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的西游记
1. 吴承恩的西游记有几个故事
西游记大概有接近四十个故事。重要故事情节列举如下:
1.孙悟空出世大闹天宫 《1--8回》
2.唐僧出生江流儿报仇 《附录》
3.唐太宗入冥玄奘取经 《9--12回》
4.初出双叉岭遇虎 《13回》
5.两界山收悟空 《14回》
6.鹰愁涧收扫马 《15回》
7.黑风山熊精盗袈裟 《16—17回》
8.高老庄收八戒 《18回》
9.黄风岭遇黄风大王 《19---2l回》
10.流沙河收沙僧 《22回》
11.四圣试禅心 《23回》
12.大闹五庄观 《24--26回》
13.三打白骨精 《27回》
14.宝象国斗黄袍怪 《28--31回》
15.平顶山斗金银角大王 《32--35回》
16.乌鸡国降狮子精 《36--39回》
17.火云洞降红孩儿 《40--42回》
18.黑水河降鼍龙 《43回》
19.车迟国斗三国师 《44--46回》
20.通天河遇金鱼精 《47--49回》
21.金兜山遇怪 《50--52回》
22.子母河饮水怀鬼孕 《53回》
23.入西粱女国 《54回》
24.敌毒山降蝎子精 《55回》
25.真假猴王闹诸天 《56--58回》
26.火焰山三借芭蕉扇 《59--61回》
27.祭赛国除九头驸马 《62-- 63回》
28.木仙庵谈诗 《64回》
29.小雷音寺遇黄眉怪 《65---66回》
30.稀柿峒受阻 《67回》
31.朱紫国降犼怪 《68--71回》
32.盘丝洞除蜘蛛精 《72回》
33.黄花观除多目怪 《73回》
34.师陀国斗三魔 《74--77回》
35.小子城降鹿精 《78--79回》
36.陷空山无底洞降鼠精 《80--83回》
37.灭法国教训昏君 《84--85回》
38.隐雾山除豹子精 《85--86回》
39.凤仙郡劝善 《87回》
40.玉华县除九头狮怪 《88--90》
41.金平府除犀牛怪 《91--92回》
42.天竺国擒玉兔 《93--95回》
43.铜台府寇家失盗 《96--97回》
44.到西天取经东返 《98回》
45.通天河失经 《99回》
46.五圣成真 《100回》
参考蔡铁鹰专著。
2. 吴承恩是在什么时候写西游记的
西游记是吴承恩在明代的时候写的,具体时间历史并没有记载。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
(2)吴承恩的西游记扩展阅读:
贞观年间,玄奘载誉返回长安。他从印度带回了多尊佛像,而这些佛像也成了中国制作佛像的参照标准。据专家介绍,此次展出的这尊善业泥像可能就是参照玄奘带回的佛像制作的。
在这尊善业泥像背后,刻有“印度佛像大唐苏常侍等共作”十二字铭文,也直接说明了这尊泥像和印度的渊源。而印度两字的出现,也说明了在唐代,除了天竺之外,已经有了印度这个称谓。
《西游记》非吴承恩原创:
据专家介绍,《西游记》的作者为吴承恩,但是吴承恩并非西游记故事的原创者,而是集大成者。
此前,在甘肃张掖博物馆曾对外公布了一组“西游记”壁画,在约十六平方米的墙面上,绘制着10个西天取经的故事。据专家考证,这批壁画的绘制年代可能应是元末明初,这就意味着,要比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时代还要早200多年。
此外,在敦煌莫高窟中,也发现了唐僧取经壁画,比大佛寺的又要早一百多年。在壁画中,取经的队伍只有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而这也正是西夏(北宋)这一时期流传的“西游记”版本,或许是最早的《西游记》。
“西游记”的故事虽然成型很早,但由于一直没有具体的作者,使得这部作品的改编整合者吴承恩成了作者,从而名垂青史。
3. 吴承恩《西游记》
美猴王是孙悟空的形象俊美,尤其是身披龙王战甲的形象十分英雄。
弼马温是孙悟空当过御马圈的小官名称,八戒的口头语。
齐天大圣是老猴子的馊主意,是与二郎神的小圣相对应,这正好顺了孙悟空的意思。
4. 吴承恩写西游记真正目的
讽刺当时的社会风气,表现出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建议您看一部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展现了吴承恩写《西游记》背景和目的。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少年时,就已名冠乡里,他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潜默化中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
步入青年时代的吴承恩是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的年青人。社会地位的低下,贫穷困苦的处境,使这位大才子狂放不羁,招来了纷至沓来的笑声,被人交口称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吴承恩约二十岁时,与同乡一位姓叶的姑娘结婚,婚后感情甚笃。吴承恩虽然狂放不羁,但他品行端 ,忠于自己的妻室。
嘉靖十年,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取得了科举生员的资格,与朋友结伴去南京应乡试。然而才华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这位誉满乡里的才子竟名落孙山。
第二年春天,他的父亲怀着遗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败的教训,吴承恩在以后三年内,专心致意地在时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试中却仍然没有考中。吴承恩羞恨交加,这年冬天,竟病倒了。
两次乡试的失利,再加上父亲的去世,对吴承恩的打系是沉重的。在他看来,考不取举人,不仅付资无由,而且愧对父母,有负先人。但他并不以为自己没考取是没本事,而只是命运不济,他认为"功名富贵自有命,必须得之无乃痴?"
