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山遗址
A.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的发掘历史
1979年7月,在全省文物普查中,发现城头山遗址。
1991年10月,对城址进行第一次实测,解剖了西南城墙,将筑城时间定为屈家岭文化中期。
1992年11月,在东城墙内揭露了从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的一批房基址,清理了数十座大溪文化的屈肢葬墓和瓮棺葬墓。
1993年11月,发现了压在较晚城墙外坡下的大溪文化时期的环壕。
1994年11月,在城的西北部发现了从大溪文化晚期至屈家岭文化晚期的墓葬区。在城的中心偏西揭露了一处包括多座陶窑、多余取土坑道和众多贮水坑、和泥坑以及工棚的大溪文化制陶作坊区。在南城墙下压的大溪文化环壕开挖段落中,发现了炭化稻谷、数十种植物籽实,竹和芦苇编织物以及木质船浆、船艄等。
1996年,初现了四次筑城的地层关系,并小面积露出了压在早期城墙之下的古稻田。
1997年,大面积揭露古稻田,同时将西南城墙探沟展宽并向东西伸展,取得了四次筑城完整、准确的剖面。
1998年11月,揭露祭坛,在东城门内发现建城之前汤家岗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存。
1999年11月,发现了大溪文化一期早段(建城前)的稻田遗迹。
2000年11月,对城的西北部位发现大溪文化时期所筑一、二期城墙的环壕。
2001年,发现大型厅堂或宗庙式建筑,近百个祭祀坑。
B. 山东有哪些古遗址
趵突泉
孔府、孔庙、孔林
水泊梁山
王羲之故居
泰山
蓬莱阁
太白楼
台儿庄古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州市,苏禄王墓,明
肥城县,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东汉
济南市历城区,千佛崖造像(包括龙虎塔、九顶塔)
济宁市,崇觉寺铁塔,北宋
济宁市,嘉祥武氏墓群石刻,东汉
历城县,四门塔,东魏
聊城市,光岳楼,明
聊城市,聊城山陕会馆,清
栖霞县,牟氏庄园,清至民国
青州市,驼山石窟,北周至唐
曲阜,孔林,东周
曲阜,曲阜孔庙及孔府,金至清
曲阜,曲阜鲁国故城,周至汉
泰安市,岱庙,宋至清
泰安市,冯玉祥墓,1953年
滕县,薛城遗址,东周
威海市,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1888-1895年
潍坊市,十笏园,明至清
掖县、平度县,云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北魏
益都县,临淄齐国故城,周
章丘县,城子崖遗址,新石器时代
淄博市,田齐王陵,战国
邹县,孟庙及孟府,明至清
邹县,铁山、岗山摩崖石刻,北周
C. 铜录山古矿遗址有多少年了有什么研究价值
据铜录山古矿遗址和冶铜遗址的发掘,可以看出我国早在春秋时代就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采矿技术和冶铸工艺。
锡和铅都是组成青铜合金的重要元素,考古发掘表明商和西周都有青铜器和铅器。锌开始冶炼的时间尚待查明,至迟在明代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已大量生产金属锌。
辰砂在我国古代是一种贵重的颜料和药物,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就已大量开采。
到战国时已向铁器时代迈进。当时(公元前5~前6世纪间)冶铸生铁已应用于生产,这比欧洲至少要早一千八九百年。随着冶铁业的发展,发现和开采的铁矿越来越多,铁矿山分布相当广泛。
据考古证实,黄金的淘冶加工技术,早在商代以前就已出现。到战国时期,楚国已用黄金作为货币。汉代公私所藏黄金甚富,王莽时期(公元1世纪),政府所藏黄金合179 200kg,这个储金量恰巧和罗马帝国的黄金储量相等。
银器在战国到汉代的墓葬中已作为随葬品,由此可见,当时不仅能采冶银矿石,而且加工制成银器的工艺技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如上所述,我国古代矿业不仅形成时间早,而且水平高,这种矿业繁荣一直延续到明、清。
D. 瓦房店古龙山遗址
1981年,一个意外的发现将大连人类史推演到史前一万年。瓦房店市祝华街道龙山村的矿洞中堆着大量距今17000年前的化石。其中最令考古专家震惊的是,洞穴中不但发现了丰富的生物物种,还有古人类留下的骨制品、石器。1万多年前,大连祖先驰骋在草原上追逐着体型巨大的野马,被大连自然博物馆的专家们誉为“猎马人”。
这是迄今为止大连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猎马人与北京山顶洞人同处旧石器时代。种种迹象表明,早在上万年前,辽南就是连接中国华北——东北之间人类和动物迁徙、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猎马人很可能与山顶洞人和迁移到朝鲜、日本列岛的先民有着血缘关系。
大连祖先可追溯到史前一万年
