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址的旅游开发
A. 如何开展工业遗产旅游
1、三个词语的关系
“工业遗迹”、“工业文化”和“工业旅游”
工业遗迹是载体;工业文化是灵魂;工业旅游是手段
2、工业旅游在整个“旅游产品”中的地位
工业旅游是传统旅游产品的有利补充。工业旅游是伴随着人们对于旅游资源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和产品新形式。这种旅游方式主要包括对工业遗迹的参观、对工业场所的参观、对工业产品生产过程的参观、对工业文化和文明的体验和感悟等。通过开展工业旅游,能够促进传统工业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对工业遗产有效保护、对工业文化进一步发扬、对工业企业品牌进一步提升,工业被重新赋予旅游价值,实现绿色发展。
3、工业旅游开展的“最大问题”或者说难点
1),社会意识不强。从社会层面看,对工业遗迹的保护意识、工业旅游的开展意识都不强,导致在整个旅游行业中,工业旅游的价值凸显“微乎其微”。
2),企业不懂旅游。工业企业的决策层往往不重视旅游,因为与企业主流产品创造的价值相比,工业旅游直接创收甚微,也“不懂旅游”,对旅游市场的规律性把握、工业元素如何变身旅游产品、工业生产与旅游开发如何合理协作等,思路都不够清晰。
3),产品缺乏创新。不少设置工业旅游项目的企业,就是打开大门,开设一条参观线路,游客走马观花后走人。这样既不能挖掘工业文化内涵,也无法撬动游客消费和借助工业旅游开展为我们“打广告”。
4),渠道商兴趣不浓。旅游产品要推向市场,在前期阶段,很大程度依赖旅行社推动。然而,工业旅游点很少与旅行社合作。原因有多方面,比如工业旅游产品太分散,旅游产品建设尚未完善等。而最关键的是,工业旅游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只是“副业”或“兼职”,不管是门票收入还是购物消费,让利给旅行社的空间都不大,旅行社缺乏推介工业游产品的动力。
B. 求《德国工业旅游与工业遗产保护》的电子版,网页也可以,急用,谢谢
你好,你所要的我已经上传完毕,如果喜欢,请采纳,谢谢!若不满意,留下问题,继续为您解决
C. 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有多大
开封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已经名不虚传!在开封东区采访过程中,说起开封辉煌的工业史,老人说起当年“俺厂”这话题都很兴奋,他们会掰着手指说起开封产品的诸多河南省第一:河南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电冰箱、第一根火腿肠、第一辆自行车和第一台缝纫机等,这些都是开封生产的。
开封工业得益于国家在“一五”、“二五”时期的投资,机械厂、化肥厂、仪表厂、火电厂、制药厂等大型企业是“一五”时期投资的,空分厂、阀门厂、拖电厂、无线电厂、玻璃厂、毛纺厂等企业是“二五”时期投资的,国家的持续支持奠定了开封雄厚的工业基础,使开封由一个消费城市一跃成为河南省的重要工业基地。
不可否认,开封工业为共和国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然而,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面对民营经济的竞争,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开封工业放慢了发展步伐,有些企业甚至销声匿迹了。这种状况让人扼腕叹息。
“您知道开封拖拉机电机电器厂吗?”5月15日,记者来到汴京路东段蔚蓝加州小区,市民李女士带着儿子在小区散步,面对提问,李女士一脸迷惑。当记者告诉她这个小区就建在原开封拖拉机电机电器厂厂址时,她恍然大悟。原开封拖拉机电机电器厂曾经是原机械工业部大型企业,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拖拉机、内燃机电机电器制造专业化企业。河南省汽车拖拉机电器质量检测监督中心也曾设在该厂,主要产品多次荣获部、省优产品,并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授予“首批汽车零部件推荐商品”称号。
原开封柴油机厂拥有国内先进的柴油机生产技术。1970年至1985年,该厂生产的开封牌X195型12马力柴油机超过10万台、K1100型15马力柴油机超过1万多台,远销山东、河北、内蒙古、青海等地。如今,企业的痕迹再也看不到了,多栋商品房拔地而起。
新曹路的宏达·东方花园小区、劳动路的东方风情小区曾经分别是原开封无线电一厂、原开封光学仪器厂厂区。新曹路开封轴承有限公司门外公司的牌子还挂着,同样在大门外悬挂的“绿色达标单位”牌子似乎在诉说着该厂曾经的兴旺,
如今铁门紧闭,一块写有“拆迁重地 闲人免进”的牌子挂在门外。在原开封博达电机厂建筑工地,工人正在忙碌地建设高层、小高层……