生活困顿给吴承恩带来的压力并不小于科考的失利。父亲去世以后,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开支,但他却没有支撑门户的能力,更没有养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来源,除了每月从学府里领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亲所留遗产了。
品尝了社会人生酸甜苦辣的吴承恩,开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
吴承恩与明代前后七子同时代,其文艺思想与他们相近, “汝忠谓文自六经后,惟汉魏为近古,诗自三百篇后,惟唐人为近古;近世学者,徒谢朝华而不知蓄多识,去陈言而不知漱芳润,即欲敷文陈诗,难矣” 。 “此论则比何﹑李通达得多,故其诗作,多自胸臆出之。朱彝尊《明诗综》 四十八谓其诗 ‘习气息除,一时殆鲜其匹。’ 吴承恩的诗作浪漫主义气息又特浓,故被陈文烛称为 ‘李太白、 辛幼安之遗也’。”
拓展资料:
《西游记》又称央视86版《西游记》,改编自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同名文学古典名著。是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品的一部41集古装神话剧。由杨洁执导,戴英禄,杨洁,邹忆青共同编剧,六小龄童、徐少华、迟重瑞、汪粤、马德华、崔景富、闫怀礼、刘大刚等主演,李世宏、李扬、张云明、里坡等担任主要配音。
该剧讲述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辅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一路抢滩涉险,降妖伏怪,历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修正果的故事。
孙悟空是中国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著作《西游记》中的角色之一,诨名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猪悟能、沙悟净的大师兄。孙悟空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拜菩提祖师学会长生之道、七十二变、筋斗云,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
使用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他占花果山称王,大闹东海龙宫,被天庭招安为弼马温,又因嫌官小反下天自称齐天大圣,然后击败天军复被天庭诏安封为有官无禄的齐天大圣,大闹天宫时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后经观音点化后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忠诚、嫉恶如仇,在东亚文化圈中成为了机智与勇敢的化身,中国民间有人将它奉为神明崇拜。孙悟空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善良、正义、不阿的情怀和追求。
5. 吴承恩 西游记
《西游记》第四回讲述了孙悟空随太白金星初上天庭,玉皇大帝封他为“弼马温”,让他在御马监饲养天马。悟空满以为“弼马温”是天界了不起的高官,上任后他尽心尽职,“看管殷勤”,把天马养得“肉膘肥满”。后了解此官职“未入流品”,知道是受到玉皇老儿的忽悠,不由心中大怒,遂推倒公案,抡起金箍棒,打出御马监,闯出南天门,回到花果山。
6. 西游记 吴承恩的详细情况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小官吏降为小商人的家庭。父吴锐,字廷器,卖“彩缕文羯”,是“又好谭时政,竟有所不平,辄抚几愤惋,意气郁郁”之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孙悟空,猪八戒等不朽的艺术形象。全书组织严密,繁而不乱,语言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俗语,富于生活气息。主题上冲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具有民主倾向和时代特点。作品讽刺幽默。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取经故事的独特风格。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通严肃的批判巧妙的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7. 吴承恩西游记
当初天地一片混沌的时候,盘古大帝拿着斧子劈开了一片黑暗,出现了天与地,这是天与地的分离。而后盘古大帝牺牲了自己,身体和精神化为了山川大地,河流湖泊,创造了世间万物,还用自己的灵气创造出了一个神,那个神就是鸿钧老祖。鸿钧老祖最疼爱的弟子就是通天教主了,通天教主其实是孙悟空的前世……
8. 吴承恩《西游记》
美猴王——孙悟空刚出生时,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后成为众猴之王,因此自称美猴王。
齐天大圣——孙悟空在第一次天庭招安后,因自感受骗反下天庭,回到花果山中,自封齐天大圣,后天庭被迫承认该封号。
弼马温——第一次到天界时所封官职
9. 西游记-吴承恩
利用那些妖魔鬼怪来衬托出师徒4人的那种不畏艰难险阻的精.(西游记中也写出了神仙的外强中干,昏庸糊涂,比如说,如来的两位弟子竟说:"圣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与我们。”)
10.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简介
其实有很多妖怪并不是孙悟空打不过,而是这些妖怪孙悟空根本就不能打,因为这些妖怪的后台都很强大,比如说红孩儿,最后成为了观音菩萨旁边的童子,南海观世音菩萨的强大,相信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如果孙悟空随随便便就把红孩儿给打了,那么就相当于没有给观世音菩萨面子,而且观世音菩萨座下的坐骑也曾经下界为妖,这个孙悟空就更不能打了,类似的状况还有很多,所以西游记中的妖怪不是说打就能打的,当然除了这个最主要的原因之外,还有可能是以下几点原因:
3、孙悟空故意的
也有一些妖怪是孙悟空故意不打死的,因为在西游记原著当中,有好多次孙悟空与唐僧的意见都不合,孙悟空也想借此机会来敲打一下唐僧或者猪八戒,意思就是告诉他们:“打妖怪的事情都归我,但是到最后师父却不领情,你们在心里必须知道这一点,否则我就不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