上万年的地质变化将大连古人类化石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他们到底是什么模样至今仍是一个谜,但在漫长的时间纵轴上,大连祖先用一个个充满创造力的工具标记着他们的存在。
距今7000年前,大连长海县广鹿岛上升起大连第一缕炊烟。祖先们已经培育出人类最早的荞麦,并传播到整个亚欧大陆。他们修建了半地穴式的房子,用今人无法想象的工艺将骨头磨成细针,在坚硬的石块上刻下神秘而精美的图案。他们学会了渔猎,用以骨头做成的鱼钩钓起过体形庞大的鱼。
在旅顺口老铁山下,先民们已经开始以海为生,在风浪中寻找生存的意义。他们创造了更复杂的渔猎技术,学会织网捕鱼。随着文明不断繁衍,大连先民们还在大海中寻找美,把贝壳串成项链挂在颈上。
1981年,大连自然博物馆专家发掘古龙山遗址时,发现大量古人类制造的工具化石,这将大连历史向前推进了1.7万年。这一发现在当年引起轰动,当时整个东北地区仅有2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而像大连古龙山遗址这样出土如此众多的化石,不但东北地区,在全国范围内亦不多见。
从远离大陆的长海县广鹿岛,到内陆腹地瓦房店古龙山,再到西边的旅顺,几乎大连的每个区域都曾发现过古人类居住的痕迹,活动范围极为广泛,群族也曾相当繁盛。考古学家称甚至在大连通往旅顺的路边捡到过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品。
从旧石器时代直到现代,几千年来,辽南大地上祖先们的足迹从来没有停息过。诸多考古发现让人们越来越好奇,没人能说清楚,到底是什么把人类的脚步吸引到这片土地上,在这里挑战自然、繁衍生息。
矿区发掘出“宝藏”震惊国内
古龙山遗址在龙山村的一家石灰岩矿场的深处,1981年4月,工人们在采矿时发现一处洞穴,洞中有大量的石块状堆积物。工人们将发现的“石头”送到文化部门,工作人员推断可能是动物化石,立即联系大连市自然博物馆的专家。当时,周信学和孙玉峰先期赶到古龙山进行探查。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30余年,孙玉峰还记得第一次看到那些化石的震撼:“在村民的指点下第一次爬进洞,在手电筒的照射下,看到一片白花花的动物骨骼化石,甚是令人惊讶。 ”孙玉峰说,古龙山位于一个小型山间盆地中,属瓦房店北侧老孤山的南延凸出部分,山麓南侧有小河流过。埋藏学研究表明,这种地貌特征常成为旧石器时代人类选择居住的主要目标。“我们确信这是一处极具发掘价值的化石地点。”孙玉峰把古龙山考古发掘视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工作,由周信学带队,分别于1981年秋和1982年夏连续两年、先后两次,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挖掘工作。
在旁人看来,洞穴考古历来在考古研究中最具神秘色彩,而事实上,发掘工作有点像矿工探矿。自然博物馆专家们挖掘的只是一个岔洞,因以往长期采石,主洞已经不复存在。洞口位于采石作业面上,洞穴最宽处1.2米,最窄处0.5米,总长度62米,深浅不一,最深约3米。动物化石散乱地埋在狭长的洞内。洞内架着桥板,拉线安灯,专家们戴着安全帽,猫着腰,一点点向前挖掘。然后再一筐筐,人传人地往外运。洞内沉积物以黏土为主,参与挖掘的村民收工出洞时,从头到脚浑身上下都是黏泥。很多时候,为了保证化石骨骼完好,村民都是用手指挖。“在上世纪80年代,这是大连考古界的一件大事。”大连自然博物馆地层古生物学专家刘金远告诉记者,古龙山的发掘整理出数万件化石,其中大量远古脊椎动物化石在国内外极为罕见。
大连猎马人与山顶洞人可能是“亲戚”
“在古龙山遗址的发掘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发现,一是数量众多的马类化石,一是古人类的骨制工具和7件石器。 ”刘金远说,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古龙山发掘的马类化石中有一种体形巨大,完全有别于中国野马的种类,这种身型与欧洲同期野马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是国内首次发现的新品种,被定名为“大连马”。
而在332件骨制品中无一例外地带有锤击痕迹。其中有近300件有明显的人工加工特征,所有锤击方向有一定倾向性,而且主要是向骨外壁打击。虽然做成的带刃口的工具数量有限,但依然可以看出,当时古人类已经有意识在制作捕猎工具。另外,古人类对骨骼类型的选择有明显的区别。“其中片状端刃骨制品加工良好,当时在国内没有相似的化石,被视为古龙山遗址出土的有代表性的标本。”刘金远说,另外7件石制品数量虽少,也显示出古龙山古人类对石制品制作已有相当成熟的技术。
由于矿场开发已破坏古龙山的部分遗址,专家们并未发现古人类化石,但大量的马类化石和骨制品证明,古龙山遗址处的古人类以游猎野马为生,自然博物馆专家称之为“猎马人”。
刘金远介绍说,在辽东半岛发现的古人类遗址,年代最久远的是营口地区的金牛山遗址,距今约28万年前,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金牛山遗址发现了人骨化石和人工打制的石器,其年代虽然较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和距今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为晚,却是东北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古人类遗址。
