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中国古代著名文化遗址

中国古代著名文化遗址

发布时间: 2020-12-02 04:09:04

1. 我国十大名胜古迹是什么求教

中国的古迹太多了,要排前十名,简直太难了。

尝试排列一下,以供大家参考。我这里排列的主要是以古迹为主,自然名胜没有在列。

第一名:长城

作为华夏文明的名片,长城自然是要名列第一。

万里长城,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以雄峙中国北方大地的万里长城为中介的南北广大地域所构成的长城带,横贯今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和吉林、黑龙江、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相当一部分地区。其范围南北宽约数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东西长约数千公里。

2. 我国的古文化遗址、古国度有哪些。谢谢谢谢谢

古印度
佛陀与梦幻交织的世界--印度文化
印度是我国的紧邻,但由于连绵高耸的喜马拉雅雪山的阻隔,我们对于这位邻居的情况又知之甚少,"去西天取经"在中国人的耳朵里成了艰难的代名词,和古代埃及的尼罗河、两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一样,印度河、恒河同样酝酿了光耀人寰、彪炳史籍的古代文化。古埃及、巴比伦、中国、印度同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在距今五十万年以前,印度次大陆就已有了远古先民,他们同样是刀耕火种、渔猎采集,在此一代代地繁衍生息。到了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印度境内遍布了居民点,人们已开始从事农业,驯养家畜,制造精美的生活用具。这一切,为一个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诞生提供了沃土。在南亚次大陆,有一个头枕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脚濯浩瀚的印度洋,恢恢然陈躺,又生机无限的古老国度。这就是被人称作"月亮之国"的印度,因其国土形状宛若牛首,也有人称之为"牛颅之国"。

神游文明古国--印度 圣诗般的纯美曲调
恒河,从喜马拉雅山起步,走过一个被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环抱的亚洲半岛,滋润了这一方土地,也孕育了一片光辉灿烂的文明,成为一个国度的“圣河”。而这个幸运的国度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

圣诗般的纯美曲调
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个由五大民族构成的国家,本身就像一个大大的文化博物馆。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买是文化的中心,而加尔各答则每天都有关于文化的新闻,多元化的音乐、舞蹈、舞剧和笑剧都令游人眼花缭乱,乐而忘返。
在喧闹的大城市生活久了,人们都向往返璞归真。而印度传统音乐的基础正是“自然”。它歌颂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四季的旋律都在传统曲调“拉格”中得到体现——传说古人从森林里小鸟的鸣叫和树枝燃烧的声音获得灵感而创造了第一首“拉格”。至于歌曲的内容,则源于北印度的宗教仪式。时至今日,传统歌曲依然保留了古代的发音,歌者音质纯净,令歌曲保持一种简洁、纯美的圣诗感觉。即使你听不懂歌词,也能体会到自然的神圣与平和。

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一——Natyam,在印度语中的意思是“舞蹈的艺术”。它除了强调舞蹈的节奏感,还十分强调伴奏音乐必须悦耳动听,由庄重的诗歌和风格纯朴的音乐组成。这本是用于祭祀的舞蹈,能充分体现舞者情感,最初由神庙舞女在庙宇里表演。这一舞蹈的动作关键在于保持上身的挺直,腿部半弯,双膝分开,而双脚则要像一把半开的扇。虽然有严格的动作规范,但其实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大多数时候表演都是即兴的,因此每一支Natyam的个人风格都十分强烈。
现在,这种传统的舞蹈在一股复古的潮流中再度兴起。不过,古时候的Natyam一般是独舞,而现在群舞更为流行。一群身段婀娜、身穿艳丽传统服装的舞女,在动听的音乐中如仙子般翩然起舞,效果比独舞更胜一筹。时至今日,Natyam更发展成一套讲究技术的艺术体系.