这仅仅是我市东区重工业区的几个“镜头”,在我市其他区域也有曾经的工业企业消失得无影无踪,如原玻璃总厂、原火柴厂等。人们为住上新房而高兴,老人看着他们年轻时经营的企业即将消失而扼腕叹息。
老厂区变成住宅小区,老工业的痕迹渐渐被抹去。虽然感情上难以接受,但是现实不得不做这样的选择。
房地产开发商为何看中这些老企业?国家保护耕地,红线不可逾越,在土地供应日趋紧张的今天,旧的工业厂址往往面积庞大、地块整齐,除了解决职工安置外,又不涉及太多房屋征收事宜,能够保证开发收益,是做房地产开发非常理想的用地。采访中,一位房地产企业老总谈了他的看法。
保护和开发是一个矛盾体。目前,在我市市民对住宅的需求仍然是刚性的。老厂区空置多年,也产生不了多少经济效益,有的企业职工吃饭和安置都出现难题。城市发展又急需解决住房问题,把大面积厂房拆了建住宅,除了赚钱,更能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
利用
“工业旅游”是一个旅游新品
年头不长,不是历史文物,都难以立法保护,但是又具有文物的属性,消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我们要不要保护工业遗产、工业遗迹?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时间是不可逆转的,今天发生的事情注定在明天会成为历史。与年代久远的历史文物相比,工业遗迹保护有价值吗?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城市发展的大趋势,无论城市落后与先进,将来一定会经历工业化阶段。工业遗迹是工业化进程中留下的痕迹,对其进行保护同样可以给后人留下一个完整的历史轨迹。
开封是老工业基地城市,我市近年工业崛起的步伐加快,新兴工业蓬勃发展。但是,一些老工业企业退出市场后,随着企业实体的消失,其历史就仅能存在于志书上了。消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将来子孙后代即使进行修旧的开发,其价值也难以和保留下来的同日而语,也不会如原来的好。存在于书本上是一回事,存在于现实中岂不更有意义?“老工业基地”的痕迹不能完全抹去!
去年5月17日上午,《开封日报》“圆梦大中原”中原经济区18城市发展行采访组来到古都洛阳,参观洛阳市涧西工业遗产街区,那里的苏联工业风格建筑及苏式建筑和中国一拖等国家“一五”重大工业建设项目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洛阳市涧西工业遗产街区以中国一拖主厂区、广场和广场前中轴线为核心,有大量前苏联在洛阳援建重点工程时建造的厂房和生活区,包括大量的苏式厂房、设备、总装线和苏式居民区,至今仍真实的、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洛阳也是老工业基地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老企业也在消失。
围绕工业记忆,洛阳市成功开发出了目前已经拥有10多个工业旅游景点的“东方红工业旅游”景区,还建设了全方位展示农耕文化及工业化的东方红农耕博物馆。
《洛阳日报》同仁自豪地说,涧西工业遗产街区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工业遗产的特点,是中国工业化历史上极其重要的物质遗存和城市记忆,是新中国城市工业化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情感价值。“东方红工业旅游”景区也成为国家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涧西工业遗产街区也与2011年成功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东方红工业游”也成为洛阳工业旅游的龙头品牌,被媒体誉为洛阳旅游的新名片。
留下工业记忆,洛阳不但开发了工业遗产的经济价值,也升华了其文化价值,同时也为工业遗产的保护提供了资金来源。
3月13日,《开封日报》“副中心城市建设经验新闻调查全国行”采访组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我们参观了青岛啤酒博物馆。
青岛啤酒博物馆是中国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是“青岛啤酒工业游”的主要线路。该馆设立在青岛啤酒百年前的老厂房之内,以青岛啤酒的百年历程及工艺流程为主线,浓缩了中国啤酒工业及青岛啤酒的发展史,集文化历史、生产工艺流程、啤酒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具备了旅游的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等特点。该博物馆共分百年历史和文化、啤酒生产流水线、多功能娱乐区3个参观游览区域。在该博物馆内,游客不但可以了解啤酒生产的全过程,还可以品尝啤酒原料大麦、喝到热的纯生啤酒,还能在“醉酒屋”体验“醉酒”的真实感觉。