而专家发现,从猎马人的生存状态和打制的骨器、石器看,与50万年前的北京地区周口店遗址有很大的一致性和传承关系。“而且猎马人和山顶洞人处于同一个时期。 ”刘金远说,两者很有可能带有某些亲缘关系。有学者认为,猎马人是中国猿人向濒临大海气候适宜的东北南部地区迁移而形成的古老的土著种族。
渤海不是海 老甘井子是草原
刘金远告诉记者,考古发现,在古龙山活跃着庞大的动物群,发掘出的化石包括鱼类2种,爬行类1种,鸟类17种,哺乳类57种。另外披毛犀、猛犸象、河套大角鹿等典型的晚更新世时期动物,说明大连地区在1万多年前已有丰富的生物群和植物群。但奇怪的是,在遗址中并未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刘金远认为,这说明在当时古龙山古人类在迁徙和游猎中,与大海尚未交集。“在古龙山遗址所有动物样本分析中,各层的孢粉含量都以草本植物为主,几乎占总数的90%。”刘金远告诉记者,这说明古龙山在1万多年前,以草原为主,森林稀少,远离海洋。大量马类化石也说明,瓦房店在远古时期很可能是一片广袤的草原。
据地质学家估计,在过去的73万年内,由于全球性冰川的收缩或扩展,造成了世界性海面的升降,在冰期一般可降90米至百米,最大下降幅度可达140米。专家推测,因此当寒冷期降临时,渤海湾大部分水域的海水会退走而出露成陆地。
这一推测,在1989年大连自然博物馆对老甘井子海茂村的一次考古发掘中,得到充分证明。“当年也是矿场采石作业发现了大量化石。”刘金远参加了1989年对海茂村化石点的发掘,这次发掘同样给考古界带来不小的震动。“在大连乃至东北地区,我们首次发现了早更新世动物群。 ”刘金远说,早更新世是距今260万年至1万年的时期,海茂村大连动物群的地质时代距今约120万年-160万年。所发现的动物包括两栖爬行类、鸟类、小哺乳动物、肉食类动物、马类等生物类别,但与古龙山遗址相同的是,这里也没有发现海洋生物的痕迹。
从这些动植物类别和地层分析中,专家推测海茂村一带当时气候寒冷而干旱,植被稀疏,曾是一片草原。在诸多研究中,专家们都认为在距今1万多年前,大连地区尚处于第四纪地层时代。“那是一个地质变化非常频繁的时期。 ”刘金远介绍说,至今在旅顺至丹东一线的海域中,每年都有渔民在捕捞作业时发现包括猛犸象、披毛犀、野牛等等古生物化石。
大连是远古生物迁徙通道
古龙山遗址的挖掘和大量古动物化石的发现曾引起全国各方面专家的高度重视。我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贾兰坡先生、原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袁道先先生等十位著名学者都为之做出了书面鉴定,认为它不仅填补了大连地区石器考古的一个空白,而且对于研究碎骨形成、古代人类对骨骼的利用以及埋藏机理都是宝贵的材料。
在文化研究方面,这些化石也存在重大意义,它们标志着大连地区是亚洲大陆连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美洲大陆的纽带。“在几万年前,大连不但可能与日本相连,甚至很有可能与美国西海岸也有陆地通道。比如,印第安人种就带有明显亚洲人种特征,可能是通过大连这条远古迁徙通道来到美洲。 ”刘金远说,古龙山遗址的发现和确定,为研究古代文化交流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
“我们在大连地区发现很多过渡时期和不同地区的生物,在数万年前,大连地区还没有形成大面积海洋或海平面退去露出大陆,当时就是动物迁徙的通道。 ”刘金远说,作为早期人类,必须追逐动物群以获得食物。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不断进化,制作复杂工具,驯化野外动植物,逐渐定居下来。而大连作为远古通道,在这一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传播作用。
这些考古发现无疑对今日大连城市建设和文化积淀起到很大的作用。
采访后记
在采访过程中,刘金远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每一个化石背后的故事和研究价值。 “辽南和辽宁大部分地区其实是一个考古的宝库,尤其是一些远古生物种群都比较发达。 ”刘金远说,大连自然博物馆馆藏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若按单个骨骼计算近10万件,位居全国前列,其中仅古龙山遗址就发掘出数万件化石骨骼,“这在世界考古史上都是个奇迹。”就在刘金远的研究室里,一位美国学者也被自然博物馆的丰富馆藏所吸引,专程来连做研究。
“但是这两年明显感觉普通市民对考古工作不够理解,以前每当有人发现化石总第一时间找到自然博物馆,现在有些单位施工发现化石立即偷偷掩埋,生怕考古研究影响工程建设。不尊重古人类遗址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说到这里,刘金远眼神一暗,遗憾地说,如今古龙山已彻底没了,当年的发掘地点变成一大堆沙砾,原先的山体已变成一个巨大的深坑。另外旅顺口区的郭家沟遗址也被毁。