泥炉碳火烹调的美食

印度的咖喱闻名世界,很多人都以为米饭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调味料。但实际上,在印度只有一部分地方是以米饭为主食,而咖喱对于大部分印度人来说更是一种陌生的调味料。
其实,没有统一风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而且不仅印度各城市之间的饮食习惯有很大不同,就连每家人都有明显的饮食风格。但总的来说,鸡、鱼和羊肉是最普遍的。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酱料,在整个印度都十分流行。当然,每个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显的地方特色。而在印度的厨房里,只有新鲜的青辣椒和晒干的红辣椒是辣的。所以不喜欢辣的游客不用担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
对于游客来说,印度最著名的传统菜色起源于印度王室。炖肉、酱料和米饭分别是三种不同烹调风格的基础。但王室食品毕竟只能在专门餐馆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对它也并不“感冒”。在当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是很家常的,例如用未发酵的燕麦面包,涂上以煤火煮上整整一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简单的冬天小吃,无论是农夫还是城市人都把它视为至爱。而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饼和蒸米糕都很出名。至于在沿海的一些地区,除了有螃蟹、龙虾、虎虾和贝类等海鲜餐外,清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
泥炉碳火烹调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饪方式。它对时间的掌握非常讲究。当炉温达到600摄氏度后,烹饪相差一两分钟,甚至一两秒钟,都影响着烹饪的成败。而用这种方法烹饪的肉是不用油的,吃的时候再蘸上酸奶酪。当食物还没上桌,那吱吱作响的碳火声,还有悠悠飘出的香味,都已经令你食指大动。
此外,在印度的多个地方,都喜欢用一种叫“thali”的大浅盘盛载食物。在用“thali”进餐时,应该入乡随俗地慢慢品尝,狼吞虎咽只会让当地人笑话。

天竺之魂——印度古国青铜雕像展
古代印度是神话之邦,宗教、哲学异常发达。因此印度古代的青铜造像往往是神话的象征、宗教的偶像和哲学的隐喻,融铸着诸神之灵。印度青铜造像的传统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2500——1500年印度河时代的青铜小雕像《舞女》。公元前9——6世纪相继兴起的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前身)、佛教、和耆那教,为古代印度艺术包括青铜造像提供了永恒的主题。印度中世纪(公元7——13世纪),印度青铜造像达到鼎盛时期。

3.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消失的有名的文明遗址

消失的十大古城之首 约旦古城佩特拉
所处国家:约旦
所属古文明:纳巴塔因文明(公元3世纪由古代游牧民族纳巴塔因创立的文明)
有人类居住时间:公元前6世纪
这座玫瑰色的城市完全是在悬崖上一斧一凿的开凿出来,不过却是因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轰动一时的电影《印第安纳琼斯之圣战奇兵》在此取景拍摄而得以闻名于世。

已消失的十大古城之二 玛雅古城奇琴尼扎
所处国家:墨西哥
所属古文明:玛雅文明
有人类居住时间:公元600年到1000年
作为中美洲最大的一座古代球(戏)场所在地, 奇琴尼扎古城这座昔日的王城,坐落于一座巨大的地下 (石灰岩溶蚀形成的)天然水井附近,这座天然水井也是古代活人献祭牺牲者被抛尸处。

已消失的十大古城之三 土耳其的德林古优地下城
所处国家:土耳其
所属古文明: 可能是小亚细亚中西部古国弗里吉亚文明
人类最早居住时间:大约是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10世纪
这座形同网状的地下古城分为十多层,可供5万人居住,甚至还有牲畜居住的空间。据说这座古城是由早期来到此地的基督徒建造,用以逃避当时罗马人的迫害。

已消失的十大古城之四 秘鲁马丘比丘古城
调查结果暗示说,秘鲁马丘比丘古城之所以能入选美国人心中世界十大消失古城,主要是得益于美国人比较容易学会该古城的语言,适应当地的文化,该城为此还被美国人视为心仪的移居国外目的地之一,虽然说当地的金融和医疗卫生条件不甚令人满意。
[图]
已消失的十大古城之五 柬埔寨的吴哥古城
所处国家:柬埔寨
所属文明:高棉帝国文明
有人居住时间:公元9世纪到15世纪
吴哥古城中约有一千多座包括吴哥窟在内的寺庙,该古城曾长期为高棉王国的首都,人口密集,但在遭遇现今泰国人先祖军队的攻击后,这个城市居住的人口越来越少,直至后来被人们彻底放弃,成为如今的废墟。

消失的十大古城之六 突尼斯的迦太基古城
所处国家:突尼斯
所属文明:腓尼基文明
有人居住时间:公元前650年到公元前146年
迦太基古城是罗马帝国主要敌人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的家乡,但在最后一次的迦太基战争中被烧成一片白地,该城的土地也遭遇盐碱化,最终被人们彻底放弃 。

