间,政府诸司都分司相从,以处理重要政务。除此之外,皇帝要狩猎行乐,还要举行蒙古诸王贵族的朝会和传统的祭祀活动。1369年,明朝将元上都复名“开平府”,不久废府改卫。1430年废弃不用。
㈤ 元上都遗址在哪里
元上都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草原都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旗政府所在地东北约20千米处、闪电河北岸。这座草原都城,具有游牧文化特色,并融合中国传统建筑于一身,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完美结合,可与意大利古城庞贝媲美。
元朝实行两都制,大都为首都,上都为夏都。每年夏历二三月至八九月,皇帝及随行大臣、官员等有半年时间在这里避暑理政。元朝的主要机构在上都均有分衙或下属官署,上都仍是全国重要的政治中心。
元上都遗址上都地理位置特殊,“控引西北,东际辽海,南面而临制天下,形势尤重于大都”。对联络、控制拥有强大势力的漠北蒙古宗亲贵族来说,其在政治、军事上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元朝前几位皇帝,如忽必烈、铁穆耳、海山等即位的忽里台都在上都举行。元王朝也是从这里出发,征服四十国,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强大帝国,拥有三千万平方千米的疆域,对人类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元代中外交往频繁,上都常有回族商人往来。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尼古剌兄弟带着马可·波罗到中国,在上都受到忽必烈极高的待遇。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生活了17年,深得忽必烈赏识器重,他的《马可·波罗行记》详细记述了上都的宫殿、寺院、宫廷礼仪、民情风俗,第一次向世界介绍了中国和东方。
㈥ 元上都遗址保护工作应当遵循()原则
不改变文物原状
元上都遗址保护工作应当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
㈦ 元上都遗址离什么机场最近
元上都遗址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最近的机场就是锡林郭勒盟盟府的锡林浩特机场。
㈧ 神之都城的元上都遗址有什么价值意义
元上都遗址是我国元代都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东北闪电河北岸。由成吉思汗之孙、元世祖忽必烈初建于1256年。
我国北方骑马民族创建的这座草原都城,被认定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奇妙结合的产物,其遗址也是我国游牧民族遗存保存最为完好的文化遗产,甚至可以与意大利古城庞贝媲美。
1251年蒙哥即帝位后,忽必烈以皇弟的亲贵身份,受任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从漠北和林南下驻帐金莲川,招揽天下名士,建立了著名的金莲川幕府,对忽必烈治理汉地乃至统一全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1256年,忽必烈下令在这里选址建城,起初取名为开平府。1259年城郭建成。1260年,忽必烈在此登上大蒙古帝国皇帝之位,为元开国皇帝元世祖,于是就将开平府作为首都了。
1264年,忽必烈开始修建大都,即后来的北京,下诏开平府上升为上都,用以取代漠北的和林,并确立了两都巡幸的制度,上都作为夏都,与元大都共同构成了元朝的两大首都。
当时大都与上都两都之间有三路交通线路。每年4月,元朝皇帝便来上都,9月秋凉返回大都,皇帝在上都的时间长达半年之久。
皇帝在上都期间,政府诸司都分司相从,以处理重要政务。除此之外,皇帝要狩猎行乐,还要举行蒙古诸王贵族的朝会和传统的祭祀活动。
1369年,明朝将元上都复名“开平府”,不久废府改卫。1430年废弃不用。
元上都全城由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组成:
宫城在皇城的中部偏北,长方形。宫城是全城的核心,有东华、西华、御天三门,城墙用砖包镶。
宫城中南边的御天门最为重要,它与皇城南门明德门在一条中轴线上,是出入的主道。皇帝所下达的诏旨,都要在御天门上发布,再送住大都,然后转发全国各行省。
主要宫殿楼阁和官署、宫学建在宫城内。宫城建有水晶、大明、鸿禧等殿,大安、延春等阁。
皇城环卫宫城四周,城墙用石块包镶,道路整齐,井然有序,南半部为官署,府邸所在区域,东北和西北隅建有乾元寺和龙光华严寺。
外城在皇城西北面,全用土筑,周长约18千米。北部为皇帝观赏的御苑,是皇家苑囿和金顶大帐“棕毛殿”的建筑所在。南部为官署、寺观和作坊所在地区。
城外东、南、西三处关厢地带,为市肆、民居、仓廪所在。明代荒废,城垣及建筑台基依然残留地表,蒙古语称此城为“兆奈曼苏默”,为108座庙的意思,就是依据城址中建筑众多而讹传的。
城内除中央及北城墙中部的大型宫殿位于中线以外,大部建筑未采用对称的布局,殿、亭、阁、榭各具特色,或近临沼池,或开渠引流,或亭阁相连,形状大小各异,色彩风俗不同,优雅非凡。上述通往各地的驿道四通八达,为漠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
上都地区元朝时商贾工匠云集,繁荣兴盛,不但有从中原来的商人,也有从中亚和欧洲来的商人,他们运来各种金属器皿、日用品和为统治阶级享用的奢侈品,而后运走上都地区的畜产品,促进了以元上都为中心的蒙古地区的经济繁荣。
上都在中外外交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元代中外交往频繁,上都常有阿拉失、波斯、突厥等商人往来。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生活了17年,深得忽必烈赏识器重。著名的《马可.波罗行记》详细记述了上都的宫殿、寺院、宫廷礼仪、民情风俗,第一次向世界介绍了上都,让世界了解中国。
上都在元代科技史上的地位更不容忽视。早在蒙哥汗时期,开平就设有天文观测所——承应阙。上都城西北有一个山口,两山之间有一个古拦洪坝遗址。
这一工程是当时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在北方塞外草原建设的较为成功的大型泄洪水利工程,至今保存完整,成为郭守敬留给草原人民的一件永久纪念品。
都城有众多佛寺、道观、清真寺等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十分兴盛。上都常有色目商贾往来,很早就建有回回寺。上都居民中也有信仰伊斯兰教、景教等的。上都作为元的夏都,是北方宗教兴盛的中心,同时也是多元文化交流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