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考古遗址
A. 上海有哪些历史古迹
豫园
是“奇秀甲于东南”的江南名园。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距今有400多年历史。园林布局融会了明、清两代园林的建筑艺术,素有“城市山林”的美誉。楼阁参差,山石峥嵘,古树苍翠,共有48处景点,具有“以小见大”的特色。有鱼乐榭、玉玲珑、万花楼、和煦堂、萃秀堂、内园、九曲桥、荷花池、湖心亭等胜景。
龙华寺
位于徐汇区的龙华寺是上海市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的佛教寺院。相传建于三国时期(公元247年),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现以古寺、古塔、龙华庙会、龙华晚钟构成宗教旅游胜地。宋代佛教禅宗的伽蓝七堂制保持原貌,珍藏有唐、五代、明、清年间的经书、金印、佛像等。
孔庙
位于嘉定区的孔庙建于公元1219年,向有“吴中第一”之称。内设中国科举制度陈列馆,“育才”、“兴贤”、“仰高”三座牌坊,分别代表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和对孔子的敬慕。“当湖书院”是目前上海市最完整的古代书院建筑,距今有270多年历史。孔庙碑廊内保存有宋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大字碑、被称为“嘉定四先生”的书迹石刻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玉佛寺
位于静安区的玉佛寺是上海名刹。清光绪8年(公元1882年),普陀山僧人慧根从缅甸请来玉佛两尊并建寺而得名。玉佛楼有一座高1.9米、宽3.4米的玉雕释迦牟尼坐像。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楼、经殿等宏伟建筑。
方塔
方塔位于松江区,建于五代后汉乾佑枯二年(公元949年),砖木结构,九级方形,高42.5米。因袭唐代砖塔结构,砖身每层四面辟壶门,斗拱大部分保留宋代原物,是江南古塔中保存原有构件较多的一座。方塔周围辟有“古典园林”,园内有宋望仙桥、明兰瑞堂、清天后堂大殿以及五老峰、美女峰等名石。
朱家角
朱家角素有“上海威尼斯”之称,是上海保存最完好的江南水乡古镇。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就形成村落集市,明代万历年间发展为繁华集镇。弯弯曲曲的石板小径,迂回于狭窄的街巷店铺之间。石桥、乌篷船、小桥流水、明清古宅等,共同构成悠闲安逸、古朴恬淡的田园韵味。
松江唐经幢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 松江县松江镇中山小学内
豫园 明嘉靖、万历年间 南市区老城厢内
徐光启墓 明崇祯十四年(164年) 徐汇区南丹路光启公园
上海孙中山故居 1918年 卢湾区香山路7号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 1920~1921年 卢湾区淮海中路567弄(渔阳里)6号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1921年7月 卢湾区兴业路76号
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 1927~1937年 徐汇区龙华路龙华烈士陵园内
鲁迅墓 1956年建 虹口区四川北路2288号鲁迅公园内
宋庆龄墓 1981年 长宁区陵园路宋庆龄陵园内
兴圣教寺塔(北宋)、真如寺大殿(元)、上海外滩建筑群(1906~1937年)、上海邮政总局(1924年)列入其中;沉香阁(清)
B. 八百壮士当年镇守的上海四行仓库还有吗 有遗址吗 怎么能到那呢
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上海市原闸北区南部、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的仓库建筑。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在这里发生的四行仓库保卫战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它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大战役淞沪会战的结束。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士兵被称为“八百壮士”。
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2)上海考古遗址扩展阅读:
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上海静安区中南部,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的仓库建筑。
正门门牌号为光复路1号,它是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屋宽64米,深54米,高25米。
这座仓库创建于1931年,为当时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它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联合仓库,即紧靠西藏北路的大陆银行仓库与紧靠现晋元路的北四行仓库两部分组成的,但一般均统称为“四行仓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四行仓库
C. 地下城与勇士上海5区 舞动★冰城 我狂战士要觉醒都51极了但过不了王的遗迹怎么办谁能帮帮我谢谢各位指点
花钱找人带吧,或者就打冒险,普通,任务应该没要求打王者吧,但个人认为51单刷王的遗迹还是难了些,去大号多的地方喊(本人出票,求带王的遗迹。。。。。。。。)应该有人来带你的
D. 【驴友请进】这条路线上(青岛-日照-连云港-盐城-南通-上海)的城市和区县哪些历史遗迹和名人故居
南通海门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张謇故居。
E. 上海目前最早的人类遗迹是
应该是崧泽文化。
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5300 年,属新石器时期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发现而命名。
崧泽文化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阶段。青浦区发现崧泽文化遗址 4 处(崧泽遗址、福泉山遗址、金山坟遗址、寺前村遗址),出土各类文物 800 余件。
F. 求中国景点排名,有哪些值得去
我国拥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说是地大物博,拥有的景色自然也是数不胜数,除了呼伦贝尔草原之外,我国还有着这些景点让游客们感到惊叹,接下来就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第4列景点便是杭州西湖,古诗有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都在西湖旁边吟诗作赋,这里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一直闻名中外,这里还流传着白素贞的传说,被不少年轻游客视为爱情圣地,美丽的同时又不缺乏浪漫色彩,西湖之美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表达清楚的,不知道大家还知道哪些令人感到赞叹的景点呢?