已消失的十大古城之七 意大利古城庞培
所处国家:意大利
所处文明:罗马帝国文明
有人居住时间: 公元前6/7世纪到公元79年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并摧毁该城市以前,意大利古城庞培一直是罗马帝国上流社会贵族们的度假天堂,也是罗马帝国的文化中心。这场天灾的爆发,让这座昔日辉煌的古城,只遗留下一些火山灰包覆下自然形成的木乃伊。

已消失的十大古城之八 古埃及城市孟斐斯
所处国家:埃及
所属文明: 古埃及文明
有人居住时间: 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7世纪
位于尼罗河三角洲河口的古埃及城市孟斐斯,作为埃及帝国首都和宗教,商业和贸易中心,一度兴盛长达多个世纪。但在遭遇多次包括亚历山大大帝的外敌入侵后,这座辉煌的古城终于走向死亡。

已消失的十大古城之九 墨西哥 特奥蒂瓦坎古城
所处国家:墨西哥
所属文明 :可能是托托纳克人文明
有人居住时间: 公元前100年到公元250年
这座建立者至今还是历史之谜的古城,矗立着前哥伦布时期(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前时期)最大的几座金字塔。而就是这座古城锁代表的文明,鼓舞着中美洲大陆上几大古代民族,包括萨波特克人(墨西哥的印第安人) 和玛雅人,创立自己的帝国和文明。
[图]
已消失的十大古城之十 孟加拉的巴格尔哈特清真寺
所处国家:孟加拉
所属文明:贾汗阿里可汗文明
有人居住时期: 公元15世纪
这座古城原来被称为Khalifatabad,由一名土耳其将军建立。该古城以拥有超过50座伊斯兰遗址和著名的六十柱清真寺而引以为豪。这座清真寺由60根柱子和80个穹顶建成。

4. 中国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中国的名胜古迹:

一、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古代军事防御的一项工程,明朝是最后大修长城的一个朝代,长城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万里长城也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之一,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和浩瀚的工程闻名于世。

(4)中国古代著名文化遗址扩展阅读: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是指1985年由《中国旅游报》发起并组织全国人民经过半年多的评比,于当年9月9日评选出的万里长城、桂林山水、北京故宫、杭州西湖、苏州园林、安徽黄山、长江三峡、台湾日月潭、承德避暑山庄、西安秦兵马俑十个风景名胜区。

这十个景区分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各个区域,包括自然景观,历史建筑,人文景观和文物古迹等。

5. 中国有多少古文化遗址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辉煌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人文古迹。我国历史古迹之多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比较典型的有本书提到的“西安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牛河梁遗址女神庙”、“秦始皇陵兵马俑”等。

中国于 1985 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7 年首次拥有了世界遗产,共6项,分别为: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长城、莫高窟、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泰山。除泰山是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外,其余五项均为文化遗产。

(5)中国古代著名文化遗址扩展阅读

文化遗址:

1 、长城

【批准时间】:1987.12

【地理位置】:长城包括甘肃至河北段;2002年11月,中国唯一的水上长城辽宁九门口长城作为长城的一部分,正式挂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景观特征】: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被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2、 明清皇宫

【批准时间】:1987.12

【地理位置】: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沈阳故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明清旧城中心,2004年7月作为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景观特征】:北京故宫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沈阳故宫是清朝入关前创建的皇宫,清朝入主中原后改为陪都宫殿和皇帝东巡行宫。

3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批准时间】:1987.12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北部陕西省临潼县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

【景观特征】: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兵马俑坑的秦代陶俑及大量的战马、战车和武器,代表了秦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20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

4 、敦煌莫高窟

【批准时间】:1987.12

【地理位置】: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的崖壁上。

【景观特征】: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会处,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5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批准时间】:1987.12

【地理位置】: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村的龙骨山。

【景观特征】: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首次发现“北京人”遗址的周口店第一地点。

6.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1、万里长城( 世界遗产 )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网络-中国世界遗产