体验工业遗产的时代记忆,感受现代工业的独特魅力。精明的青岛人把“工业游”办得富有魅力、别具一格。如今,“青岛啤酒工业游”年客流量超过60万人次,在旅游旺季,平均每月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每年创利润超过1000万元。
的确,我们必须用审慎的态度对待先辈人给我们这座城市留下的一草一木。宁波人对城市的历史文化也异常重视,他们把旧城改造中的破砖烂瓦当成了宝贝,并且用在了宁波博物馆的建设中。3月19日,《开封日报》“副中心城市建设经验新闻调查全国行”采访组来到宁波,宁波博物馆特殊的建设理念吸引了我们。这座建筑与2008年的新建筑,除了设计新潮之外,外表却像一个老古董。宁波博物馆外墙由“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混合构建而成。“瓦爿墙”使用了上百万块宁波城市拆迁中回收的历代旧砖瓦,墙壁上就是古老街巷就是近代建筑,使宁波博物馆外观就凝聚了城市历史,本身就成为历史展品。
陪同的宁波市文化部门同志说,文化是城市的根和脉,一块砖一片瓦都是宁波先人馈赠给我们的幸运礼物,是地域文化经过历史风雨洗礼后留下来的不熄薪火,是我们每个人的情感追忆、价值寻求和审美寄托。宁波博物馆的古朴风格,让后人从一块砖一片瓦中找回记忆,寻找生于斯、长于斯的令人梦牵魂绕的回家之路。
镜头
“窑洞房” 记载创业年代的艰辛
我们的老工业遗产并没有完全消失,还有不少东西仍然存在着。开化社区的“窑洞房”就很独特。
自宋门沿新宋路东走,走到益农中街南口北拐,就可以看到一排低矮的窑洞式建筑。这些都市里的 “窑洞”被那一带的居民称为“窑洞房”。
5月14日上午,记者探访“窑洞房”。
顺着狭窄的街道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窑洞房”,这里一间一间“窑洞房”靠半米厚的砖墙相连,从上到下都是红砖,房檐一律是拱形,门窗破旧,甚至有的房由于很久没有人住了,已经没有门窗了。爬上房顶,一眼望去,“窑洞房”如同滚动的波浪,蔚为壮观。如果没有夹杂其间的低矮起脊房,这里应该算是我市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了。
“算什么奇迹?阴暗潮湿,简直没法住人了。”72岁的孙克兰见记者对这些老房子感兴趣,和记者搭话,聊了起来,并把记者领进她家的“窑洞房”内,房顶最高处有2.5米左右,宽2米多,长3米左右,仅有的一扇窗户和门在一个方向,所以房间内空气不能对流。房顶和墙壁是沙灰粉刷的,用手摸一下就会掉土。墙壁是砖砌的,拱形房顶也是用砖砌的,整间房竟然没有用钢筋。由于没有房梁、檩条什么的,所以除了门窗外,整间房也没有用什么木料。
“要说‘窑洞房’,可有些年头了。”今年80多岁的梁秀兰说,房子是上世纪50年代化肥厂初建时建的,那时国家投资建设开封化肥厂,由于物质紧缺,钢筋木料都用在厂房车间建设上了。建设者总得有地方住,大家利用开封黏土多的优势,只用砖和砂土、白灰建设了这些“窑洞房”。
在曲曲折折的“窑洞房”区转一圈,记者发现多数房子空置着。在交谈中,大家表达出对这些古董房子的浓厚感情。那时候,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争年代,共和国成立不久,国家百废待兴,开展了大跃进大建设。工人思想单纯,谁也不会计较吃什么住哪里,大家不分昼夜地干,只想把企业尽快建设好。虽然生活苦点,大家喊着号子干活,唱着歌儿生活,回想起来内心充满甜蜜。
后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开化有了生活区,工人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但是“窑洞房”仍有一些老住户。近些年,“窑洞房”被列为危房,房子开始渗水,下雨屋内也会进水,居民不得不在门口堆上土堆防水。年轻人嫌这里条件差,或买房或租房,“逃离”了“窑洞房”,
“窑洞房”区也显得更加破落。
在开化社区,工作人员说起“窑洞房”来,都唏嘘不已,为什么?居住条件太差了。“窑洞房”区户籍人口有140多户,房子属于单位公房。开化社区党支部书记高云拿出一沓居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信,说居民在呼吁拆迁。
在互联网上网友对此也有议论,他们说,“窑洞房”已经陪伴几代开化人走过了50多个春夏秋冬,见证了共和国建国初期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见证了老一代建设者为国家工业发展作出的贡献和牺牲。“窑洞房”承载了许多珍贵的时代信息,蕴藏了一代人的爱国主义情怀,是老一代建设者留给后代的珍贵的历史遗产。开化的建设时期,正是国家加大对开封发展支持的时期,以开化为代表的众多企业形成了开封东区重工业区,“窑洞房”是我市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值得珍惜。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独特产物,记录着人类穴居的历史。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大多已经不住窑洞了,一些窑洞就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被称为中国黄土建筑之奇迹、人类居住史的“活化石”。“窑洞房”产生于建国初期的特殊时期,在我国一些老工业基地城市也曾经出现过,但是由于当地旧城改造力度大,“窑洞房”多随之消失了。开封这片集中相连的都市区“窑洞房”已经很少见了,有网友建议保留下来。
