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遮峪遗址
㈠ 山西省保德县王家里历史
保德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忻州地区,地处吕梁山北麓黄河之滨,三面群山为屏,一版面大河为襟,北靠河权曲,东邻岢岚,南接兴县,西抵黄河与陕西府谷隔河相望。 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呈一面斜坡。全县总面积997.4平方公里,南北纵长约45公里,东西宽约21.7公里。有国家级古脊椎三趾马化石保护群和省级保护单位林遮峪新石器遗址。
别的不详
㈡ 保德有啥名胜古迹
山西是我国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许多名胜古迹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有古代艺术专博物馆之称.主要的名胜属古迹有太原的...保德县 恒山,还有狠多.你可以去观赏一下啊 晋祠 最著名的有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道教名...
㈢ 山西保德的什么地方好玩
山西保德
保德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地处吕梁山脉北段西块,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呈一面斜坡。东界大山与岢岚县为邻,西面与陕西府谷县隔黄河相望,北面与河曲县接壤,南面与兴县毗连。全县总面积997.4平方公里,南北纵长约45公里,东西宽约21.7公里。1999年末,全县总人口约15万人。
保德交通近年来有了很大发展,境内有神朔铁路过境。神府线韩保二级公路穿境而过,这是“河东煤田”“神府煤田”通往京津的黄金通道,也是晋西北与陕、蒙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重要纽带。黄河流经保德60公里,过去沿河以木船运输为主,现以公路运输为主。
保德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现已探明的有煤、铁矿、铝土矿、硫磺矿、石灰石、高岭土等。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储量丰富,分布面积为560平方公里,具有煤质好、埋藏浅、杂质少、易开采等特点,已探明总储量为127亿吨;铝土矿分布面积为480平方公里,已探明总储量为86.4亿吨;铁矿类型较多,分布广泛,总储量为37.8亿吨;石灰石可开采量为3604L吨;硫磺矿储量为11.52亿吨。此外还有较多的高岭土、油页岩、白云岩等。
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0686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67267万元,财政总收入169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9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81元。
从上来看,发展水平也就一般。希望您玩的开心
㈣ 忻州市保德县经济好吗帮忙做下介绍啦,谢谢!
千万别来,地方破抄的要死,交通超级不方便,去市里也要4个小时,全是山,路还特别崎岖,是真的崎岖,总是,就是谁来谁惨,尤其是那些来这里基层工作的,到了乡里,你就等着哭吧,抬头是山,低头是煤面子,小卖店只有方便面,呵呵哒,重点来了,夏天还有蝎子,很多。。。。千万别来
㈤ 保德县有那些旅游景点
保德热门景点:
飞龙山公园
飞龙山公园位于保德县城东,地理坐标东经111°19′40″-111°56′30″、北纬38°39′8″-39°6′56″,面积1200公顷。公园紧临黄河,依山势、自然地形规划建设,是2002年以来通过大搞造林绿化、建设景区景点而形成的新造林地公园。主要林木有油松、杨树、侧柏、山杨还有绣线菊、沙棘、柠条等灌丛。飞龙山公园景观有莲花山主峰北坡的龙山野趣,庙山北坡200余公顷油松林的松海听涛,树高17.30米的千年古槐,5株古柏,从古槐树分叉处长出榆树的“槐抱榆”,还有枣林映翠、野花漫步、果花烂漫等景色。
保德钓鱼台景区
钓鱼台位于黄河之滨的山西省西北部保德县西部杨家湾镇,距保德县城8公里,这里面临黄河,背靠大山,近临沿黄(河)旅游公路,是我国古代著名爱国将领明代五省总督陈奇瑜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耗巨资开凿的一处大型园林式石窟。这里“轻鲦出水、白鸥矫翼,水石清幽、地势险峻”,是全国十大钓鱼台之一,是黄河上唯一叫钓鱼台的旅游景点。景点主要有陈奇瑜总督的书房同哥馆和大型佛教活动区佛祖阁、潮音阁、藏经洞、古韵轩、吕祖祠等,此外还有古水井、古渡口和嵌有“天险雄辟”的古关门,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上”之险。