E. 中国古代著名建筑遗址
1、兵马俑
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博物馆位于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得观众惊叹不已,是一个世界都为之震惊的发现。
2、故宫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3、拉萨布达拉宫
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的布达拉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
整座宫殿依山而建,气势宏伟,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宫内收藏了无数珍宝,堪称一座艺术的殿堂。它是西藏地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堡式建筑群,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古代宫殿。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型古代宫殿。
4、长城
有2000多年历史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世界奇迹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艰巨工程与防患意义。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力量与智慧的结晶。
5、曲阜三孔
曲阜三孔指的是孔府、孔庙和孔林。山东的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儒家文化也是在这里诞生的。儒学至今影响着中国的思想,因此曲阜无疑就是诞生这一文化的“圣城”。
曲阜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文化中都占有显著的地位,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6、华清池
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的华清池,又叫华清宫。南依骊山,北临渭水,以温泉汤池著称。这块风水宝地被历来统治者作为游宴享乐的行宫。
6000年的温泉利用史和3000年的皇家园林建筑史,铸就了这座旅游风景名胜。而今皇室繁华不再,游人仍然可以在这里洗温泉澡,讲述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7、三星堆
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的三星堆,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千年的历史的三星堆,出土了宝贵的文物,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
8、都江堰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都江堰,既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自然遗产。都江堰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9、西安碑林
西安市南城墙魁星楼下的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该博物馆在孔庙旧址上扩建,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
馆区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书法四部分组成,设七个陈列室、六条游廊和一个碑亭,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
10、西安城墙
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设而成。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
从明洪武始建至今,城墙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国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F. 中国的古代遗址都有哪些分布在什么地方
中国古代遗址非常多,数量巨大而分散,因此只列举10个最著名的作为代表。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皇朝的故居,已有1000年以上历史。