然而,居民的生活条件需要改善,这些记录着开封工业史甚至共和国工业史的房子又该如何处置?需要各个方面统筹考虑才好。
记者手记
工业遗产消失 会留下遗憾
我市要建设经济文化强市,大力开展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对近代工业遗迹、遗产的保护也亟待上升到一定层面。
文化遗产能够增强一个民族的认同感,同样也能凝聚和振奋一座城市的民心和精神。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开封积累了大量老工业遗存。这些老企业建筑、设备纪录着当年社会主义建设波澜壮阔的场面,反映着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是这座城市新的历史内涵,应该是一笔宝贵财富。如果未经选择地予以拆除,就会在删除掉城市物化的历史记忆,终将会留下遗憾。
外地经验说明,认识老工业的文化价值,建设工业博物馆,合理予以开发,形成新的旅游项目,不但可以保证城市工业文化的延续,还可以丰富我市旅游产业项目。就工业产品来说,每一个“河南第一”背后都是一个故事,目前还有一些老企业产品存在于民间,如若现在搜集还来得及。我市还存在着为数不多的企业水塔、领袖塑像、铁路支线等,这些都富有文化内涵,并值得未来人品味。
然而,目前国内工业遗产的保护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老厂区都留下来是不可能的,哪些企业、建筑应该保护,没有判定标准。另外一个关键点是保护主体问题,企业经营尚可,可以由企业进行保护,但是对那些已经破产的企业,谁来出资保护?
工业文明是开封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市老工业基地所独有的,是别的新兴城市所缺少的。挖掘工业遗产的文化内涵,保留老工业基地记忆,需要大家统一认识,敢于尝试。这项工作,政府可以做,企业可以做,也可以市场化运作。但是,要根据客观实际统筹考虑来做。
http://www.kf.cn/kfrb/html/2014-05/20/content_166506.htm
D. 简述工业旅游及工业遗产旅游的概念
工业旅游目前复普遍认为是包括制工业遗产旅游的,另一个开展形式是工厂参观旅游,这里包括生产流水线参观,企业博物馆和展览馆等。
工业旅游就是把工业和旅游结合起来,起到宣传企业的效果,当然还会带来很多其它收益。
工业遗产旅游主要是在工业遗址上开展旅游,把破旧的厂房进行改造,保留原来的工业生产线及跟生产相关的设施设备等,工人们参观游玩
蓝裕文化提供,工业旅游设计
E. 开展工业旅游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工业来旅游分工业遗产旅游和观光自工厂。
工业遗产旅游,有六个共性:
1可行性: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潜力;
2必须与旅游项目开发的相关人员通力合作;
3注重工业遗产及相关文化的保护;
4必须具备一定经济效益;
5必须保持工业遗产的原真型;
6符合公众感知和审美。
观光工厂包括:旅游业、工厂、游客,三个因素去思考了。
观光工厂其实是企业体验式广告,让消费者真正走进企业内部,了解产品的源头,从顾客满意到顾客忠诚。像康师傅、蒙牛乳业、青岛啤酒这类的食品企业,让消费者走进生产线参观,才能真正让消费者吃的放心;例如安踏、海澜集团、美特斯邦威等,打造企业专属的展厅、博物馆,让消费者在参观的同时形成对品牌的强烈认同;再例如大众汽车、凯迪拉克工厂等,这类神秘的汽车制造企业,对消费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技术与科普结合,品牌故事与产品特色相结合。
如果感兴趣,可以关注工业旅游咨询公众号工业旅游资讯。如果你是企业需要开发工业旅游,建议你多找几家策划公司咨询一下,摩梯是现在业内做工业旅游相对比较成熟的。你可以去他们官网看看。
F. 为何说工业遗产承载了城市的记忆