林遮峪遗址
林遮峪遗址林遮峪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保德县城南35公里林遮峪乡林遮峪村南500米墩儿梁该地背山面水,地势平坦,遗址长1000米,宽500米,面积约为50万平方米。从断崖观测文化层厚0.5---1米,器形有鬲、罐等,以夹砂灰陶为主,泥质红陶为次。1971年在此遗址内清理出一座商代晚期墓葬,出土了30多件青铜器,有铜鼎、铜爵等随葬品。为商代代表性器物。
金峰寺
金峰寺位于县城南34公里处的牙前塔村。这里深谷幽静,山峰巍峨,佛寺依山面水,规模宏大。寺庙始建于金代,清康熙年间郡庠生袁变募金重修,乾隆九年、咸丰七年又先后扩建维修,成为东西中三院并列的建筑群。东院创建最早为主寺。山门、献殿、千佛殿、大堆宝殿由前向后座落在南北中轴线上。东西各原有配殿6间,现仅存西配殿,东配殿全部折毁。山门,面阔、进深各3间,硬山顶,斗拱5铺作,单抄单下昂(五踩)补间1朵。内梁题字“大清乾隆十年二月二十八卯时上梁大吉重修南殿一座”。
㈥ 山西省保德县王家滩有什么历史
保德县:拼音:Baode Xian。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忻州地区,地处吕梁山脉北段西块,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呈一面斜坡。东界大山与岢岚县为邻,西面与陕西府谷县隔黄河相望,北面与河曲县接壤,南面与兴县毗连。全县总面积997.4平方公里,南北纵长约45公里,东西宽约21.7公里。
县人民政府驻东关镇。邮编:036600。行政区划代码:140931。区号:0350。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1999年末,全县总人口约15万人。全县共有4个镇、9个乡、343个行政村、383个自然村。4个镇分别为东关、桥头、义门、杨家湾,9个乡分别为南河沟、土崖塔、孙家沟、腰庄、尧圪台、窑洼、冯家川、林遮峪、韩家川。(2000年,保德县总人口146995人,各乡镇人口: 东关镇 41125 义门镇 9802 桥头镇 14330 杨家湾镇 10098 腰庄乡 9125 贾家峁乡 8340 韩家川乡 6343 林遮峪乡 4823 冯家川乡 5656 西梁乡 1378 土崖塔乡 3359 化树塔乡 4483 探沟乡 3259 孙家沟乡 4277 窖洼乡 4376 尧圪台乡 4642 东庄焉乡 1082 尚家塔乡 2586 南河沟乡 4864 白家沟乡 3047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编辑本段]交通运输
保德地处山区,交通以公路为主。以县城为中心,水陆两路连通四面八方,有干线油路1条达48公里,5条县级公路总长337公里。全县20个乡259个村通了汽车。而且因保德、府谷黄河大桥的建成,结束了一线天堑千年阴隔的历史,北达内蒙,南连吕梁,东到忻州,西抵榆林,又有水运航程60公里,远达临县,交通方便。
保德交通近年来有了很大发展,境内有神朔铁路过境。神府线韩保二级公路穿境而过,这是“河东煤田”“神府煤田”通往京津的黄金通道,也是晋西北与陕、蒙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重要纽带。黄河流经保德60公里,过去沿河以木船运输为主,现以公路运输为主。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保德光热条件较好,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63.5小时。四季分明,变化显著,年平均气温8.8~C。年平均降水量470.5毫米,但年际变化较大。平均无霜冻期145天。境内水利资源较为丰富。地表水除黄河外,境内共有18条河流,大都为季节性河流。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保德县国土面积为9974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6842公顷,林地13933.5公顷,草地5065公顷,宜林荒山16809公顷。
保德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现已探明的有煤、铁矿、铝土矿、硫磺矿、石灰石、高岭土等。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储量丰富,分布面积为560平方公里,具有煤质好、埋藏浅、杂质少、易开采等特点,已探明总储量为127亿吨;铝土矿分布面积为480平方公里,已探明总储量为86.4亿吨;铁矿类型较多,分布广泛,总储量为37.8亿吨;石灰石可开采量为3604L吨;硫磺矿储量为11.52亿吨。此外还有较多的高岭土、油页岩、白云岩等。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保德的主要粮食作物有谷子、糜子、山药、黄豆、高粱、玉米等,主要经济作物有黄芥、胡麻、油葵和各种蔬菜。
