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哪里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总占地面积3平方千米,始建于公元前3300年。
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4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分布于长江下游一带,共发现了136个遗址。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发现之前,是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一直被誉为“中华第一城”。

(1)良渚遗址属于扩展阅读:
2018年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良渚古城的普通居民住在城的外围,贵族住在城中央的30万平方米的莫角山土台上。除了莫角山巨型台址,良渚古城中部位置还有中国新石器时代末期最高等级墓葬——反山墓地。
『贰』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的哪个市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1],总占地面积3平方千米,始建于公元前3300年[2]。
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4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3]。分布于长江下游一带,共发现了136个遗址。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发现之前,是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4][5],一直被誉为“中华第一城”。[4]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1],良渚古城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

『叁』 良渚文化出现在我国哪个流域属于哪一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太湖流域专的东北部、属东部和东南部。1936年在浙江杭县(现属余杭县)发现的良渚遗址,实际上是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是为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存续之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另外,陶器也相当细致。
『肆』 杨楠:良渚遗址是“最早的中国”么
是的。
如果大禹治水还是一个传说,那么根据截止2019年11月的考古发现,良渚地区的水坝可算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水利工程。
2009年以来,良渚古城附近的水坝遗址陆续地被考古工作者们发现,这一发现不仅使华夏文明有了可以比肩古埃及与两河流域的水利系统,也让世界著名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在惊叹的同时并强调说,如果他的《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再版时一定要把我国的良渚文明加进去。