据报道,近三年来,中国工业旅游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31%,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版24.5%。到2016年末,全国共有1157个工业旅权游景点,接待游客1.4亿人次,旅游收入213亿元,吸纳就业42.8万人,工业旅游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唐山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相继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件卫生陶瓷等多项“中国第一”,引领了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崛起。面临工业城市的转型,曾经绚烂的工业文明对唐山旅游经济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宝藏。
至目前,唐山已经拥有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7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3家。去年,唐山仅工业旅游接待游客就近130万人次,在河北省处于领先地位。
G. 旅游业和工业对世界文化遗产产生哪些影响 英文介绍
If we examine the impacts of tourism in the World heritage site of the Hoi An Ancient Town, for example, an exceptionally well preserved example of a traditional Asian trading port and an outstanding material manifestation of the fusion of cultures over time. Since its inclusion i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in 1999 Hoi An as experienced an exponential growth in tourist arrival. While tourism has brought benefits to the people of Hoi An in terms of increased employment and higher cash incomes, tourism has also had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cultural and natural resources of the town. Managing the future of the tourism instry in Hoi An requires specific strategies and activities by the local and provincial authorities and requires public consultation and stakeholder cooperation.
H. 森林小火车的问题的提出
随着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兴起,各国都在寻求保护工业遗产的同时能够进行适度旅游开发的科学方式,从而促进遗产地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传承。西方工业遗产旅游研究的轨迹是:关注工业遗产保护—重视工业遗产管理—研究工业遗产再利用和旅游开发,如Gert-Jan研究了工业遗产旅游与欧盟区域重构的问题,James A. Journal研究美国盐湖城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等。我国工业遗产旅游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欧洲国家工业遗产旅游的方法借鉴。较具代表性的有李蕾蕾对德国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研究,吴相利对英国工业遗产旅游的介绍。二是对中国工业遗产旅游的个案研究。如李小波、祁黄雄对古盐业遗产的旅游价值分析,[7]徐逸对都市工业遗产再利用、陆浩明对城市码头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等的研究。论文涉及窄轨(本文特指轨距小于1000mm的轨道,下同)森林小铁路的并不多。我国研究森林铁路旅游的内容主要有:杨海涛在《百年铁路千载红河—昆河铁路行记》中描述昆河铁路的自然人文风情,丁爽对赣南森林小火车作了旅游思考。昆河铁路和赣南森林小铁路分别代表了两个阶段的铁路工业文化,前者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下建立和发展的铁路工业,后者代表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成果。因此,积极保护与开发森林铁路旅游意义重大。文章选取赣南森林小铁路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它作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析,并提出建议。