7. 中国古代历史中哪一朝代的墓葬文化最为丰富

是目前所发现同时代中国最大城址 有专家认为中国朝代史开端被改写
古城示意图
良渚古城以莫角山遗址为中心,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
据新华社、都市快报报道 考古人员29日在浙江杭州宣布,良渚文化核心区域发现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的古城。考古学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
29日在杭州举行的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介绍了良渚古城的发掘情况:古城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古城东西长1500~1700米,南北长1800~1900米,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城墙底部普遍铺垫石块作为基础,宽度40~60米,石头基础以上用较纯净的黄土堆筑,部分地段地表还残留4米多高城墙。
良渚古城遗址发现者之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斌则表示,古城的建城位置是经过精心勘察与规划的,根据城墙外侧叠压的堆积中出土的陶片判断,良渚古城使用的下限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其始筑年代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古工作后判断。
良渚文化距今5300~4000年,是分布于环太湖地区一支著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遗址和文化命名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瓶窑两镇。国家文物局曾明确提出,在目前发现的代表中国早期文明的大遗址中,良渚遗址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
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表示,良渚古城的发现,改变了良渚文化文明曙光初露的原有认识,标志良渚文化时期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这是继20世纪殷墟发现之后中国考古界的又一重大发现,将极大地推动中国文明史研究进程和考古学发展。
细节
城墙比西安古城墙宽两到四倍
古城大致以良渚遗址区内的莫角山遗址 (上世纪90年代初发现)为中心,东西长约1500~1700米,南北长约1800~1900米,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面积和北京颐和园差不多。
城墙部分地段残高4米多,做法考究——底部先垫石块,宽度达40~60米 (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明朝洪武年间建造的西安古城墙,底宽18米,顶宽15米),上面堆筑纯净的黄土,夯实。
据悉,去年6月,余杭瓶窑镇的葡萄畈村要建农民安置房,由于是遗址所辖范围,考古人员先进场考古,意外中在一片稻田下发现一条南北向沟渠,后来发现稻田下的那条沟渠是护城河,进而发现了四面古城墙。
争议
城墙或改写了最早朝代——良渚
严文明教授说,说明良渚古城的意义,得站在“良渚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这个高度着手。
从1986年开始,良渚反山遗址、瑶山遗址、汇观山遗址等先后发现多座大型墓葬,墓中发现大量玉器,有意思的是,一般有玉钺随葬的,通常也有玉琮随葬。玉琮内圆外方,琮上一般雕刻着 “神人兽面纹”的神秘图案,只有掌握宗教权力的巫师才能持有;钺是古代一种兵器,是军事力量的象征,持钺者应是军事首领;琮、钺合葬,说明墓主既是军事首领——王,又是宗教首领——巫。
当时很多人问,葬在反山、瑶山、汇观山的这些权贵人物,生前生活在哪里呢?不久,在良渚遗址群的中心地带,发现了莫角山遗址,解决了这个疑问。
这是一个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人工营造土高台,发现大片夯土层和夯窝等建筑遗迹,以及成排的柱洞,说明上面曾经有大型建筑,另外还有6个供祭祀时用的大土坑。这处罕见的良渚文化建筑群遗址,从其位置、布局和构造来看,有“中心祭坛”和“中心神庙”的性质,不少人认为良渚时期的中心就在这里,上有宫殿,生活着王和贵族。
既然有王,有统治者,那是否当时已形成一个国家?“国”字外围有个框,说明能称为“国”的,外围都有城墙。城墙,是氏族社会和文明社会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现在我们终于找到了围绕着莫角山的城墙。
古城墙的发现引发了良渚古城还是良渚古国的争论。有人认为中国的朝代史开端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
对这个问题,严文明教授说,需要留待考古进一步证明。但他也认为,良渚文化没有消亡,而是在历史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继承下来了,并且明显影响着以后的夏、商、周时代,像商周的青铜器上有一些良渚玉器上的花纹。

