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大
『壹』 在西游记中十大法宝是什么
十大法宝如下:
第一名:金刚琢 金刚琢可以说是孙悟空的克星,当年大闹天宫的时候,太上老君就用金刚琢把孙悟空打倒,导致他被二郎神捉住。《西游记》中具有吸收能力的法宝很多,但是像金刚镯这样不光能吸收兵器,还能吸收水火的武器却只有这一个。法力指数:10 重要指数:10 综合评定:10
第二名:杨柳玉净瓶 这是《西游记》第三次出现杨柳玉净瓶,前两次分别在五庄观救活了人参果树,在火云洞降服了红孩儿,每一次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净瓶并不是花瓶,而是一种洁具,最初的功能是洗手。随着水崇拜文化的加深,在中国,净瓶逐渐被赋予了灭火,起死回生的功能。 法力指数:9 重要指10 数:综合评定:9.5
第三名:紧箍 如来佛一共给了观音三个箍,紧箍、禁箍、金箍,紧箍在这里给了孙悟空,紧箍和金箍后来分别给了黑熊精和红孩儿。紧箍的法力有限,毕竟要求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具备大规模杀伤的能力。但是如果没有它,我们无法想象唐僧怎么才能镇住孙悟空。有意思的是,在乌鸡国,紧箍咒还起到了分辨真假唐僧的作用,算是师徒开发出来的新功能。 法力指数:8 重要指数:10 综合评定:9
第四名:人种袋 人种袋一次可以装多个人,这点是阴阳二气瓶或紫金红葫芦之类宝物比不了的。孙悟空请来的二十八宿、龟蛇二将并五大神龙、小张太子及四大神将,都被那怪收入袋中,可见其威力。人种袋来源于布袋和尚的布袋。布袋和尚把别人供养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却从来没有人见他把东西倒出来,布袋总是空空的,别人问他为什么,布袋和尚说:“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打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法力指数:9 重要指数:8 综合评定:8.5
第五名:芭蕉扇 西游记里有两把芭蕉扇,一把是金角大王的宝贝,用来发火,一把是铁扇公主的宝贝,用来灭火。无论是威力还是重要性,铁扇公主这把都更胜一筹。她这把除了灭火,还可以扇人,孙悟空被他一扇子到了小须弥山。为了过火焰山,孙悟空前前后后三调芭蕉扇,很好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法力指数:8 重要指数:8 综合评定:8
第六名:阴阳二气瓶 在《西游记》中,虽然孙悟空也哭过,但是更多时候是担心师父,这次,遇到阴阳二气瓶,孙悟空真的害怕了。细想一下,虽然取经一路困难重重,但是让孙悟空如此绝望的却绝无仅有。要不是关键时候他想起了观音菩萨给他的三根毫毛,这次的确要交代这里了。阴阳二气瓶最后坏掉了,着实有些可惜。 法力指数:8 重要指数:7 综合评定:7.5
第七名:幌金绳 幌金绳十分智能,有《紧绳咒》,还有《松绳咒》,如果有这样衣服就好了。幌金绳本是本是太上老君的一根勒袍的腰带,太上老君作为《西游记》头号科学家,真是一身是宝啊。 法力指数:7 重要指数:7 综合评定:7
第八名:金铙 相比于紫金红葫芦和羊脂玉净瓶,金铙不用等对方答应你就可以直接使用,所以要厉害一些。不过,金铙的质量似乎有点不过关,被孙悟空一棒子打碎了。好在弥勒佛法力高强,吹口仙气就复原了。 法力指数: 重要指数:7 综合评定:6.5
第九名:紫金红葫芦(羊脂玉净瓶) 葫芦,谐音福禄,在民间除了食用或做成家用器具,还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西游记》中的紫金红葫芦本是太上老君的盛丹之物,被妖怪偷走后,竟然有了装人的功能。但是紫金红葫芦需要对方答应才有效,这大大限制了它的用途。 法力指数:5 重要指数:7 综合评定:6
第十名:紫金铃 别的法宝一般只有一个功能,但是紫金铃却有三个:火,烟,黄沙。不过,这三招加起来也未必多厉害,放放火趁乱偷点什么东西还行,碰到孙悟空这样的,打两个喷嚏就没事了。 威力指数:5 重要指数:6 综合评定:5.5
『贰』 西游记精彩片段有哪些
1、蟠桃会这天,孙悟空喝光了宴会用的仙酒,还闯入太上老君的丹房,吃尽了葫芦内的金丹,然后回到了水帘洞。
玉帝对孙悟空扰乱蟠桃会甚为痛恨,命令四大天王、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太子去捉悟空,10万天兵被悟空打败。玉帝又派二郎神来战孙悟空。经过多次交手,在二郎神同悟空大战之际,太上老君抛下金刚圈击中悟空,方才将他捉拿。
2、那怪闻言,恐怕大圣伤他,却就解尸,出了元神,跳将起去,伫立在九霄空里,这行者背上越重了。猴王发怒,抓过他来,往那路旁边赖石头上滑辣的一掼,将尸骸掼得象个肉饼一般,还恐他又无礼,索性将四肢扯下,丢在路两边,俱粉碎了。
3、孙悟空只好又来到翠云山,这次他变成了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的样子。铁扇公主不辨真假,把他接了进去。
说到孙悟空借扇一事,假牛魔王故意捶胸道:"可惜,可惜,怎么就把那宝贝给了猢狲?"铁扇公主笑道:"大王息怒,给他的是假扇。"假牛魔王到:"真扇子你藏在哪儿了?仔细看管好,那猢狲变化多端,小心他再骗了去。"
铁扇公主说:"大王放心。"说着将真扇从口中吐出,只有一片杏叶儿大小。悟空大喜过望,连忙抓在手中,问道:"这般小小之物,为何能扇灭八百里火焰?"
铁扇公主道:"大王,你离家两年,怎么连自家的宝贝也忘了?只要念一声口诀,这扇就能长到一丈二尺长短。"孙悟空记在心上,将扇儿噙在口中,把脸一抹,现了本像,径自出了芭蕉洞。铁扇公主气得一下子跌倒在地。