西安秦始皇陵。中国第一代皇帝秦始皇的陵墓,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原为清朝皇家园林,八国联军侵华时被焚毁。
西汉南越王陵。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昧之墓,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国少数民族政权“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墓,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国少数民族吐蕃人所建造的宫殿,距今已超过1000年历史,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高句丽皇城及贵族墓葬。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北方游牧民族高句丽所建立的政权,至今已有500年历史。
马王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女尸历经2000余年,尸身不腐,被誉为“考古界的奇迹”。(马王堆并非干尸)
湖南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大学前身为岳麓书院,建于公元976年,是中国惟一具有1000年历史的学府。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公元493年,集合历代皇朝的佛像和书法摹本,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G. 温州古文化遗址
首次于1952年在永嘉上塘正门山发现,后在许多地点又陆续发现。
80年代以来通过全市范围内的文物普查和专题调查,查明境内二区九县[市]均遗有古文化遗址,计达百余处,主要分布在瓯江、飞云江及其支流两岸,大多依山傍水。
温州古文化遗址大致可分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除少数早期石器磨制欠精、器面留有锤击痕迹外,大多数石器磨制精致,已采用打、磨、琢兼施技术;陶器主要有夹炭陶。与河姆渡中晚期文化、良渚文化的一些石器、陶器特征相似,以乐清白石遗址为代表。后阶段,石器表面略粗糙,形制较简单,其锛类石器横剖面大多呈三角形、梯形;陶器有泥质陶、彩绘陶和印纹硬陶等。与福建闽侯昙石山文化的一些石器、陶器特征相似。目前这类遗址的发现约占总数百分之九十以上,以瑞安陶山山前山、马屿牛头颈等遗址为代表。
1.白石遗址
在乐清白石镇白石溪杨柳滩溪床下二三米深处。系冲积形成的遗址。
2.大坪遗址
在瑞安北龙乡大岙村北龙山北麓。北龙乡在飞云江口外一岛屿上。
3.下湖墩遗址
在泰顺百丈镇交溪洋村北下湖墩山上,范围约1500平方米,1988年11月发现。
4.山前山遗址
在瑞安碧山镇街路村,南临飞云江,面积约250×50米,遗物多裸露在地表,以山坪和东南山坡最为丰富。
5.牛头颈遗址
在瑞安马屿荆谷乡山头上村牛头颈山中段,北眺飞云江,1961年发现,范围约6000平方米。遗物多分布在山坡地表。
6.鹤屿山遗址
在瑞安仙降镇下社村,与山前山遗址隔江相对,1971年发现,面积约10000平方米。
7.狮子岗遗址
在泰顺司前镇前村,1986年发现,面积约8000平方米。山顶-壕沟断面和东面山坡遗物较丰富。
8.仙堂山遗址
在苍南桥墩镇仙堂村北海拔40余米山坪上,1985年发现,面积约3500 平方米。.
H. 福州五区八县有哪些古代遗址
福州五区八县的古代遗址有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昙石山遗址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壳丘头遗址。
昙石山遗址位于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西南、濒临闽江北岸的小山岗上。昙石山遗址为典型的海洋性贝丘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昙石山遗址自1954年发现以来经过8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平方米,几乎是由当时人们丢弃的蛤蜊壳、贝壳、螺壳堆积起来的,厚度一般在1米左右,有的地方厚3米左右,所以又称“贝丘遗址”。
壳丘头遗址,位于平潭县平原乡南垄村,是福建省迄今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5590~7450年。它代表着闽台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遗址地处山麓坡地,东距大海约3公里,北距大海不及1公里,是背风向阳的好地方,很适宜远古人类居住。遗址散布范围约3000平方米。
古遗址是古代人类各种活动留下的遗迹。既包括人类为不同用途所营建的建筑群体,以及范围更大的村寨、 城堡、 烽燧等各类建筑残迹;也包括人类对自然环境利用和加工而遗留的一些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