改革开放以来狠抓红枣、海红基地建设。保德油枣核小、肉厚、糖大,外形椭圆,大小均匀,平均颗重10.2克,干枣含糖57.85%,含酸量1.87%,糖酸3.09%。品质佳优,是我省八大名枣之一。近年来,通过红枣系列加工,酒枣、糖枣、熏枣、益寿枣等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打进国际市场。目前,全县红枣发展到10万亩,正常年景可产红枣500万公斤,是保德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保德历史源远流长,但现存古迹较少。现有国家级古脊椎三趾马化石保护群,有省级保护单位林遮峪新石器遗址,商代青铜器出土文物保护区,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城内烈女祠建筑群,故城有春秋战国、秦汉、唐代的古文化遗址,林家沟有清初年间的奇瑜古墓等。还有暂一师阵亡将士纪念碑、保德烈士堂、晋绥二中旧址等。
保德县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许光达、彭绍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进行过长期的革命工作。1949年,县政府改称人民政府,领导保德人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保德县委、政府紧扣时代脉搏,抢抓发展机遇,坚持“开放引进,大项带动”战略,负重赶超,全县经济发展速度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快速度。2004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6867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267万元,财政总收入实现了169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9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81元。
[编辑本段]主要学校
高级中学类:保德县中学,保德县职业中学
初级中学类:保德县城关初中(二校),保德县东关镇中学(五校),保德县神华中学,保德县华龙中学,保德县电场中学。另外,各乡政府都设有规模不等的初级中学校。
完全小学类(简称“完小”类):保德县实验小学(一校),保德县庙梁小学(从保德县实验小学分离而出),保德县东关镇中心小学(三校), 保德县梅花沟小学(六校),保德县陈家塔小学(四校),保德县胜利小学(楼疙凸小学)。另外,各乡都有公立小学,部分小学得到赞助,条件有所改善。
幼儿园:新星幼儿园(现为全县规模最大的幼儿园),育红幼儿园(历史最长的私立幼儿园),育才幼儿园。另外还有一些小型的幼儿园,但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并不可观。
[编辑本段]特色食品
麻叶子,碗托(肉、素),羊杂碎,羊头肉,猪头肉,灌肠,鸡肉水饺,烧麦,粉片子,凉皮子(小麦粉),凉粉等。
麻叶子(一种面粉做的甜食,可冷吃也可热吃) 碗托儿(保德特有小吃,分为肉的与素的,味道极美) 猪肉灌肠(原料为猪大肠,里面包有碗托) 鸡肉水饺 保德烙饼 刺粉(保德念法,保德名小吃) 凉皮 猪头肉等 </SPAN>
㈦ 保德的历史,有什么名人
历史:
“保德”一词,出自《左传·哀公七年》:“民保于城,城保于德”,其核心指的是传统“德”中的“信”和“仁”。“保德”地名,始于宋淳化四年(994年),体现了北宋对边关由武备转文治的时代特点,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保德,《禹贡》冀州之域。虞夏为荒服。周初为蕃服。春秋属晋,为林涛寨。晋三分后,为楼烦所据,名曰林胡,又名澹林。战国时,赵武灵王练武收复之,置楼烦郡。《史记赵世家》曰:“赵西有林胡”。《匈奴传》曰:“晋北有林胡,楼烦是也”。秦属太原。汉属雁门郡(今代州),晋刘元海据离石,其地属汉。后拓跋氏据有北方,属魏。高氏篡位,属齐。宇文氏灭齐,属周。唐属岚州(即岢岚州)五代属后唐。后属北汉。宋淳化四年析宪州(即静乐县)置定羌军。景德二年改保德军(取民保于城,城保于德也)寻立为州。管五里。与河西麟州(即神木县)、府州——府谷、丰州(今在河套)相表里,以控制夏人。属河东道。宋室南渡,金置附廓保德县,隶府州历五十余年。至辛卯复升为州。元初至元三年((1337))又省并?州——河曲、芭州(在河套)隶焉,属太原路。明初亦为州,洪武七年(1374)改县,九年复为州,仍辖河曲县。洪武十四年(1381)河曲县分出,隶属于太原府。明正德年间外敌侵扰边疆,保德州隶属山西冀宁道。清朝时隶属太原。雍正二年(1724)保德升为直隶州,管辖河曲、兴县。雍正八年(1730)兴县仍归太原管辖,保德州仍下辖河曲县。明清时还曾设有保德所、保德营(均为边防驻军建置)。