I. 谁能帮我找下有关阜新海州露天矿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资料,和有关工业遗产的概念。我要写论文,谢谢
简介:
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海州露天煤矿矿场东西长华里,南北宽4华里,垂直深度将200多米,总占地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有28个界平盘和8个作业平盘,平盘边缘裸露断面清晰地显示地质结构特点.19世纪90年代开挖,1933年被日本人霸占,一直到1945年,这13年期间,日本人迫害了数以十万计的中国人,现在我们能看到留下的万人坑,就在矿区。到了国民党时期,矿区的采掘比较混乱,可以看到一些凌乱的洞井,那是国民党心急火燎、找到就挖的痕迹。解放之后,海州煤矿被列入了一五计划中的156个国家重点项目之一。刚成立的共和国对东北的资源和重工业都相当重视,这个,你们可以去看1960年版的5元人民币,上面的图案便是海州露天煤矿和其中正在工作的一台电镐。
这是近年来我国关闭的最大一家资源枯竭的露天煤矿。这座露天煤矿从1953年7月到2003年底,共生产煤炭2.1亿吨。但由于多年来的超强度开采,煤炭可采储量如今仅剩87万吨,进入了残采期。
辉煌,成绩:
在近49年的煤炭生产中为国家上缴利税32.7亿元,输送露天煤矿设计与管理人才1689人,全国所有的露天煤矿都有海洲矿输出的人才。
我国是一个煤炭大国,到目前为止,煤炭仍是我国的主要能源。1990年我国原煤总储量有9544亿吨,年产量已达10.8亿吨,位居世界第一。其中辽宁、内蒙、山西、云南、新疆、陕西等省区还多露天煤矿,储量亦达531亿吨,约占煤炭总储量的5.56%。露天煤矿的特点是矿藏离地表浅近、储量丰富,故可将覆盖在矿体上面的土石剥离后,用“台阶”结构形式从上至下直接采掘,因而与地下采煤比较具有许式明显的优点:开采容易,便于使用大型高效率的采矿机械,劳动生产率高,而开采成却可降低50%以上,矿工的劳动条件好,且开采安全,因此在有条件的矿区都尽量采用。
我国早期的露天煤矿大多集中在东北辽宁省。如历史最悠久的抚顺市西露天煤矿就是在1914年便已建成开采。其矿坑东西长6.6公里,东北宽2公里,深度达 280米,可采掘的煤层平均厚度为80米,油母页岩平均厚度为90米。露天矿上设有参观台,可供游人眺望露天煤矿的全景。
位于辽宁阜新市的海洲露天煤矿,是新中国建成后的第一座大型机械化露天煤矿。它于1951年始建,1953年正式投产,煤炭储藏总面积达30平方公里,露天开采场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2公里,垂直深度为193米,比海平面还低18米,年产煤500万吨,矿区内有各种大型机械设备3300多台。矿坑内已实行电气化和机械化采掘。矿上也设有眺望台,登临后可鸟瞰矿区采场规模宏伟、气势壮观的全貌,还可乘电力机车下到坑底现参观采掘场面。
露天煤矿内一般还有两种副产品,一为煤精,也称精玉,系一种从煤层中精选出的腐殖与腐泥混合类型煤,其质地细密、韧性大,适于刻镂,是雕刻工艺品的原料,可刻制人物、动物、花卉、烟具、笔筒等,现已是抚顺市著名的旅游纪念品之一。
1953年开始投产的海洲露天煤矿,当时为亚洲最大的机械化露天煤矿,日前尚存的采储量仅剩1050万吨,预计到2006年就要关闭了。”
2005年6月8日,曾经是亚洲最大的机械化露天煤矿———阜新矿业集团海州露天煤矿,由阜新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告关闭破产。这是中国政府近年来关闭的最大一家资源枯竭的露天煤矿。
未来发展:编辑本段曾经亚洲第一、世界闻名的海州露天矿2005年关闭后,被列为全国首批国家矿山公园,2009年又被批准为全国首家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区。总占地28平方公里,分为世界工业遗产核心区、蒸汽机车博物馆和观光线、国际矿山旅游特区和国家矿山体育公园四大板块上百个景点,是在露天采矿遗址上建设的世界工业遗产旅游项目。2007年9月动工,2009年7月即将正式开放。
世界三级中的东方一极
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已被定位为世界工业遗产旅游项目。矿山公园分为四大板块:涵盖入园广场、演艺广场、游乐中心、休闲餐饮、水上乐园、地标建筑、露采生产、坑下生态、地质构造等景观的巨型矿坑带给游人工业生产体验;涵盖高尔夫球场、狩猎场、赛车场等项目的矸石山带给游人体育竞技体验;涵盖蒸汽机车博物馆、机车游览线路等项目的蒸汽机车游乐苑带给游人机车自驾的激情体验;孙家湾高端商务休闲区带给游人成就与时尚的体验。