4、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训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5、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
6、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脸衬桃花瓣,鬟堆金凤丝。秋波湛湛妖娆态,春笋纤纤娇媚姿。斜軃红绡飘彩艳,高簪珠翠显光辉。说甚么昭君美貌,果然是赛过西施。柳腰微展鸣金佩,莲步轻移动玉肢。月里嫦娥难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宫妆巧样非凡类,诚然王母降瑶池。
(2)西游记大扩展阅读: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孙悟空是中国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著作《西游记》中的角色之一,诨名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猪悟能、沙悟净的大师兄。孙悟空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拜菩提祖师学会长生之道、七十二变、筋斗云,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
使用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他占花果山称王,大闹东海龙宫,被天庭招安为弼马温,又因嫌官小反下天自称齐天大圣,然后击败天军复被天庭诏安封为有官无禄的齐天大圣,大闹天宫时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叁』 西游记的四大人物是
西游记的四大人物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1、唐僧,前世为如来二弟子金蝉子,原型为唐代高僧玄奘。玄奘,生于今河南洛阳,俗家姓名“陈祎”,法号“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
2、孙悟空,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 “美猴王”。后经千山万水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长生不老等高超的法术。
3、猪八戒,又名猪刚鬣,法号悟能(观音取),浑名八戒(唐僧取),是唐僧的二徒弟,会天罡数的三十六般变化,所持武器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亲赐的上宝沁金钯(俗称九齿钉耙)。猪八戒前世为执掌天河八万水军的天蓬元帅。
4、沙僧,在书中也称黄婆,土母、刀圭,五行属土,俗称沙和尚、沙僧。原为天宫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因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危害一方,专吃过路人。
后经观音点化,赐法号悟净,一心归佛,同八戒、悟空一同保大唐高僧玄奘法师(又称唐三藏或唐僧,俗名陈祎)西天拜佛求取真经。
(3)西游记大扩展阅读
唐僧在取经路上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取名为:悟空、悟能、悟净,之后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和师弟猪八戒、沙和尚护佑师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战胜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成功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被唐僧收为二徒弟后,为让其继续戒五荤三厌,唐僧给他起了个别名叫“八戒”。八戒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帮手,一路负责挑担,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武器是九齿钉耙。
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玉皇大帝,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受万箭穿心之苦。后被唐僧师徒收服,一路主要负责牵马。得成正果后,被封为“金身罗汉”。为人忠厚老实、任劳任怨。
『肆』 西游记歌曲大全100首
有《敢问路在何方》、《五百年桑田沧海》、《女儿情》、《相见难版别亦难》、《取经归来》等。权
1、《敢问路在何方》
《敢问路在何方》是许镜清谱曲,阎肃作词的一首歌曲,由张暴默首唱,是1986年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插曲和主题歌,在第11集后由蒋大为演唱。
该首歌曲1986年秋季被列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艺宣传材料。1988年获首届中国十佳影视金曲奖。
4、《相见难别亦难》
《相见难别亦难》为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第十六集《取经女儿国》的插曲。同本集中另一首插曲《女儿情》同曲异词,同样悦耳动听、悠扬感人,几十年以来仍被世人传颂,堪称经典。