8. 如何定位仰韶文化,它对于中国古代文明有何意义

仰韶文化从发现至今已经90年了。这90年,仰韶文化的考古遗址不断被发现,仰韶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分期不断细化,仰韶文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不断有新的解释,关于仰韶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也还在争论中……
相对一个跨越2000多年,纵横数千里的文化来说,90年显然并不足以解开所有的谜。
中国文明的起源还在探索中
2011年11月8日。仰韶文化发现九十年国际论坛在刚刚落成的仰韶博物馆举行。位于馆前的四座铜像也举行了揭幕仪式,他们分别是对仰韶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四位学者——安特生、袁复礼、夏鼐和安志敏。
安特生,这位瑞典的地质学家,偏偏对考古有兴趣。1921年10月27日至12月1日,经过一个多月的发掘,他和我国考古工作者袁复礼等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了大量精美的陶器和石器,以该村命名的仰韶文化诞生。
仰韶文化对于中国考古学意义非凡——这是中国考古史上出现的第一个以遗址地的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这种命名方法后来也成为中国考古学文化命名的通则,沿用至今。仰韶村遗址的发掘,也被视为西方近代田野考古学真正传入中国的标志性事件。这也是我国第一次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就此起步。
1923年安特生的《中国远古之文化》正式发表,把仰韶文化确立为中国史前文化,这不仅使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论调不攻自破,而且让仰韶文化走向了世界。
在20世纪初,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没有石器时代。这也是安特生发现仰韶遗址时感慨万端的原因。他以欧洲著名的丹麦遗址为例,“长为100至300公尺,其广50至150公尺,厚1至3公尺”,而仰韶南北为960公尺,东西480公尺,灰土层厚1至5公尺不等。“则可知在石器古人时代其地当为一大村落无疑矣。”
仰韶村出土的大量精美的彩陶,使仰韶文化又被称为“彩陶文化”。在当时考古很少的中国,由于没有其它的参照,安特生认为这些彩陶不可能是中国本土的,反倒与西方的安诺遗址的彩陶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简单的推理,安特生提出“文化西来说”。这一学说被西方广泛认同。
他的西来说刺激了中国考古学家开展更多的考古工作,寻找仰韶文化的来源与去向。1926年考古学家李济在山西夏县西阴村进行了发掘,发现了一处单纯的仰韶文化遗址,这也是后来的“西阴文化”,那里出土陶器上的“西阴纹”后来在其它仰韶文化的地域也出现过。
1931年,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梁思永发现了著名的后岗三叠层。它的下层是以红陶和少量彩陶为代表的仰韶文化遗存,中层是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上层是以灰陶和绳纹陶为代表的商代晚期文化遗存。因为在安阳小屯最先确定,又称小屯文化。这个三叠层证明不同文化的连续性,有力地驳斥了西来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星灿说,“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可以说一直伴随着对仰韶文化的不断认识。从20年代的仰韶文化西来说,到后来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东西二元对立说,再到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仰韶龙山一元发展说,发展为现在的多元说,应该说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上世纪50年代末期发现了李家村等早于仰韶文化的遗存,但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70年代在华北地区,磁山裴李岗和老官台文化等前仰韶文化和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发现,中国史前文化的土著性和连续发展性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自80年代中期以来,对中国史前文化的总体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现在知道,中国史前文化既不是外来的,也不是从国内某一个中心向外传播的。各地的史前文化是在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它们或多或少都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黄河中心论或中原中心论的一元论终于被多元论所取代。”
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明,在漫长的史前时期,没有哪一个地区始终占据领先地位。东北的红山、江浙的良渚都曾达到相当的高度,黄河中游的核心地位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但只是在新石器时代的后期才突现出来,并最终奠定了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基础,而这与它长期处于各文化区的中间地带有很大关系。