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是以废弃资源为资源构筑新的产业,在理论上是创新,实践上是突破,填补国内空白,顺应旅游主题发展趋势,将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提供成功范例,也将继英国、澳大利亚工业遗产旅游之后,成为世界三级中的东方一极。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开发建设的矿坑生产体验区主要包括生产体验区、86演艺广场;蒸汽机车游乐苑,主要包括蒸汽机车展览馆、蒸汽机车游乐园和中途休闲别墅;高端商务休闲区主要包括一座大型的五星级酒店、具有会展功能的时代广场、五个特色街区(国际风情街、国际美食街、中华风情街、中华美食街、品位休闲街)。该项目主要面对国内外高端游客,新主题、新体验、新生活、新方式将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狩猎场的建设地点原为海州露天矿排土场,占地约3000亩。半个世纪来,海州露天矿共为国家生产煤炭2.43亿吨,与此同时剥离出的“尾矿”也形成了面积16平方公里、高300余米的人造大山。近年来,阜新市委、市政府对排土场进行了复垦整理,新增草地423公顷、林地382公顷、林带135公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正逐渐显现出来。复垦整理后的排土场,将有养猎区、狩猎区、垂钓区、射击培训区四个分区,同时配套建设娱乐休闲会所、停车场、会展中心、别墅客房等。
海州露天矿开采历史已历百年,拥有丰富的人文遗迹。现存85辆国内外生产的蒸汽机车和电机车,还有纵横交错的铁路线。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蒸汽机车游乐苑就是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开辟最具有中国工业风情的蒸汽机车自驾游览线。蒸汽机车展览馆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一层为蒸汽机车实物展区,二层为蒸汽机车模型展区、图片展区、蒸汽机车发展历史介绍厅、放映厅等;蒸汽机车游乐园利用海州矿坑至东梁全长16公里矿山铁路,展示十八世纪工业革命的成果,功能为学习蒸汽机车原理及操作驾驶、造型摄影观光、车上酒吧、茶室;中途休闲别墅具有浓郁欧美风情和乡村风情,供旅游者观光、休息。
海州露天煤矿巨大矿坑下有一个海拔86米的地方被称作86站,是过去工人交接班的中转站。目前,矿山公园已对86站铁路、配电线路实施保护,建成了停车场,特别是用废旧蒸汽机车厢改造的咖啡吧、酒吧独具特色。占地30000平方米的大型3D露天演艺广场;大型3D工业题材情景剧编剧和制作;占地5000平方米的大型游乐场;占地2000平方米的休闲餐厅;将10个废旧车厢改造成供旅游者休息的咖啡吧、酒吧。
中国工业化的“金钉子”
海州露天矿发现于1913年,起初由民间用原始方法开采,1923年归奉天省实业所管辖。“9·18”事变后,有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经营。1934年,归属满洲炭矿株式会社。1936年,有阜新矿业所管辖。1946年归属国民党政府。1948年阜新解放后回到人民手中。1949年由孙家湾煤矿、太平煤矿合并成立海州煤矿,1953年7月1日正式定名为海州露天矿。2005年7月,海州露天矿正式闭坑破产。同时在阜新市中心区留下一个长4km、宽2km、深350km的废弃矿坑,严重污染环境并威胁周边企业单位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阜新的海州露天煤矿总占地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有28个界平盘和8个作业平盘,平盘边缘裸露断面清晰地显示出地质结构特点,恢弘的尺度如纳斯卡地画的大地艺术,给人以巨大的心理震撼。煤矿遗址上斑驳的铁轨、废弃的电镐,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这种裸露的废墟与深埋地下的废弃矿井完全不同,它是可直接触摸可直接感受的,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对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非常有利。从人文角度看,海州露天煤矿作为我国最大的露天煤矿,被誉为新中国工业化历程上的“金钉子”,很多人都是首先知道海州露天煤矿进而了解阜新的。1954年以“阜新露天煤矿”为标题的B-2邮票,1960年以阜新露天煤矿电镐为图案的1960年版伍元人民币,中华世纪坛镌刻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300米甬道的石壁,也将海州露天煤矿的诞生日刻写其中。阜新早已成为新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光辉缩影。所有这些都能成为阜新旅游促销不可多得的天然符号载体。