民国元年(1912)改保德州为保德县,直属山西省。民国三年(1914)设置保德道,隶属雁门道,民国十六年(1927)废道,直属山西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阎锡山政权将全省划为七个行政区,保德隶属第二行政区管辖。
1940年1月,保德全县解放,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属中共领导的晋西北行政公署二专署(岢岚区)领导。1943年11月,晋西北行政公署改名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保德属二专署领导。后行政区划多次改动,保德县一直属二专署领导。1949年年初,保德县属陕甘宁边区晋西北行署五寨专署领导。1949年9月,保德县属兴县专署领导。1952年,保德县划归忻县专署。1959年1月1日,石塘河以北地区与河曲、偏关合并为河曲县,县政府设在河曲县巡镇,保德设督导组;石塘河以南地区与兴县合并为兴县,县政府设在兴县城关。其时,忻县、雁北两专署合并,河曲县、兴县均属晋北专员公署领导。7月,按原来建置,南、北两地区,又合为保德县,仍属晋北专员公署领导。1961年,撤销晋北专署,分设忻县、雁北专署,保德复归忻县专员公署(今称忻州)领导,至今不变。
名人:
这里传诵着杨家将名垂青史的英雄事迹;
孕育了十世同堂不分家的赵宁、姜家三代忠良、五省总督陈奇瑜等彪炳千秋的传奇人物;
诞生了王邵、白君琳、刘祖舜等一批情系故土的文化贤达;
新时期又涌现出全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马玉涛、全国劳动模范造林英雄张侯拉、全国民歌艺术家杨氏三兄妹等令人景仰的鼎鼎名流。
其它概况:
保德地处吕梁山北麓的黄河之滨,三面群山为之屏障,一面大河为之襟带。北靠河曲,东邻岢岚,南接兴县,西抵黄河与陕西府谷隔河相望。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呈一面斜坡。全县总面积997.4平方公里,南北纵长约45公里,东西宽约21.7公里。有国家级古脊椎三趾马化石保护群和省级保护单位林遮峪新石器遗址。东部木兰圪塔为最高峰,海拔1585米,西南部的冯家川村的枣树滩为最低点,海拔780米,东部土石地区,宜林宜牧。中部黄土丘陵区,地形复杂,山河相间,平行排列,源东流西,注入黄河,为该县主要粮食产区。境内河流除黄河外,尚有朱家川,小河沟等常流河,此外多为季节河。该县气候干寒,年均气温8度,一月均温--9度,七月均温23度,年均降雨量500毫米,无霜期180天。
保德县境村资源丰富,初步探明,煤储量为120亿吨,铝土矿86.4亿吨,铁矿石储量37.8亿吨,硫磺矿储量12亿吨,全县境内遍存一层四百米厚的石灰石岩层,此外还有高岭土等。保德县地下水资源丰富,天桥泉域的地下水储量之大,质量之纯,为全省之冠,不仅是良好的工业用水,而且是优质的食用水。除此之外,铜、长石、油母页岩等储量也较大。主要工业产品主要有原煤、焦炭、化肥、水泥、陶瓷、电石、生铁、玻璃器皿等。
保德境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林遮峪新石器遗址、商代青铜器出土文化保护区、钓鱼台石窟、金峰寺、神峰寺等古建筑群,这些遗址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保德大地古老灿烂的文化遗产。遍布全境的“保德红土”内富含三址马、剑齿虎等古脊椎动物化石。
保德交通不甚方便,现有县城通往五寨三岔的干线公路一条,另有乡镇级公路多条,同时在黄河上有70多公里的航道。保德黄河大桥,桥身全长639.8米,此桥是沟通晋、秦两省之要途。
保德禁忌习俗:
1.子、女不呼父母名,起名字避父辈及祖辈的讳。
2.大伯(兄长)和弟媳绝少交谈,互不称呼。
3.有婴儿的人家、不喜欢行路人或陌生人直接进屋,以防带入冷风,酿成疾病。所以进院以后应该先问一声:“有小孩儿没有?”如若答“不忌人”,即可进去。否则,得在院内站上一会儿,方可进去。
4.过去,婚嫁、丧葬择吉日;修建既要选择吉日,也要选择方位。现在多不大讲究。
5.过去正月禁针,妇女不缝,现无此说。
6.语言禁忌有:
坐船忌说“烂”、“开”等字。“米烂了”说“饭熟了”。“水开了”说“水煮了”。
棺材叫“寿木”。
人死了叫“老了”或“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