现在我们更多地讲中国史前文化的土著性、向心性、连续发展性、多元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这是几代考古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关于中国文明起源、中华民族的形成等基本问题依然还在探索中。
新材料能够带来多少新观点?
对于仰韶文化,不是考古的人可能还有点陌生,但我们一定都知道半坡遗址,也都记得教科书上的那张人面鱼纹彩陶盆的照片。它于1955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彩陶盆呈红色,由细泥红陶制成,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在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在两个人面之间,有两条大鱼作相互追逐状。整个画面构图自由,极富动感,充满奇幻色彩。专家认为古代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有鱼纹和网纹图案,这应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这种盆可能是为儿童特制的葬具。
半坡是仰韶文化早期的代表类型。目前已知的仰韶文化的类型还包括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后岗类型等,它们分布于黄河中游的河南、陕西、山西、河北,辐射至湖北、甘肃、内蒙古等地区,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年代大约从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2800年,前后持续2000多年。这在中国史前文化中算得上独领风骚。
通过新中国成立以后不同时期对多个重要遗址如陕西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河南淅川下王岗、洛阳王湾、郑州大河村等的正规考古发掘,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仰韶时期人们的生存环境、居住模式、村落形态、经济手段、日常生活,乃至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婚姻关系、丧葬习俗等内容,将这些内容叠加,几乎可以完整再现母系氏族社会的生活方式——当时的先民们已过着比较稳定的氏族定居生活,农业已相当发达。已经出现一定规模和布局的村落,较大村落的房屋布局有一定的规律,村落外有公共墓地和窑场。
对于半坡与庙底沟文化的关系,是一个争论了近半个世纪的问题。虽然比较多的意见都认为半坡与庙底沟文化之间具有承续关系,但始终也还是有些学者认为两者是平行发展的,它们并不存在先后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王仁湘认为,如果从彩陶来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半坡文化的彩陶,是庙底沟文化彩陶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彩陶的主要器形上,两个文化有一致的选择;在彩陶的构图原则与绘制方式上,两个文化有相同的传统。更重要的是在题材的选择上,两个文化也有相同的选择,或者说庙底沟文化彩陶上的一些典型题材,在半坡文化中都能找到出现的源头。这都充分显示出两个文化先后连续发展的脉络。
近几年比较重大的发现有河南灵宝西坡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李新伟介绍说,从1999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和河南省文物局先后七次对西坡进行了考古发掘,在2004年至2006年的发掘中,更是发现了我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建筑面积达516平方米的超大型房屋,说明聚落内部结构已由仰韶早期的向心式布局开始转变为开放式布局,公共建筑和公共场所的出现,也昭示着仰韶文化中晚期社会复杂化程度的提高。“新的发现总能带来新的启示。一个文化内涵的丰富取决于细致的田野考古,我们现在许多定性的研究需要大量考古信息的支撑。”
如何定位仰韶文化?
彩陶是仰韶文化的标志性器物。仰韶文化遗留下的彩陶遗址分布极为广泛,半坡和庙底沟之外,还有马家窑、半山、马厂等支系。王仁湘认为,彩陶艺术虽然是原始时代流行的艺术,但已经非常成熟与完备,达到了一种高峰与极致。它所建立起的艺术体系,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也起了重要的影响。彩陶传播的过程中,携带了文化传统,将广大区域居民的精神聚集到了一起,为后来的统一局面奠定了浓厚的文化基础。这种传播,不仅仅是艺术思潮的扩散,意味着更深刻的文化认同,标志着华夏历史上的一次文化大融合,是一个伟大文明的酝酿与准备。事实上,以晋、陕、豫交界地带为中心区域的庙底沟类型在其所处的时代(距今约6000年至5300年)确实居于领先的强势地位,成为中国史前时代第一个繁盛期的最绚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仰韶中期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对周邻文化的影响极其广泛和强烈,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快了各地文明化进程。从现有材料来看,它在同时代文化中发展水平是最高的,这种领先性在仰韶文化中期表现得尤为明显。
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博学院教授严文明讲,文明是一个长期酝酿的过程。过去我们把仰韶文化同夏联系,后来又把龙山文化与夏联系,现在认为二里头与夏关系更近,与仰韶文化好像关系不大了,但文明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仰韶文化至少在酝酿和准备期起了重要的作用。
无论如何,对于中国考古,仰韶是一个永远的坐标。

