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商代后期的都城殷墟遗址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哪个城市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在此出土了都城遗址、甲骨文、青铜器等珍贵文物。
Ⅱ 商代晚期城址中的殷墟遗址有哪些建筑特点
殷墟布局以宫殿区为中心,周围为居民区和手工业作坊区,再外则是墓葬区。宫殿区位于小屯村北洹河南岸,历年来共发掘50多座宏伟壮观的宫殿建筑基址。没有发现环绕宫殿区的城墙设施,只在小屯村西、村南发现有7-21米、深3-10米之间、总长约1700米的大型壕沟,与洹河河湾一起可组成方形的防御设施。
宫殿区内现已发掘夯土建筑基址,可分甲、乙、丙三组。甲组基址15座,分布在遗址的北边,东、北两面濒临洹河,以东西向为主。其中甲组中又可以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如果我们将这两部分独立起来看的话,就会发现:首先,在北部的一组房子(甲一至甲十),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而直观的看到,它们基本对称的排列在一条中轴线的两侧,呈现一一对应的分布。甲六房址最为清楚明白,这条中轴线就从它中央穿过,而且将整组的房址一分为二,在这条中线南北两侧的建筑都对立分布。我们可以由此复原一下当时的布局,甲十就相当于大门(或是影壁),甲八、九就是一进大门的东西两塾,经过门道(甲七),进入堂屋,进入前堂(甲六),然后是后室,即甲四、甲三、甲五应是厢房,而甲一、甲二则是在后院中的两座小屋。这样,一座功能齐全、富丽堂皇的古代宫殿就显现在我们眼前了。再看位置较靠南的一组建筑基址(甲十一一十五),他们的递进关系十分明显,其中十一号面积最大,这样看来,该组建筑显然是宗庙等与祭祀有关的宗教性建筑物。
乙组基址21座,位于甲组之南,门多南向,多数面积较大,其中乙八基址南北长85米,东西宽14.5米。乙组基址大多相互连接,叠压关系复杂。丙组基址17座,在乙组西南,其中门向南的9座,向东、向西的各4座,面积稍小,排列对称。乙、丙组基址附近皆有与祭祀有关的现象。乙组、丙组因保存和发掘的原因,其布局情况现难以说清,但当时也是精心设计的则无疑问。甲、乙、丙三组中,甲组年代最早,乙组次之,丙组最晚。
安阳小屯殷离宫遗址复原图
宫殿和宗庙建筑多有夯土台基,台基上设有柱础。地面建筑已经荡然无存,无法准确复原,但可以确认当时尚未使用砖瓦,墙体应为泥土夯打而成,屋面则以草覆盖,其造型在甲骨文中可以得到启示。甲骨文与建筑有关的皆从“介”,或许就是当时地面建筑的形象写照。
从总体上看,安阳殷墟的宫殿区位于地势较高的今小屯村东北地。宫殿基址大多经过层层夯打,有的有多层台阶,高出地面数十厘米。高台建筑不仅可以防潮、通风、防水,而且又有重要的防御性能,并能够显示统治者高高在上的威严。
Ⅲ 郑州的商代遗址跟安阳的殷墟什么关系
补充下,其实商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自然灾害频繁,在黄河两岸多次迁都,安阳与郑州都曾经专是都城。只不过盘庚属迁殷(即安阳)后,统治稳定,不再进行大规模迁都活动了。但是郑州的都城,年代应该较安阳而早。两者各有意义,不可单纯比较。
郑州附属的六县一市内,还有多处非常有价值的殷商遗址,因此郑州称为商都,还是有很大意义的。希望外地的朋友到郑州,一定要去河南博物院去看看,非常精美的文物,比起北京的国家博物馆毫不逊色。(那里这个时期的文物好多是从河南抽调的。)
我借楼主地盘呼吁一句:河南的历史文化,一直不够为外省人所了解,上古时期的特殊历史条件,使得河南拥有众多的古都遗址。这些都是我们的祖先的财富,希望各大城市不要再像小孩子一样争什么最有文化,这样吵架的无知之人才是背弃了我们河南真正的文化。
Ⅳ 殷墟遗址在中国的哪个古城
1、殷墟复遗址在河南制省安阳市。
2、简介
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古称“北蒙”,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周围,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
自1928年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国家AAAAA级景区。
2006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Ⅳ 中国有哪些夏、商的遗迹遗址(除了殷墟)。
二里头遗址(夏都斟鄩)是目前公认的夏朝遗址,武丁迁殷以前,商朝都城在西亳(即今偃师商城遗址)。
希望对您有帮助
Ⅵ 商代晚期城址中的殷墟遗址是如何布局的
遗址范围约30平方公复里,洹制河南岸以小屯村宫殿、宗庙区为中心,周围分布有手工业作坊、一般居址和平民墓地等;洹河北岸侯家庄与武官村一带为王陵区。外围还有一般贫民居住的简陋房屋。在小屯村北有王室玉石作坊。其附近有一自西南向东北的壕沟,长约750米,当是宫殿的防御设施。铸铜遗址在苗圃、薛家庄、孝民屯。制骨作坊在北辛庄南和大司空村南地。侯家庄商王陵已发现大墓13座,内有大量殉人和人牲。还发掘出人祭坑1400余座,为商王室祭祀祖先的场所。
Ⅶ 郑州的商代遗址跟安阳的殷墟什么关系
商代从建立至灭亡共历时700余年,商代前期由于洪水和其他种种原因都城一直不稳定,一直在迁都,郑州商城作为都城的时间比安阳要早,属于商代中期的都城,安阳的殷墟是从盘庚国君迁都到安阳后直至商代灭亡270多年的都城。安阳古称“殷”,所以自从盘庚迁都到安阳之后商代又叫殷朝了,也就是殷商。
Ⅷ 商代晚期城址中的殷墟遗址分布在哪些区域
