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历史遗址
❶ 兖州名胜古迹有什么
兴隆文化园
兖州兴隆文化园按照“一园三区”总体布局规划建设,是以佛教文化资源为基础,集礼佛、演艺、禅修于一体。西区为礼佛祈福区,由高118米的灵光宝殿、静心园、观音园、兴隆寺等组成。东区为体验演艺区,推出大型实景演出《菩提东行》,有8万平方米的室内大型佛教主题公园体验楼,区内99米高的合十塔与演艺、主题公园有机融合。南区为禅修休闲区,通过塌陷地生态治理,建设艺术村和度假村。
兴隆塔
兴隆塔始建于隋朝,因兴隆寺而得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空苡砖塔,底基周长48米,高54米,二层外部设平座,二、四、六、七层盲窗修饰,通体区分两截,上下叠加,呈母子相托状。下七层粗大深厚,内设台阶式砖梯踏步,层间设回廊,游人可顺梯拾阶回旋而上;两截间形成2米宽的阳台,四周有石雕栏杆,凭栏远眺,风物尽收眼底.上六层骤缩细小,挺秀玲珑,直入云端;六层空心,设有楼板木梯直至塔顶(现已拆除);塔顶用琉璃瓦制成的莲台宝相式宝刹,塔内有题名碑记6块。旧时每年正月十六此处有庙会。唐、宋、明、清历朝修葺,解放后修缮一新,供人游览赏景。
金口坝
金口坝在城东五里泗、沂、府河交会处,系调节河水流量的设置。1966年以前兽河工农兵大桥未建成时,此坝为兖州至曲阜的必经之路。因其所处位置重要,坝身石与石之间均以金属(铁)扣接,故名。
西桑园遗址
西桑园遗址位于小孟镇西桑园村西约200米处的一片高台地上。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4万平方米。1992年,西桑园遗址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因遗址
王因遗址位于王因镇王因村南一片高地上,长、宽各约200米,总面积4万平方米。1992年,王因遗址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吴寺遗址
西吴寺遗址位于小孟镇西吴寺村东南,为相传赵王河古河道北500米处,高出地面1.5-2米,遗址面积6万平方米。1957年发现。1997年,西吴寺遗址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泗河大桥
泗河大桥位于兖州城南泗河上。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长约200米,宽8米,15孔,纯以巨石砌成,气势宏伟,造型优美,有“鲁国石虹”之称。桥面两边石栏及护板雕刻精致,两端还有石狮水兽等装饰。据记载,此桥建筑耗银数十万两,历时五载,在当时为全国二十四名桥之一。数百年中此桥都是南北交通的要冲。清代康熙、乾隆、光绪时及1957年的大洪水中,该桥均有所毁坏,历经重修改建,基本上尚保持原貌,为兖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❷ 山东兖州的文物考古遗迹有多少
考古人员近日在山东省兖州市兴隆塔地宫内发现石函、鎏金银棺、金瓶等一批珍内贵文物。据山东省文物考古界专容家介绍,这一重大发现在国内十分罕见,对历史文化研究、佛教史研究、绘画艺术研究、制作工艺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据兖州市文物局介绍,兴隆塔位于兖州市内,始建于隋代,重修于宋代。近期,文物部门在对兴隆塔地宫的维修加固过程中,考古发掘出土一批珍贵文物,包括一座石函,石函内又发现了鎏金银棺、金瓶、舍利、“佛牙”和玻璃瓶等文物。石棺外还有一块“安葬舍利”碑刻,介绍了兴隆塔和地宫的建造年代、原因和经过,更重要的是记述了顶骨真身舍利的来历和供养过程。经鉴定,石函、鎏金银棺、舍利金瓶为国家一级文物,舍利碑刻、玻璃瓶为国家三级文物
六里井遗址位于兖州市泗庄乡六里井村西侧,1991年秋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清理出大汶口文化的灰坑、墓葬和水沟等多种遗迹,出土了陶、石、骨、角等各类文化遗物.本文就其文化面貌、时代特征、分期与年代以及同周围邻近地区其他大汶口文化遗存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