9. 仰韵文化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时代中期的文化

六千年前的原始时代(新石器年代)。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所以被命名为仰韶文化。持续时间为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 ,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 ,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远古的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是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仰韶文化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文化面貌与表现风格十分复杂,可分为庙底沟、大河林、后岗、半坡、史家等多种类型。

10. 什么是荆楚文化

通俗地讲,荆楚文化是指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文化。古代的“荆楚”概念,其地域范围大致以今天的湖北省行政区划为主,故湖北人往往将本省称为“荆楚大地”。所谓荆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从断代的静态角度看,它主要是指以当今湖北地区为主体的古代荆楚历史文化;从发展的动态角度看,它不仅包括古代的历史文化,还包括从古到今乃至未来湖北地区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因此,“荆楚文化”也可以理解为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文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荆楚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八大文化系列:

1、炎帝神农文化。湖北随州和神农架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址。在这里,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发明农业、教民耕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完成了向农耕时代的过渡。尤其是神农架作为当今地球中纬度地区惟一一块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区,具有比其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更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意义,素有“天然动物园”、“物种基因库”之称,是最富特色的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文化资源。目前,湖南省对炎帝文化的研究和开发非常重视。我们一定要大力开发炎帝神农文化的资源优势,培育好这一文化品牌。

2、楚国历史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其800多年的历史创造了举世闻名的辉煌文明成果。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创新精神,楚庄王、孙叔敖、老子、庄子、屈原、宋玉等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都是世界级的大名人并深刻地影响着后人;青铜铸造、丝绸漆器、音乐绘画等科技文化成果光耀夺目,叹为观止;楚丹阳、古郢都、章华台等楚都城和古建筑之谜有待破解┅┅

3、秦汉三国文化。秦汉时期的湖北地区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古云梦泽、睡虎地秦简、汉明妃王昭君、汉武帝刘秀等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湖北境内是魏、蜀、吴三国鼎立相互交叉竞争的中心地带,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联合与斗争波澜壮阔,惊心动魄。据统计,《三国演义》120回其中有70回的故事是发生在湖北,古隆中、赤壁、长坂坡、南漳水镜山庄、荆州江陵、当阳关陵等著名文化景区,都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4、清江巴土文化。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热情、质朴、勤劳、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美好的民族素质。其民风民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风格,构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鲜明特色。同时,以恩施州和长阳、五峰为主体的湖北民族地区,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所谓“清江天下秀,长阳歌舞乡”、“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长阳”就是生动写照。同时该地区扼长江三峡之咽喉,控渝川湘黔之要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发展湖北特色经济的重要地区。目前,该地区已被国家列为西部大开发范围。

5、名山古寺文化。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资源。武当山是道教名山,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武当山古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自宋代以降,武当山一直受到皇家的崇祀,特别是明成祖朱棣更将武当山封为“五岳”之上,使其成为“天下第一名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武当文化。此外,荆山、大别山、大洪山、九宫山、黄梅五祖寺、当阳玉泉寺、来凤先福寺、武汉归元寺、宝通寺、长春观等众多的名山古寺,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6、长江三峡文化。长江三峡秀美雄奇的自然风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现代化的水电设施以及宜昌和三峡地区的风土民俗,构成了具有浓厚地方风格的文化流派,形成了三峡文化的鲜明特色。

7、武汉地方文化。武汉地处两江交汇之地,素称“九省通衢”,早在商周就是连接中原的战略据点。以商代盘龙城为标志,3500多年的建城史使武汉积淀了底蕴丰厚的地方文化。明清以后,武汉逐步发展成为华中地区的重要工商业城市,近现代以来更成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和重化工业基地之一。在现代史上,武汉曾一度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为华中地区的特大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武汉的地方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它主要包括以古琴台、琴断口、月湖等为载体的知音文化,以黄鹤楼、长江大桥为代表的建筑文化,以近代汉阳兵工厂和现代制造业基地武钢为代表的工业文化,以谦祥益等汉正街的老字号和现代的武商、中商、中百等为代表的商业文化,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代表的科技文化,以长江、汉江、龟山、蛇山、木兰山、东湖等自然山水和风景名胜为代表的山水文化,以汉口老火车站和两江的轮船码头港口为代表的交通文化,以老通城、大中华、小桃园、四季美等老字号餐饮企业和艳阳天、湖锦、三五、小蓝鲸、福盛等新字号餐饮企业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茂记、冰川、太和、劲松等汉派服装为代表的服装文化等。

8、近现代革命文化。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在清王朝的统治腹心中间开花,一举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帝制,湖北的革命党人和仁人志士功不可没。以辛亥武昌首义为标志,形成了湖北和武汉近现代史上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武汉创立了共产主义革命小组,武汉曾经是大革命的中心。武昌农讲所、“八七”会议、黄麻起义、鄂豫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八路军办事处、新四军五师的抗日活动、中原突围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一系列的革命活动、革命事迹、革命遗址等,构成了近现代革命文化的主要内涵,是极其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