G. 上海考古发现,上海目前最早人类的遗迹是距今月6000多年的什么,
崧泽文化。
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5300 年,属新石器时期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以首次在回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答发现而命名。
崧泽文化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阶段。青浦区发现崧泽文化遗址 4 处(崧泽遗址、福泉山遗址、金山坟遗址、寺前村遗址),出土各类文物 800 余件。
H. 上海近现代历史遗址
中共一大遗址 外滩外国银行区
I. 上海有哪些革命遗迹最好有介绍!谢谢!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位于上海市望志路、108号(今兴业路76、78号)。沿街并排两幢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
该楼于民国9年(1920年)夏秋间建,与左右紧邻4幢同类房屋同时建成,属贝勒路树德里(今黄陂南路374弄)一部分。是为上海典型石库门式样建筑,外墙青红砖交错,镶嵌白色粉线,门楣有矾红色雕花,黑漆大门上配铜环,门框围以米黄色石条。
该幢住宅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之一李汉俊与兄李书城的住宅,人称“李公馆”。李书城,系同盟会发起人之一。李氏兄弟为该楼最早住户。楼南路侧当时尚存农田,环境颇僻。李家将两楼内墙打通,楼梯合一,组成一家。106号楼上是李汉俊卧室,楼下客厅约18平方米。
民国10年7月23日(即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在此客厅举行。
出席会议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陈公博、周佛海和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等13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张国焘主持。23~24日,张国焘先报告筹备经过,说明会议重要意义,提出讨论的问题;旋由各地小组汇报活动情况;成立党纲和工作决议起草委员会。25~26日起草文件,27~29日讨论《党纲草案》和工作决议草案。会议讨论热烈,对党的性质、纲领和组织原则等主要问题取得一致。7月30日,会议遭到法租界巡捕房的注意和搜查,被迫中止。最后一天的会议改至浙江嘉兴南湖一条游船上举行。(注:最后一天的日期未能确定,7月31日与8月1日两说。)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制定并通过了第一个党纲:“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和“联合第三国际”;所通过的第一个决议确定:党在当前的中心任务是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并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使工会避免成为其他党派之傀儡”;还就宣传、工人学校、工会组织的研究机构,对现有政党的态度,与第三国际的联系等问题作出相应决定。大会选举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李达负责宣传,张国焘负责组织。
民国11年,李家他迁,该处为其他居民租用。民国13年增建厢房。后来楼下开设商店,解放前后为恒福昌面坊。
1951年10月,经勘查确认后辟为纪念馆,名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一馆。1958年,按当年原状修复,拆除厢房。进入大门为天井,经过6扇玻璃窗门进入会议室,室内置有长餐桌、圆凳、茶几、椅子、两斗桌及花瓶、茶具等,均按当年式样仿制。新中国建立后,上海市人民政府经过调查核实恢复了会址原貌,建立了会址纪念馆,1959年5月26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还设有辅助陈列室,展出了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文献资料。有三部分内容: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2.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产生及其活动;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周公馆
即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
在幽静的上海卢湾区思南路上,沿马路东侧的73号(原马思南路107号),是一幢西式小楼房,为三层花园别墅,这就是当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亦称周公馆。既然是当年党的驻沪办事处,为何又称周公馆呢?这其中有一段曲折。1946年中共代表团租下了这幢房屋,原意是作为中共办事处。但国民党当局不同意。6月18日,从南京来沪的董必武果断地说:“不让设办事处,就称‘周公馆’。”意思是名义上对外宣称是周恩来将军的府邸,周公馆因此而得名。
这幢小洋房,原为法国在华商人所有,是一幢三楼一底的楼房,进门就能看见藤萝花架,看上去幽静宜人。在绿茵茵的草坪中央,栽有一棵枝叶茂盛的大塔松,在这里,周恩来接待过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将军,与国民党政府代表邵力子、吴铁城及第三方面代表沈钧儒、黄炎培等交换意见,还举行过中外记者招待会。1946年7月17日,周恩来在这里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到会的100多人把一间不大的客厅挤得水泄不通,许多晚到的记者不得不在门窗外、阳台上站着听讲。
不久,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中共代表团撤回延安,在撤离时,周公馆交“民主同盟”代为保管。之后,房屋被国民党上海政府非法接管,家具陈设全部流失。新中国成立后,在原址设纪念馆,周恩来、董必武卧室等部分室内恢复原来摆设,又辟陈列室介绍当年历史。1959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内家具陈设均为复制品。
一楼是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北),衣架上仍然挂着当年周恩来穿戴过的咖啡色礼帽和西服,正中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大公报》、《联合晚报》、《华商报》等当时几大有影响的报刊。报刊旁的文稿上完整地保留了周恩来的手迹,左侧整齐地堆放着毛泽东同志于1945年写的《论联合政府》,眼前的一切仿佛浮现这样的一番情景:夜已深,周恩来同志依旧在阅览时事,伏案而书,不分昼夜的工作。
三楼正中为集体宿舍,时常作为办事处接待许多南来北往同志的临时住处,1947年3月1日,国民党当局对周公馆封锁,在此董必武同志主持了最后一次党支部大会,并负责布置了任务。朝北即董必武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在三楼各居室中,属此间光线条件最差,环境也很潮湿,工作人员曾想替董老换房间,但被他婉言谢绝。这深深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关心同志、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前院与后庭之间有座别致的小花园,花园东侧的高大雪松,至今苍峨屹立。1946年11月,办事处在此为朱德同志举行六十周岁寿辰的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