(4)良渚遗址属于扩展阅读:
良渚古城中心的莫角山西北有反山贵族墓地,城外东北和西北分别有瑶山及汇观山祭坛与贵族墓地,城外西北面分布着规模宏大的水利设施。
这样的布局说明,以莫角山宫殿为核心的良渚古城应该是整个良渚文化分布范围内的政治中心。以上充分体现了具有“宗教与权力”色彩的良渚社会已经进入到文明时代。而全面认识良渚文明的特征,无疑将为中国文明起源、发展及形成的不同模式的深入探讨提供全新的视角。
『伍』 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良渚文化是什么
良渚文化是以杭州余杭的良渚遗址为代表的一处新石器晚期文明,良渚文化的分布范围极广,包括长江下游太湖流域36500平方千米的区域面积,但良渚遗址就是良渚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中心。
『陆』 良渚文化是什么时期的呢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代表遗版址为良渚遗址,距今权5300-4500年左右。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太湖流域的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另外,陶器也相当细致。
良渚文化遗址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处余杭区良渚镇。1936年发现的良渚遗址,实际上是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聚居的地方。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遗址,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是为良渚文化。遗址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2012年良渚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6年,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柒』 1936年考古发现良渚遗址位于
位于浙江杭州。
『捌』 良渚文化的分布范围
良渚古城的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脉的支脉,南北与山的距离大致相等,东苕溪和良渚港分别由城的南北两侧向东流过,凤山和雉山两个自然的小山,分别被利用到城墙的西南角和东北角,因此,专家推断,古人在建城时显然对地理位置经过精心勘察和规划。
良渚文化的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包括余杭良渚,还有嘉兴南、上海东、苏州、常州、南京一带;再往外,还有扩张区,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苏北部,接近山东,曾经良渚人为了占领这里,还打了一仗;再往外,还有影响区,一直到山西南部地带。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如果没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是不可能做到的。考古专家认为良渚古城其实就是“良渚古国”。良渚古城的发现,有人认为中国的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 良渚遗址
良渚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处余杭区良渚镇。发现于1936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聚居的地方。出土的石器有镰、镞、矛、穿孔斧、穿孔刀等,磨制精致,特别是石犁和耘田器的使用,说明当时已进入犁耕阶段。距今5300~4000年的良渚遗址区内有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其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考古学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至今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新发现的这座古城,相当于良渚时的首都。
有专家认为中国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
这座古城东西长约1500~1700米,南北长约1800~1900米,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城墙部分地段残高4米多,做法考究:底部先垫石块,宽度达40~60米(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明朝洪武年间建造的西安古城墙,底宽18米,顶宽15米),上面堆筑纯净的黄土,夯实。
西城墙全长约1000米,宽约40~60米,南连凤山,北接东苕溪;接下来,南城墙、北
城墙和东城墙依次被发现,同样是底部铺垫石头、大量黄土夯筑;城墙环绕着中间的莫角山遗址。与西城墙相比,其他三面城墙相对更考究:铺垫的石头尖锐很多,明显是人工开凿;城墙外侧石头相对大点,越往里越小;堆筑的黄土层中,有时会掺加一层黑色的黏土层,增加了城墙防水能力。考古人员推测,这些痕迹说明古人最先造的是西城墙,等到建其他三面城墙,经验更丰富了。已经发现的良渚遗址,从其位置、布局和构造来看,专家认为当时有宫殿,生活着王和贵族,如今又找到了城墙,相当于良渚时的首都。
莫角山遗址
主词条:莫角山遗址
莫角山遗址是良渚文化遗址中最大的遗址,位于今杭州市西北25公里,该遗址的中心土墩平面呈东西向的长方形,东西长约670米,南北宽约450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土层厚达10.2米。大土台上还有三个小的土墩,呈三足鼎立之势:南为乌龟山,北为小莫角山,东为大莫角山,整个人工堆建的巨大土墩台基形同一座所谓的“土筑金字塔”。而在这个大土台上,现已发现有大片的夯筑基址和大型柱洞遗迹,是当年大型建筑的遗迹。而紧邻莫角山遗址西北的就是反山遗址墓葬群这一所谓的“良渚王陵”。
此外,在“莫角山遗址”之外的太湖周边地区,还分布着“青浦福泉山遗址”(残留之人工土墩东西长94米,南北宽84米,高7.5米)、“武进寺墩遗址”(残留之人工土墩高约20米,直径约100米,遗址总面积90万平方米)等诸多建有所谓“土墩金字塔”的大型聚落遗址,而这些以“土墩金字塔”为其特色的中心聚落或日“没有经典城墙的城市”则连同其附近的中小聚落一起构成了4 800一4 500年前整个东亚大陆上聚落密度和人口密度都最高的古文明区。在这个遗址群中,今人也同样发现了类似“大汶口陶尊文字”的所谓“良渚文字”,以及各种体现了复杂逻辑思维能力的繁缛神秘之抽象图案。对于这么一个远在西元前3千纪前期就已经拥有了原始文字、原始城市和超高密度人口的古聚落群而言,其当初的“主人”究竟是谁,这究竟是一支脱离于中国历史之外的“史前文明”,还是一支真正属于中国历史之有机组成部分的“中国文明”?显然,鉴于前例已经证明,“地名干支密码”对“前龙山时代”的“九黎”地区同样适用,我们是不难就此直接找到答案的。事实上,无论是从今天仍被印在地图上的震泽、漕湖等该地区附近的现代地名来看,还是从各种古地理文献记载的具匾泽、踌陂、苞山、御儿、楱李城、句章等该地区附近的古地名来看,这个著名的良渚文化“古国”之主人无疑应该就是一个以中国“十二地支星神”之第一位“陬(子)”为其守护神的古老九黎语部族。
反山遗址
良渚文化时期的“王陵”——反山遗址。反山遗址位于良渚遗址的偏西部的中心地区,其东南就是著名的莫角山超巨型中心基址,其余都是低洼的农田。反山的海拔高度约10米,东西长90米,南北宽30米,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高出地表约4米。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深挖洞”的高潮中,当地村民曾在反山南部挖了两个小型防空洞,其中偏西的一个出土了不少石器、玉器等,另一防空洞距反山最重要的大墓——反山12号墓南端仅50厘米。1985年,原长命乡(现属瓶窑镇)一企业的厂址选中了反山,厂区北围墙建在反山顶部北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得知这一信息后,于1986年5月8日正式进驻考古工地,次日便开始了考古发掘。
塘山遗址
良渚文化时期的“西险大塘”——塘山遗址。塘山遗址位于良渚遗址的西北侧,是一条东西向的土垣,全长约6.5公里,宽度约在5卜70米,高约3-5米不等。从1996年底到2002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塘山卢村段和猫耳弄段进行了多次试掘。1996年底首先在卢村段进行了试掘,在30平方米的探沟内发现了玉器残件和石质加工工具。1997年4-6月,义在卢村和猫耳弄段进行试掘。卢村段揭露面积100平方米,探明良渚文化堆积被战国层叠压,在良渚文化层堆积内出土了100多件石质制玉工具、玉料和玉器半成品,清理良渚文化显贵者墓葬2座。

『玖』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哪里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良渚街道境内,极小部分位于湖州市德清县三合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19°56′40″~120°03′228″,北纬30°22′36″~30°26′17″。总占地面积3平方千米,始建于公元前3300年。
良渚遗址所在地处于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属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遗址分布区地形地貌为丘陵山地与平原过渡地带的山间河网冲积平原。分布范围东至荀山东南部,南达大雄山、大观山丘陵,西至瓶窑毛元岭,北抵天目山余脉大遮山丘陵南麓。
1936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先生首先在良渚镇一带发现并发掘了多处史前遗址。1959年,以良渚遗址为命名地的良渚文化被确认。从而使其成为3300—2300BC间中国境内最重要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