5、《取经归来》
《取经归来》是央视1986年版《西游记》第二十五集《波生极乐天》唐僧四众取经归回大唐时的插曲,由戴英禄填词,许镜清谱曲,蒋大为演唱。
『伍』 西游记中四大神猴各叫什么
《西游记》中四大神猴分别为灵明石猴、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和六耳猕猴。
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角色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相传他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号称为“美猴王”。
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命位处地水火风之水位。赤尻马猴又名淮水无支祁。传说的四大灵猴之一,善于变化,力敌九龙,且善于控水,就连水神共工也不敢称在控水之术上稍胜他一筹。
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命位处地水火风之地位。通臂猿猴为传说中六道众生之外的灵物。
六耳猕猴,是冒充孙悟空,实力和真孙悟空一般无二;大战孙悟空,闹到上天入地下海。谁都认不出来,最后还是如来佛道出六耳真身,并用金钵盂罩住,才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一说为孙悟空之二心,故与孙悟空本领无二。
(5)西游记大扩展阅读
孙悟空武器:如意金箍棒
赤尻马猴武器:西海镔铁棍
通臂猿猴武器:渤海擎天柱
六耳猕猴武器:随心铁杆兵
『陆』 西游记中的虽是大刹是什么意思
虽然是大的佛寺。
刹是梵语“刹多罗”的简称,指寺庙佛塔,比如古刹、宝刹。
『柒』 四大名著的简介,西游记的简介
《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游记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为人熟悉。几百年以来,西游记被改编成了各种地方戏曲,及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版本繁多。在日本等亚洲国家也出现了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文艺作品,样式众多,数量惊人。关于西游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明朝的吴承恩。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大文学巨著。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困,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尽管如此,吴家却不失读书的传统。据说其父吴锐虽为商人,不仅为人正派,而且好读书,好谈时政,这自然对吴承恩产生较大影响。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很早入了学,少年得志,名满乡里。天启《淮安府志》卷十六说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五十多岁任过浙江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过荆王府纪善,这是同县丞级别差不多的闲职。
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大约是中年以后,或认为是晚年所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是吴承恩逝世后由丘度编订而成。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七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但我认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唐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尽管如此,《西游记》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惊人的,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而且,这里的人物也给现代管理学带来很多值得参考的价值。
『捌』 在《西游记》中影响力最大的是哪个为什么
相信大家都看过《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仅仅是电视剧都被翻拍了无数次。《西游记》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人物,比如好吃懒做的猪八戒、老实木讷的沙悟净,都让人印象深刻。可是如果说书中谁最让人深刻,谁的影响力最大的话,那当然是非孙悟空莫属了。
孙悟空这一人物影响力在《西游记》是其他角色无法超越的,可以说没有孙悟空就没有《西游记》。而且孙悟空的形象也早已不局限在书中,他更是象征是中华民族骨子里那种斗争精神,相当于中国在国际上的一张闪亮的名片,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几代人。相信在未来,孙悟空的形象也会日久弥新,变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