殷墟遗址是商代晚期城址的代表,也是整个商朝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的代表。遗址分布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洹河两岸,年代约公元前14世纪末至前11世纪,自盘庚迁殷至纣王自焚于鹿台共经历了12王,计273年。
Ⅸ 殷商遗址发掘的意义
文化价值
殷墟王陵遗址
安阳殷墟遗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甲骨文的发现和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重新构建了中国古代早期历史的框架,使传统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成为信史。以宫殿宗庙建筑和王陵大墓为代表的商代建筑,树立了中国古代早期宫殿建筑和皇家墓葬的典范。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甲骨上,发现了目前中国文字体系最早的证据,至今仍为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使用。以青铜器、玉器为代表的殷墟文物和以人祭、人殉、车马殉葬、兽祭等为代表的殷墟丧葬习俗,为商代晚期文化传统提供了独特的证据。1928年开始的殷墟考古发掘,是中国国家学术机构第一次全面负责、中国学者独立主持的考古发掘,培养了一批批的考古学者,殷墟也成为中国考古学的摇篮。殷墟重要的文化价值也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的肯定。 近年来,殷墟仍不断有大量的重要发现,呈现出巨大的文化潜力。如1999年在传统殷墟遗址东部边缘发现洹北商城,面积达4.7平方公里,丰富了人们对殷墟认识;2000年在宫殿宗庙遗址发现M54墓,成为继妇好墓之后又一座完整的贵族墓葬;2001年在洹北商城内发现宫殿基址建筑群,是对商代宫殿建筑形制的又一重大发现;2002年在
殷墟王陵遗址
小屯村南路西段发现商代甲骨窖穴,成为继1936年YH127甲骨窖穴、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窖穴和1991年花园庄东地甲骨窖穴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这一系列的新发现表明,随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深入,殷墟的文化内涵还将得到进一步丰富,也印证了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的论断:“殷墟不仅文物丰富,而且学术价值很高。它蕴藏的宝物,还远未罄竭。” 多年来,殷墟遗址在国家、河南省和安阳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积极措施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先后颁布实施了<安阳市殷墟保护管理办法> 、 <河南省安阳殷墟保护管理条例> 、 <安阳殷墟保护总体规划> ,逐步完善了法律法规建设,把殷墟保护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并相继成立了专业保护管理机构,负责遗址的文物保护、行政管理和游览服务,形成较为完备的保护和管理机制,有效保护了古代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殷墟王陵遗址
从2001年4月,安阳殷墟正式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以来,已经走过了5年多的时间。5年多来,安阳市政府先后投入2亿多元巨资,编辑制作了申报文本及其2个补充资料,拆除各类建筑21万平方米,整修河道、道路20公里,绿化19.7万平方米,全面治理了殷墟周边环境。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探索遗址的展示方法,既保护了深埋地下的遗迹,又取得了良好的展示效果,提高了文物遗址的可观赏性。特别是安阳市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建造了集中收藏、保护、展示殷墟出土可移动文物的殷墟博物馆。博物馆投资3000万元,由安阳市政府承建,藏品由社科院考古所提供,双方共同管理博物馆的事务。这种中央单位与地方政府合作双赢的模式,有效解决了考古成果社会化、普及化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把殷墟遗址打造成了具有较高质量、兼顾保护和展示的大遗址公园。
Ⅹ 发现于商代后期王都遗址(殷墟)的甲骨文是于什么时候发现的
殷墟发现的甲抄骨窖穴主要分布在殷袭墟宫殿宗庙遗址。自19世纪末甲骨文发现以来,这里共出土甲骨约150,000片,震惊了世界。最著名的有YH127甲骨窖穴、小屯南地甲骨窖穴、花园庄东地H3甲骨窖穴。YH127甲骨窖穴,发现于1936年,位于宫殿宗庙遗址中部偏西,共出土刻辞甲骨17,000余片。小屯南地甲骨窖穴发现于1973年,位于小屯村南部,共出土刻辞甲骨5,000余片。花园庄东地H3甲骨窖穴,发现于1991年,位于宫殿宗庙遗址东南部,共出土甲骨1,583片,其中刻辞甲骨500余片。这些甲骨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祭祀、畋猎、农业、天文、军事等,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甲骨文和商代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被称为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